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幕前幕后
8906200000024

第24章

在宾馆安顿好以后,贾秘书长领着马冠军来到餐厅,在一个小包间里坐下,饭菜都已经摆好了,酒也已经倒上了,贾秘书长举起酒杯说:“欢迎我的大学同学,也是襄汉市政府的马秘书长到海门来,几年没见,见到你真是高兴,来,干一杯。”两个人碰了杯子,一杯啤酒一干而尽。吃了几口菜,贾秘书长说:“冠军啊,你给我打电话说要到这里来招商,电话里我是不使跟你说,在车上你已经看到了,海门的经济形热很不景气,这里什么都不缺,就是缺钱。想让这里的人去买你们内地的企业,恐怕不现实吧!我看,你就借这个机会到海南转转,我陪你各地走走,回去向头头一汇报,新闻发布会的事也就算啦!”

马冠军说:“那可不行。我来之前,是和一把市长说好的了,是专门打前站的,我们襄汉要在出售企业方面走在全国、全省的前头,这个海门招商会,是一定要开的。”

“开会可以,可是没有人去买你们的企业,没有买主,签为上任何协议,开会又有什么意义呢?”贾秘书长说。

“这你可就不懂了。我们就要的是这种宣传气氛,要的是宣传效果,致于能卖出去多少企业,那不是我这次来的目的。”马冠军说。

“啊,是这样。”贾秘书长听明白了。他提议举杯,两个人又喝了一杯。

马冠军用餐巾纸擦擦嘴角说:“我这次打前站来,有这样几项任务,第一,找一个好的宾馆,一个好的新闻发布会的会场。”

“这个没问题。海门市的宾馆什么星的都有,现在又不是旅游旺季。”贾秘书长打断了马冠军的话回答。

“第二,请你帮着我邀请海门市政府领导,政府有关部门,企业的领导出席我们的新闻发布会。”

“这个也没有什么问题。我是政府副秘书长,可以做。”

“第三,请你帮着邀请中央驻海南的新闻单位记者,海南省和海门市两级新闻单位的记者出席会议,并能把会议的消息在全国、全省、全市的媒体上及时的、大篇幅的宣传报道出去。”

“这个……这个有些难度。特别是中央和省的新闻记者不好请。”贾秘书长表示有困难。

马冠军说:“这个我明白。出席会议和发稿子,我们都是有偿的,不会让记者们白干。标准呢,高出海门当地标准的一倍,这样可以了吧!”

贾秘书长点点头,“这样弄我就好办了。”

“第四呢,你既是我的同学,又是当地的官员,你要尽力帮忙,这么大的会,我们襄汉市要来很多很多的人,吃、住、行都要安排好。我们不能带来一台车,也不能带更多的服务人员,这所有接待方面的事,就都要靠你了,但有一条,我们是按经济规律办事,一切都付费,襄汉市虽然还不算富,但开这个会需要的钱,我们还是有的,而且整个活动的预算安排,市长是下放权力了,让我一支笔,这就更好办了。”

两位秘书长边吃边谈,一直扯到晚上五点多钟。贾秘书长说:“你头次到海门,晚上我陪你看看海门的夜景,过过这里的夜生活,告诉你,海门这个特区虽然开发时间不长,可这里还是很开放的。”

马冠军说:“我早就听人说过,不到北京,不知道官小,不到广州,不知道钱少,不到海南,不知道身体不好。”

说完,两个人都哈哈大笑。28

柳河县分管农业和水利的副县长金萍,顾不上星期六休息,跟县政府车队要了一台吉普车,一大早就从家里出发,去柳河县的柳河子村。

金萍今年三十三岁,赤红面,大眼睛,留着齐耳的短发。十年前她从省农业大学水利系毕业,被分配到市水利局,一干五年,后来下派到乡镇当副乡镇长,干了三年,工作出色,又是党外的女干部,两年前柳河县政府换届,她由副乡镇长一下子进入县政府领导班子,担任分管农业和水利的副县长。前天和昨天,她先后两次接到柳河村党支部书记柳铁汉打来的紧急电话,地处柳河水库下游的柳河子村育秧无水,村里和水库协商几次都没有结果,村民们要集体去县和市上访。她在电话里安慰了柳铁汉几句,说自己一半天就到村子里去,请村民们不要有什么过激行动,昨天开了一天的政府常务会议,她没得脱身,今天也就只好占用星期六了。她把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往姥姥家一放,没顾上吃早饭,见县里的车来了,就下楼上车,直奔柳河村而来。

柳河村是个移民村,因为建柳河水库而移民建立。柳河水库距襄汉市城东二十五公里,处在东部山区之中。柳河水库兴建于一九五八年,一九五九年十二月工程刚刚开工一年多就因为条件所限而停建,到了一九六八年工程又再次上马,一九六九年竣工,开始拦洪。一九七五年因地震坝体局部滑坡,进行保坝加固工程,一九八一年十月修复竣工。水库总库容六亿立方米,坝高五十米,是土心坝体,设计最大泄洪量2200立方米秒。当初建这座水库的时候,只是想储水,灌地和防洪,然而进入到八十年代中期以后,人们才发现,在临近的几个城市周围的三个水库中,只有柳河水库的水质最好,上游的山区没有工业,没有污染,达到国家二级饮用水标准。这在现代化城市中,是最难得的一个基础设施条件。八十年代中期,襄汉市率先上了一条引水工程,投资五个亿,把柳河水从水库直接引到市中心的水厂,稍加处理就进入城市供水网,这一方面大大缓解了城市供水的紧张状况,更主要的是让市民喝上了没有污染的柳河水,市民十分高兴,那一年政府换届,所有的指定人选全部当选。襄汉市用上了没有污染的柳河水,附近的另外两个大城市也很着急,水库归省水利厅管,他们又跑省厅、省政府,到九十年代初,这两个城市也各投资八亿元,上了两条引水工程,这样一来,柳河水库就由过去的灌溉变成了供水,功能悄悄地发生了十分重大的变化。

