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美德:一束鲜花
8881600000089

第89章 水滴石穿

水滴能够将坚硬的石头给滴穿,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不过“水滴石穿”这个成语也并非空穴来风,是有真实依据和故事的。

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气象学家以及地理学家竺可桢,他从小脑袋里就有些奇奇怪怪的想法,总喜欢思考,研究问题。小的时候,天空下雨,竺可桢就站在门前看屋檐上滴下来的水滴。后来,他就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雨水滴下来,砸在一块大石头上面。石头上面有个小坑,有一个檐梁上滴下来的水就会滴进这个水坑里。他百思不得其解这其中的原因。于是好学的他便去求教于自己的妈妈,希望妈妈能告诉她,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竺可桢的妈妈顾氏是一个贤良温柔的女子,不过也会识文断字。她教育子女也非常严格,更有自己的一套方式。听到竺可桢的问题,她耐心地给竺可桢解答:“我们古语有句话‘水滴石穿’就是这个现象最好的解释了。你别小看水滴的力量。虽然它滴在手心里一点感觉也没有。水滴柔软,不坚硬,也没有棱角更没有针刺。但是,日久天长的,水滴也能够将石头给滴穿。”

竺可桢听后,惊奇不已。妈妈看竺可桢听得入神,又借机话锋一转,加以诱导:“孩子,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给你取这个名字吗?”竺可桢不解,摇了摇头。母亲便开始说起了竺可桢他学名的来历。原来,这个名字是竺可桢的爸爸和私塾里的先生一起商量后取的。“桢”字有两种解释,一个是坚实的木头,还有一个就是古代建筑土墙时用的木柱子。而他这个名字的寓意就是希望他长大之后可以做国家的栋梁,为国家作贡献,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不至于这一生会白白浪费。而要成为一个可用之才的前提,必须要从小事做起,每天不断努力,积累。不管是学习,还是做事,都要持之以恒。只有坚持,才会有胜利。就像水滴一样,虽然小,但是没有关系,只要持之以恒,坚持重复做,连石板都能滴出孔来。

小可桢听后,领悟了不少道理。他将母亲的话深深地记在心里。而“水滴石穿”也就成为了他的座右铭。伴着他学习,生活,进步,长大成人,从家乡走到了全国,又从全国走到了世界。

竺可桢小学毕业的时候,他的才学以及好学精神已然成为了同龄人学习的榜样,但是,却因为他的个子瘦小如没有发育一般,经常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后来,父母将他送去上海读书。上海是个大城市,竺可桢没有被繁华所影响,依然专心好学,如同在家乡的时候一样。一点都没有改变,还是坚持着那些在家乡的品质。

但是许多人依然还是会取笑他,对他冷嘲热讽。有时候竺可桢都会听到别的同学充满恶意地讽刺自己。他们说,竺可桢是小不点,永远也长不高,一辈子也就这么高了。说竺可桢风一吹都能吹走。还有更过分的说竺可桢能活到20岁都算个奇迹了。

竺可桢听到了,心里很气愤。当时,他真的有冲上去揍他们一顿的冲动。但是,竺可桢忍了下来。因为他悟到了一个道理,要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自己的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他也理解了别人取笑自己的原因,谁让自己长得瘦小呢?没有好的身体,又谈何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呢?没有好的身体,空有一肚子墨水又有什么用呢?

从那天起,竺可桢决定要战胜自己病弱的身体。竺可桢给自己制定了锻炼健身的计划。还亲手写下“水滴石穿,天就必成”的格言,贴在宿舍最显眼的地方以鼓励自己坚持。竺可桢天一亮就起床,跑步,舞剑,做操,用锻炼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他可不想再继续受到那些以貌取人的同学的嘲笑了。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算刮风下雨,竺可桢都没有中断自己的锻炼。由于竺可桢的坚持不懈,他的身体显然好了很多。自从开始锻炼之后,就再也没请过一次病假。

竺可桢凭着自己的勤奋好学,凭着自己顽强的意志力与精神,坚持不懈地学习,锻炼,终于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才。他对我国的气象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水滴石穿的意思就是,当你认真做一件事,只要坚持不懈,不放弃,不气馁,就能达到成功的彼岸。竺可桢就是如此,无论是学习还是锻炼,或者其他事,这种长此以往的事,很多时候都需要坚强的毅力才能坚持下去。而现在许多小孩,总是缺乏毅力,一件事总是无法坚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也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