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农村科学种植常识——木瓜种植新技术
8877900000012

第12章 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1)

(第一节)主要病害

一、叶斑病

木瓜叶斑病只为害木瓜叶片,不为害果实,很少发现为害枝条。

1症状

木瓜叶斑病在木瓜谢花后的新梢生长期开始侵染,病斑5~6毫米,褐色,边缘紫色,中央常具一深色斑点,有时病斑破裂或穿孔,造成病叶脱落。因为过早地丧失功能叶片,树势受到严重削弱,影响花芽分化,故果实较小,品质较差,产量较低。

2发病规律

叶斑病以菌丝病落叶病斑越冬,翌春展叶期开始产生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进行初次侵染,6月中下旬进入发病盛期,直至7~8月份。该病与气候密切相关,雨季的早晚、长短直接影响该病的流行。雨季提前,持续时间长,发病重,病斑扩展快。

该病的发生与海拔也有一定关系。随着海拔的升高,此病有减轻的趋势。此病的发生还与土壤肥力、栽培管理有关。通风不良,地势低洼的木瓜园发病重,落叶早。

3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

授排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改进施肥方法,促春梢健壮抽发生长。基肥提前施,用量占总量的80%,以有机肥为主,结合三元复合肥施入,萌芽肥提前到2月中旬施用,以氮肥为主,促发春梢。

(2)清洁果园:

冬季清除树上、树下病菌僵果、病枯枝。发现病果及时摘除,以防扩大蔓延。

(3)药剂防治:

于花谢后新梢抽生期,喷杀菌剂保护叶片,共3~4次,药剂为1∶2∶200的波尔多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

二、锈病

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侵害木瓜果实。

1症状

叶片受害后产生有光泽的橙黄色细点,逐渐扩大成5毫米左右的圆斑,并产生黄色黏液。叶背隆起。并产生灰黄色的毛状物,叶片病斑达到5~7个时,往往早衰早落,甚至全园落光,有时也引起落果。

2发病规律

木瓜锈病以多年生菌丝体在松柏菌瘿中越冬,春雨后产生担孢子,随风雨传播分散。自木瓜树发芽至幼果形成这一个阶段,孢子散落在嫩叶、新梢、幼果上,直接从表皮细胞或气孔侵入,经6~10天的潜育期,在叶片上出现橙黄色病斑,20~25天便形成毛刺状物,从中产生的病菌孢子不再侵染木瓜树,转而侵害转主寄主松柏的嫩叶和新梢,并在松柏上越夏和越冬。

病害的轻重与松柏的多寡及距离有关。锈病菌孢子传播有效距离一般为5~10千米,病害与离木瓜园15~35千米范围内的松柏关系最大。当木瓜萌芽至幼叶初展时,如一直天气多雨,同时温度对冬孢子萌发适宜,就有利于发病。

3防治技术

1)清除转主寄主砍除木瓜园周围5千米以内零星栽植的松柏,以断绝病菌来源。

2)药剂防治在萌芽至展叶后一个月左右喷药保护,一般花前、花后和幼果期连喷3遍。常用药剂有1∶2∶240波尔多液,20%粉锈宁乳油2 000倍液,145%多效灵600~800倍液,对控制该病有较好的效果。

三、木瓜炭疽病

主要为害果实,也为害枝、芽。

1症状

果实发病初期,先于果面出现淡褐色小点,以后迅速扩大。

果肉腐烂后变软,呈圆锥状,味苦,果面稍下陷,并产生由子实体排成的网心轮纹状,湿度大时产生粉红色黏液,病果腐烂失水后成为黑色僵果,大部分脱落,少数越冬不落。

2发病规律

木瓜炭疽病病菌以菌丝体潜伏于病虫枝、瘦弱枝芽、果台及树上僵果里越冬。翌春,越冬病菌形成分生孢子,为初次侵染来源,分生孢子形成的适宜温度为25~30℃,湿度80%以上。一般年份从5月下旬到9月上旬果园均有孢子散发。孢子经皮孔直接侵入果实,一般5~10小时即可完成侵染过程。

果实多在适宜期发病。炭疽病病菌在高温、高湿、多雨的情况下,繁殖快,传染迅速。在每次降雨后,田间就出现一次发病高峰,尤其在连续阴雨后,发病高峰更显著。如久早无雨,则发病轻。果园地势低洼,土壤黏重,树冠郁闭,利于发病。

