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金手指点子库
8905600000062

第62章 军事神点子(1)

兵家出奇制胜谓之“神”,兵书人人读,胜负各不同。

兵不厌诈,但兵家常被诈所欺。

地势之利是指挥家的第二支力量,经常起到扭转乾坤的作用。

在战场上,任何不可思议的想法,都有可能成为克敌制胜的法宝。

战争风云变幻,用兵亦需当变则变。

竟敢把军事机密公诸于众

1799年“雾月政变”以后,拿破仑很快组成执政府,掌握了政权。但是谁都知道,要使政权得以巩固,迅速恢复国内的秩序固然非常重要,而有效地挫败外来敌军的可能进攻,则是政权能否顺利存在下去的关键。当时,第二次反法联盟各国的军队,正从几个方向威胁法国本土,而已经靠近法国边界的奥地利军队,由于重新抢占了拿破仑在1796年到1797年征服的意大利地盘,以强大的声势,对法国构成了最危险的威胁。

尽快打败奥军,夺回原有的领地,成了拿破仑在1800年的首要任务。面对皮埃蒙特境内的10万奥军,应该如何去取胜呢?这是一个颇费思量的问题,因为当时情况与4年前大不相同了。

经过反复权衡,拿破仑清楚地意识到,再用以前的老办法,无论如何是不行的。根据眼下的实际情况,必须另辟蹊径,力争以一个决定性的战役粉碎奥地利军队的主力。为此,首要的条件是建立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军队,并在该军采取军事行动以前有效地隐蔽它的企图。

其次,要使该军团的行动能够在战略上达成突然性。因为事情很明显,法军不可能在数量上取得对敌优势。而要达成这种突然性,唯一的办法就是放弃传统的进军路线,设法从北面的瑞士翻越阿尔卑斯山,直接迂回到驻意大利奥军的后方,显然,这两个目的都不是轻而易举能够达到的。为此,拿破仑进行了周密的策划,终于在1800年春组建了一个拥有强大力量的预备军团。

预备军团初具规模以后,估计到无法继续保密,拿破仑断然决定,不仅要把预备军团的组建公之于众,而且要把它的“实力”有意暴露出来,借此引起人们的猜测,诱使敌人作出错误的判断。1800年4月,经周密部署以后,拿破仑亲自出面,煞有介事地作了一番精彩的表演。他在巴黎正式宣布,已经组成一预备军团,其部队将在第戎集结,他决定亲自去那里进行检阅。

为了使人深信不疑,拿破仑采取了各种手段:自己给法国立法团和参议院写信,在政府《通报》上登载消息,通过报纸刊发布告,借此大肆宣扬预备军团的存在。这样做的结果,诱使大批间谍从欧洲各地赶到第戎。不过,这些间谍很快就失望了。他们在勃艮第的首府里,没有发现多少象样子的正规部队。只有刚刚招募来的几团新兵。除此之外,就是各种徒具虚名的所谓司令部等,那里尽是一些老弱残兵,他们服装不整,装备不齐,看来毫无战斗力。拿破仑果然在那里进行了一次检阅,但人们感到奇怪,一个堂堂大国的最高统帅,为什么不呆在巴黎,而要跑到这里来检阅一支引人发笑的队伍。这样的检阅,完全可以派一个旅长去进行。

这次检阅以后,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到了伦敦、维也纳和其它政治中心。拿破仑的预备军团开始成为绅士们的言谈笑料。紧接着,五花八门的讽刺画在欧洲各地出现了。其中一幅画着“12个童子军和一个装着木脚的残废人”,下面的标题写着:“拿破仑的预备团军”。与此同时,许多手抄的传单也相继出现。其实,有的传单和漫画,是由法国间谍机关精心制造的。有的传单还故意“透露”了有关拿破仑一些不大光彩的轶事趣闻。经过这些舆论手段的渲染,人们形成了这样一种印象:拿破仑的预备军团完全是编造出来的,事实上并不存在;拿破仑所以要这样作,纯属欺骗宣传,是为了牵制奥地利人而设置的一个圈套,其目的在于使奥军不去进攻法国本土。

指挥奥地利驻意大利军队的统帅梅拉斯,当时一再发表谈话,说什么:“用来威胁我们的预备军团只是一群乌合之众”,“敌人希望利用它来迷惑我们,使我们解热那亚之围”,并扬言“法国人把我们看得太简单了”,同时,他决心调兵南下,加紧围攻当时仍由法军控制的热那亚城,这些事实说明,拿破仑以假掩真的目的完全达到了,从而为法军突然进入意大利与奥军交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罗金少将智控顿河大桥

1942年11月19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周围地域开始了全线反击。战役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突破敌军防线,包围斯大林格勒的德军集群,建立牢固的对内对外正面,把这个集群同西面的德军完全隔绝起来;第二阶段,彻底歼灭被围之敌。

