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宋八大家名篇著译-苏轼散文
8896200000012

第12章 浊醪有妙理赋

【题解】这篇文章是苏轼晚年贬去琼州以后写的,所以惠洪和尚的《冷斋夜话》说,在海上作《浊醪有妙理赋》云云。这篇反复咏叹“酒德”、“酒功”的文章,通过广征博引,在颂赞评说中饱蕴着苏轼个人的深刻人生体验。如果说苏轼在《放鹤亭记》中赞赏刘伶、阮籍的放荡好酒,流露出一种对隐逸生活的企慕之情,那么这篇作于他年过花甲,又远放琼州,专门写酒的文章,更超越了他在仕途坎坷中产生的出仕和退隐的思想矛盾,而是从广泛的人生高度来谈论清醒与沉醉的各种各样世态。通篇写得极其平淡自然,不带任何烟火气。这和他在这个时期从过去推崇杜甫为“古今诗人”之首,进而认为陶渊明可以压倒一切诗人,这种变化发展是一致的。

【原文】

酒勿嫌濁[1],人当取醇[2]。失忧心于卧梦,信妙理之凝神。浑盎盎[3]以无声,始从味入。杳冥冥[4]其似道,径得天真。伊人之生,以酒为命,常因既醉之适,方识此心之正[5]。稻米无知,岂解穷理。麹蘖[6]有毒,安能发性。乃知神物之自然,盖与天工而相并。得时行道,我则师齐相之饮醇[7]。 远害全身,我则学徐公之中圣[8]。 湛[9]若秋露,穆[10]如春风。疑宿云之解驳[11],漏朝日之暾红[12]。初体粟之失去,旋眼花之扫空。酷爱孟生,知其中之有趣[13]。犹嫌白老,不颂德而言功[14]。兀[15]尔坐忘,浩然天纵[16]。如如不动,而体无碍。了了常知,而心不用。坐中客满,惟忧百榼[17 ]之空。身后名轻,但觉一杯之重。今夫明月之珠,不可以襦[18]。夜光之璧,不可以[19]。刍豢[20]饱我而不我觉。布帛燠[21]我而不我娱。惟此君独游万物之表,盖天下不可一日而无。在醉常醒,孰是狂人之药[22]。得意忘味,始知至道之腴[23]。又何必一石亦醉,罔间州闾[24]。五斗解酲[25],不问妻妾[26]。结袜廷中,观廷尉之度量[27]。脱靴殿上,夸谪仙之敏捷[28]。阳醉逿[29]地,常陋王式之褊[30]。乌歌仰天,每讥杨恽之狭[31]。我欲眠而君且去,有客何嫌[32]。人皆劝而我不闻[33],其谁敢接。殊不知人之齐圣,匪昏之如[34]。古者晤语,必旅之于[35]。独醒者,汨罗之道[36]也。屡舞者,高阳之徒欤[37]。恶蒋济而射木人,又何狷浅[38]。杀王敦而取金印,亦自狂疏[39]。故我内全其天,外寓于酒。浊者以饮吾仆,清者以酌[40]吾友。吾方耕于渺莽[41]之野,而汲于清冷之渊[42],以酿此醪[43],然后举窪樽[44]而属无口。

