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金手指点子库
8905600000037

第37章 商场金点子(4)

有一天,小阚在学校门口发现一群人围在那里,他好奇地挤进去一看,原来是一个卖高考复习题的,他看了看就又挤了出来。不知为什么他想到了很多事,想到他那时为得到一本很难找到的高考辅导书,竟熬夜把借到限期归还的书全部手抄下来,想到了他在报上看到一些家长为了买到“教参”竟然排了整整一夜队……。

突然,小阚眼前一亮,这是多么好的赚钱机会;出一本书,出一本备受高考生欢迎的书,这种书绝对不愁卖不出去。晚上,他躺在床上还盘算着这件事。同屋的一个哥们来了一帮老乡,几个人在一起神吹,这个说他们学校有多少学部委员;那个说他们的教授如何名扬海外;又一个说他们学校一次在全国能招至少十个状元……小阚听到状元两字,心里猛地一震,为什么不在这状元身上打点主意。北京可以说聚集了中国最有名的大学,而每年考入这些名牌院校的各种状元更是不少。让这些状元谈些经验、秘诀,然后自己稍加编写,这本书准能畅销。

第二天开始,小阚就开始通过各种关系找出书的渠道。终于有一家出版社的总编对这本书表示了兴趣,当他认真地看完小阚精心编写的写作大纲后,当即拍板:这书我们出了。

于是,小阚就开始了他的采写工作。一开始每天骑一辆老破车,到人大、北大、清华、北外去走访,死磨硬套地从那些状元那里往外抓素材。等到素材准备得差不多了,小阚一头扎进图书馆,没日没夜地写了起来。两个月后,一本二十多万字的书稿脱稿了。

小阚因为这本书而致富,大学四年的基本生活费已经应付有余了。也正因为小阚能识别摆在面前的机遇,才改变了他的生活,使他由一个一穷二白的山区贫困学生一跃而成了人见人羡的学生大款。同时,也正因为小阚受到成功的刺激,使他与出版结下了剪不断的财缘。

穷则思变,挣钱其实很简单

财富就像一棵树,是从一粒小小的种子开始长起来的,你所拥有的第一个铜板,就是种子,将来就会长成财富大树。贫困并不代表什么,说白了,它就是你思变寻机的一个机遇。

凯瑟琳是一位普通的美国妇女,她先后生了两个女儿,仅靠诚实的丈夫在一家工厂做工,所得工资并不十分丰厚,一家4口的生活甚是拮据。

凯瑟琳决定自己动手,改善目前家庭经济困难的现状。这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撞上门来,这天傍晚,丈夫邀了几位朋友,说是到家里来玩玩,凯瑟琳便去准备晚餐。其实,朋友来玩是丈夫虚晃一枪,请朋友品尝凯瑟琳做的菜肴才是真。

凯瑟琳有一手很好的烹饪技术,但这么匆忙,丈夫事先又没交代有朋友来吃饭,也没做什么准备,凯瑟琳也只好随便做了几道家常菜。但就是这几道家常荣,使丈夫的朋友吃得赞不绝口。有个朋友心直口快,对凯瑟琳说:“你的烹饪技术最低都可拿个二级职称,开家餐馆,顾客一定会很多。”

另一个朋友也附和说:“我走南闯北,跑东窜西,能吃上你这样好口味的菜并不多。

凯瑟琳听了朋友的夸奖,心里自然高兴。但她觉得马上就去开一家餐馆,从自己的技术方面考虑,条件是具备了,但要租铺面,添设备,其资金就一时难于解决。她想到开餐馆的这两个条件只具一个技术条件,她认为是时机还未成熟。这时,她看到朋友们的酒兴正浓,便想去做一些点心送上桌再给朋友助酒兴,便又下厨房去了。

不久,当凯瑟琳再端上点心上桌,朋友们先闻着香味,再品尝到味道,又是一阵叫好。

于是又有朋友说,你就开家食店,就卖这种点心,保证能赚。凯瑟琳说:“我是想开个食店卖点心,就在家里做,只要早晨在门口出个摊位就行了。”