3防治方法

(1)清洁果园冬季清除树上、树下病菌僵果和病枯枝。发现病果及时摘除,以防扩大蔓延。

(2)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料,改善树体光照。

(3)药剂防治一般从5月中旬开始喷药,根据病害发生情况,15~20天喷一次药,药剂有波尔多液1∶3∶240倍,80%炭疽福美1 000倍液,无毒高脂膜300倍液,80%大生800倍液或50%退菌浆600倍液。注意,波尔多液与多菌灵、退菌浆等交替使用,间隔期20天以上,以防药害。

四、木瓜轮纹病

木瓜轮纹病主要为害枝干和果实,偶尔也侵害叶片。

1症状

(1)果实症状最初以皮孔为中心产生水渍状褐色斑点,渐次扩大,形成具有颜色深浅相间的同心轮纹,果肉迅速向果心腐烂,并溢出茶褐色黏液,常发出酸臭味。病部表面下散生黑色小粒点。病果腐烂多汁,失水后变成黑色僵果。

(2)枯干症状枯干染病后,通常以皮孔为中心,出现红褐色水渍的圆斑,直径3~20毫米不等。中心隆起呈疣状,质地坚硬。次年病斑上产生黑色小粒点,病部与健部交界处逐渐加深开裂。至第三年病斑翘起如马鞍状,许多病斑密集融合,呈粗皮形。

(3)叶片症状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有深浅褐色交错的同心轮纹,直径05~15厘米。后期病斑变为褐色,散生黑色小粒点。

2发病规律

木瓜轮纹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在枝芽病瘤中越冬。菌丝在枝干组织中可存活4~5年。春季当气温升高到15℃以上时,遇雨即可散发孢子,5月中旬至7月中旬为散发盛期,果实近成熟时为发病高峰。

幼果期降雨频繁,当年轮纹病度严重,病害轻重与树势强弱关系密切。

3防治方法

(1)消灭病源冬季结合修剪清园,剪除病枯枝。早春主干刮皮。

(2)改善栽培管理条件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增施有机肥,进行果园压草。

(3)药剂防治发芽前喷100倍福美砷或5°石硫合剂。5月下旬开始喷布杀菌剂,每20天左右喷一次。常用药剂有:波尔多液1∶2∶240倍,50%多菌灵600倍,50%益菌特600倍,80%大生800倍等。

五、木瓜干腐病

主要为害木瓜的枝干。

1症状

常与腐烂病斑在同一枝芽不同部位同时出现。病斑形状不规则,表面湿润,不突起,失水后病斑与健部可出现明显裂纹,病皮翘起以至剥离,病部形成黑色小点粒,发病严重时可烂至木质部。

2发病规律

木瓜干腐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在病部越冬。

4月底繁殖结构成熟,孢子借雨水和风力传播,从枝条皮孔及伤口侵入。木瓜干腐病是一种弱寄生菌,具有潜伏侵染的特性。树势健壮时,病菌呈潜伏状态,树势衰弱或缺水时病菌扩展迅速。

干腐病一般在4~11月均有发生。5~6月发生最多,8月中旬至9月上旬出现产孢高峰,11月上旬基本停止。

3防治方法

(1)加强管理增强树势,尽量避免机械损伤,减少病菌的侵染组合。

(2)刮除病斑在发病初期,可用利刀刮除病斑,用波美5°石硫合剂加1%~3%五氯酸钠盐或7%甲基托布津100倍液进行消霉。

(3)药剂防治发芽前喷40%福美砷100倍液或波美5°石硫合剂,生长期结合其他病害喷布3次波尔多液或其他杀菌剂。

(第二节)主要虫害

一、蚜 虫

1为害特征

蚜虫主要为害木瓜的新梢、嫩叶,受到蚜虫为害的嫩叶纵卷成索,呈弯曲状,虫株普遍花少、果少、果小、枝条纤细,节间变短,树势较差。

2发生规律

木瓜蚜虫的全部生活史均在木瓜树上完成,不转移其他寄主。一年发生10余代,以卵在小枝条芽侧或裂缝内越冬。翌年木瓜发芽时,开始孵化,为害幼芽、叶片和嫩梢。5月初即开始胎生繁殖,5月底前后嫩梢旺长时,繁殖加快,6~7月达到盛期。此时大量产生有翅形扩散,树梢、叶背、叶柄、新梢上常密布蚜群,以后气温高,雨水大,天敌多,树上幼嫩组织少,发生量逐渐减少。秋梢迅速生长期又逐渐增多。10月份有翅胎生雌蚜产生有性蚜,交尾产卵越冬。

蚜虫天敌种类较多,如大草蛉、各种瓢虫及寄生蜂等。6~7月天敌量大时,对控制蚜虫有一定作用。

3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