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中国起名实用大全
8892500000008

第8章 取名改名的策略

第一节 话说姓名

圣人孔子日:“名不正则言不顺。”

先贤荀子说:“名有固善,径易而不拂,谓之善名。”

儒雅风流大名士苏东坡说,“世问唯名实不可欺。”

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说,“一名之立,旬月踟蹰。”

从古代开始,姓名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就占有神圣的地位,皇帝视名如天命,百姓不得就犯。尤其是现代家庭,确如严复所说,总在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努力为孩子起一个好名字。

名字超出了符号的范围

《说文解字》指出,“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以口自名。”意思是在人类早期年代,人们本来没有名字,只是到了晚上,天一黑下来,人们彼此看不见对方,无法相互识别,只好用口打招呼,相互有了一个什么称谓来称呼特定人,由此便出现了人的名字。这种解释说明,“名”字本身就是一个会意字,当然也不能排除许慎自己的“望文生义”,不过这一解释也认同人名的来历,人名的产生是人类生活相互识别的需要。

在当代社会,人名作为一个符号,它传达了一个特定的个性化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名字在人的一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已经超出了名字作为符号的含义。如今名字已带有时代的信息,铭刻着文化观念,留下了家族血统的烙印,凝聚着父母对孩子的深情厚意和殷切期望,隐寓着不同的理想抱负、情趣爱好和目标追求,它对人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名字是家庭教育的起步,是父母对孩子人生前景的信息密码的锁定,是强化个人愿望或社会责任的“固化剂”。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名字可谓绝妙无比,“毛”为姓氏,是家族印记,“泽”表示润泽,“东”表示整个东方,润泽的东方具有大地复苏充满阳光之意,造就了毛泽东的伟人大志。国家前总理周恩来,按照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所著《领导者》一书,解释为“恩赐来临”的意思,这是一个简明地刻划出他的形象和性格的名字,名字赋予他“恩泽大地”的使命,提醒他随时随地都要和人民在一起,体察民情,共商国事。

名字对于人的影响

名字不仅是一个人的代表符号和称谓,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又是一个人一生的缩影。从一个人的姓名的分解中可以看出家庭的希望、本人的兴趣志向等。有人认为,人的姓名只不过是一个简单的代号或符号,信手拈来,随便取名即可。其实不然。一个人从呱呱落地起,其血型、生理节律、内在信息就已经确定了,而人们所能看到的或者每天都要互相打招呼的是人们所熟知和惯用的名字,而隐含在名字里的更深一层的生命寓意,却在不经意中被人所忽略了。文如其人,人如其名,名不正则言不顺。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发展中,一个人的名字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种文化,决不是毫无意义的可以任意取之的代名词。

以汉字起名本身就带有传统文化的成份。美国一些专家发现,中国汉字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文字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汉字字形呈方块。方块字不仅有书法的线条美,而且方块汉字的“形”能传达丰富的理性信息,又有联想的余地。事实确实如此,中国的每一个字蕴涵着丰富的内涵。如三点水,人们会想到毛毛细雨,也可想到瓢泼大雨,还可想到浩瀚的大海,当这个偏旁字符号用于人名,则对人会产生有利与不利的作用,由此可见,姓名能昭示一个人的人生信息。

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人的孩子到了成年以后,确有“人如其名”的现象。例如“二狗”生性粗鲁,“大虎”强悍勇猛,“嘉嘉”气质高雅,“咪咪”活泼开朗,“乐天”风趣幽默,“志刚”意志坚强,“广智”聪明虞智。当代学者钱钟书1910年出生在江苏无锡的一个书香门第,周岁“抓周”时抓了一本书,故家人为他取名“钟书”,后来果然成为一代学者。有个男孩叫蒋墨迪,他三岁就知道自己名字的寓意,一次他听大人说,有人七岁就会写诗,他说:“我五岁就要学会写诗,因为我叫蒋墨迪”。父母并没有把他的话当回事,从不强迫他学什么,倒是他爱问些问题,看电视认识了一千余字,到七岁发表了自己的诗集《七龄童蒋墨迪诗百首》。可见,名字对人的影响,具有不可抵估的价值。中国古代儒教创始人孔子早就提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道家认为,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传统文化命理学家则提倡,名者命矣,有其名则有其命,名与人的命运休戚相关。

