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战争探秘
8900600000024

第24章 德国海军的“狼群战术”之谜

纳粹德国海军潜艇以“狼群战术”不断袭击美国、英国等同盟国在大西洋上的运输船队,给盟军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海军潜艇的“狼群战术”不断袭击美国、英国等同盟国在大西洋上的运输船队,给盟军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狼群战术”顾名思义就要从狼说起。众所周知,狼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一类动物,它们生性凶暴、残忍而又十分狡猾,以各种野生动物和家畜为捕食的对象。狼通常成群活动,能够捕杀体形比它大的动物。潜艇“狼群战术”就是受此启发而创造出来的。

通常潜艇“狼群”有10艘,多时可达20-30艘,各艇之间保持10-20海里的间隔,排列成一条线埋伏在运输船队必经的航道上。当其中的任何一艘潜艇发现目标时,并不立即攻击,而是及时向岸上指挥所报告,继续跟踪侦察,连续报告运输船队航行的位置、航向、速度及船只的种类和数量。当岸上指挥所调动集合了一定数量的潜艇兵力以后,成群的潜艇利用黑夜的掩护浮出水面,同时对运输船队发起攻击。开始时这项战术的确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显示了巨大的威力,但在后期,“狼群战术”被盟军破解了。

“狼群战术”的发明者是邓尼茨。他在1918年10月3日与英舰的一次战斗中得到了启示。据说当时邓尼茨指挥UB68号潜艇躲过了英军驱逐舰并击沉1艘商船,然后悄然撤出。但邓尼茨指挥UB68号在潜航时突然失控,被迫上浮,上浮时,恰巧钻进了护航舰队的中间。此时紧急下潜已经来不及了,猛烈的炮火击穿了艇壳,此后他被英国水兵俘获。在此后整整一年的战俘生涯中,邓尼茨一直苦思冥想有什么办法能够从海上打败英国?因为在他看来,此后英德战争还会爆发,而德国水面舰队不是海上霸主英国的对手,孤零零的潜艇与护航严密的运输船队对阵,也是负多胜少。终于,他想出了解决之道。战后不久,邓尼茨回到德国,重新加入了海军。

1935年,希特勒准备战争,德国潜艇部队重新组建,邓尼茨担任了这支以一战时著名的潜艇英雄威丁根命名的潜艇支队的支队长。这时,他开始将筹划多年的潜艇“狼群战术”投入训练。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邓尼茨之所以被称为“狼头”,就是因为他首创了海战的“狼群战术”,使纳粹德国海军在二战初期猖狂一时。“狼群战术”与古德里安的“闪电战”并称为纳粹德国军队的海陆两大“法宝”。

据史料记载,邓尼茨“狼群战术”猎杀的第一个目标是“雅典娜”号客轮。1938年9月,英国“雅典娜”号客轮行驶在大西洋上,突然,他们听到了几声巨响,并感到了强烈的震荡。一刹那间,客轮上油烟滚滚,海水涌进了船舱。几分钟后,“雅典娜”号客轮开始下沉并最终葬身海底。此后几年,盟国的大型运输船队屡有同样的遭遇,而罪魁祸首正是德国海军的“狼群战术”。

“狼群战术”的实质是集中弱小舰艇的合力来摧毁重型舰艇,行动中一般要派出数艘舰艇在海上进行游猎,一般都在夜间攻击,并有一艘“狼头”舰来指挥“群狼”的统一行动。通常的做法是,当发现目标时,各舰艇便从对方护卫舰队的间隙或侧翼隐蔽地穿过去,躲过其火力打击屏障,向目标靠近。白天,各舰艇在四面八方占领有利的攻击阵位,隐蔽在水下,夜间突然升出水面,同时向目标发射鱼雷,“狼群战术”因此而得名。

在二战爆发伊始,邓尼茨便率领德国海军以“狼群战术”称霸大西洋,致使盟军商船遭受巨大损失,后勤补给线遭到严重破坏。邓尼茨也因为“狼群战术”的成功而成为希特勒最得力的干将之一,甚至最后还被指定为元首的接班人。

然而,邓尼茨最后还是失败了,据研究人员分析,他是被眼前的胜利禁锢了头脑,忽视了战术的再创新。而盟军则专门组织力量来研究对付“狼群战术”的有效战法,派出规模庞大的反潜飞机和潜艇,灵活采用“狙击”、“围歼”、“诱杀”等手段来肢解“狼群”,尤其是运用最新型的雷达来搜索德国潜艇。而邓尼茨无视盟军侦察预警能力的提高,依然在大西洋上集结庞大的潜艇群,打算彻底切断盟军在大西洋上的运输线。1943年5月,邓尼茨赖以成名的“狼群”终于遭到毁灭性打击——他的王牌潜艇在一个月内被击沉30多艘,“狼群战术”就此宣告失败。可是由于资料有限,其失败的真正原因,至今尚未得到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