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任微软(中国)公司总裁时,有一个不成文规定——任何到微软工作的人,都需要经过我的面试。当时很多人不太理解,认为CEO这么做有浪费时间之嫌。事实上,我的用意是:通过面试,让所有进微软的员工感受到公司对他的重视。有一次,我在美国开会,而国内有一个岗位急需招人,因此有位员工“逃过”我的面试直接进入微软了。在接下来的试用期内,他表现得很出色。不过几个月过后,他来找我,让我再面试他一次。原因是:在平时,员工间互相调侃时,大伙喜欢拿他开玩笑,因为他没经过我的面试,是溜进来,类似“非正式军”。我对他说他已经表现得很称职,不需要再面试,不过他很坚持。最后我满足了他的愿望,面试让他从心理上感觉到自己是个纯粹的微软人。
在中国有一个很重要的节日是中秋节。大多数中国公司在这天会给员工买月饼,这时它们往往会面临一个尴尬的境地:只发月饼,员工会认为没创意;不发月饼,员工会抱怨公司不人道。那样公司到底该不该发月饼?应该发!因为至少员工不会抱怨!关键是公司要考虑到底要怎样来发月饼。
当时微软做了一件事情:我们让员工提供两个地址——他们希望月饼能够送到的地址,然后公司帮他们将月饼送达目的地。同时,公司会在这些月饼中附一张小卡片,卡片上有两段文字,第一段文字是表达感恩之情;第二段文字是描述我们的公司,主要表达的是:“我们的公司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公司,特别是我们所在的分公司又是微软全球分公司中最好的,世界上最优秀的员工在我们的公司,我们很自豪,所以我们也希望,作为我们员工的朋友或家人的你也会觉得很自豪!”
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是有效的。许多员工提供了诸如父母、过去的同窗、老师,甚至同事的地址。很多员工的父母接到这张卡片后,很自豪,甚至还将卡片装裱起来,而后告诉他们的亲朋好友,他们的孩子在世界上最优秀的公司;同时他们还会给他们的孩子打电话,让他们珍惜在微软的机会。这是善于运用各种资源的效果。
在任微软(中国)公司总裁期间,我面试了2500多人,都快成“人精”了,后来差点发展成惯性动作:看见一个人,我就有面试的冲动。如果有人在我面前待上约2分钟,我就能做出判断:他适合哪类工作。不过一般在面试的时候,我会给对方10分钟,而事实上我在2~3分钟内已可以做出结论,剩下的时间完全是“以人为本”的体现,毕竟要尊重被面试者。最后我把面试经验总结成三道问题,如果被面试者答对一道问题,那么他可以得到一份工作;答对两道问题,他的工资比别人高100%;答对三道问题,他可以自己开工资,面试者可以动用一切资源来回答。大多数公司在面试时,要挖掘的是被面试者的观察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我也一样。
企业文化的根本核心
企业文化的根本核心是什么?它的终极目标是什么?那是要让公司的每个员工都热爱这家企业。前几天我看到新浪网上的一个调查报道,觉得有些悲哀。只有16%的人发自内心地喜欢自己的企业,72%的人是非常不喜欢自己的公司。76%的人表达正等着某天离开所在的公司。以这个调查为参照的话,那么我们必须要考虑中国企业的向心力在哪里?中国企业的后续发展动力在哪里?问题出在哪里?有人说是机制问题,例如国有企业的机制不那么灵活。我不赞同这种说法,机制是人创造出来的,更重要的是企业文化。
要是从字面上看,几乎所有公司的企业文化差不多都集中在几个字眼——以人为本、科技创新、勤奋、诚信等。但事实上,中国的大多数公司在培养企业文化时有些表面,主要体现在标语上。
我从微软上海调到微软北京工作时,北京分公司的氛围不是很好,这主要是以上海分公司为参照。当时上海分公司的员工满意度在微软内部是很高的,而北京分公司的员工满意度则很低。我到了北京后,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召集所有的秘书开会!为什么呢?因为秘书在一个公司内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他们往往是公司内部信息的集大成者和高效的传播者。在会上,我所传达的一个信息是:秘书是很重要的,我需要依靠他们,并说明我接下来要做的事情需要他们的协助。很自然地,我获得了他们的认同和忠诚。同时,会后我的这些想法也很快地传达到公司高管,秘书在这方面的传播效率确实很高。
外企内部最大的问题是:企业内部采取的是淘汰制,因此员工和员工之间是一种竞争的关系,团队合作关系成了一个难题。从理论上,这似乎是无法解决的循环。
我的一个尝试是在企业内部灌输一种理念——“让他人变得伟大”。理念提出后,我需要制定一些手段,让理念得以强化。首先,由所有员工选出20个“公司最优秀员工”,这个方法的作用是:人们往往倾向于选择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因此选出来的员工,在帮助其他员工方面一定做得不错。其次,我宣布:未被评为“公司最优秀员工”的人,将无法享有各类晋升机会。这一步骤的作用是:让那些最初对评选“公司最优秀员工”无所谓的人,有了想获奖的冲动。这样实行了一年后,在接下来的员工满意度调查中,北京分公司的排名从原来的亚洲倒数第二位,上升到全球销售公司中满意度最高的公司。不过,总部对分公司的考察,考虑得更多的是硬指标,也就是业绩问题。那年北京分公司的业绩也是大幅增长,这表明,这些做法是有效的。
