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矛盾兵法:打造攻守自如的生存利器
8864900000002

第2章 兵法打造自己得心应手的“兵器”

主动出击,猎取成功的人生利器人们常常把人生比喻成战场。每个人不管是否愿意,只要来到这世上,都会身不由己地被卷入这场不无残酷的搏杀之中。既然如此,倘若一个人手中没有一件得心应手、锋锐有力的“兵器”,那么就会无法克敌制胜、获取成功,甚至连自保也难以做到,以致不得不接受一个失败乃至悲惨的人生局面。因此,手中持有一支锋锐的“长矛”,并且能够以娴熟巧妙的兵法套路去使用它,对于每一个人而言,都显得意义重大。

历史上著名的兄弟搭档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各自持有适合自己使用的兵器:双股剑、青龙偃月刀、丈八蛇矛,这使得他们在冲锋陷阵之时,几乎所向披靡。在今天的人生战场上,虽然不再有真刀真枪的打斗场面,但同样不能空手上阵,否则就不免很快地落荒而逃。因此,在投入“战斗”之前,你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事先打造好得心应手的“兵器”。

1.从认清自己开始

常言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有些人在并不知道自己斤两的时候,就贸然对这个世界发起了“进攻”,结果不是碰得头破血流,就是自己把自己给绊倒了。等回过神来,才发觉自己根本就不清楚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因而又不得不重新陷入较长时间的手足无措。所以,当一个人在即将进入人生战场之前,他必须从认清自己开始。

由于受各种主观条件和外在资源的限制,在人生有限的时间内,一个人往往只能在特定的行业中谋求成功。在选择自己“用武之地”的时候,一定要理解清楚正确的选择对于自己人生的意义,准确地预测出自己在这一行业中是否会有所发展。其实现实中所有的职业无所谓好坏,关键看是否适合自己。

另外,由于人们智能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所以一个人不要执意在“贫瘠的土地”上耗费精力,而荒废了“肥沃的田野”。

20世纪初德国著名化学家奥斯瓦尔德读中学时,父母为其选择了一条学习文学的道路。孰料老师的评价是:“他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很完美的品德,也无望在文学上有所建树。”父母充分尊重了儿子的选择,让他改学油画,但他既不善于构思,亦不会润色,更缺乏艺术的理解力,成绩在班上倒数第一。老师的评语变得简短而严厉:“你在绘画艺术上是不可造就之才。”父母和奥斯瓦尔德并未气馁,主动到学校征求意见。化学老师见他做事一丝不苟,建议他试学化学。奥斯瓦尔德的智慧火花仿佛一下子被点燃了,这位在文学、绘画艺术上的不可造就之才竟成为公认的在化学方面“前程远大的高材生”。

1909年,奥斯瓦尔德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为举世瞩目的科学家。

人在不同的领域其价值的实现程度有一定差别,有时这种差别是让人难以想像的。但这对于每一个人来讲,都不一定是坏事。关键在于人们是否能在“出征”之前,就充分地认清自己。而这往往也就决定了一个人在日后的战斗过程中,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还是处处受敌、一败涂地。

英国著名诗人济慈本来是学医的,后来他发现自己有写诗的才能,就当机立断,放弃了学医,把自己的整个生命投入到写诗当中。他虽然只活了二十几岁,但他为人类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马克思年轻时曾想做个诗人,也曾经努力写过一些诗(就是后来他自称是胡闹的东西),但他很快就发现自己的长处和兴趣并不在这里,便毅然放弃做个诗人的梦想,转到社会科研上面去了。如果济慈不认清自己,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那么英国至多不过增加了一位庸医,而会失去一位卓有成就的诗人。

伽利略在一开始是被送去学医的。但当他被迫学习解剖学和生理学的时候,偷偷地研究复杂的数学问题,当他从比萨教堂的钟摆上发现钟摆原理的时候,他才18岁。

罗大佑的《童年》、《恋曲1990》等经典歌曲影响和感动了一代人。罗大佑起初是学医的,后来他发觉自己对音乐情有独钟,所以他弃医从乐,他的选择是对的。

俄罗斯著名男低音歌唱家奥多尔·夏里亚宾19岁的时候,来到喀山市的剧院经理处,请求听他唱几支歌,让他加入合唱队。但他正处在变音阶段,结果没被录取。过了些年,他已成了著名歌唱家。一次他认识了高尔基,给作家谈了自己青年时代的遭遇。高尔基听了,出乎意料地笑了。原来就在那个时候,他也想成为该剧团的一名合唱演员,而且……被选中了,不过,很快他就明白,他根本没有唱歌的天赋,于是退出了合唱队。

