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百科知识-科普新课堂:动物世界
8903500000037

第37章 鸵鸟

善于飞翔是鸟的本性,然而鸵鸟只会在地上奔走,而不能在空中飞翔。因为鸵鸟的双翼很小,小得和它的身体很不相称,使之有翅难飞。胸骨扁平无龙骨突,也没有尾踪骨和尾脂腺。此外,它的羽毛不但均匀分布在身上,而且没有羽小钩,不能结成羽片。如此种种原因令鸵鸟不能腾空飞翔。但是,鸵鸟长期在沙漠荒原上,为了生存而长途跋涉,它的腿长得既粗壮,又长且有力,脚趾下面还有厚褥,所以鸵鸟善于奔跑,它一步就能毫不费力地跨越35米,跃过15米高,每小时可以跑50千米,在顺风快跑时,高高举起翅膀,犹如一艘扯满风帆的船,时速可达70千米,如此快跑令快马望尘莫及。

鸵鸟的身体,实在太重了,非洲鸵鸟可以高达275米,体重75千克,真算得上是鸟中的大王了。它走起路来,总是昂首阔步,神气十足。睡觉时,则是将脖子伸直搁在地上,两腿后伸。睡觉时,它们留下一只鸵鸟值班,只要一有情况,便发出信号,全群就会一跃而起,迅捷地跑走。

鸵鸟不但腿长、脖颈也长,眼光也十分锐利,这样使它看得远、望得高,既能及早发现远方的敌人,又能帮助它们很快地找到青草、树叶和水等食物。鸵鸟的力气非常大,只要用强劲有力的长腿一踢,足以踢倒一只猎狗或一只狒狒。

别看鸵鸟力大过人,性情却非常温顺,容易驯养,一经驯服,很听使唤。在鸵鸟的故乡非洲,不少人饲养鸵鸟为他们搬运东西。用鸵鸟管理羊群,在偏僻的乡村,还可以看到头颈上挂着邮包的鸵鸟在健步奔走,为民送信,可谓世界奇闻。

过去人们传说,鸵鸟被猎人或猛兽追赶脱不了身时,就将脑袋往沙堆里一钻,以为看不见它了,就可以化险为夷。人们把这称为“鸵鸟政策”。其实,鸵鸟健步如飞,力气过人,一脚能把人踢死,何必把头钻到沙堆去。真的要是鸵鸟把头钻进沙堆里,它不需多久就会窒息而死。

鸵鸟喜欢群居,每群多为四五只,其中一雄鸵鸟,三四个雌鸵鸟,它们组成一个家庭,筑巢在沙漠的凹陷处。几个雌鸵鸟都把卵产在巢中,产满二三十只卵后,雌雄鸵鸟共同参加孵卵,夜晚由雄鸵鸟负责,因其羽色较黑不易被人发现,白天则由雌鸵鸟孵卵。由于鸵鸟的卵很大,壳也很厚,一个卵重达15~2千克,比鸡蛋大20倍左右,故其孵化期长达6~7个星期。雌鸵鸟要隔几天才产一个卵,如果几个雌鸵鸟不把卵产在一起,等一只雌鸵鸟产完卵再孵,那些先产下的卵不是被晒干,也会腐臭变坏了。鸵鸟孵卵与鸡不同,不是增温,而是保持卵的凉爽,使其温度保持在25℃~415℃之间。

世界上现在的鸵鸟有非洲鸵鸟、美洲鸵鸟和澳洲鸵鸟。

非洲鸵鸟是现存的鸟类中体型最大者,是鸟中的“巨人”。它生活在非洲阿拉伯草原和沙漠地带。雄鸵鸟体羽黑色,翼和尾白色,雌鸵鸟体羽全为灰色。它头小眼大,颈长嘴短而扁宽,脚部只有两个向前的趾。美洲鸵鸟生活在南美洲的草原地带,体型比非洲鸵鸟小得多,体重只有20多千克,体高12米,退化的翼比非洲鸵鸟较发达,脚部有三趾均向前。这两种鸵鸟一看就能分得出来。

澳洲鸵鸟包括食火鸡和鸸鹋两种。它们的体型较大,脚亦有向前的三趾。鸸鹋的体型仅次于非洲鸵鸟,嘴宽扁,弯背,头顶无隆起,与非洲鸵鸵不同,它的头及颈部披短羽,身披长而披散的灰色与褐色相间的羽毛。它不仅在陆地上善跑,而且在水中能浮游自如。

鸸鹋在快乐的时候,会伸长脖长,发出“而苗--而苗”的欢叫,所以人们称它为鸸鹋。它是澳大利亚的特产鸟类。那里的人们喜爱它,故在国徽的右边就有一只鸸鹋像,将它作为国家的象征。

鸸鹋的孵卵工作与非洲鸵鸟不同,全由雄鸸鹋负责,在孵卵期内,它不吃不喝,忍饥挨饿50天,丢掉7~8千克的肉,但它也毫不在乎,忠于职守。

食火鸡产于澳洲北部的热带密林地区,体略小于非洲鸵鸟,大的食火鸡也有50千克。它的头部和颈很特别,裸出的头部顶端生着一个大而扁平的角质冠,好似戴着头盔,保护它穿过茂密而带刺的丛林。颈部大部裸露无毛,但其下面拖垂着一两个赤红色的肉垂。

食火鸡经常在茂密的丛林中奔走觅食,它胆子很小,稍遇惊扰,就狂奔逃跑,两米多高的障碍物一越而过。食火鸡食量大又是一个贪食的家伙,即使石子、铁片、玻璃之类不能消化的硬物,也不管三七二十一都吞下肚去,说来也怪,却不会有空肠破肚的危险。

食火鸡的性格也很温和,但不喜欢接近人,其中有一种黑色食火鸡性情凶残,见到人时,常常会用锋利的脚爪,迅速将人的肚子剖开,更可恶的是取出肠子挂在树枝上,以示警告人们不能惹它。本地人见到它时都主动回避。食火鸡还有一个怕见阳光的怪脾气,所以它总是早晚出来寻找东西吃。它的肉很好吃,羽毛也可以做装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