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经方治疗脾胃病研究
8871400000107

第107章 吴茱萸汤

“治法”

暖肝胃、散阴寒、降逆气。

“组成”

吴茱萸一升(汤洗七遍),人参三两,大枣十二枚(擘),生姜六两(切)。

“服用方法”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方义分析”

本方以吴茱萸为主药,辛苦而温,暖肝胃,散阴寒,下逆气,降浊阴。重用生姜之辛温,温胃散寒,化饮消水,和中降逆止呕。配以人参之甘温,大枣甘平,补气和中。四药同用发挥暖肝胃、散阴寒、降逆气之功效。

“方歌”

吴茱萸汤暖胃肝,呕吐涎水痛在巅;

萸姜人参与大枣,温中降逆治阴寒。

“历代论述”

成无已《注解伤寒论》:“上焦主纳,胃为之市。食谷欲呕者,胃不受也,与吴茱萸汤以温胃气。得汤反剧者,上焦不纳也,以治上焦法治之。《内经》曰: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吴茱萸、生姜之辛以温胃,人参、大枣之甘以缓脾。”

汪琥《伤寒论辩证广注》:“吴茱萸汤之义,其略已见于阳明病食谷欲呕,及少阴病叶手足厥冷二条之中矣。然两条之证系借用,不若此条厥阴病干呕吐涎沫头痛,为正治之方也。吴茱萸色绿,得震、坤之气,性辛烈而味苦厚,入足厥阴风木之脏,善治痰涎上攻头痛,兼能温中,下逆冷气,止呕吐,故用之为君,以散泄阴寒之气;能补五脏诸虚不足者也,故用之为臣,以补中气,敛涎沫;生姜辛温,为呕家圣药,故用之为佐使;以大枣大能和茱萸之毒,合人参之甘,配生姜之辛,而能发散寒邪,补益中州,奠安胃气。盖头痛虽由厥阴经阴寒之气上攻,实系胃中虚寒之极所致,得温得补,则寒气散而呕吐止,头痛亦除矣。”

张璐《张氏医通》:“《伤寒论》用是方治食谷欲呕之阳明证,以中焦有寒也。茱萸治内寒,降逆气,人参补中益阳,大枣缓脾,生姜发胃气,且散逆止呕。逆气降,胃之阳行,则胸满消矣。此脾脏阴盛逆胃,与夫肝肾焦之寒上逆于中焦而致者,即用以治之,故干呕吐涎沫头痛,亦不出是方也。”

“现代研究”

1.实验研究

动物实验证明吴茱萸汤及其醇提物能显著降低家鸽的呕吐频率,对抗硫酸铜对家鸽黏膜的刺激,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对抗5-羟色胺引起的大鼠胃条收缩。吴茱萸汤对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大鼠胃液量、总酸度及胃蛋白酶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能明显增加大鼠胃液中一氧化氮含量,提高胃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文献资料研究表明吴茱萸汤温脾止泻作用与抑制肠运动、解除肠运动亢进、促进肠吸收有关;还能改善脾虚症状,增加小鼠胸腺重量,提高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活性;提高机体的耐疲劳和应激能力。

2.临床研究

(1)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吴茱萸汤加减治疗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28例,临床取得满意疗效。2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反酸、反食、嗳气症状。以疏肝温中、和胃降逆为治疗法则,方药:枳壳15g,白术15g,吴茱萸10g,生姜20g,党参10g,大枣5枚,随证加减。每日1剂,煎熬取汁300ml,分早晚温服。1疗程为4周。结果:28例中显效21例(75%),好转5例(18%),无效2例(7%),总有效率93%。

(2)现代研究认为该方有明显的止泻、止呕、抗消化道溃疡、镇痛、镇静等作用,治疗范围不断扩大,特别对消化、神经系统疾病显现出一定优势,对古方的现代化运用有引领和指导意义。临床用于治疗慢性胃炎和胆汁反流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排空障碍、呕吐、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胆囊炎等。

“病案分析”

1.赵某,女,24岁。2006年10月7日初诊。该患禀赋素弱,妊娠3月,呕吐不止。呕吐胃内容物及清水、涎沫,近10余日饮食难进,甚则食入即吐。查:面色萎黄,恶寒肢冷,四肢倦怠,头重腹满,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滑无力。辨证:肝寒胃虚,浊阴上逆。治以吴茱萸汤温中降逆,暖肝散寒,不必拘于产前宜凉之论。处方:吴茱萸10g,生姜15g,党参20g,白术10g,半夏10g,2剂,每日1剂,日3次。服药后呕吐自止,饮食得进。

按语:中医有“产前宜凉,产后宜热”之说,但也有特例,本案主症为吐清水,涎沫,伴平素畏寒肢冷,脉见弦而无力,舌苔白滑,乃为肝寒胃虚,浊阴上逆所致,仍为吴茱萸汤方证,故给予吴茱萸汤加味,应手而效。若拘于产前宜凉,必犯虚虚之戒,医者当察之。

2.张某,男,56岁。2007年6月10日初诊,慢性肠炎病史10余年,常因误食生冷发作,吐利不止。平素形寒肢冷,脘腹隐痛,喜温欲按,虽医治多年,疗效不显。现症:面色黧黑,精神疲惫,脐腹作痛,大便日四五行,腹冷喜按,四肢厥冷,舌淡苔白多津,脉沉细。辨证:肝寒胃虚,脾气下陷。治宜温阳散寒,健脾止泻,予吴茱萸汤加减:吴茱萸25g,干姜15g,党参25g,茯苓30g,大枣30g,3剂。服药后呕吐自止,大便次数减少,已能成堆。续以原方加葛根15g、五味子10g、肉豆蔻10g,先后服20余剂而愈,随访两年未发。

按语:本案慢性肠炎病史10余年,又常因误食生冷发作,吐利不止。根据“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条文,此为肝寒胃虚导致脾气下陷,吴茱萸汤方证,给予吴茱萸汤加味而收功。《证治准绳》将此方化裁加减组成四神丸,后世运用此方治疗脾肾虚寒之久泻多收卓效,佐证了吴茱萸汤不仅能治上,亦能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