名字的社会意义

人的名字不仅作为一个人的符号,对自身的发展有着潜在的影响,而且又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往所不能缺少的工具伴其一生,具有着一定的社会价值,当我们一提到某个人的名字时,立刻就会想到这个人的外貌、性情、气质、经历和事迹,正如唐代诗人李益的一联名句“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突然碰到阔别多年的友人,竟茫然不识,报了姓氏之后印象仍很模糊,只有一提到名字时,友人昔日的音容笑貌才在脑海里浮现出来,宛如昨日。年长者的体会也许更深些。可见,名字与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可经常看到,有些对自己生活曾有过深刻影响的名字,即使人已不在身边,但是记忆仍是无法抹去。名字作为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工具,不仅仅是交往过程中起到互换信息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它还融进了人的希望和感情。

名字对一个人的社会价值是不可抵估的,自古以来,人们对姓名有许多说法和很多词语,如“人过留名,燕过留声”、“名声显赫”、“闻名遐迩”、“名声远扬”、“大名鼎鼎”、“名声远扬”、“名扬四海”等等。更不用说流行于现代年轻人心目中的大腕明星,对其名字的崇拜达到如痴如醉的地步。一个名字即是一个人的化身和力量的象征。而一个成功者的前提首先就是有一个好名,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总要为自己选择一个佳名,甚至不惜代价起笔名、学名、艺名。

在社会交往中,人们最初接触到的就是对方的名字,一个好的名字往往会给对方留下很深的印象,有时一个名字甚至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我国历史上有不少因为名字走运或背运的轶事,有些虽然近于荒唐,但从中却可以窥见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清顺治十六年,昆山人徐元文殿试成绩不错,但并不是优等。只因为顺治帝认为他的名字好,本人也仪表堂堂,便钦点他为状元。乾隆五十年,乾隆帝在审阅主考臣呈上的前十名试卷时,发现有一个叫胡长龄,不仅欣喜异常,钦定胡长龄为状元。原来,清朝统治者是北方游牧民族,即“胡人”;而乾隆帝此时已79岁,正向往长寿,所以要借这个名字求个吉兆。光绪三十年,直隶人刘春霖参加殿试,成绩平平,本来取在末等,因为他的名字“春霖”是“春雨”之意,再加上他的姓与“留”字谐音,恰与慈禧太后希望自己恩泽永垂、流芳百世的心境相合,便将他升为状元。

也有因为名字而倒霉的,明嘉靖二十三年,原先预定的状元是吴清,只是听起来像是“无情”,无情无义怎么能做状元?于是只好撤换,吴清便做了自己名字的牺牲品。无独有偶,永乐二十二年,殿试的结果,状元是孙日恭,榜眼是邢宽。可是发榜时,邢宽成了状元,孙日恭变成了第三名。原来,日、恭二字连在一起象个“暴”字,永乐帝认为不祥,便让他屈居第三。那么谁做状元呢?永乐帝觉得邢宽这个名字好,“邢”政宽和,必得人心,于是便让邢宽取而代之。清同治七年,江苏人王国钧殿试成绩优异,被初定为一甲,但慈禧太后觉得他的名字与“亡国君”谐音,太不吉利,便将他打人第三甲。

一名之得,可以成龙;一名之失,可以为虫。由这些一名定终身的例子可以反映出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社会心态,即人们都喜欢含义吉祥、美好、典雅的名字。这样的名字往往可以先声夺人,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在社会交往中常常能不战而胜。比如有三个姑娘,分别叫张大妞、李秋兰、徐莎莎,这三个名字会给我们留下迥然不同的印象,我们可以透过名字想象出这三位女性的外貌、性格、身材、举止,甚至可以推断出她们的家庭出身和文化层次。也许事实与名并不相符,但名字已给人先人为主的印象,直接影响着社会对人的客观评价,名字对人的影响可见一斑。

古人说:“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广大的家长,为您的孩子起一个好名吧,好名伴人一身,通过名字的蕴义来激励孩子奋发图强,不断进取,名扬四海,流芳百世。

