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青少年心理健康诊疗手册
8892200000055

第55章 鼓舞并依靠你自己

如果你长期地向他人寻求安全感,依赖他人来让自己感觉到有价值,并寄希望于他人对自己的爱好来使自己感到值得被喜爱,我们则拱手让出了肩负掌握自己生活质量的责任。这使得我们过度依赖,对各方面来说都是不利的。健康的人际关系确实是存在着相互依赖的成分,但是,青少年必须摆脱那些有害于我们自尊和幸福的依赖性,以免患依赖性人格障碍的疾病。

你是依靠自己得到赞赏、鼓励和认可的呢?还是习惯性的东张西望寻找外界因素并依赖他人给你提供这些东西呢?当然,有时候寻求他人的确是很自然的,也是很聪明的。但是,你必须成为自己最坚定的支持者。你内心需要一个“忠实朋友”,希望这位“忠实朋友”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给你以鼓励和支持。

依赖型人格障碍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对亲近与归属有过分的渴求。这种渴求是强迫的、盲目的、非理性的,与真实的情感无关。依赖型人格的青少年宁愿放弃自己的个人兴趣、人生观,只要他能找到一座靠山,时刻得到别人对他的温情就心满意足了。依赖型人格的这种处世方式使得他越来越懒惰、脆弱,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由于处处委曲求全,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压抑感,这种压抑感会使他渐渐放弃自己的追求和爱好。

心理学家霍妮在分析依赖型人格时,指出这种类型的人有几个特点:

1、深感自己软弱无助,有一种“我真可怜”的感觉。当要自己拿主意时,便感到一筹莫展,像一只迷失了港湾的小船,又像失去了父母的小姑娘。

2、理所当然地认为别人比自己优秀,比自己有吸引力,比自己能干。

3、无意识地倾向于以别人的看法来评价自己。

依赖型人格源于人类发展的早期。幼年时期儿童离开父母就不能生存,在儿童印象中保护他、养育他、满足他一切需要的父母是万能的。他必须依赖他们,总怕失去了这个保护神。这时如果父母过分溺爱,鼓励孩子依赖父母,不让他们有长大和自立的机会,以致久而久之,在子女的心目中就会逐渐产生对父母或权威的依赖心理,成年以后依然不能自主。缺乏自信心,总是依靠他人来做决定,终身不能负担起选择采纳各项任务,形成依赖型人格。

(1)重建自信法。如果只简单地去除了依赖的习惯,而不从根本上找原因,那么依赖行为还有可能复发。重建自信法便是从根本上加以矫正,治疗依赖型人格障碍。

第一步,消除童年的不良印迹。依赖型的人缺乏自信,自我意识十分低下,这与童年期的不良教育在心中留下的自卑痕迹有关。你可以回忆童年时父母、长辈、朋友对自己说过的具有不良影响的话,例如:“你真笨,什么也不会做。”“瞧你笨手笨脚的,让我来帮你做”等。你把这些话语仔细整理出来,然后一条一条加以认知重构,并将这些话语转告给你的朋友、亲人,让他们在你试着干一些事情时,不要用这些话语来指责你,而要热情地鼓励、帮助你。

第二步,重建勇气。你可以选做一些略带冒险性的事,每周做一项如:独自一人到附近的风景点做短途旅行;独自一人去参加一项活动或一周规定一天“自主日”,这一日不论什么事情,决不依赖他人,这样做可以增加你的勇气,改变你事事依赖他人的弱点。

(2)习惯纠正法。依赖型人格的依赖行为已成为一种习惯,必须首先去除这种不良习惯。清查一下自己的行为中哪些是习惯性地依赖别人去做,哪些是自己做决定的。你可以每天做记录,连记一个星期,然后将这些事件按自主意识强、中等、较差分为三等,每周一小结。

(3)融进大自然。轻轻地闭上你的眼睛,尽可能地让自己变得舒服起来。想象自己置身于一个美丽、静谧和安宁的地方。慢慢地,你就会融进这块奇特之地的氛围中。

依赖行为并不是轻易就可以消除的,一旦形成这种习惯,你会发现要自己决定每件事很难,可能你会在不知不觉中回到老路上去。为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简单的方法就是找一个监督者,最好是找自己最信赖的个人。

随着我们学会对自己固有的能力充满信心,并接受它成为提高自我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就能够摆脱过度依赖他人,从而为彼此间的相互依赖腾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