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青少年心理健康诊疗手册
8892200000017

第17章 尊重孩子的隐私

隐私是每一个人藏在心里、不愿意告诉他人的秘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孩子也不例外。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生活领域、知识、情感都逐渐丰富起来,孩子的自我意识、自尊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原先无所顾忌敞开的心扉也渐渐关闭起来。然而,很多父母没有意识到孩子正在长大,忽略了孩子也会有自己的秘密,总认为自己是孩子的父母,可以随意进入孩子的世界、闯入孩子的“隐私”,甚至粗暴干涉,拆信、监听、偷看日记等。

如果父母为了了解孩子而偷看孩子的隐私,这往往会得不偿失。事实证明,这样做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会因为自己的隐私受到侵犯而采取更极端的措施将其保护起来,把自己的心紧紧锁闭。这样,父母想了解孩子就变得更加困难了,原本和谐的亲子关系也就被父母破坏了。

要想了解孩子,就应该尊重孩子,允许孩子有自己的“隐私世界”。用尊重和了解换取孩子的信任,让孩子主动说出他们的想法,这才是父母应该努力要达到的效果。

父母应尊重孩子们的隐私权,不要轻易去动孩子抽屉上的锁,因为它是用来珍藏孩子“秘密”的。如果你强行打开了,孩子心灵的大门就会从此对你紧闭。父母应平视自己的孩子,多沟通,走进孩子,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解决他们的烦恼,给他们一片快乐纯净的心灵空间。

对待孩子隐私的态度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父母应该尝试着这些态度去了解自己的孩子,走进孩子的世界。

尊重的态度很重要。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独立人格的形成,孩子的“保密性”越来越强,如写日记和书信,与同学交往和谈话内容,都不愿主动地向父母透露。这时的父母可以经常主动地找孩子谈谈心,达到与孩子情感上的沟通,营造家庭中平等、民主、理解、宽松的行为模式,使孩子感到自己和父母之间不仅仅是血缘上的亲子关系,更是生活中可以信赖的朋友。这样一来,孩子也很愿意把自己心中的小秘密告诉父母。

掌握。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一些不健康的因素在悄悄地腐蚀着孩子的心灵。如养成抽烟喝酒的不良嗜好“结交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晚间外出甚至彻夜不归、早恋等一些品行变化和心理动态,家长应及时观察和掌握孩子的这些“隐秘世界”的蛛丝马迹,以利于正确的引导。

引导。尽管孩子的自主意识增强,但正确的人生观尚未形成,是非观念不强,缺乏自我克制的能力,正值成长的心理危险期,所以在处理诸如学业、情感、人际关系、生活等许多方面,还不可能把握好尺寸。因而父母在细心观察孩子的思想动态,掌握孩子内心隐秘的同时,要根据其性格、爱好等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培养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当孩子有了自己的爱好、理想甚至异性朋友时,更应循循善诱,加以引导,使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把握自己的思维、生理和内心隐秘,规范自己的品德和人格,使自己学会如何去辨别朋友,增进友谊,处理矛盾,并不断排除和修正内心隐秘世界中非健康的因素。

当然,父母还要允许孩子“保密”,内心的秘密是每个正常人具备的基本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讲,尊重孩子的“隐私”,就是尊重孩子的人格。

孩子有了隐私那一刻起,便有了自我意识。也许因年幼,他们不知道这属于隐私,但他们要独享这份快乐或悲伤,不愿与他人分享。如果身为父母非常好奇孩子的一言一行,也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恰当的方式与孩子互动交流,在取得孩子的信任后,便会把你一步步地带到他们的童心世界里。

(1)在生活中,父母要密切注意孩子在态度和行为上的细微变化。当孩子希望自己的房间没有人打扰时,父母就不要随便进入;当孩子希望拥有记录自己秘密的日记本时,父母就不要偷看,更不能采取打骂体罚的方式。

(2)要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当晓知有关孩子隐私的信息后,即使有发现些越轨和不良因素,也不必大惊失色、殴打辱骂,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理想、事业、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引导孩子自己悟出为人处世的真理,提高孩子按规范要求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有了这种自我教育能力,一些隐私中的危险倾向都有可能自我解决。

(3)主动以平等的态度与孩子多交谈,谈父母在与他同龄时的一些所思所想、成功和挫折,甚至谈一些当初的隐私,谈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想法,倾听和征求孩子的意见和建议,使自己成为孩子可以信赖的朋友。一段时间后,孩子会愿意把自己心中的秘密告诉父母,这样才能了解和掌握孩子的隐私,给予必要的指点和教育。

(4)尊重和保护孩子的“隐私”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尊重和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日常生活中,父母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都须经过大脑“过滤”,切莫在信口开河中无意间就“揭”了孩子的“隐私”,使得孩子自尊大失,进而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当你用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去赏识和尊重孩子,孩子也同样会尊重你,从而把你当成他们的好朋友。当他们遇到什么事情或者心中有秘密的时候,才有可能主动向你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