第二节 取名改名遵循的原则

“名可名,非常名”。这就说明名字是一个很平凡的符号,我们人人可以起,但它又有不平凡的一面,好名不是一个普通的名字。好名读者顺口,听着顺耳。中国汉字讲究“音、形、义”,名字作为符号或者文字同样会给人以不同的联想。有的追求宏伟业绩,有的追求高雅脱俗,有的名字豁达明快,有的名字诗意绵绵,好的名字是伴随人一生的“座右铭”,对自己是一种鞭策,对别人是一种激励。

一个好的名字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寄予父母的美好期望,反映父母的情趣、理想;②在字音上,读起来响亮、悦耳,注意阴阳平衡,富于节奏感;③在字形上,搭配协调,富于变化,便于书写;④在字义上,寓意深刻、吉祥健康,积极向上;⑤在构思上,清新而不俗,独具特色,与众不同。

通过这些标准,归纳总结出为孩子起名的原则如下:

用字简洁易懂

一个人所取的名字,并不仅仅是让人们在口头上使用,在大多数情况下,名字都是用于手写和口念的。由于名字具备这两个基本功能,因此就要求起名时一要考虑所取的名字便于书写,二要考虑所取的名字便于让别人去辨认。

所谓便于书写,一方面是便于孩子自己书写。孩子刚刚懂事的时候,接触的最多往往就是父母为自己起的名字(包括乳名和学名)。当父母教孩子学写字时,第一个学写的词往往也是孩子的名字,因为父母总认为孩子的名字是专用字,孩子的名字是象征着孩子呱呱坠地后在世界上占有了一席之地,成为人类的一分子。教孩子学写自己的名字,一个笔画简少而容易记住的名字显然对他产生着较强的吸引力,孩子学习几遍就能掌握。相反,太繁杂的名字容易挫伤孩子的幼小心灵。

另一方面是便于别人书写辨认。每一个孩子都要由小变大,经历“婴儿—孩提—童年—少年—青年—成年—老年”这一人生必经的道路,这是人生发展的必然规律。所以孩子长大后将融入社会与尽可能多的人交往,那么他的名字也一同在社会上使用和书写。毫无疑问,一个写来简单、读来方便的名字会为他在社会上立足带来许多便利。我国虽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语言文字,但较常用的字也不过3千多而已,有3万多字为不常用的古字、废弃字和生僻字。有些人在起名时为了显示自己学识渊博,往往选用一些笔画较多且不易让人认识的字作为名字。如我国有位著名京剧演员关肃霜,原来的名字是阴褊鹬,是由师傅取的,意思是希望她像褊鹬鸟那样出人头地。由于她的名字笔画太多,许多人不认识,更不理解是什么意思,只好误读为“关鸟鸟”。后来,经周恩来提议,她才改名为关肃霜,较原名方便了许多。

在我国历史上还有这样一个例子,就是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也犯过这样的失误。章太炎学识渊博,为了展现自己的博学,给自己的大女儿起名叫“鞋”(展的古体字),小女儿取名叫焱(丽的古体字)。章太炎的这两个女儿才貌俱佳,可年过二十却没有人上门求亲或提媒。凭女儿的才貌贤德,怎么会出现这样情况呢?章太炎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去找一好友求教。好友笑而作答道:凡欲做你国学大师门下女婿者,必然要具备一定的才学。如果有哪位年轻有为自命不凡者上门求亲,却叫不来令媛的闺名,岂不大失面子。章太炎闻言细想,这才恍然大悟。由此可见,名字生僻繁琐带来多大的麻烦。

寓意丰富高雅

由于受中国文化所固有特点的制约,人们在取名时向来十分重视字义和寓意。在习惯上,当人们选定某些字作为名字时,首先考虑的往往是这些字本身是什么寓意,作为名字以后又可以赋予什么含义。其中字义和整体意义,是姓名好坏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如果说字形是“形式”,那么字义就是“内容”。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人们较为注重尊祖敬宗、子嗣荣昌,因此在取名时多选用“祖”、“宗”、“敬”、“绍”、“广”、“嗣”、“先”等字,来缅怀祖先功业、继承先烈遗志、寄予社会期望、蕴含个人志趣等。

