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战争探秘
8900600000038

第38章 两伊战争的起因之谜

萨达姆是这次战争的主角,当时他得到了美国人的支持,他却没想到多年以后他被支持者送上了断头台。

两伊战争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战争于1980年9月22日爆发,直至1988年8月20日结束。这场战争有时也被称为“第一次波斯湾战争”。战争使两个国家都受到惨重损失,经济发展停滞,石油出口减少,死伤人数以百万计。伊拉克因此也积累了大量的债务,仅欠科威特的债务即达140亿美元。据史料记载,战争结束时,两国的分界线恢复到了战前的情况。这场战争无疑是二战以后伤亡最大的战争之一,仅次于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具体伤亡数字有很多说法,一般认为死亡人数为100万人左右。伊拉克军队由战前的24万人发展到战后的120万人。

但是对于引发战争的起因,一直众说不一。比较官方的说法称,是由于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试图完全控制位于波斯湾西北部的水道,该水道是这两个国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美国为萨达姆提供武装并支持其向这一有争议的地区发动进攻,试图以此遏制刚刚通过革命上台并强烈反美的伊朗政权。而在1975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曾支持伊朗国王对当时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发动进攻。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国家还担心伊朗在1979年2月革命产生的武装政权向周边地区扩散。

除此之外还有导致两伊战争的另一个因素,即两国领导人的野心。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试图将他思想体系推广到整个中东地区。不过由于伊朗革命才成功不久,这方面的尝试还十分有限。对萨达姆而言,他掌权时间不长,正试图使伊拉克获得地区霸权地位。伊朗战争的成功可以使得伊拉克成为海湾地区的霸主并控制石油贸易。军队内部清冼和美制装备零件严重缺乏都极大地影响了伊朗曾经强大的军力。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对当时伊拉克外长阿齐兹的刺杀企图为借口,抓住机会发动进攻。

但是,世事难预料,在1988年年初,两伊战争出现了重大转折。两伊双方动用数百枚“飞毛腿”导弹袭击对方城镇,掀起“袭城战”。此后,伊拉克在对袭中渐占上风。4月,伊拉克对防守法奥的伊朗军队发动反攻。经两天激战,夺回了被伊朗占领两年的法奥城。7月,伊朗在欲战不能,欲罢不忍的境况下,被迫宣布同意联大598号决议,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终于结束。两伊战争中,双方消耗直接战费2000亿美元,战争使两国经济均遭严重破坏。

但是很多专家认为,引起两国战争的原因远不止于此。原凶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应当是领土争端的两个问题:一是伊拉克要求收复阿拉伯河的全部主权。这个问题本来是根据萨达姆同伊朗已故国王巴列维1975年签订的《阿尔及尔协议》已经解决了,协议规定构成两国共同边界的阿拉伯河一段以河流主航道中心线划界。但萨达姆签约后一直感到后悔,趁伊朗伊斯兰革命后动乱之机废除了协议。另一领土争端问题比较间接。伊拉克要求伊朗将其在1971年英国实行撤出苏伊士以东政策时被伊朗占领的霍尔木兹海峡附近的阿布穆萨、大通布和小通布三岛归还给阿拉伯国家。

其二是两伊同是伊斯兰国家,但伊朗5000多万居民信仰伊斯兰教的什叶派,伊拉克1600万人口中有半数以上为什叶派,当政者是逊尼派。伊朗推翻巴列维王朝的“伊斯兰革命”胜利后,毛拉们(宗教专职人员)掀起宗教狂热,公开鼓吹对外输出“伊斯兰革命”,伊拉克是伊朗的邻国,什叶派穆斯林又占全国人口的半数以上,因此首当其冲。伊朗领袖霍梅尼从1964年起流亡到伊拉克,1978年被伊拉克现总统,当时的第二号领导人萨达姆·侯赛因以煽动当地什叶派叛乱的罪名驱逐到巴黎,为此,双方结下了仇怨。

最后一点就是双方领导人都采取针锋相对的政策,互不让步,从而激起了历史的民族矛盾和怨恨,导致爆发了两伊战争。

那么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呢?至今还是个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