一个人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只要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坐标,也就等于拿到了上帝给自己准备的最顺手的“兵器”,从而也就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身手,在与任何对手的对决中,都能占尽先天的优势和上风。

2.让自己的武装越来越精锐

在当前流行的网络游戏中,每一个新加入的玩家,他所选择的人物在刚一开始时,都无一例外地是“光着屁股”,两手空空,一无所有。在“残酷”的竞技场中,他必须一点一滴、脚踏实地地为自己打造装备,从无到有、从粗劣到精锐,直到使自己的盔甲、宝剑,以及各种法宝都是顶尖的,全身上下都熠熠生辉,叱咤“江湖”,令人敬畏而已。

游戏程序的编写者显然是遵从了现实规律。虽然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都在期待一个能让自己发迹的机会。但倘若不能够循序渐进地让自己的武装越来越精锐,力量越来越强大,那只会使自己永远处于“光屁股”状态,不可能让自己手执最锋锐的“长矛”,所向无敌。

曾任美国总统的亨利·威尔逊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当他还在摇篮里牙牙学语的时候,贫穷就已经向他露出了狰狞的面孔。威尔逊10岁的时候就离开了家,在外面当了11年的学徒工,每年只能接受一个月的学校教育。

在经过11年的艰辛工作之后,他终于得到了一头牛和六只绵羊作为报酬。他把它们换成了84美元。他知道钱来得艰难,所以绝不浪费,他从来没有在娱乐上花过一个美元,每个美分都是经过精心算计的。

在他21岁之前,他已经设法读了1000本好书——这对一个农场里的孩子,这是多么艰巨的任务啊!在离开农场之后,他徒步到100英里之外的马萨诸塞州的内蒂克去学习皮匠手艺。他风尘仆仆地经过了波士顿,在那里他可以看见邦克希尔纪念碑和其他历史名胜。整个旅行他只花费了一美元六美分。

在他度过了21岁生日后的第一个月,就带着一队人马进入了人迹罕至的大森林,在那里采伐圆木。威尔逊每天都是在天际的第一抹曙光出现之前起床,然后就一直辛勤地工作到星星出来为止。在一个月夜以继日的辛劳努力之后,他获得了6美元的报酬。

在这样的穷途困境中,威尔逊痛下决心,不让任何一个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溜走。很少有人能像他一样深刻地理解闲暇时光的价值。他像抓住黄金一样紧紧地抓住了零星的时间,不让一分一秒无所作为地从指缝间白白流走。

12年之后,他在政界脱颖而出,进入了国会,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无独有偶,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在19岁以前,还从来没有进过中学。但他非常勤奋,通过不懈的努力,使自己从一个小混混成为了一个文学巨匠。

杰克·伦敦的童年生活充满了贫困与艰难,他整天像发了疯一样跟着一群恶棍在旧金山海湾附近游荡。说起学校,他不屑一顾,并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偷盗等勾当上。不过有一天,他漫不经心地走进一家公共图书馆内开始读起名著《鲁滨逊漂流记》时,他看得如痴如醉,并受到了深深的感动。在看这本书时饥肠辘辘的他,竟然舍不得中途停下来回家吃饭。

第二天,他又跑到图书馆去看别的,另一个新的世界展现在他的面前——一个如同《天方夜谭》中巴格达一样奇异美妙的世界。从这以后,一种酷爱读书的情绪便不可抑制地左右了他。

于是,就他在19岁时,进入加利福尼亚州的奥克德中学,不分昼夜地用功,从来就没有好好地睡过一觉。天道酬勤,他也因此有了显著的进步。他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把四年的课程念完了,通过考试后,他进入了加州大学。