由于近年来的连续干旱,柳河水库的储水量大幅下降,周边的几个城市,对柳河水的需要加剧,原来的一期工程供水能力明显不足,都纷纷要上二期工程,增加柳河水库对城市的供水能力。而水库对城市的供水,也由过去的无偿变为有偿,而且水价也是一提再提,柳河水库的干部们盼上游下雨的心情比任何人都急切,上游下雨,对他们来说,就是下钱,就是下奖金、下楼房,下轿车。

金萍当副县长的时间虽然不长,可跟政府车队的司机,特别是开吉普车的司机都特别的熟。她一上车,就把一盒“红塔山”牌香烟扔给了年轻的司机,“星期六你也没得休息。”

司机高兴地点点头,“谢谢金县长,您也不是没休息嘛!”

开北京212吉普车的司机在县政府车队是最不受欢迎的,这是一台打零杂的车,县长能坐一次,还给扔烟,这对司机来说已经是最高荣誉了。司机很高兴,嘴里哼着小曲,车子的速度很快,一个多小时就到了柳河村。车子一进村口,就被在村口等候的村支书柳铁汉等人围住了。金萍下车,上前握住柳铁汉的手,“柳书记,怎么在村口等我?”

“等你两天了。昨天听说你来,等了一上午,后来打电话,知道你在县上开会,今一早就来等。”柳铁汉三十多岁的年纪,长得很粗壮,留着平头,“金县长,咱村虽然人口不多,可就靠这几百亩水田了,眼下渠里一点没水,秧也育不上,咋办啊?”

“你们没有跟水库领导反映吗?”金萍问。

“反映啦,光我就去了三次,可当官的我根本见不到,见到一位科长,他就说,水库没水,人都不够喝的,哪里还顾得上你们育苗。我们想说说理由,可他们根本不听,转身就走,把我们村里的几个人扔在那里,真的是没有办法,这才找县长。”

“可不是吗,往年要点水也费劲,就象我们欠他们似的,当年修水库,是我们移民搬家,水库的大坝,就是我家的菜园子,现在可倒好,守着水库用不上水。”一个男村民在一旁说。

“县长,你知道吗,咱村的水稻,就因为这水好,卖的价也特别的好,现在还没育苗,就有人来定购水稻了,要是因为没水育不上秧,今年这日子可就完了,你当县长的可不能不管。”另一个村民也大声地吵吵着。

金萍想了想说:“大家的意思我听明白了,我这次来,也是想帮大家解决问题的,这样吧,由柳书记陪我到地里转一转,然后一同去水库找领导,大家都很忙,就回去各忙各的吧,人去太多了,水库方面会有想法,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你们看好不好?”

一听这话,围着的村民都说好,人也很快散光了。柳铁汉陪着金萍,朝村外的地里走去。

柳河子村并不大,有一百多户人家,座落在水库的下游一里路左右,村前不远就是一条河,是水库泄水时用的,如今水库停止放水,河是干的,在河的旁边,修了一个提水站,水库的水就从这里提上来,流入村子的渠道,进入三百多亩的地块。金萍跟着柳铁汉从河边走到提水站,又在附近的地头转了转,真是一点水也没有。各家各户的地里,已经修好了一块块土地,有的已经用塑料罩上,这是准备育秧用的地块,由于无水,种子不敢放。转了一圈,金萍说:“咱们去水库吧。”于是二人回到村头,上了吉普车,直朝水库开去。

水库管理局的办公大楼,就在水库大坝的左下方,四层的办公大楼,也算是很气派。到了楼前,他们下了车,进了大楼,被门卫拦住。金萍说,我是柳河县副县长,想找水库管理局的领导。门卫说,今天是星期六,领导休息不在,要找,只能回襄汉市去找,他们或住在省里,或住在襄汉。金萍又问,有没有值班的领导?金萍是学水利的,知道水库管理的一些基本知识。水库作为重要的特殊部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要有领导值班的。门卫看了看他们两人,又想了想说,可能有吧,你们到三楼看看。

金萍和柳铁汉上了三楼,见局长、副局长等领导办公室真的都锁着,但见办公室主任的门有个缝儿,金萍上前敲了敲,里面有人问:“谁呀?”金萍推门进去了。办公室主任四十多岁,正坐在办公桌前看报纸,金萍进门自我介绍说:“我叫金萍,是柳河县的副县长,想找水库管理局领导商量个事儿。”

办公室主任用眼扫了扫金萍,连坐也没有让,“局领导都休息。”

“没有值班的吗?”

“有一位,可他家里有点事,让我替值一下。”

“既然您替领导值班,情况我就向您反映吧。”金萍说着,坐在办公桌对面的椅子上,然后对柳铁汉说:“柳书记,你也坐吧,”又对办公室主任介绍道:“这位就是柳河村党支部书记柳铁汉。”

其实办公室主任早就认识柳铁汉,柳铁汉也认识他,只是他装着不认识,柳铁汉也没好说话。

金萍说:“柳河村现在育苗没有水,可能也来过几次,向你们反映情况,不仅柳河村,整个下游几个乡镇,也都反映这个问题,所以,我今天是代表县政府来和水库协商供水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