苏军第26坦克军担任第一阶段主要进攻方向上的攻击任务,即由西向卡拉奇方向突击,与东面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会合,割袭、合围斯大林格勒的德军集群。该坦克军突破敌防御之后,进至彼烈接夫斯基附近即转向东南。11月21日,德军试图阻止该军前进,但没有成功,于是开始向顿河撤退。

为了迅速断敌退路,苏军第26坦克军军长罗金少将决定利用夜暗,先夺取敌纵深卡拉奇附近顿河上剩下的唯一一座桥梁。22日凌晨3时,他命令先头部队的上百辆坦克全部开着明亮的车灯,沿着从奥斯特罗夫到卡拉奇的公路,成一路行军纵队,穿过德军重兵防守的数十公里的防御阵地向大桥开进。德军看着那队列整齐、开着大灯的坦克纵队,以为是自己的部队撤退,便让这些坦克大摇大摆地开了过去。就这样,苏军坦克在一无隐蔽、二不伪装的情况下,不费一枪一弹就抢占了德军数十公里纵深内的河上通道——顿河大桥。

苏军先头坦克迅速控制了顿河两岸,并发出信号,通知后续梯队加速前进。德军这时方知道中计,仓促组织反击,但为时已晚。苏军坦克里应外合,勇猛冲击,迫使德军向两翼败退。

苏军第26坦克军顽强固守在桥梁附近,切断了敌军的退路,粉碎了敌人向西龟缩靠拢的企图。4天以后,该军保障第4坦克军通过此桥投入交战,并共同越过顿河,冲向苏维埃斯基,成功地与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会合,完成了对德军共22个师33万人的合围。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947年初,国民党蒋介石政权在对我解放区实行全面进攻失败后,为了挽救其垂死的统治,又收缩兵力,拼凑了60万军队向我山东解放区和陕甘宁解放区发起重点进攻。一时间,我山东解放军面临40万蒋军压境,情势十分险峻;我陕甘宁解放区遭到20余万蒋军进犯,也处于相当危急的态势之中。在陕北,敌军刘戡的部队有时进到距离毛泽东主席所在的中共中央机关仅仅只有500米左右……面临敌军的疯狂进犯,如何对策?怎样变被动为主动,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坚定沉着,临险不惧,运筹帷幄,深谋远虑,制定了一个正确的战略方针,这个方针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围魏救赵”计的创造性运用。

1947年6月11日,毛泽东在一次会上分析当时的军事形势说:“蒋介石收缩兵力,形成两个拳头:一个在山东,大兵40万;一个在陕北,也有20万。刘伯承说这是蒋介石的‘哑铃战术’,这个比喻很形象。”又说:‘哑铃’的形状是两头粗,中间细。这个哑铃的把子就是刘伯承、邓小平所在的中原。蒋介石把兵力集中起来搞重点进攻,他在中原地区的兵力就单薄了。因此,一旦刘、邓发起外线出击,实行中央突破,必定能打破蒋军的重点进攻,而且这么一下子,整个‘棋局’也就搞活了!”到会的同志都赞同毛泽东的分析和决策,认为这是扭转整个战局的正确方略。

根据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部署,从6月14日起,刘、邓率领晋冀鲁豫军区部队由河南安阳出发,经汤阴、治陶等地,从山东东路渡过黄河,再转战寿张、台前,进入鲁西南,然后又由河南党山北向店渡过淮河进入大别山。刘邓大军千里奔袭,一路征战,歼灭了敌军大量有生力量,而一旦进入大别山地区,便对蒋介石的重要军事基地——兖州、徐州构成严重威胁,特别是直接威胁到蒋介石的“心脏”——首都南京。正如周恩来当时所分析和描绘的:“蒋介石搞了个黄河战略,一个拳头打山东,一个拳头打陕北,想迫使我们在华北与他决战。可是,他们两个手这么一伸,胸膛就露出来了。我们呢?也还他一个黄河战略,紧紧拖住两个拳头,然后对准他的胸口插上一刀!这一刀就是刘、邓大军。他们渡过黄河,大闹鲁西南,在歼灭敌人大量有生力量后,又以出奇不意的动作挺进大别山,直捣蒋介石的胸膛。可以说,这是给蒋介石致命的一刀!”

