【原文】
诗至唐中叶以后,殆为羔雁之具①矣。故五代北宋之诗,佳者绝少,而词则为其极盛时代。即诗词兼擅如永叔、少游者,亦词胜于诗远甚。以其写之于诗者,不若写之于词者之真也。至南宋以后,词亦为羔雁之具,而词亦替②矣。此亦文学升降之一关键也。
【注释】
①羔雁之具:典出《礼记·曲礼》,此处指应酬无聊的东西。
②替:衰败,衰落。
【译文】
到了唐朝中叶以后,诗几乎成为像古代卿大夫相见时送的小羊与大雁那样的礼物。所以,五代和北宋的诗好作品很少,而词却进入了它的极盛时代。即使诗词都擅长的欧阳修、秦观等人,其作品也是词胜过诗许多。原因是,他们在诗中表达的感情不如在词中表达的真实。到南宋以后,词也成为像古代卿大夫相见时送的小羊与大雁那样的礼物,于是词也衰落了。这是文学繁盛与衰落的一个关键。
【评析】
在这一则,王国维谈了文学的兴旺和衰败是以文体兴替为基石的。因为一时代文体有偏胜也有偏废,导致作者对文体的选择也出现“能此不能彼”的倾向。王国维在《国粹学报》中多次提到这一观点,这一则成为他的未刊稿,可能是出于避免重复的考虑。
所谓“羔雁之具”是指出于礼节应酬的礼物。文学本是抒写心性的,如果沦为羔雁之具,就失去了文学最基本的意义,最终必然导致某种文体的衰落。诗成为羔雁之具,结果诗衰落;词成为羔雁之具,结果词也衰落了。因为羔雁之具可以很丰富,很华美,却难以做到很真实。在王国维看来,凡是表现真景物、真感情的文体都是有生命力的文体,而离开了真,文体的生命也就日趋微弱了。在宋词中,王国维偏嗜北宋词而贬斥南宋词,原因就在这里。
【参阅作品】
如梦令
(北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①,浓睡不消残酒②。试问卷帘人③,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④。
【注释】
①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②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③卷帘人:此处指侍女。
④绿肥红瘦:指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鉴赏提示】
在宋朝词人中,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作词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是公认的词坛大师。这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令人玩味不已。这首小词只有短短6句33字,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获得了后世极高的评价,例如《蓼园词选》云:“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我们在欣赏这首非羔雁之具的词时,一定要体味其真实和强烈的伤感——这是其吸引人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