【注释】

[1]濁:浊的繁体字。即浑浊不清。[2]醇:指酒质厚,纯一不杂的意思。[3]盎:一种腹大口小的盛器。颜师古注:“缶、盆、盎,一类耳。缶即盎也。大腹而敛口;盆则敛底而宽上。”盎盎:盈溢的样子。苏轼《新酿桂酒》诗:“捣香筛辣入瓶盆,盎盎春溪带雨浑。”是说丰厚盈溢之意。[4]杳冥冥:幽暗、深远,见不到踪影。指极远之处。[5]方识此心之正:僧惠洪《冷斋夜话》:“东坡曰:‘予少官凤翔,行山邸,见壁间有诗曰:人间无漏仙,兀兀三杯醉。世上没眼禅,昏昏一觉睡。虽然没交涉,其奈略相似。相似尚如此,何况真个是。’故其海上作《浊醪有妙理赋》曰:‘常因既醉之适,方识此心之正。’”[6]麹:曲的异体字。蘖:树木的嫩芽。[7]我则师齐相之饮醇:《曹参传》:“参尝为齐相,及代萧何,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参辄饮以醇酒,度之欲有言,复饮酒,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8]我则学徐公之中圣:《魏志》:“徐邈,字景山,魏国初建为尚书郎,时禁酒甚严,而邈私饮至于沉醉。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达白之太祖,太祖甚怒。度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谨,偶醉言耳。 竟免刑。”[9]湛:澄清。[10]穆:严肃、美好。[11]解:剖开。驳:传说中的猛兽名。《尔雅·释畜》:“驳如马,倨牙,食虎豹。”亦指树名,又名驳马。孔颖达疏:驳马,梓榆也,其树皮青白驳荦,遥视似驳马,故谓之驳马。”[12]暾(tūn):初升的太阳。《楚辞·九歌·东君》:“暾将出兮东方。”[13]知其中之有趣:东晋时有个孟嘉好饮酒,饮得很多亦不昏乱。桓温(东晋明帝的女婿)问孟嘉:“酒有什么好?而你如此特殊地嗜好它。”孟嘉回答说:“你不知道酒中之趣罢了。”[14]不颂德而言功:唐太子宴宾客时乐东天亦嗜好酒,作《酒功颂》大略云:“百虑齐息,时乃之德。万缘皆空,时乃之功。”[15]兀:作语助,用在句首。[16]天纵:《论语·子罕》:“大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意思是上天使他成为圣人,又多才多艺。[17]榼:古代盛酒或贮水的器具。刘伶《酒德颂》:“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18]襦短衣、短袄。[19]:吃。[20]刍豢:食草的动物叫刍,指牛羊;食谷等粮食的动物叫豢,指猪犬等。[21]燠:温暖。[22]孰是狂人之药:《晋石崇传》:“崇以功臣子有才气,与楷志趣各异,不与之交。长水校尉孙季舒尝与崇酣燕,慢傲过度,崇欲表免之。楷闻之,谓崇曰:‘足下饮人狂药,责人正礼,不亦乖乎。’”[23]腴:腹下的肥肉。《南史·梁武帝纪下》:“食止一日,膳无鲜腴。”亦是肥美的意思。[24]罔间州闾:《史记·滑稽传》:“齐威王置酒后宫,召淳于髡赐酒,问曰:‘先生能饮几许而醉。’髡曰:‘一斗亦醉,一石亦醉。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一斗径醉。若州闾之会,男女杂坐,前有堕珥,后有遣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出送客,罗襦衿解,微闻香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欣,能饮一石。’”罔:同“网”,是无、没有的意思。髡:古代刑罚的名称。剃去头发叫髡。[25]酲:酒醒后所感觉的困惫如病的状态。[26]不问妻妾:刘伶,字伯伦,西晋沛国(今安徽省宿县)人。是“竹林七贤”之一。嗜酒,作《酒德颂》。有一次刘伶非常渴,向妻子要酒喝。妻子说:“你喝酒太多了,不是养生之道。对身体没有好处,必须戒掉。”刘伶说:“好。但我管不了自己,必须在鬼神前发誓才行,要准备酒肉。”他妻子就照办了。刘伶跪下祷祝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命,一饮一斛,五斗解醉。妇女之言,不可以听。”于是饮酒吃肉,又喝醉了。[27]观廷尉之度量:《史记·张释之列传》云:“王式者,善为黄老言,尝召居廷中,公卿尽会立,王生老人曰:‘吾袜解,顾谓释之为我结袜。’释之跪而结之,既已。人或责王生,王生曰:‘廷尉方天下名臣,吾故聊使结袜。欲以重之耳。’”

[28]夸谪仙之敏捷:《李白传》:“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擿(zhì):发动,指使。[29]逿(荡):跌倒。颜师古注:“逿,失据而倒也。”[30]常陋王式之褊:《儒林传》:“王式既被诏,止舍中,会诸博士持酒肉劳式,博士江翁曰:‘歌骊驹。’式曰:‘闻之于师,客歌骊驹,主人歌客毋庸归。’江翁曰:‘经何以言之。’式曰:‘在曲礼。’江翁曰:‘何徇曲也。’式耻之,阳醉逿地,遂谢病免归。”褊,狭隘褊小。[31]每讥杨恽之狭:前汉《杨恽传》:“恽报孙会宗书云,酒后耳热,仰天拊缶,而呼乌乌。”[32]有客何嫌:《陶潜传》:“贵贱造之者,有酒轧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曰,我醉欲眠,卿且去,其真率如此。”[33]人皆劝而我不闻:韩愈《醉赠张秘书》:“人皆劝我酒,我若耳不闻。”[34]匪昏之如:《小宛诗》:“人之齐圣,饮酒温克,彼昏不知,一醉日富。”[35]必旅之于:是说乡老和乡大夫贡士后,行乡射之礼,以此来征询众人。(乡大夫是掌管一乡政教的地方官。)[36]汨罗之道:《史记》:“屈原谓渔父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遂投汨罗以死。”[37]高阳之徒欤:《史记·朱建传》:“初沛公过陈留,郦生上谒,沛公方洗,问使者曰:‘客何人也。’曰:‘状貌类大儒。’沛公曰:‘为我谢之,言我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使者出谢,郦生瞋目,按剑叱使者,走复入言沛公曰:‘吾高阳酒徒也。’”[38]恶蒋济而射木人,又何狷浅:《魏典》略曰:时苗,字德胄,他去当寿春令时,想拜见扬州治中蒋济。蒋济素嗜好酒,当时,蒋济因为醉酒不能见他。于是,时苗非常愤怒、怨恨,回来后,刻个木人,写上“酒徒蒋济”,立于墙下,从早到晚地射木人。狷浅:是说器量狭小,而又性情急躁、浅薄。[39]杀王敦而取金印,亦自狂疏:晋周顗,字伯仁,官至尚书左仆射。能饮酒一石。因经常酒醉不醒,被人叫做“三日仆射”。王敦(任大将军、荆州牧。手握重兵)反,王导率众向朝廷请罪,正碰见周顗去见皇帝,王导说,希望你为我多多辩解。周顗不理他就进去了。周顗见帝后说:王导虽然是王敦堂弟,但他本人没有罪,极力为其解脱。周顗喜欢喝酒,醉后出来,王导还在门口等他,王导叫他,周顗不与他说话。却对跟随左右的人说:“今年杀了诸贼后,取金印斗大带上。”王导于是很恨他。后来周顗被王敦杀了。王导后来才知道周顗曾力救自己,悔恨自己不劝阻王敦,所以有“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的话。[40]酌:斟酒、饮酒。李白《月下独酌》诗:“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41]渺莽:指野色迷茫的郊野,遥望之不甚分明的样子。[42]渊:深潭。《庄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43]醪(láo):指汁滓混合的酒,引申为浊酒。[44]窪(wā)樽:酒杯。

