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卓有成效的领导者
8876200000055

第55章 接受失败,方能逢失不败

生意场上谁能常胜不败?谁敢说自己从没有过投资赔钱、生意失败、饭碗丢失、良机错过或者计划落空这类事情?不过面对失败、损失、挫折、不幸和危机,人们的态度各有不同,有的人跌倒了又爬起来,有的人跌倒后就再也没有爬起来。谁才是真正的成功者?当然是那些永不认输的人。

松下幸之助说过,即便是功绩显赫的伟人,也不都是常胜将军。他们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们每每能够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逐步建立起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心,最终取得伟大成就。

也有人说:“当你跌倒时,不要空手站起来。”跌倒了是坏事,但如果你能从跌倒中得到一些启发,从失败中学习制胜的道理,你的跌倒和失败就有了新的意义。当一个人学会如何反败为胜时,就不难理解“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了。

有些领导,明明知道某个业务正在赔钱,或者根本就已经是一个无可挽回的失败项目,但还是死撑着,不愿意承认这个结果。知错不改的结果不言而喻,企业只能走进一条死胡同。

美国《财富》杂志选择了38位近10年来下台的大企业的CEO们现身说法,讲述自己失败的故事。这些CEO们曾经是世界最著名企业的领导,他们领导的企业包括通用汽车、菲利浦莫里斯、IBM、AT&T、康柏、柯达等。他们都曾经是美国商业界的风云人物,但最终都壮志未酬,沦为失败者。既然这些最杰出的商业巨子都会失败,一般的领导败走麦城似乎也情有可原。

中国领导喜欢“赌”这个字,对于他们来说,作出决策就是“赌一把”,“赌”赢了,企业就赢了,“赌”输了,企业就失败了。这里“失败”的含义与破产、被收购、陷入严重亏损意义是一样的。这一点与国外企业是不同的。对于国外的CEO来说,“失败”是企业出现亏损或盈利减少、没有达到股东期待的高增长率。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况,“失败”的领导人就会被免职或引咎辞职,选拔这位领导人的机构或个人就要对股东作出检讨,权力企业会尽快选拔一位更加合格的领导人执掌企业的帅印。他们从不会对“小的过错”———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出现亏损、盈利减少、未达到预期的增长率都是些小的过错,甚至被认为是正常的事———放松警惕。对于他们来说,企业的长远发展才是最重要的,某一个或几个人的面子与企业的基业常青比起来简直微不足道,尽管这一个或几个都是企业的最高领导。也正因为如此,包括通用汽车、菲利浦·莫里斯、IBM、AT&T、康柏、柯达等在内的世界一流企业,不乏爆出“冷门”,企业的CEO因为未能实现领导企业实现预定目标的承诺,而被企业解职。《财富》杂志的一项调查也显示,在世界500强企业被解职的CEO中,70%的人没有出现骇人听闻的大错误。500强企业因为不允许大的错误发生,所以成就了辉煌。

相比之下,中国某些领导的失败则十分“悲壮”,从史玉柱、姜伟、吴炳新到秦池、亚细亚的总裁,几乎都是以企业的灭顶之灾来诠释领导失败的惨烈程度。与国外的CEO相比,中国某些领导们书写的“失败”两字是血淋淋的,他们的失败很多是意味着企业遭受重创,无力回天,甚至消亡。

可以得出一个不太严谨、但也不无道理的结论:国外CEO们的“fail”(失败)大多是一个可以补就的失误或挫折,而中文写就的“失败”则大多是破灭。许多中国领导更到了输光血本的地步才承认失败,而他们东山再起的希望是极其渺茫的。

是中国的领导比较笨,总犯葬送企业前程的错误,而国外的领导人比较聪明只犯小错误吗?显然不是。任何结果都不是无缘无故突然出现的,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当企业的业务刚刚出现亏损时,国外企业的领导就勇敢地承认自己的失败,并及时加以改正。而中国的领导则固执地豪赌下去,直至难以回天,葬送事业。

由于领导不肯承认失败,企业就只能将错就错,一步步走向衰败。倘若领导能坚持正确的决策,坚持只发展对企业有利的业务或者项目,企业就不难实现基业常青的梦想。而如果领导不肯承认失败、不能正视错误,反而固执地坚持下去,只会让企业更快地滑向失败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