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皇权的战争
8889100000053

第53章 清朝(6)

慈禧太后青春正盛,权力、物欲、情欲各方面的需求都表现得相当强烈,慈安则恰好相反。原来咸丰还是大阿哥的时候,原本以太常寺少卿富泰的女儿为嫡福晋,可惜她命薄福薄,在丈夫即帝位的前一年便一病不起,咸丰即位后,便收了她身边的侍婢为贞嫔,后来就被册封为孝贞皇后,即现在的慈安。慈安生性柔顺,又未尝学问,所有奏折不但全由慈禧太后批阅,还得唇焦舌敝地向慈安解释其中的意思,慈安觉得十分厌烦,便说;“妹子!凡事儿你就看着办吧!得空儿把大概的意思跟我说说,实在忙不过来也就算啦!”就这样名义上是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实际上成了慈禧一人独揽一切朝政。

慈禧正当壮年,守着寡,自有难言的苦处。早在圆明园中就已经与荣禄陈仓暗度,于今地位尊荣,反倒不便于常常往来,慈禧只好就地取材,把满腔欲火宣泄在太监安德海的身上。据说安德海服用了一种特制的春药,能够使阳道复生,于是慈禧与安得海在宫中无法无天,惹得恭亲王奕讠斤、慈安、小皇帝联成一气,密诏山东巡抚丁宝帧,趁安德海招摇出京,路过山东的时候,抓起来就地正法,大大地伤了慈禧的心,吃了个哑巴亏。

2.权力面前:对儿子也不能手软

同治皇帝在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下,晃晃忽忽度过了十一个春秋,一直到17岁。

一天,慈禧忽然想到了儿子已长大成人,该是举办大婚的时候了。于是她主动到慈安太后处商量替同治完婚的事。慈禧主张为同治娶个14岁的凤女;慈安却要为同治配个19岁的崇女。

二人争执不下,于是慈安改口道:“立谁为后,须征得皇儿的同意。可召他前来商酌一番。”慈禧道:“这也可以吧。”当下即命宫女传旨召同治入后宫晋见“两后”。

同治来到后,慈安对同治说:“我们预备替你择后,你喜欢年轻的,还是喜欢年长的?”同治答道:“此事全凭母后裁夺!”慈禧便开口把前边与慈安争执的两个女子的情况述说了一遍。并且说:“凤女年纪虽轻,却才德出众。”慈安插话说:“我是主张年长的。年纪稍大些的女子究竟阅历也深一些。”

同治听了之后,内心已经明白,他平素是不满意慈禧为他包办的作为的,因为“垂帘听政”已经把他包办得够呛了。于是便说道:“崇女年纪稍长些,似较合适。”慈禧听后非常纳闷,但也不好再讲下去,只得册封崇女阿鲁特氏为皇后,又因慈禧偏爱凤女,则封凤女富察氏为慧妃。

同治与阿鲁特氏婚后生活非常美满,感情也很融洽。阿鲁特氏性情贞静,品貌端庄,在两宫面前一样的孝敬。慈安喜欢她的质朴、大方,对她也是高眼相看,总是以慈祥的面容相对。慈禧却嫌她礼不周全,待之极冷酷。宫中一切政务均由慈禧主持,皇后从不敢过问。由于慈禧总觉得阿鲁特氏不甚可心,常表现出不愉快的样子。尽管阿鲁特氏常以笑脸相见,慈禧却总觉得不是滋味。

却说这个同治皇帝也怪,偏偏不喜欢慧妃,总是冷落她,不去临幸。这件事被慈禧知道了,内心大为不悦。

一日,同治向慈禧请安,慈禧当面告诉同治说:“中宫(皇后)不应过恋,她为人粗率,福气甚薄,不如慧妃为人厚道,性情开朗,相貌秀艳,以后可多到她宫里去。坤宁宫(中宫)不必前往。”

同治听后,虽当面不敢违言,但内心极为不快。回宫以后,干脆住在中宫,整天和阿鲁特氏耍闹,哪儿也不去。谁料这件事被慈禧委派的内监密告给了慈禧后,她非常气愤,但却又不好明说,只是从内心深处同皇后增加了嫌隙。

太监告密的事儿传到同治耳朵里后,他觉察到近身太监都是慈禧的人,一切行动都受到监视。他这种看法只能闷在肚子里,却不便对皇后直言。无奈,他整天昏昏沉沉,默不作声。皇后不知内情,还以为皇上龙体欠安,于是便更加百倍的体贴入微,万般照料。他们之间也由此而越来越离不开了。

慈禧听说以后,气冲冲地来到坤宁宫。她一进门就朝着阿鲁特氏大骂着说:“都是你把皇上的身体搞坏了,以后皇上有个三长两短,我要拿你阿鲁特氏是问。”说罢,手指着躺在炕上的同治皇帝说:“以后不准你再进坤宁宫。”慈禧就这样把同治皇帝同他心爱的皇后割裂开了。