四、成功“4+1”
2004年9月29日晚,唐骏在同济大学一·二九礼堂进行了一场特别的报告会,和当代大学生们谈起了“就业难”。这个中国每天收入最高的“打工仔”没有中规中矩地走上演讲台,而是直接站在台下和学生们展开了互动。
在这场主题为“经历微软、超越平凡”的报告会上,唐骏以其在微软的职业经历,告诉更多的大学生,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职业人,如何从平凡走向优秀和卓越。以下是他的演讲实录——
成功4+1理论
非常的感慨!看到这么多纯情的大学生——表面上(笑声+掌声)让我回想起20年前我的大学时代。都说当今大学生有两种现象,一种是郁闷,一种是迷茫,我理解你们(笑声)。我们那时在学校里只知道读书,有没有用不管,也不知道;现在的大学生明知道读了没用(笑声)还得去读(笑声+掌声),你说能不郁闷吗?我在边上看了都郁闷(笑声)。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绪呢?我觉得在信息化的社会里,你得到的信息量太多了,社会压力太大了,渴望成功的欲望太强了,而竞争对手那么多,所以现在的大学生变得浮躁起来,感到未来的人生之路不知道在哪里,这是大学生遇到的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也是从一个大学生走到了今天,所以我对此有非常深刻的体会。
现在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我曾经为此做了一个理论:叫成功“4+1”。就是一个人的成功轨迹总有一些东西是可以把握的。成功“4+1”理论就是成功的过程当中有4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一个是知识,一个是机遇,此外还有勤奋以及执著,以上是“4”,但是如果没有后面一个“1”,你永远也成功不了。这是什么?我称之为性格。
大学真正重要的是什么?把性格变好
性格决定成功。性格重要吗?非常重要!性格能改变吗?很多人说不能改变。我说如果你连性格都不想改,你就不要谈成功。性格不仅能改,而且必须改。如果大学什么都没学,什么都没变,只要做一件事:把你的性格变好了,我觉得这就是最大的收获!在大学学什么不重要,真的不重要(笑声+掌声),真正重要的是什么?把性格变好!
很多人都在讲面试,面试的是什么?其实面试的就是性格。
我在微软的时候面试过无数人。可能大家都听说过一道经典的面试题目:井盖为什么是圆的?原创者是谁?就站在这里(笑声+掌声)。多无聊的一个问题!很无聊!因为我当时实在想不出更好的题目(笑声)。怎么会想出这个问题?我在江苏一个小城长大,在家门口看到有人在黄梅季节把井盖打开,就问我爸井盖为什么是圆的。先介绍一下我爸,他在我们那个年代绝对属于有知识的人,差一点小学毕业(笑声),所以他就跟我说“从美学的角度来说”(笑声)——文化人说话就是不一样——“圆是最简单的美,所以人们就把井盖设计成圆的。”他觉得圆的美,可是我觉得方的更美,我不服,一定要不服知道吗?我就问隔壁的那个专业人士,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建筑工地的搬运工(笑声),我问他为什么这个井盖是圆的,他说:“这个再简单不过,从力学的角度来说,什么最容易搬动?一定是圆的。”当时我没有拿到一个结果——这种问题能拿出结果你就是天才。当初我为什么问这个问题?第一我很无聊,第二面试的时候我们不看重面试结果,我们是在享受一个过程的乐趣(笑声)。
可能我讲得跑题了一点。但我更想讲的是什么?是一个人的性格在整个人生过程中的作用。你能走到哪里,看什么?就是看性格,你跟人的交往。我们讲销售,你以为真是产品好吗?当今社会哪个产品真正战无不胜?没有。靠什么?靠你的人格魅力。销售就是把你的人格魅力发挥出来。谈恋爱也一样,性格占主要的。现在的大学生,谁跟谁比都差不多。哪些人有优势?我觉得是那些性格好的。现在的女孩子挺坏的(笑声),她们知道的比男孩子知道的要多得多(笑声+掌声)。
大学的4年,你什么都可以不做,但是要改变性格。唐骏说的好性格,其实很简单:把周围10个朋友或10个同学,每个人你喜欢的部分拿出来写在纸上,把它变成你所拥有的,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性格,就这么简单。没有好性格的人照样可以考高分,但在社会里,你拿高分有什么用呢?没有用!最后的胜负关键之处在于我刚才所讲的——“4+1”,这个“1”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不讲太多怎样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但是性格一定要改,没有一个人的性格是不能改的。如果你找不到这种快速学习的方法,大学等于没读!