事实是正如周恩来所分析的,蒋介石在“胸膛”上猛受一刀后,痛楚已极,深感形势严峻,不得不放弃其重点进攻,慌忙从陕北、山东抽回五个师,连同其原留在中原地区的八个师,总共拼凑成十三个师妄图对刘、邓大军进行合击。然而,这样一来,我山东、陕北地区被围困的紧张局势便顿时改观。不仅如此,而且在毛泽东和中共军委的战略思想指导下,我陕北、山东、晋西南的人民解放军分别在彭德怀、陈毅、贺龙和陈赓的率领下乘机发起全面反击,将战线由解放区引向蒋管区,从根本上扭转了我军一度所处的被动局面,并使整个解放战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全国规模的进攻”(毛泽东语)阶段。

变强攻金乡为围城打援

一九四六年十二月三十日黄昏,我第六纵队对金乡发起猛烈攻击,当晚占领了四关。我军的这一突然的行动大大震撼了敌人。敌为解金乡之围,从徐州、定陶、菏泽分三路来援。根据这一情况,刘、邓首长又及时将强攻金乡改变为围城打援,采用“攻敌所必救,消灭其救者”的战法,以第三纵队的一个旅继续围攻金乡,其余各纵队担任打援任务。为了达到“设饵钓鱼”、歼灭援敌的目的,指示围城部队仍要摆出强攻的姿态,使被围之敌感受强大压力,日夜呼救,以诱援敌就我范围。打援部队则准备好战场,荫蔽集结,严阵以待。与此同时,还就如何诱敌前进,如何兜击敌人,如何追歼逃敌,如何适应战机进行强力行军,以及不怕疲劳、连续作战、争取全胜等等事宜,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和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一九四七年一月七日,徐州援敌第八十八师师长方先觉率两个旅,经鱼台进至金乡东南的胡子楼一带。其先头一个营被我歼灭,该敌吓得胆战心惊,立即掉头回窜。但因金乡守敌呼救之声甚急,蒋介石严令方先觉再次出援。我们援部队为让敌放胆前进,也进一步采取了荫蔽措施。八日,当该敌刚到胡海子地区时,我第三纵队和第六纵队冒着鹅毛大雪和凛冽寒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攻击,经两天一夜激战,歼敌九千余人。徐州来援之敌被歼后,定陶来援之敌三个团进至金乡西南的田集地区,菏泽来援之敌三个团进至金乡西北的沙土集地区。十二日,我第三纵队和第六纵队不顾疲劳,转锋向西,一举将定陶来援之敌主力歼灭于白浮图地区,敌一个团逃至成武,不久也为我所歼。十四日,菏泽来援之敌在飞机掩护下向西逃窜,被我第一、第七和第二纵队主力在追击中包围在定陶以东的西台集地区,经过一番拚杀,将其全部歼灭。

半个月内,我军连续打了三个漂亮的歼灭战,蒋介石睹此情景,虽痛心疾首,但无可奈何,不得不将其第五军、第七十五师等部从豫北地区撤出,经平汉路和陇海路回援鲁西南。巨金鱼战役以我胜敌败而结束。

驽臣借刀杀良将

据《北齐书》记载,公元前560年,北周派他们的柱国纥干广略围困了北齐的宜阳。斛律光奉命率领步骑兵5万赶去救援,与周军大战于宜阳城下,攻占了北周的建安等地,俘获敌军1000多人,胜利返还。部队行进还未抵达邺县,皇帝就下令让斛律光解散队伍,遣散士兵。

律光认为士兵们在战斗中大多都立下了功勋,尚未得到朝廷的慰劳,如果立即解散,他们就不能受到应有的奖赏了,于是斛律光秘密向朝廷上了奏章,请求朝廷派使者来宣布慰劳的旨意,自己则依旧率军队向京城行进。朝廷迟迟没有派出使者,斛律光的军队已经回还,当即将踏上进京城的大道时,斛律光便把军队驻歇在这里等待朝廷的使者。北齐后主得知斛律光的军队已经驻扎在京城附近,心中很是恼怒,急忙派人叫斛律光入朝相见,然后宣布慰劳军队,遣散士兵,拜斛律光为左丞相,另外又封他为清河郡公。

斛律光入朝,常在堂上垂帘而坐。大臣祖因双目失明而不知他在此,骑着马从他面前经过。斛律光很恼怒,对人说:“这个人竟敢这样做!”后来祖入见后主,说话声音很高而且傲慢,适逢斛律光由外经过,听到了他说话的声音,更加恼怒。祖知道斛律光恼恨自己,就贿赂斛律光的侍从,并问:“相王是不是嗔怪孝徵了?”侍从说:“自从您重被任用,相王经常在夜间抱膝叹息道:‘盲人入朝,国家一定要破亡了!’”穆提婆请求娶斛律光的女儿,斛律光不许给他。后主把晋阳的良田赏赐给穆提婆,斛律光在朝上说:“这儿的田地,自神武帝以来常是种稻禾的,还养了几千匹战马,以备战难之时急用,现在赐给提婆,不是会妨害军务吗?”

为此,祖、穆提婆等人对斛律光嫉妒如仇,积下私怨。

北周将军韦孝宽对斛律光的英勇善战感到忧虑,早想谋杀他,以削弱北齐的力量。当得知北齐朝臣内部矛盾,就抓住这个机会编造摇言,派间谍把谣言散布在邺县,说“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还说“高山不推自崩,槲树不扶自竖”。影射斛律光快要占领长安,北齐姓高的皇帝必然垮台,斛律光将做皇帝。祖得知以后又添油加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