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经方治疗脾胃病研究
8871400000036

第36章 十枣汤

“治法”

培土逐水。

“组成”

芫花(熬,味辛苦),甘遂(苦寒),大戟(苦寒),大枣十枚(掰,甘温)。

“服用方法”

上三味等分,各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方义分析”

十枣汤中得甘遂、大戟及芫花,苦寒有毒,峻下泻水,是本方的主要,三物合用,其性峻烈迅猛,用之适当,效力甚解。但毒药功效,往往损伤脾胃正气,辅以大枣之甘平,补脾以扶正,并缓和诸药的烈性和毒性,使攻邪而不伤正。方中重用大枣,意在突出保胃气。

服用护理:芫花、甘遂、大戟三药等分为散剂,不作汤剂,用大枣10枚,纳药末,清晨空服,每日一次,一般从小剂量开始(1.5g),视病情逐渐增量,药后,用补益之剂,饮食用糜粥调养。

“方歌”

大戟芫花甘遂平,秒将十枣煮汤行;

中风表证全除尽,里气未和此方定。

“历代论述”

许宏《金镜内台方义》:“用芫花为君,破饮逐水,甘遂、大戟为臣。佐之以大枣,以益脾而胜水为使,《经》曰:以辛散之者,芫花之辛,散其伏饮。苦以泄之者,以甘遂、大戟之苦,以泄其水。甘以缓之者,以大枣之甘,益脾而缓其中也。”

“现代研究”

1.治疗顽固性便秘:对因水饮停留不去,聚结成痰,津液不布,肠腑不通的便秘,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2.治疗慢性肥厚性胃炎等胃部疾患:证属水饮内聚,饮邪犯胃及停于胸胁者,同样可以应用十枣汤辨治。并改散剂为汤剂,通过本方逐水泻下和刺激胃肠致吐、致泻作用,使水饮尽除,一次廓清,邪祛正安。

3.治疗胃痛:用于痰饮停留胃脘部,胃气失于通降所致的胃痛。

“病案分析”

吕某,男,21岁,农民。上腹部阵发性剧痛1天,以急性胃炎收入院。经解痉、止痛、抗感染等治疗2天,疼痛不减,邀中医治疗。诊为胃脘痛,先拟芍药甘草汤加味一剂,药后症状反重。后细询得知:患者入院前一天干农活后,饮生水一大碗,随之入睡,醒后即感胃脘部不适,又强食馒头两个,傍晚即胃脘痛大作,痛无休止,汤水不进,水入即吐。诊其舌淡、苔滑腻,脉弦滑。证属乃水饮食滞停结中焦,气机不通,治以攻逐水饮,投十枣汤。处方:芫花、甘遂、大戟各3g,大枣10枚。煎法同前,药后连泻大便8次,夹有黏液,遂痛止,心下畅快,嘱服陈夏六君子汤,以善其后。

按语:本例乃因暴饮暴食,水食互结于中焦而致胃脘痛。饮邪内迫,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始未细辨,凭常法处方,自未能收功,后经详询,脉证合参,病因了然,即大胆逐饮,故收效甚捷。《儒门事亲》曰:“此论饮之所得,其来有五:有痛饮而得之者……”此之谓也。患者服药后腹痛、腹泻属正常药性作用,停药后消失,且泻下稀水便应达5~6次,甚则8~9次不等,若仅有l~2次,则次数过少,未达预期疗效,可稍增其量,再服。服药时切记空腹服用(即本方采用空腹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