同治皇帝是个不受委屈的人,一气之下他干脆连皇后、慧妃、三宫六院的门都不进了。在太监的暗导下,嫖起妓女来了,久而久之染上重病在身,卧床不起了。慈禧太后闻知后,非但不关心,连药也不叫人送去。就这样,同治皇帝白白地断送了自己的命。

同治死后,理应由他的后辈“溥”字辈中选一人为帝,然而慈禧却决定由四岁的载湉入承大统。载湉是同治帝的堂弟,慈禧妹妹的儿子,一来沾亲带故,二来如果由“溥”字辈的人入承大统,慈禧就成了太皇太后,地位愈尊,与皇帝的距离就愈远,从中操纵,多有不便。立载字辈则可仍为皇太后,可再度训政。

那天慈禧召集亲贵大臣,一面吸着淡巴菰,一面慢条斯理地说:“醇亲王之子载湉生性聪慧,必能继承大统,吾欲立之,卿等以为如何?”这些人都领略过她的厉害手段,一个个唯唯诺诺,4岁的载湉成了光绪帝,慈禧再度垂帘。

也有传说,说载湉是慈禧的私生子,是她与荣禄私通的产物,生下后由妹妹帮她带大。甚至还有人说这孩子是北京京华饭店堂倌史集的种子,或者他的父亲就是戏子杨月楼。

3.毒杀东宫:再也无人可抗衡

咸丰皇帝临终前写了个遗诏,收藏在慈安手中,内容是有关慈禧的事儿。本来这是件非常机密的事,却不知怎么被慈禧太后得知了。此后,慈禧昼思夜想,心里直嘀咕,竭力想知道遗诏的具体内容。于是她千方百计地派密探到处侦察、询问,怎奈经过多年努力奔波,却始终一无所获。

转眼之间,同治皇帝也已因病身亡了。同治皇帝死后,拖了好长时间才办安葬仪式,此间慈安太后为其后事过度操劳、忙碌,等把同治埋葬之后,自己却身患重病卧床不起了。

再说慈禧太后,她没有把遗诏的内容打听出来是不会就此罢休的。心想:恐怕还得自己亲自下河摸鱼呢!

一天,慈禧在早朝之后,来到慈安太后的寝宫探视病情时,见到慈安力不支体的情景。便开口说道:“太后为皇儿丧事过于劳累了,妹妹我因朝政过多,忙得不可开交,也未能协助姐姐料理料理,甚是过意不去呀!请姐姐高抬贵手,多多原谅。眼下,姐姐要好生调养,只要早日痊愈,妹妹就放心啦。”慈安听了慈禧的这番劝慰的话,深为感动,便随口道了谢。打这以后,慈禧每朝完毕都要到慈安病榻前探视、问安。

有一天,慈禧还亲手端了一小碗汤来到慈安面前,说是选了上好的人参两支,自己动手煮的,请慈安服用。慈安见她这般殷勤照顾。早已感动得热泪盈眶。慈禧笑着说:“只要姐姐早日痊愈,妹子辛苦一点又算得了什么!姐姐务请安心静养,不要为了我而使太后劳神。”慈安听了尤感慈禧真是一片赤诚相对,而自己以前对慈禧抱着怀疑态度大概是错了吧!?

本来慈安的病因,一方面是劳累,而另一方面主要是因为慈禧不把同治的丧事放在心上而大为不满,一气之下就病倒了。眼下见慈禧却是如此的殷勤,自己也就深受感动,几乎流下眼泪。此刻她胸中疑团尽释,转念之间对慈禧倍加信任、爱戴、尊敬,一股充满了友爱、和谐、亲热、诚挚的气氛使她感到无比的欣慰。没过几天,病情就大为好转了,慢慢的也能起身下床走动了。

一天早上,慈安由于心存感激,竟自作聪明地对慈禧说:“吾姐妹今已老矣!早晚归天仍会服侍先帝咸丰。吾二人相处二十年,始终同心,无一语勃溪,这里有一样东西,是过去先帝咸丰交给我的。”说着从袖中抽出一纸,递给慈禧,慈禧一看,勃然变色,只见上面写着:

西宫母以子贵,不得不并尊为太后,然其人绝非可倚信者,即不有事,汝亦当专决;彼果安分无过,自当始终曲全恩礼,若其失行彰著,汝可召集近臣,将朕此旨宣示,立即赐死,以杜后患。

慈安索回遗诏,慈禧已经吓出一身冷汗,只听慈安喃喃说道:“吾今日可以向先帝复命矣!”说着将遗诏放在烛上烧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