这样,凯瑟琳便每天早晨出摊卖起自做的点心了。她规定,一次做10斤面粉,由于她做出的点心色香味俱全,早上摆出去,采取薄利出卖,很快就卖完了。到后来,一些顾客熟了,来迟了见没有了点心,还会到她家里来寻找,往往把留下给自家人吃的点心都一起拿走。有的顾客要她多做一些,凯瑟琳不多做,说是留下一些市场余额,创造第二天快卖的机会。

凯瑟琳卖点心,仅一个多月的时间,所赚的钱比丈夫的工资要高出3倍多。凯瑟琳觉得,卖这种点心虽然赚钱,这仅仅只能帮助一些人解决早餐的问题,若是作为一种商品向社会行销,没有品牌的名分,这就有困难了。于是,她开始寻找新产品,这也是该当机会送上她的门来。

几个月后,她到一家书店逛了一次,发现了一本新出的《糕点精选》的书,其中有一则醒目的广告,是宣传全麦面包的。据广告上所说,这是一种富含丰富维生素的保健食品,不管老少吃了都有好处,并指出,由于过去对这种制作糕点方法过于粗糙,即使成品面包色泽变黑,很长时间没能在社会上推广开来。现在,已经有了一种新的制作方法,使做出来的面包在不失原有丰富营养而又色、香、味俱全。凯瑟琳越看心里越高兴,当她看到这种糕点是用全麦面粉和纯白面粉各自调和后压成薄层,再分层叠成若干后再卷成卷,这就叫“千层卷”。这一制作面包的新方法,已经获得专利权,专利权所有者正寻找合作者。

凯瑟琳看完广告,她觉得这才是自己创业的机会。因为这种“千层卷”水分低,便于长期保存,又符合人们在美食和保健两方面的需要,投放市场,必受顾客欢迎。凯瑟琳心里说:“我就抓住这个机会,下定决心做这个。”

凯瑟琳凑钱买专利,钱不够,她决定抵押房屋,丈夫开初不同意。但凯瑟琳决心已定,她做丈夫的思想工作,丈夫见她铁了心,也就同意了。

凯瑟琳先买下做这种新式面包的专利权和一些必要的设备,留下一部分钱作为流动资金。她将自己开的面包店起名为“棕色浆果烤炉”。在开业之前,她把全家人召集到一起,让全家人为经营好面包店想办法,出点子,说是要迈好第一步,还要准备迈出第二步、第三步,要树立长久之计,一定要使事业得到发展。

全家人围绕着如何经营好这个面包店,各自都发表了意见,凯瑟琳最终将大家的意见综合为四项准则,作为“棕色浆果烤炉”的经营之本。

第一、顾客是上帝。凯瑟琳认为应该让自己的面包去符合消费者,要保证所卖的面包永远是“最新鲜的食品。”为此,凯瑟琳要求在面包的包装纸上一律注明生产日期,严格禁止出售超过3天的面包。

第二、要赚应该赚的钱。在面包的包装纸上一律注明面包的生产成本和利润,让消费者心中有数。

第三、为经销商提供优质的服务。按照地区排定循环时间表,每隔3天,将烤好的新鲜面包用车直接送到经销店内。如果3天前烘制的面包没卖完,用车如数带回来。如果面包的销路好,经销商可以随时用电话订货。

第四、诚实不欺。这是一条做人的道理,凯瑟琳用来作为她的经营原则。一天,运货员乘车从几家偏僻的经销店收回了一些过时的面包。返回途中在一家人口稠密的经销店旁停车,立刻围上许多人来要买车上的面包,其中还有几个记者。

运货员解释这是超过了一天时间的面包,这是拉回的,不能卖给大家。有的人不相信,硬要爬上车来取面包。运货员一方面劝说不要这样强买了,本店有新鲜面包,只要大家在这里等一会,我马上用车送来。

