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晋商案例精选
8867800000063

第63章 榆次常氏家族

榆次常氏是晋中富商,徐珂《清稗类钞》称常氏有资产百数十万两。该族原系山西太谷县人,明朝弘治十三年(1500年)常仲林迁居榆次县车辋村刘家寨,由仲林一世起到八世常威时,家“始裕”,“至于起家,即率经商”。其经商则在多伦诺尔、张家口、兴化镇及本省大同、繁峙等处。

常氏发迹之后,氏族分居,添房盖院,分为“南常”、“北常”。“南常”以万玘为代表,为“世荣堂”;“北常”以万达为代表,为“世和堂”。北常从乾隆年间始,就以大德玉商号名义在恰克图经营对俄贸易。随着业务的发展和资本积累的增加,常氏于道光六年(1826年)新设大升玉商号,道光二十年(1840年)增设大泉玉商号,1866(同治五年)增设大美玉商号,光绪五年(1879年)增设独慎玉商号,形成了常氏的“玉”字连号,号称“十大玉”。正如《山西外贸志》所说:“在恰克图从事对俄贸易的众多山西商号中,经营历史最长、规模最大者,首推榆次车辋常家,常氏一门,从乾隆时从事此项贸易开始,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七朝,沿袭一百五十多年,尤其在晚清,在恰克图十数个较大商号中,常氏一门独占其四,堪称为清代本省的外贸世家。”“南常”的商号名称均带有“德”字,号称“十大德”。如大德川、大德美、大德昌等,其商号遍布苏州、上海、汉口等地。

常氏发迹后不仅积极投资土地,在清代后期还创办了近代工业。山西近代工业火柴局、保晋矿务公司、晋华纺织公司都有常家的投资。保晋公司第四任总经理就是由常氏十四世常旭春担任。他在职15年(1923~1937年),是各任总经理中任职年限最长者。

常氏商业于清末民初衰落,常氏13世常立训在光绪中叶曾作为常家的股东代表达20余年。其《墓志铭》记述了他看到常氏商业“日薄西山”的状况后感慨万分:“公盖不以一时之致富为可矜,而以后日之食贫为可虑,于其酌盈剂虚之际,已足见其持满戒溢的苦衷。”这就是说:光绪中叶,常氏丁目既繁,需用日浩,已是开支拮据。庚子事变,归化城受兵燹之苦,张垣又受到德兵骚扰,常氏商务“遂难复如旧时”。常氏13世常立教“墓志铭”称:“壬子吾家骤落,京肆事尤棘手,族众推公往,癸丑公选驻京,至甲寅秋,自以维持无术,谢归。”这就是说,民国初年常氏商业已彻底衰败,而且回天无术了。

常氏由商起家,传至10世时,已有“世兼儒贾为业”之称。常氏自经商家境富裕之后,便注意让子弟读书学儒。常氏八世常吉为县贡生,是常氏家族人贡第一人。此后就延绵不断,到清末,常氏从8~15世入邑庠生达78人。特别是清光绪年间,常氏13~14两世,有4人拔贡,5人中举,一人成为进士,集常氏一时科举之盛。清末废科举立学校,到1921年,从14~16世间,有4人赴日留学学成回国,有10人从省内外大学毕业,在榆次家族中首屈一指。由于常氏重视教育,家族中培育出了许多研究经史和书法绘画有较深造诣者。常氏子弟中有几位在省内外政界、文化界均颇有影响,例如,13世常立教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考中第53名举人,赴京会试,曾参与康梁变法的公车上书,在故宫陈列的黄榜上有名,是常氏家族中第一位科举成名的人物。14世常麟书,光绪十七年(1891年)辛卯考中第51名举人,由翁同合推荐,入国子监南学深造7年,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会试,中第219名贡生,殿试取三甲第87名进士,派往户部任度支部主事,因丁忧未就。后毕生从事教育工作,有《诗经述义》、《礼记易简录》等十多种著作。14世常赞春,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考中第三名举人,后就读于京师大学堂,获文学士学位,受聘为清史馆征访员、山西文献征存局编辑,曾任国会第二届众议员。毕生从事文化教育工作,学识渊博,尤通文史,长期在山西大学文、法、教育学院执教,深为学生敬重,总纂《榆次县志》,多有创见,著作甚丰,遗著目录达50卷左右,尤擅长书画篆刻。14世常旭春,自幼聪慧才高,童试第一,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中第24名举人,1912年选任山西国民公会副会长,1922~1927年出任保晋公司总经理。书法先学魏碑,后宗李北海,所书笔力气势磅礴,苍劲有力,为名书法家。常氏世常乃德,北京高等师范史地科毕业,后赴日,归国后历任燕京大学、山西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大学教授,学识渊博,著作甚丰,主要有《中国民族小史》、《史国史鸟瞰》、《中国财政制度史》、《社会科学通论》等。

评析

书香门第的常家,是晋商中最具有儒家文化传统素养的家族。作为亦商亦儒的代表,常家把商场看作修习儒家道德的特殊学校,这正是常家不同于其他晋商的地方。常家不仅在商业活动中历经七朝,对外贸易延续150多年;更是在家族子弟教育上独树一帜,既涌现出了儒贾兼备的优秀商人,也培育出了学贯古今的学者。在充满诱惑以追求利润的商场上,常家坚持以儒家的道德,儒家的操守来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从而将自己的事业越做越大。

(案例撰稿人陶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