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金手指点子库
8905600000043

第43章 商场金点子(10)

机会终于到来了。1940年的一天,《芝加哥每日新闻》的编辑打电话告诉高尔文,在威斯康辛州麦科伊营地进行军事演习的军队因缺少无线电通讯联络而行动不便。

高尔文立即派他的总工程师唐米切尔和雷约翰深入麦科伊营地实地考察。他们看到士兵们背着笨重的无线电通讯工具,用这种落后的器材去打仗,自然行动受阻。米切尔当即向美陆军通讯部队的斯坦福上校保证,很快可以开发出一种轻型的、便于携带的无线电话机。

接着,高尔文立刻命令米切尔全力研制这种产品。但是研制这种便携式机器存在的技术难题很多,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重量,另一个则是在实际战斗中,因天线的反射,敌人可能轻易地发现攻击目标。解决的办法是找出一种黑色的、抗腐蚀的、不反射的镀镍作为材料。

在米切尔的带领下,难题迎刃而解。样机很快被制造出来了,这是一部手持无线电话机,由一个话筒、头部天线和内装电池构成,重约5磅,能保证1英里内的通话效果,要某些条件下可扩大到3英里。

然而在向军队展示这种样机时,只有个别军官对此抱有浓厚的兴趣,较高级的军事指挥阶层却怀疑这些小东西在实际战斗中究竟能否发挥效能。尽管如此,他们还是签订了向部队发送少量机器的合同。只有高尔文坚信,有朝一日它会在战争中大受欢迎,他要求米切尔继续改进它的性能。

在战争中,这种手持无线电话机大显神威。有一次,摩托罗拉收到一个订单,要求它在两天内向转运站发送100台这种话机,以适应“特殊的、最紧急的需要”。高尔文准时将货物发送过去。几个月后,他才获悉订购这批货物的部队,就是著名的卡尔逊突击队。而突击队的将士们在有了这些无线电话机后,如鱼得水,在战场上无往不胜。

由于摩托罗拉在战争期间为军队做出了伟大贡献,美国陆军部和海军部曾先后五次授予摩托罗拉三等奖章,而高尔文本人也在1946年被陆军部授予了奖状。

摩托罗拉在战场上所取得的成功触发了高尔文的灵感。他想,如果能够解决原有的设计及使用上存在的问题,那么警察部门也能大量应用无线电话机。高尔文立即组织做这些事情,他说:“这是一种需要,它是一个还没有人去占有的市场。”

在整个战争期间,他们共生产了近5万台5CR—300型步话机。这些话机普遍应用于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人们甚至感觉到或许步话机是战斗时惟一有用的通讯设备。

是战争给了摩托罗拉发展的机遇,高尔立抓住了它,也结下了丰厚了的财缘,改写了自己的人生。

日本“家电王国”松下电器的创造人松下幸之助也是抓住了战后的机遇与财缘致富的典型事例。

松下幸之助做生意的精明之道,不仅仅只是为了赚钱。做生意之余,他亦关心政治、文化和国际问题,这培养了他灵敏的头脑,从而对社会发生的变化能充分了解,并能预测市场上复杂多变的行情并制订出相应的对策。这也是他精明之道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使他在关键时刻能把握好机遇,屡创佳绩。

应社会急需而制造电器产品,以最精打细算的经营手法去设计价廉物美的产品来赢得消费者,这是松下幸之助精明经营的一大特色。

战后的日本,经济荒废,百业待兴,勤劳的日本人开始重新创业,吃苦耐劳使日本开始了腾飞。松下幸之助的家电事业在战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这里除了他有着日本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外,更重要的是他这种精明的经营手法,很合当时日本人的胃口,而且他还能抓住战后的日本在恢复经济时期的机遇。

当时的日本政府已制定了用教育和科技富国的国策,不惜一切代价从国外招揽科技人才,国家还增加了庞大的教育经费把国内在科技方面的人才送到国外学习,美国和西欧几乎成了日本人的学校。这时,对事物反应特别灵敏的松下幸之助,看到了百业待兴的气候,看到了潮水般的学生纷纷涌向国外,他看准了日本特别需要高科技的人才。

于是,松下电器不只满足于生产一般性的民用产品,而且进行技术革命,生产出与现代化社会相配合的电器产品。他们在办公设备、医学仪器等方面不断更新,教学和经济领域等方面更是不断推陈出新。其后,他主持的“家电王国”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在日本国内建有51家企业,在海外设有96家分支机构,从业人员达17万人。

1925年,松下幸之助首次成为日本最高收入者,美国《财富》杂志称松下幸之助是世界第54位富翁。松下幸之助之所以获得如此空前的财缘,也是与其抓住战后机遇致胜分不开的。

美国人特德特纳也是靠战争而与机遇与财缘邂逅相遇从而改写了自己人生的人。

海湾战争给特纳带来了突破的机遇与财缘。

1991年,美国、伊拉克的炮火在中东上空燃起,海湾战争爆发,任何人都希望能越过时空而看到战争的每分每秒的进程,而特德特纳创建的CNN及时地抚慰了人们焦灼的心。从观众收到战争消息的那一刻起,CNN连续17个小时昼夜不停地报道巴格达遭到空袭的情况。接着,CNN又夜以继日地将战况通过卫星传向全世界。