几位记者见如此做到诚实不欺,便悄悄摄下了一张照片,并将获得的这一独家新闻,写了一篇文章登在报纸上,造成一时轰动,凯瑟琳公司的面包新鲜,一时传得沸沸扬扬,使生意更加火爆起来。

凯瑟琳只用了十几年的时间,便把一个家庭式的小面包店,发展成一家具有现代化设备的大企业,每年的营业额由2万多美元,增到400多万美元,凯瑟琳也跻身于世界经济强人之列。

贫困是缔造财富的温床

机遇存在各个领域、各个时期、各个空间和各种事物之中,它之所以成为机遇,为众人所希求,是因为人们在生活中能偶遇知音在关键时刻改变贫穷的生活,广结财缘,创下如海的财富。

香港富豪霍英东就是一个典型的贫困中获机遇而缔造亿万财富的人。

霍英东,祖籍广东省番禺市,1922年出生于香港,童年是在舢舨上度过的。他7岁那年,父亲在一场风灾里被巨浪吞噬。本来家中生活就已非常困难,父亲的早丧使这个家如雪上加霜。

霍母为维持生计,以经营驳艇业养家糊口。虽然收入极为微薄,但霍母仍节衣缩食,想法把3名子女送去读书。霍英东是位聪明勤奋的孩子,他不负母望,12岁那年以优异成绩考入香港著名学府皇仁书院。

他读中三那年,卢沟桥事变发生,中国军民奋起抗战。因战乱关系,霍母的驳艇业大受影响,霍英东也被迫辍学。此后,霍英东开始了艰难曲折的创业历程。他曾当过加煤工人,整天卖苦力。日军占领香港时,他又在机场卖苦力。一次工伤事故中,他被压断了一只手指。工头同情他,后安排他做修车学徒。后来,霍英东还做过船上铆钉工人及制糖工人,为了做好这些工作,他长年累月早出晚归,起早贪晚,光着脚丫去干活。

抗日战争的后期,霍母与几个友人合资开了一间杂货店,霍英东便协助母亲打理店务。

霍英东从小就胸怀大志,决心创立自己的事业。为此,他十分注意观察社会,寻找时机。

在抗战结束后的一天,他留意到香港宪报上刊登了一则消息,大意是说将有战后剩余物资拍卖。具有冒险精神的霍英东决定参加拍卖活动,收购这些剩余物资作转卖经营。眼光卓识的霍英东此举十分成功,从中盈利不少。

霍英东自幼就喜欢冒险,为此他的母亲十分担忧,家里的钱不让他过手。但霍英东早就认识到,世上万事都是有风险的。风险总是与成功同在,在经商活动中,同样是风险与赚钱的机会并存。具体地说,经营者在采取某项经营行动时,事先并不能完全预见会产生何种后果,只能知道会产生的几种后果,以及每一种后果出现的概率。

事实上,企业经营活动时刻面临着两个方面的风险:一方面是为了追求盈利而准备付出代价;另一方面是为了避免损失而可能失去盈利的机遇。风险有大有小,一般说来,风险越大,它要求的收益或报酬也越大;风险越小,它要求的收益或报酬也越小。

50年代初,正当霍英东自立门户创业不久,朝鲜战争爆发了。当时一些西方国家出于政治目的,对中国大陆实行禁运。

他立刻意识到船运业有利可图。他抓住这个机会,在朋友们的资助下,开始单独经营驳运业务。霍英东出于正义感和凭着冒险精神,果断地将二次大战的剩余物资及药物运到大陆,既支援了中国的抗美援朝及经济建设工作,又从中赚到一些钱,使其霍兴业堂有限公司的业务得到迅速发展。

朝鲜战争一结束,香港的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霍英东看到香港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他敏锐地看到了香港建筑业的潜在机遇。于是,他又冒险率先进军房地产市场。

