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农村科学种植常识——枇杷种植新技术
8877500000010

第10章 土肥水管理(2)(2)

(2)生草法:和覆草法相比,生草法在初期有和树体争夺养分的问题,但在坡地,防止水土流失的效果很显著。除树盘外,在果树行间播种禾本科、豆科等草种称之生草法,生草法在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的果园,可以采用。选择优良草种,关键时期补充肥水,刈割覆于地面,在缺乏有机质,土层较深厚、水土易流失的果园,生草是较好的土壤管理方法。老产区的成年枇杷园,表土较为肥沃,通气性好,若行清耕,一雨一削土,就会在多雨季节与大雨天气,使泥土大量流失,因而,要改变一雨一削土的做法,提倡生草法,适时播下草籽或让其野草杂生,这样既可避免泥土流失,又能在伏旱前刈割杂草,作有机质肥料使用,而且管理较省工。有的地区,枇杷果实发育期和梅雨期一致,在进入伏旱干燥前采收。果实发育初期。草还幼小,发育后期,草正繁茂,同时进入梅雨期,而发育后期,不需要过多的氮素,一定程度的氮素被草吸收也有好处。因此,与其他种类的果树不同,作为让草长到一定程度的生草法,对枇杷果实发育影响较小,采收结束后,雨期亦告结束,此时将草割下,铺放到树冠下,可以防止根系干燥,故枇杷园采用生草法,只要梅雨后立即刈割,养分、水分的争夺较少,7~8月份要补充部分草,刚开始行生草法的头2~3年,宜增施部分肥料。再者枇杷叶片既大又多,地面光照不良时,要注意利用耐阴草种。生草法果园土壤湿度较清耕园、覆草园均低,经常割草,可使禾本科草类根系显著变浅,利用表层水分。传统用于果园的草种有三叶草、紫云英、黄豆、苕子、草木樨、酢酱草等。近年试种成功的禾本科的百喜草和豆科的百脉根表现更佳。豆科与禾本科混合播种,对改良土壤有良好作用。在生草管理中,当出现有害草种时,应翻耕重播。

六、化学除草

主要指利用除草剂防除杂草。即将药液喷洒在地面或杂草上除草。方法简单易行,效果良好。喷洒除草剂后杂草死亡的快慢除与药剂种类、浓度有关外,还与杂草种类、物候期,以及土壤、气候条件等有关系。使用除草剂时,要针对果园主要有害杂草种类选用。根据除草效能和杂草对除草剂的敏感度和忍耐力,决定采用浓度和喷洒时期。喷洒除草剂之前,应先做小型试验,取得成功后,再扩大面积应用。果园传统的除草剂有:草甘膦、茅草枯、百草枯等。近年推出的嘧磺隆更是效力强大的灭生性内吸除草剂(江苏新沂农药厂等生产)。使用除草剂,主要用于清耕园和对付恶性杂草。

先以用草甘膦防除多年生宿根性恶性杂草苋科空心莲子草为例说明其用法。按每亩用量150克(有效成分)。准备好草甘膦,再将药剂溶于水中,水不宜过多,以每亩10千克为宜。

用大雾点喷雾器,最好采用压力1千克的低压喷雾器,使用扇形喷头,但使用一般压力3~4千克的圆锥喷头喷雾器亦可,只是不能使之压力过大,且于其上安置保护罩,不使雾滴喷到树上,喷时行走宜快,只要草叶上喷到即可,不要流到地上,以免降低药效,浪费药液。喷药时期选在空心莲子草刚刚进入茂盛生长期时,一般喷一次即可解决问题,若根深蒂固,仍有部分发生,可隔1个月再用每亩100克有效成分喷一次。若是使用嘧磺隆(果农乐),则在杂草萌芽前到萌芽初期,亩用10%可溶性粉剂10~20克,对水喷雾,持效期可达90天以上,全年使用1次即可控制杂草,喷药时压低喷头向下喷,严防雾滴漂移到果树叶上,沙性土壤药剂易被淋溶至土壤下层伤害树根,不能使用,各地在推广前应先进行试验。

七、地膜覆盖

地膜覆盖是近年来国内外作物土壤管理的一项新技术,经济效益明显。据江苏的试验,冬季在枇杷园使用地膜,树盘下覆盖,有下列作用:(1)叶片保绿:3月2日观察叶色,地膜覆盖者枇杷叶色均较绿,对照叶色稍黄。