CNN的卫星直播,不仅成为全球亿万平民收看作战实况的媒介,而且还成为交战国首脑们及时获取战况的重要媒介之一。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威廉韦伯斯特通过间谍卫星获悉伊拉克发射了“飞毛腿”导弹,他马上把这个信息告诉了美国国家安全事务顾问斯考克夫特,斯考克夫特问韦伯斯特:“它会落在什么地方?打开电视看看,看CNN说它落在什么地方。

”由此可见韦伯斯特对CNN的信任程度。

在日内瓦,美伊外交会谈陷入僵局达6个小时,原因是阿齐兹拒绝接受布什请他转交给萨达姆的一封亲笔书信,他坚持要布什亲自出面把信交给他,他才愿意接受。看到这种情况,白宫新闻秘书长菲茨沃特马上打电话给CNN驻华盛顿的记者,让他转告特纳,马上派人采访阿齐兹。CNN记者如约而至日内瓦对阿齐兹进行采访,阿齐兹一看是CNN的记者,害怕自己的行为暴露全球,从而受国际舆论的谴责,不得不把书信接受下来,整个过程仅35分钟。

CNN靠自己的声誉和影响在战争中发挥了外交的作用,难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金格尔德如是说:“CNN不但改变了普通新闻及电视新闻的本质,而且也改变着战争及外交的本质。”

特纳也因此成为引人注目的人物。在1991年初美国著名新闻杂志《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竞选中,特纳的名字高居榜首,他战胜了美国总统乔治布什、海湾战争盟军总司令诺曼施瓦茨科普夫、国防部长迪克切尼、美军参联会主席科林鲍威尔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等候选人,成为该杂志选出的1991年对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物。

创造机遇金点子

一般人放弃“更上一层楼”、“卡一个好位”的理由有两个:第一,舍不得放弃现有确定的职位、薪水、工作环境等带给他的安全感;第二,认为自己还没有准备好,还不够格。

不管是属于哪种理由,背后共同的忧虑,就是不愿创新,害怕失败。

任何人在做一件事之前,都不可能百分之百地预见到未来的全部进程和结局。如果哪个人想等到“十拿九稳”或“十拿十稳”时,才肯举步向前,那他就只配充当财富与成功者的匆匆的看客。

生活就像一辆变速的自行车,我们可以不断的变化档位,但大多数人却一成不变,从不改变。如果大家都等到有十足的把握准备后再行动,恐怕历史上就不会有孙中山了,因为当初他决定要献身革命时,只是一个20岁出头、号召力与知名度都还不够的年轻人;也不会有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因为当他决定创业时,连大学都没有毕业。

机遇与财富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好的机遇需要你去勤奋经营,努力创造才能得到。当人们在称羡别人获得财富的时候,却往往忽落了他们成功后面的创造,其实他们都很平常,和大多数人一样吃饭、睡觉,但关键是在于他们能改变自己,能创造机遇,能抓住机遇,并善加利用。

简单来说,创造机遇是有目的地、主动地去发掘或制造有利的环境,利用现有的资源,以最有效的方式,增加或制造利益。

我们试以一名创业人士为例。创业者永不会呆在办公室里等待顾客来临,他需要留在办公室时,会不停地拨电话、发传真、接触所有可能成为客户的对象。如不必留在办公室时,他会提着皮包,跑遍大街小巷,向他的目标客户,推销再推销。他为了扩大关系网,建立并扩大客源、货源等,一天工作16小时,不辞劳苦,永不言倦。一年365天,天天如是。他每天都在创造机遇,他劳心、劳力、付出血汗,机遇也往往在他心力积极燃烧时降临。

上述创业人士先确立事业的方向和目标,然后全力拼搏苦干,力求实现目标。创业人士清楚认识自己,又研究清楚社会变化,市场需求,根据这些讯息,确定创业目标,这样做,已是在创造机遇。他勇往直前,向着最有机遇的地方进军。拼搏苦干也不可少,这方面留待下文详述。总之,机遇是与时俱进,勤奋经营的结果;是了解信息善用时间的结果。

勤奋经营,打开机遇与财缘之门

有一句谚语说:“有恒为成功之本”。这句话一语点破了勤奋出机遇的道理。机遇的出现是同个人的打拼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机遇并不是一朵开在花园里的鲜花,你伸手就能将它采摘,它是一朵开在冰天雪地、悬崖峭壁上的雪莲,只有那些不畏艰险,勇于攀登高峰的人才能闻得它的芳香,才能将它拥有。

