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的科学家、民主主义革命者乔·富兰克林年轻时到一家杂志社实习,遇到了一位以严格要求和博学多才而闻名的编辑。那位编辑叫弗恩。能在弗恩的指导下工作,对年轻的富兰克林来说,是很让他庆幸的一件事情。他很早以前就听说过这位编辑的大名,一直以一种敬畏和崇拜的心情仰望着他,心想,在如此博学敬业的编辑的指导下,他肯定会进步很快,学到很多有益的知识,为以后成就一番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一想到这一点,他就激情澎湃。
可是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富兰克林每次交稿时,这位编辑总是一句话:“如果你对某一个字的写法没把握就查字典。”并且规定富兰克林每天得写一篇文章放在编辑桌上的盒子里。哪天没有,他就敲着桌子说:“文章呢?”这样,在日积月累的岁月中,富兰克林的文章一天一个样,按照弗恩的严格要求磨练自己,后来终于在写作上取得很大成就,参与了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
后来,弗恩去世了,富兰克林很是悲痛,为失去这样一位伟大的恩师而感到惋惜,在整理弗恩的遗稿时,他看到了这样一段话:“我不是你心目中的那个人。我并不懂写作,每个单词都得查字典,一篇稿子要看上几十遍。我给自己创造了一个权威的形象。你让我教你,我尽量去做,其实多数时候是你的自我磨练。你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靠的完全是你自己。”“自我磨练?”富兰克林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指导自己写作的权威竟然近似于写作盲!自己的写作才能竟然就是自己在一天一篇的积累中打磨出来的!老编辑只不过是对他持之以恒地严格要求而已!富兰克林再读他的其他遗稿时,才相信他的话句句是实--那些手稿幼稚得令一个作家心碎!
我们有很多条获取知识与经验的途径,但却不一定能知晓人生的意义;我们有很多满腹学识的教师,却很少能真正领悟到他们的思想。我们每天都在学习,却不知道怎样学习。
最佳路径
艺术的成功在于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
--奥维德
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设计的迪斯尼乐园,经过三年的精心施工,马上就要对外开放了。然而,各景点之间的路,该怎样联络还没有具体的方案。
施工部打电报给正在法国参加庆典的格罗培斯大师,请他赶快定稿,以期按计划竣工和开放。
格罗培斯是美国哈佛大学建筑学院的院长,现代主义大师和景观建筑方面的专家,他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在世界各地留下70多处精美的杰作。然而,建筑学中最微不足道的一点--路径设计,却让他大伤脑筋。对迪斯尼乐园各景点之间的道路安排,他已修改了50多次。没有一次是让他满意的。
接到催促电报,他心里更加焦躁。巴黎的庆典一结束,他就让司机驾车带他去了地中海滨。他想清理一下思绪,争取在回国前把方案定下来。
汽车在法国南部的乡间公路上奔驰,这儿是法国著名的葡萄产区,漫山遍野,到处是当地居民的葡萄园。一路上,他看到无数的葡萄园主,把葡萄摘下来,提到路边,向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吆喝,然而很少有停车的。