(2)提高地温:提高地温效果明显;1月份蓝色膜可提高1~4℃,3月份银灰膜可提高13~26℃。

(3)保持水分:保持土壤水分,银灰膜可增加12%。

(4)提高坐果:提高枇杷坐果率,银灰膜可提高27%~39%,究其原因,为采用覆盖后,增加了土壤湿度,提高了土壤温度,增强了根系活动能力,从而增强了抗寒性,提高了坐果率。

此外,在春、夏季使用还有抑制杂草、控制土壤含水量、避免水土流失等多种作用。

(第三节)水分管理

水分管理在作物栽培中有着特殊重要地位。

水是枇杷的重要组成部分,叶枝根的含水量,为50%左右,而果实含水量则高达80%以上,枇杷在年生长发育中,如缺水则会影响新梢的生长、果实的肥大和产量的增加。果实临近成熟时,对水分极为敏感,如严重缺水,则因果实的水势比叶片的水势高得多,因而叶片从果实中夺取水分,使果实体积缩小,萎蔫,甚至脱落;但水分过多,又易造成裂果。

水是枇杷生命活动的重要原料,树体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物质运输、新陈代谢均离不开水。

水有调节树温的作用,可以借助蒸腾作用调节树温,使叶片、树干和果实不致因阳光强烈地照射而引起“日烧”。

水还对枇杷生长的土壤和气候环境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如在干旱时灌水,可改善土壤微生物的生活状况,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在高温季节对果园进行喷灌,除降低土温外,还可降低树体温度,同时提高空气湿度,冬季土壤干旱,易引起或加重枇杷的冻害,如施行冬灌,既可提高土温和满足枇杷蒸腾作用的需要,又可减轻或避免冻害。

在正常年景,我国南方大多数地区自然降水的年周期,基本上与枇杷的需水年周期相一致,故基本上能满足枇杷的生理需要,即果实发育期一般降雨充足,较少缺水,而后的少雨季节正好利于花芽分化,故一般年份不需灌水,7~8月份适当干燥,则花芽形成得多,灌水区的着蕾率反而降低。再有土壤干燥时则花期早,土壤水分多,则花期推迟,但近年来,一些地区由于生态环境恶化,打破了自然平衡,灾害性天气频度加大,旱涝灾害,时有发生,故在干旱发生时,仍然必须及时灌水。

灌水方法一般采用沟灌,灌溉水经沟底和沟壁渗入土中,对全园土壤浸湿较均匀,用水经济,对土壤结构破坏小。干旱时利用水沟蓄水浸灌,是常用的一种较合理的方法。此外,有条件的还可行喷灌或微喷灌。

枇杷根系尤喜通气性和透水性良好,最忌渍水。深层土壤渍水,根系易上浮,表层土壤渍水,则一死了之。如湖南沅江和浙江余杭,1954年因洪水和连续降雨,受灾区枇杷树死亡70%以上。地下水位高时,则生长发育不良。

严重渍水时,因影响根系正常的呼吸作用,妨碍有益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并增加土壤中的一些还原性物质的生成,严重地影响地下部和地上部的生长发育,甚至造成部分或大量烂根,致使树体衰弱,减少寿命,并可能死树。

枇杷对土壤水分的要求,以40%~50%为宜,过高、过低均不适宜。枇杷园建立时,要特别注意建立系统的沟渠,如行间深沟、山地枇杷园的避水沟、梯田内侧的排水、蓄土两用沟等。力争做到雨住地干,有水能排,缺水能灌。对于排水性差的园地,一定要开好行间深沟,每一行或隔行开挖深、宽各60~80厘米的深沟,以利排水。

一般平地果园的排水系统,分明沟排水和暗沟排水两种。

目前最新排水技术,是用明沟除涝,暗沟排土壤水,井排调节区域地下水位,成为全面排水的完整体系。在土质黏重的园地,可采取埋石头、筑暗沟的方法。如面积较大,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枇杷园,可以结合开沟排水进行行间埋石头,在每隔一行的行间,开挖深70~100厘米,宽50~80厘米的深沟,埋入大小不等的石块,或是用卵石再加石屑或沙石,上面覆以泥土,这样就可形成通水、通气的暗沟,还应在枇杷园的外围开挖环园深沟大渠,接通各明沟、暗沟,在地下水位高的季节,利用夜间24时至清晨5时间用电低谷时间,抽排环园沟渠中的积水。对地势较为倾斜,容易排地表水,但土质黏重的,可采用单株埋石的方法,即以树干为中心。在树冠外围的近根处,挖环状沟,深70厘米,并对着树干,开数条放射状沟,然后埋入小石块、卵石、石屑等,并在上面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