拿著名漫画家方成来说,每个人都知道他以漫画为业,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经是一位从事化学研究的工作人员。方成在漫画上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完全是凭借个人的奋斗精神。多年以来,方成一直在报社当编辑,专门为文章配漫画,常常是夜里定下题目,然后仔细构思,反复揣摩,第二天就要交稿见报。然而并不是每次工作都能顺利完成,有时画稿交上去以后,回家后又想出新的主意,于是又重新画一幅;有时费尽心思也想不出好的点子,他就把头放在水龙头下冲一冲,继续思索,直到画出一幅自己满意的漫画为止……几十年如一日,方成凭借自己的勤奋努力,抓住了一个几乎不存在的机遇——作为一个漫画家享誉中外。由此可见,如果方成缺乏一种奋斗精神,那么他不可能碰到这种得之不易的机遇;如果对一开始的退稿感到心灰意冷,那么他不可能最终成为知名的漫画家。

方成的成功,向我们说明了任何机遇都不是偶然的,而是“得之在俄顷,积之在乎日”

。只有平时的刻苦勤奋,只有敢于在荆棘丛生、充满危险的无路之处走出一条平坦的大道,才能创造出原本不属于自己的机遇。“天赐良机”,只是对那些平日潜心奋斗者的回报。

勤奋是实现机遇的动力,它体现出了一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但这并不是说每个人都能获得成功的机遇。本职工作是一个外因,它只是为机遇提供了可能的场所;而是否能够创造机会,抓住机会,关键还是要看每个人的内因,即是否勤奋好学。

勤奋出机遇——先出林的鸟儿有食吃

机遇就如同一粒粒种子,在黑暗的泥土中汲取营养和能量,慢慢地积蓄力量,一旦听到春风的呼唤,它们就会破土而出,茁壮成长。而这个“春风”就是“勤奋”。

谈到勤奋出机遇,有一点还必须要认识到,那就是勤奋应该是终生的。如果只想凭借一时勤奋就能换来机遇女神的青睐,这无异于痴心妄想。因为要深入全面地揭示工作中的发展规律并把握这个规律,使之创造出成功的机遇,往往要历尽无数次的失败与考验,没有恒心和毅力是无法坚持下来的,正所谓“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

如果你一直在勤奋地工作,但却始终没有任何机遇,请你千万不要因此而灰心失望,更不要因此就放弃对工作的执着,就这样坚持下去,你就会发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机遇就在前面不远的地方等你。

著名的音乐家莫扎特之所以在音乐上取得非凡的成就,除其个人的天赋以外,更重要的是他每天都进行十六七个小时刻苦训练的结果。梅兰芳创造的舞台艺术形象经久不衰,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戏剧代表人物,但你是否知道他曾经被认为笨得无法学戏呢?

正如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所说:“勤勉是好运之母,上帝把一切机遇都赐予勤勉”。机会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要想在工作中出人头地,创造机会,达到自己事业的高峰,就都离不开个人的勤奋努力,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有些人对自己工作的效果不满意时,往往不是从自身找原因,而主观地将一切都归咎为自己的工作岗位没有机遇,或是没有识人才的伯乐,于是整日满腹牢骚,哀叹自己空有大好身手,却无法施展开来,这当然是一种错误的想法。

机遇首先应该是热爱的化身,只有了解到本职工作的内涵意义时,才能让满腔的热情化为勤奋工作的动力。关键一点就是要转变自己的观念,要认识到其实工作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付出总会有回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勤奋努力,照样可以创造出机遇。

法国有一位青年叫卡洛多尼斯,他最初的工作是在汽车制造商杜兰特公司里当一名普通的办事员。由于他守职,工作认真、踏实,上班总是先到,下班总是他一个人最后离去。

杜兰特总裁有时叫人急着办一件事,但总是叫不到想叫的人,恰恰又是多尼斯在办公室里,杜兰特就叫多尼斯帮办。

这样次数多了,杜兰特就不再叫别人了,凡是有要办的事,都叫多尼斯,在无形中多尼斯成了杜兰特的左膀右臂,只要杜兰特在办公室里,就离不开多尼斯。

多尼斯也确实很能干,凡经他的手办的每一件事,都令杜兰特十分满意。一次,汽车经销公司总裁退休,多尼斯就替了上去,成为汽车经销公司的总裁。

当有人问多尼斯:“你有什么诀窍呢,能在短的时间内晋升为销售公司的总裁呢,多少人一辈子也爬不到这样的高位,这是什么原因呢?”

多尼斯说:“当我刚去杜兰特总裁身边工作时,我发现每天下班后,所有的人都回家去了,但杜兰特总裁仍然是留在办公室里,而且一直待到好晚。因此,我也决定下班以后留在办公室里。虽然没有人要我留下来,但我认为,应该有人留下来,因为杜兰特总裁未离开办公室,万一有什么事需要人处理的话,我可以帮助他处理。”

机遇,是对顽强拼搏者的奖赏,它只会降临那些勤奋的、有准备的人们。所以,与其羡慕别人的“好运气”,与其哀叹自己的“不走运”,还不如先来想一想自身的问题:

我是否在工作时做到了全力以赴?

我是否每一天都勤奋地工作?

我是否始终坚持不懈地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