可是,当他的车子拐入一个小山谷时,发现那儿停满了车。原来这儿是一个无人葡萄园,你只要在路旁的箱子里投入五法郎,就可以摘一篮葡萄上路。据说,这是一位老太太的葡萄园,她因年迈无力料理而想出了这个办法。起初,她还担心这种办法是否能卖出葡萄,谁知在这绵延上百公里的葡萄产区,总是她的葡萄最先卖完。她这种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使大师深受启发。他下车摘了一篮葡萄就让司机调转车头,立即返回了巴黎。
回到住地,他给施工部拍了封电报:撒上草种,提前开放。
施工部按他的要求在乐园撒下了草种。没多久,小草出来了,整个乐园的空地被绿茵所覆盖。在迪斯尼乐园提前开放的半年里,草地被踩出许多小径,这些踩出的路径有宽有窄,优雅自然。第二年,格罗培斯让人按这些踩出的痕迹铺设了人行道。1971年在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有时候,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选择顺其自然,也许是最佳选择。同样,人在生活中,当你无所适从的时候,选择顺乎本性,也许不失为聪明之举。
做自己最好
除了人格以外,人生最大的损失,莫过于失掉自信心了。
--培尔辛
美国歌星金·奥特雷刚步入文娱圈时,他一口土得掉渣的家乡话让他觉得十分自卑。朋友们也善意地提醒他,如果要在文娱圈取得发展,最好改掉家乡话,并且尽量不要在歌曲中带有德州口音。
金·奥特雷便开始注意他的口音,力图彻底消除他口音中的德州味。但是他的做法受到不少德州人的批评,而且一些城里人也开始取笑金·奥特雷的虚伪。
金·奥特雷难堪之余,醒悟过来,他停止这种徒劳的努力,而是开始利用自己的音色,唱西部歌曲。结果,多年后人们都知道了这位带有德州口音的歌星,他成为全世界电影和广播中著名的西部影星、歌星。
美国著名的作曲家柏林刚刚步入音乐圈的时候,收入很低,只能勉强生活下去。但困苦的环境并没有压垮他,他在陋室中创作了一曲曲动人的旋律。但由于他没有名气,创作的曲子少有人欣赏,也卖不出去。当时有一位著名的作曲家奥特雷在国内很有名望,他十分欣赏柏林的创作天才,就找人转告柏林,如果同意他愿意聘他做秘书,给予月薪800美金的高额报酬。
奥特雷与柏林进行了一次交流。奥特雷对他说:“如果你能协助我工作,我可以让你成为第二个奥特雷。”
柏林毅然拒绝了奥特雷的好意。柏林说:“我不想模仿谁,我相信只要坚持自己的本色,总有一天我会成为一流的柏林。”多年后,柏林终于成功了,成为当时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风格与奥特雷分属两个流派。
对于渴求成功的人来说,模仿成功者几乎是一种天然的定数,但结果却丧失了最为宝贵的本色。爱好古玩字画的人都知道,一幅字,一件古董的价值,不在于它们如何完美,而在于它们是否是本色的。如果是赝品,即使再精致也不值几文。一个人要模仿别人,即使实力超出被模仿者,也无法逃脱别人的阴影,你所有的努力不过是为被模仿者作免费的宣传罢了。
10岁男孩的梦
只有向自己提出伟大目标并以自己的全部力量为之奋斗的人,才是幸福的人。
--加里宁
一个10岁的男孩执着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使小镇有了一座像样的图书馆,他也由此走上了成功之路。
1979年末,韦恩·哈德迈在海军服役20年后退伍了。他和妻子都是犹他州人。于是,他们决定在盐湖城南160英里的小镇爱尔辛诺安家。这座位于落基山西侧的小镇,人口680人,以新鲜的空气、友善的邻里关系和培育良种马匹著称。
韦恩有3个孩子,最小的男孩杰申。韦恩的家人很喜欢这个地方。美中不足的是,这里缺少一样重要的东西:书籍。
在父亲的兵营里有四家图书馆,杰申算是老读者了。但在这里,离得最近的图书馆有六英里路,每次还限定一周只能借3本书。
1980年初,10岁的杰申向母亲诉苦,没有书看。林达·哈德迈是当地文化俱乐部的副主任。她知道,几年前因资金短缺,小镇上最后一家公共图书馆关闭了,但有一些书堆在仓库里。她提醒儿子,去翻翻有没有他喜欢看的书。杰申在翻阅时,高兴极了,这些旧书还保存得挺好。他突然萌发了一个念头,这些书足够开个小图书馆。
