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缤纷湘南
8902700000065

第65章 烟

湘南除了有色金属矿产品丰富之外,还盛产烟草。这里处在亚热带,气温高,气候潮湿,适合烟草的生长。从郴州到衡阳到永州,沿路的土地和农田里,你都可以看到大片大片的烟,一般齐腰高,撑着硕大的长形叶子,在阳光里默默的垂着。路边当眼的墙上,烟草单位也用石灰刷了“要想奔小康,先盖烤烟房”的标语。由此可以看出,烤烟在湘南经济中,是不可忽视的。而最富盛名的,是宁远和桂阳的烤烟。宁远位于湘南阳明山与九嶷山的中间地带,有“湘南天然温室”之称,烟叶肥厚,成色金黄,烟味醇厚,不仅供当地烟厂使用,还打进了烟的王国云南,据说“红塔山”用的就是宁远的烟叶。桂阳从明代开始种植烟草,号称“烤烟王国”,所产的“桂阳金叶”,在烟草界的名望也很高。

种烤烟是比较复杂的农活,先要大棚育秧,然后位移。当时是二月末,阴雨不断,天还冷着,雨停间隙,村人就穿了胶鞋,挽了篮或担了粪箕,从棚里把秧秒抠出来,去分好垄的地头田头,把烟苗移栽进土地。移前先要定好穴,一尺五到两尺的间距与行距,然后每穴撒一把土肥,跟着的人,就把烟苗扔到穴边,后面的人用手掏一把土,扶正烟苗植上。烟苗刚出棚的时候,很娇嫩,稍一用力,就折了芽子废了。所以,扔烟苗的,很注意力度。种烟苗最烦人的,就是走不了几步路,鞋底就沾了一层厚厚的粘泥,困了人走不动。每年到二月末三月初,湘南田间地头忙活的,基本上就是想“奔小康”的烟民朋友。

我记忆中大面积种植烤烟的时间是生产队分成班组前后,搞承包经营之前,湘南就开始引进了考烟,推广了起来。我们队里当时盖了两个巨大的烤烟房,一季种下来,一家年底可以分红三百多元,当时猪肉还不到七毛一斤。烤烟房在村子左侧的山坡平地上,下面有一水渠。开始按要求严格的盖了一个,次年村人又自建了一个。烤烟师傅由队里选派,跟着学几天就上阵。他们在烤烟房前搭了一个棚,住在那里,一步不离,控制各个环节的温度。即使那样,后建的烟房还是走了火,在一个早上冒出了滚滚浓烟,接着燃烧了起来。村里人提了桶啊盆啊,能盛水的工具都拿了过去,还是没有救下来。一烟房的烟就那样化为了灰烬。上千元的损失,让大家不高兴了好一阵。后来调查,是杆上的烟没有扎牢固,烘干时落到了暖气口,外面的风把炉里的火星闹了上去,出了明火,等人发觉,整个烤烟房都已经在冒烟了。烤烟房都烧了,谁的疏忽,也无可查究,最后大家来承担。

烟苗种下去,十天半个月打一次虫药,保证烟叶外观的完美,长到两尺高,人们就开始检修烤烟房。烤烟房由大改小,对烤烟技术也摸索出了经验,对烤烟房的外观就不那么讲究,只在乎密封性能了。烟草业发达之时,家家都有烤烟房。在房前房后,一个厕所样的小房子,破破烂烂,可走进一看,里面的墙粉刷得光光滑滑,密密实实,关上小门,就是一闷罐子。烟叶从地里摘回来,垒在烟房墙下,男女老少齐上阵,编“烟杆”(把烟叶用麻绳编在细竹杆上)。早上的露水很重,烟叶也湿淋淋的,编好烟杆进房,容易沤黄。大家有了这个经验,天刚开亮,夫妻俩就担了粪箕,身上围了塑料薄膜,趟进烟田摘烟叶。烟叶的胶汁很重,一个早上下来,拇指食指上就结一层黑黑的胶物,用细沙都搓不干净。烟种得多的人家,要编一天,甚至通宵达旦。二婶就经常编着编着“烟杆”,眼睛迷迷糊糊,头不断的像钓鱼一样抬起低下,低下抬起,然后一倾身子,趴在烟叶上就睡着了。男人为了驱赶睡眠,就从家里拿一把烟叶,切细了,在篓里找一本写字书和一个盐袋,挂在腰里,一发困,就卷一支喇叭划一根火柴,吧叽抽起来。那时候的湘南乡下,纸烟没有流行起来,行在乡间的中年男人,腰里都装一个盐袋,遇到熟人闲聊,扯下来,各人卷一支喇叭,悠然抽起来。中国乡间烟民多,多半由此而来。抽喇叭不讲究,一年下来,就熏出了一嘴黄黑交杂的烟牙。

当年村里的烟民不少,几乎家家都有一个。喇叭抽几年之后,人民手头宽裕了,纸烟就流行了起来。看来经济的发展规律,在穷乡僻壤也是有具体表现的。老人舍不得,还是抽喇叭,一抽几年,咳嗽了,每天早上起来,在小巷子了可以听到无数咳嗽声。鸦片烟当年差不多让中国亡了,烤烟估计会考验人民的身体素质。村里的后生于是让老爷子抽纸烟,减轻灰尘和铅的吸纳。一天几盒烟抽下来,要花费好几块新版人民币。年轻人无所谓,老头就要年轻人戒烟,开始给年青人做工作:来日方长,到了我这年龄你再抽。行不通,又鼓励:你戒了,家里奖励你三百元。还是不行,于是见了自家孩子抽烟,就在门后取了扁担,追上去用武力惩罚。但是,所有手段,对抽烟的人来说,都不起作用。早上起床第一件事,睡前最后一件事,都是抽烟,怎么戒?

老头想做表率也很难,戒不掉。

我老家邻居杜叔抽的上气不接下气,咳嗽咳得两眼翻白云,吐出的浓痰像水豆腐,儿子媳妇都嫌弃了,仍是放不下手里的那根旱烟杆。吸烟原来是一种工具,驱除疲困,后来是一种寄托,越抽越久,就成了一种精神的倚靠。产生了依赖性,要戒烟,谈何容易?抽过烟的,估计一半想戒烟,另一半根本就没想过戒,他们早已明白,靠自己那点毅力,戒也是白折腾,最后还是要捡起来抽。我在广州,也见过一些生活落魄的人,拣起地上的烟头来抽。还见过许多年青的女孩,手里夹一支烟,旁若无人的吐着烟雾。湘南乡下,妇女一般不抽烟,我们村里,只有一个老太婆抽。她是江苏人,躲战乱,嫁到千里之外的湘南乡下,解放后,又联系不上家人,思乡苦,就用一支烟燃烧驱之不散的乡愁。可现在的年轻女孩,有什么资格去抽烟呢?明知道抽烟没有好处,还去抽,对自己不负责任,旁人也只好麻木的看待了。

戒烟也有成功的,村里的屠夫,杀了猪就在村口卖肉,见人就递上香烟,自己也陪着抽,拉拢感情,几年下来,攒了点钱,但又多了一个爱好,每天烟不离嘴。回到家,妻子受不了他身上的烟味,都不跟他亲热了。屠夫也觉得咳嗽厉害,喝了酒,吃了饭,把包里的烟拿出来,齐数倒进水盆,对媳妇说:如果我再抽烟,裆里的XX就如这水盆里的烟,烂了。次日不抽,见人笑脸相迎,生意照样红火。屠夫自己也说:戒烟了,像重新做了一个人。但就是不劝人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