1954年,他筹建了立信建筑公司,收购和拆除旧楼,同时兴建楼宇。他利用宣传册以及广告推销楼宇,开创售楼花的先河(即楼宇在建筑阶段已开始售卖,收取投资者的订金)。

这种带有极大风险的投资活动,使霍英东的财富以几何级数增加。公司创办只几年时间,便打破了香港房地产的记录。这些成了他事业发展的基础。今天,他名下的公司大部分经营房地产生意。他本人是香港地产建筑商会会长,拥有香港70%的建筑生意。

60年代初期,他又成为“淘沙”大王。“淘沙”这个行当是香港工商界许多人都不敢干的事,干这行用工多,获利少,赚钱难,风险大。而霍英东却另有高见,他不图一时之暴利,而是看好“淘沙”行业的长远利益。1961年他从泰国购进了一艘长288英尺,载重2890吨的大挖泥船,开始了“淘沙”业。他稳妥获利,以少积多,不久,就获得了香港海沙供应的专利权,成为香港淘沙业的头号大亨。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初,霍英东亦是不怕冒风险,率先在中国大陆投资。80年代初,他联同广东省旅游局投资2亿港元,兴建中山温泉宾馆,另外又投资兴建珠海宾馆与广州白天鹅宾馆。

到80年代后期,他开始开发番禺南沙以东的21平方公里土地,工程包括兴建港口、高尔夫球场、旅游区等,投资额超过100亿港元。1993年,霍英东基金会联同香港粤海集团、陈瑞球(长江制衣厂)与两家中方机构,共斥资23亿美元兴建番禺大桥,各占20%股权。

现在,霍英东家族拥有的企业包括:有荣及霍兴业堂多家公司、澳门旅游娱乐公司(占股40%)、董氏信托(占股30%)、信德船务(占股40%)、东方海外实业(董氏信托控股75%)、信德集团等80多家公司,其中信德集团和东方海外实业是上市公司。

霍英东奋斗几十年,由一个光着脚丫干苦力活的学徒工,抓住一次又次的成功机遇,终于创造了他人生的辉煌,实现了财富的梦想。

而另一位北宋龙图阁直学士包拯的第二十九世孙包玉刚也同样是一位在贫困中颠沛流离,而获机遇“闯海”成富豪的人物。

包玉刚生于1918年的浙江宁波,父亲包兆龙是一位商人,经营造纸业等。包玉刚13岁就外出求学,因抗战爆发未能读完大学,他四处奔走,颠沛流离,饱受战乱之苦。在重庆期间,他当上了工矿银行副经理,后来又到上海,任上海银行副行长。这段曲折的生活经历,成了他一生的宝贵财富。

1949年,包玉刚一家迁往香港,手中有了少许积蓄,便做点小生意,随着资本的积累,便开始商议新的投资项目。父亲认为,“无地不富”,主张经营地产业。包玉刚则认为,地产业务是保守的投资,是“死”的,只能靠收租。他对航运情有独钟,船是“动”的,航运业是一项范围很广大的领域,牵涉到各行各业。他说服父亲,答应了他的要求。

包玉刚首先成立环球有限公司,用77万美元买下了一艘用过26年、排水量为8000多吨级的烧煤的旧货轮,把船名由“英接纳”改为“金安号”。当时,航运界的人士讥笑毫无航海经验的包玉刚从事航运行是“‘旱鸭子’想吃天鹅肉——痴心妄想”。包玉刚以他独到的经营方式和巨大成果作出了最好的回答。

包玉刚把“金安号”转租给一家船运公司,从印度运煤到日本,就可坐收租金。1956年,包玉刚发迹的历史性机遇来临,苏伊士运河由于战争而关闭,货轮只能绕道行驶,造成了航运费成倍上涨,租船生意兴隆,“金安号”的租约刚好期满,包玉刚在与那家公司续签新约时,租费提高了许多,仅此一项就赚了不少钱。

在当时的情况下,有两种经营方式可供选择:一种是船留作单程租用或临时性租用,因为租费节节升高,短租可以随时调高租费;另一种是不冒风险,长期租用,平稳收取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