文化俱乐部没有人反对他,也没人重视他。由于这些书是属于小镇的,他们告诉杰申,开办图书馆必须得到镇议会的同意。杰申不懂得怎么干,只得求助于父亲:“我想开个图书馆,需要你帮助我。”韦恩当时正忙于经营保险生意,想给家里盖幢房子,但他没有拒绝儿子的要求。
一个月后,父亲陪儿子去了镇议会,杰申回忆道:“一群大人围桌坐着,我不知道他们在谈什么。过了一会儿,一个人问我们有什么事,父亲站起来说:‘我儿子想办个图书馆。’”
议员们有点吃惊,他们问杰申怎么会产生这个想法,并很有礼貌地听完杰申关于在仓库发现书籍的叙述。杰申请求使用镇议会的一间地下室作图书馆。镇长马克·罗斯表示反对,因为那儿没有暖气和电。
韦恩表示他们能解决。镇长同意让议会再讨论一下,他们以为拖过一两天杰申的热情会减退,不会再提此事了。
回家后,杰申问父亲议会是否会同意他的请求,父亲要他等着瞧。一个月后,父亲叫儿子打电话给镇长询问一下。杰申受到了鼓励。他记住了镇长的电话,每天晚饭后给镇长打电话询问:“我的请求议会是否决定了?”每次答复都是没有。杰申相信最终镇长会被他催得只好作出决定的。连打了几个星期的电话,镇长明白这孩子办图书馆的想法不是心血来潮,议会终于同意了。但提出了苛刻的条件,首先,一切都得杰申自己干,包括运转经费和所需材料;第二,假如图书馆办成,议会也不提供给他经费;第三,图书馆必须由一个成人负责。杰申接受了前两项,拒绝第三项。他说:“既然成人不给我帮助,我也不需要他们的管理。”他还说,假如他们再不同意,他会每天晚上给每位议员打电话直到他们同意为止。议员们知道镇长对电话伤透了脑筋,只得同意了。
第二天,父子两人去看了那间地下室,地下室又暗、又湿、又脏,杰申的心凉了半截。几星期后,一位邻居自愿来安装了电灯,又有几个人帮他们做了书架,母亲、姐姐、哥哥都帮了忙,他们终于把地下室装饰成图书馆了。
在装修房子期间,杰申开始向人们募集旧书,每晚他随父亲开车到各处收集旧书。在他11岁生日那天,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
开始一切很顺利,但冬天来了,没有暖气的地下室寒气逼人,杰申穿着厚大衣,干坐冷板凳,没人下来借书。他真想打退堂鼓了,但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他找了一些旧地毯铺在水泥地上,父亲还给装了煤油取暖器。就这样硬是挺过了冬天和春寒。
学校放暑假之后,杰申忙得不亦乐乎。当地一家报纸的编辑注意到这个犹他州最幼小的图书管理员,他报道了这件事。一些报刊转载了这个报道,于是杰申以“最小的图书管理员”出了名。
1982年7月,全国图书和信息科学委员会派人访问了他。他们要杰申出席国会听证会,讨论美国乡村对信息、文化设施的需要等问题。议员、记者、旁听者济济一堂,杰申平静地叙述在家乡办图书馆的经过,他还讲了自己把乡村图书馆办得跟城里一样时的兴奋心情,听众对之报以热烈的掌声。
回家后,杰申接到一个电话,问他是否愿在电视节目“今晚谈”露面。杰申当时还以为是朋友在开玩笑呢。但一星期后,他真的在加州电视上露面,谈了他的图书馆,并且说他需要更多更好的书。
于是,图书从全国各地送来了,有新的,有旧的,有单册的,也有成套的。甚至有人还寄来了100元的支票。那年冬天,杰申共收到4套大百科全书,1.4万册图书。
杰申的“冒险”还远未结束。几个月中,他连续出现在“你好美国”、“奇迹”等电视节目中。南加州大学提供了一笔奖学金,让他上大学。1983年1月,杰申受邀在犹他州立法机关的两院作演讲。又一次站在许多大人面前,杰申平静地叙述了自己的创业经过。但一星期后,在对6年级小学生讲话时,他反而感到紧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