【译文】

不要嫌酒是浑浊的,人们应当选择的是酒质是否纯正。酒醉入梦就可以忘掉忧愁,相信这个很好的道理就不再为纷繁的世事去徒费神思。开始还不声不响地一坛一坛地品味,喝到后来就飘飘渺渺地好像已成仙得道,得到返朴归真。有的人在一生中把酒当作命根子,常常从喝醉以后的舒适感中,才能撇开一切杂念正确地认识自己。作为酿酒原料的稻米是没有知觉的,岂能懂得人生的深刻道理。酿酒用来发酵的麹药是有毒性的,怎么能够激发人们的天性。而用它们酿造出来的酒却是来自天然的神奇东西,是可以和天的造物之功相提并论的。如果我是处在当政位置能实行自己理想的时候,我就要以齐相曹参为师,常常用不断劝人喝好酒的办法来阻止别人对他进说辞。如果我处于想远离灾祸保全自己的情况,我就要学魏国尚书郎徐邈那样终日醉酒。

酒清纯得像秋天的露水,美好得像和煦的春风。喝酒是不管时间的早晚,也不分季节的变化。我非常喜爱孟嘉,他懂得酒中的乐趣。我要责怪白乐天,他不像晋朝建威将军刘伯伦写的歌颂饮酒可以“百虑齐息”的《酒德颂》,却写了赞扬喝酒可以“万缘皆空”的《酒功赞》。独自坐在那儿喝酒,可以把一切烦恼都忘记,让自己的思想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驰骋。

坐在那儿不言不动,而我的身体却完全无牵无挂。心中非常明白,但不去多费心思。家里高朋满座,惟一使我担心的是怕酒壶空了。身后的名气有什么要紧,还不如即时地喝它一杯的重要。而今哪怕是珍贵的明月宝珠也不能当衣服来穿,夜光璧玉也不能当饭吃。用猪狗食来给我吃,我也不会觉得委屈,用布帛做衣服给我穿,我也不会感到高兴。只有酒能使我超乎万物之外,它是人世上一天也不可缺少的东西。醉后也常常要醒过来,怎么能把酒叫作“狂药”?喝酒高兴得忘记品味时,才知道肥肉的味道最好,就是不参加男女杂坐的州闾之会,又何必要喝一石才醉呢!要像刘伶那样用酒来解酒病,是不需要征示妻妾的意见的。王生应召,在庭院里当着众公卿要官居廷尉的张释之为他结袜带,是为了观察他的度量如何。李白在金殿上当着皇帝的面要高力士为他脱靴,是夸耀李谪仙醉草吓蛮书的才思之敏捷。王式因对《骊驹》歌的错误解释而感到羞耻,就装醉倒在地上,他的表现显得多么狭隘。杨恽喝了酒就要抬起头呜呜地唱歌,显得多么做作。陶渊明先喝醉了,他就向客人说,我醉了想睡觉,你暂且回去吧,这对客人不会有什么妨害,只是表现了陶渊明的直率。韩愈诗中说,我喝醉了别人再劝我喝,我就假装没有听见,这样哪个又敢再劝他喝呢!事实上能和圣贤相并列的人,是不应该喝得醉昏昏的。古人必须在行乡射礼的时候,才彼此相见晤谈。在人世间要做到众人皆醉我独醒,就只能像屈原那样走上跳汨罗江自杀的道路。相反,经常喝得手舞足蹈烂醉如泥的,就会变成高阳酒徒那样的人。时苗厌恶蒋济酒醉不见他,就刻木人当作蒋济,每天早晚用箭射他,这样做是多么的狭隘肤浅。周顗本来替有罪的王敦在皇帝面前说了好话,却因醉后说了“取金印”这类的酒话,造成了误会,后来被王敦杀害,这也是他自己的狂放粗疏造成的。因此,我对内是保全自己的完美天性,而外表上则寄情于酒。差一点的酒给我的仆人们喝,好酒就留来招待朋友。我正在缥渺的原野上耕种,从清澈冷冽的深渊里汲水,用来酿这样的酒,然后高举着酒杯邀请那无形的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