我在中央二台高考直播室做嘉宾时,他们说:你给说一下大学4年最关键的是什么?——我不能当着全国人民的面说大学读了没用,那很多父母亲就不愿把孩子送去上学了(笑声)——在大学学什么很重要,怎么学更重要。明知大学学了没用,但是你不能听了唐骏这句话你就不学了。怎么办?很简单,你得改变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为了在你未来的成功之路上,在你的公司,你有自己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没有一个模式。
企业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学习方式?不是给你一本书让你学习3个月然后考一个很好的成绩。更多的:给你一本书,一天,给我一个结果。这就是快速学习法。你能不能做到:今天开学,拿一本书,按照一种学习方法学习3天,然后就去考试——哪怕只对了60%,一定是个好学生!学了3个月,答对80%,这种人在社会上没什么优势。这就是一种能力,一定要培养的。很多优秀的大学生在企业里并不很优秀,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们不具备这种快速学习的能力。所以我们认为在大学所学课程的好坏一点不重要。拿一个章节出来花半天看一下,是不是大概学会了,这就是一种学习方式。这一章没做好,下一章再来,重新梳理一遍,不断调整,看哪一种方式适合你。所以找到一种适合你的学习方式,可能是在大学里除了改变性格以外第二重要的内容。如果你找不到这种快速学习的方法,大学等于没读!你学的那些微积分、数理方程式,所有的一切,社会上用过吗?没用过,我这个当博士的都没用过。
抓住机会,“唐骏模式”以下内容来自唐骏2005年9月22日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进行的演讲。
很多人说一个人的成功跟机遇有关,当然有关!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机遇,而有些人就得不到呢?有些人的机遇好像是空降到他头上的,不是的!机遇是什么?
机遇靠什么?是靠争取来的!我今天能经历这么多,国外留学、自己创业,我感觉唐骏还是有一点点成功的。我成功靠什么?是靠脑子很聪明吗?我绝对比不上你们大学生,当年我那个成绩,连报交大都不敢。我这种二流学生,进交大绝对没希望——不过现在交大二流学生也偏多了一点(笑声)——我指的二流是那种不会学习的学生。
大学最后一年我的成绩非常好,考上了出国留学生。我们那个学校,属于二三流,还有两个出国名额——当年我读的是北京邮电学校(笑声),我知道不好,你们不要议论(笑声)。当年选拔留学生要求又“红”又“专”,“红”我绝对达不到,“专”他们说你是蒙的——为什么偏偏最后一次你考得好?所以他们把我的名字从出国名额里抹掉了。那时我不知道什么叫郁闷,只知道难过!痛心呀!这个社会怎么可以这样?!
我没有放弃。我做了一件很伟大的事情。北邮下面还有二三十所不如北邮的学校,我打电话到每一个高校去问他们“你们学校的出国名额用完了没有?”那时出国条件很高,又“红”又“专”,还要一定的分数线。最后我碰到一所学校,叫北京广播学院,他们说:“我们学校的出国名额没有用完。”我骑着自行车横穿北京,一个半小时骑到那里。到了广播学院,老师对我说:“看你的成绩很好,你们北邮应该录取你呀!”我说:“北邮当然录取我,但是,未来中国广播事业一定会有很大的发展,我为了中国的广播事业,我愿意放弃北邮,来到北广。”(笑声+掌声)
在我的强烈要求下,他们竟然把我的档案转到北广。你们也知道,我过去的第一目的当然是为了中国的广播事业(笑),第二目的,隐含的目的,我想出国。
但是已经晚了,出国审批流程已经过了。我问是谁决定的,他们说是教育部出国司决定的。我说好办,不就是教育部吗?我就去教育部找出国司司长找他谈。那时候的我,是一个看上去很可怜的小男孩,一个21岁的男孩,谁见了都想打的那种感觉(笑)。而我要与教育部司长进行面对面的交锋,你觉得他会理我吗?不可能。如果是今天的我这件事好办,教育部部长我认识,陈至立我也认识。那个年代我有什么关系呀?!可是我们大学生有什么?我们最有的是时间(笑声+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