岳飞,字鹏举,意为“鹏程万里,远举高飞”,使他胸怀开阔,壮志山河,再加上其母对其“精忠报国”的家教,造就了一代民族英雄的光辉伟业。我国第一位驻外女大使丁雪松,取名“雪松”,期望她像青松一样有不屈不挠的意志,其效果显然要比“坚强”等字眼雅致得多。

总之,好名字要给人以宏伟高大、轰轰烈烈的联想,有的名字给人以文静雅致的馨得。有的人常以自己的名字激励而最终得以成功,也有的名字平庸、本分,令人安于现状,劳碌一世。

读音铿锵响亮

我们通过《说文解字》关于“名”的解释可以联想到,在名字通过声音来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名字具有音节响、清脆悦耳等特点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我国被用作人名的汉字,在读音上有声、韵、调三个基本要素。由于人名多是两个字或三个字的组合,这就牵涉到音节之间的相互搭配问题。

荀子在《劝学》中说:“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古人很早就知道利用媒介来提高语音传播的强度,从而保证信息传递的的强度。除了借助媒体之外,汉语语音自身也有许多可以利用的规律。譬如汉字中以平声字为多,“平声平道莫低昂”,平声字发音悠长,清晰易辨,不易失真,传播效果自然较好。在为孩子起名时,如果我们能有意识地利用这一点,充分发挥平声字的优势,就能强化名字的传播力度,毋需“顺风而呼”,亦能使“闻者彰”。

在发音方面,我们要注意如下几方面问题。

①要注意选择发音宏亮的字。这类字一般以开口呼为多,多为形容、叙述或表达事物高大、具有扩张的词汇。如高、大、华、放等等。开口呼发音响亮,如喷金吐玉,给人以开朗、明快的感觉。相反,名字中发音合口呼或撮口呼,发音晦涩,失于沉闷,显得压抑而缺乏灵气。

②要注意声、韵、调的搭配。在声、韵、调三要素中,声调的抗干扰力最强,韵母次之,声母最差。声母多为铺音,发音短促,声带不振动,故传播效果关;韵母都是元音,声带振动,发音悠长,故传播效果并。声母的这种不足,可以通过声母与韵母的配置加以弥补。如果声母相同,就应使韵母有较大的差异。如黄华、马国光、陈真、王连清等名字,读起来并不让人有绕口之感,说明其处理好了名字读音中声与韵之间的关系。

声调的搭配也有讲究,汉语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不同声调的错杂相交,可以产生一种抑扬顿挫、悦耳动听的音乐美。如果几个音节都是同一个声调,就显得呆板平直,缺乏变化。值得注意的这一点在两个字中的名字中表现的还不突出,也还显现不出别扭,但到了三个字的名字中,如取名颜延年、孟庆正、黄康良、李莉丽等读起来就不那么顺口了。

字形和谐美观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书写名字也不为少数。在公众场合下,为了区别自己和别人的东西时,往往要写上自己的名字,在考试或签名时也有自己的大名留下……如果我们起名用字时不能很好选择字形优美、或者组合不够和谐的文字时,将会失去书法感和艺术品味。我国的姓氏在笔画上有繁有简,少者两三划,多者几十划,起名时要照顾姓氏的客观规律,对笔画较少的姓氏应尽量选取一些笔画较少的名字与之搭配,笔画较多的姓氏也要在起名时作些变通,以求获得视觉上的美感。名字写出来是让人欣赏和加以区别的,一个搭配和谐的名字会给人一种良好的视觉美感。相反,一个繁简不一、笔划多寡相差极大的名字则有可能使人在审美上造成倾斜,破坏人名所应有的整体协调性。如姓“丁”的“名”,丁日昌,要比丁鹤年、丁德裕在视觉效果上让人舒服一些:姓“于”的人取名于仲文、于成龙,看上去要于荫霖、于嗣登更美观……

取名时除要注意字形笔画多少的搭配外,还要留意字与字之间偏旁总体的搭配,使姓名在整体上显得多样性,充满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