他渴望成为一名伟大的作家,在这一雄心的驱使下,他一遍又一遍地读《金银岛》、《基督山恩仇记》、《双城记》等书之后,就拼命地写作。他每天写5000宇,这也就是说,他甚至可以用20天的时间完成一部长篇小说。他有时会一口气给编辑们寄出30篇小说,但它们统统被退了回来。

后来,他写了一篇名为《海岸外的飓风》的小说,这篇小说获得了《旧金山呼声》杂志所举办的征文比赛头奖,但他只得到了20美元的稿费。5年后的1903年,他有6部长篇以及125篇短篇小说问世。他成了美国文艺界最为知名的人物之一。

威尔逊和杰克·伦敦的从弱到强,显然是一种“空手夺剑”的套路,从而让自己拥有了赖以发威的有力武器,并且越来越精锐。当然,这个过程是漫长的,而且也并不像武林高手过招时那样直接。但这种实实在在的过程,也许更能让我们看清楚每一个具体的细节。

3.扎实马步,练好内功

一个人面对社会所能发挥的“功力”,应包括专业知识,工作规划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但这些“兵器”显然都不是三两天就可以锻造出来的。每一个人在一开始肯定都会地位低下,能力也不强。但只要能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地扎实“马步”,练好“内功”,那么他各方面能力必然能很快得以提高。只要迅速地行动起来,想要的就会在前方。

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你在沙堆里的时候,无论你使多大的劲,总没有你在结实的路面上跳得高、跳得远。其实,人的成长也是如此。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脚踏实地、全力以赴,这样会使你越发能干,同时你的心智功力也会成长,就像拥有了削他人兵器若朽木的快刀利剑,可以争取到更大的胜利。

如果一个人好高骛远,那就在人生操作上犯了一个大错误。不要以为可以不经过程而直奔终点,不从卑俗而直达高雅,舍弃细小而直达广大,跳过近前而直达远方。心性高傲、目标远大固然不错,但有了目标,还要为目标付出努力,如果你只空怀大志,而不愿为理想的实现付出辛勤劳动,那“理想”永远只能是空中楼阁,是一文不值的东西。

不能脚踏实地者首要的失误在于不切实际,既脱离现实,又脱离自身,总是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或者以为周围的一切都与他为难,或者不屑于周围的一切,不能正视自身,没有自知之明。你该掂量自己有多大的本事,有多少能耐,要知道自己有什么缺陷,不要以己之所长去比人之所短。

脱离了现实便只能生活在虚幻之中,脱离了自身便只能见到一个无限夸大的变形金刚。不能脚踏实地,只能在空中飘着,那所有的远大目标也只不过是海市蜃楼。

事业成功与工作态度,就像车身与车轮一样,如果你不让车轮着地,汽车就永远不可能驶向远方。

俗话说:“勤能补拙。”在学校,会经常听老师念叨此话,当你走上创业之路之后,这句话更要谨记在心。

首先要认定自己是“巧”还是“拙”。也许你感到自己在茫茫人海中是多么渺小,你原先学到的一点东西也确实是沧海一粟。当然,刚刚走上社会之后,承认自己“拙”的人并不太多,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不是天才,至少也是个有用之才。但现实生活中,真正能一步冲天的年轻人其实少得可怜,有的不仅冲不起来,还跌下来摔了跟头。为何?一是知识不够,二是能力不足。就像一个冲上了战场却没有武器的士兵,这显然只会得到不妙的结果。

其实,对于这两种不足,都可运用一个办法加以补救——“勤”。

所谓“勤”,就是要勤学,在自己的创业过程中一刻也不放弃,一个机会也不放弃地学习,不但自己加强学习,同时也向有经验的人请教。别人休息,你去学习;别人去旅行,你去学习。别人一天只有8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你则有16个小时,那就等于一天当两天用。这种密集的、不间断的学习效果相当显著。如果你本身的能力已经高于基准的水平线上,加上你的这种“勤”,你很快就会从同行中脱颖而出。

还有一种人真是能力不足,也就是说,他的先天资质就是不如他人,学习能力也比别人差,这种人要和别人比较长短是很辛苦的,这样的人应该在平时多多自我反省,认清自己的能力,不要自我膨胀,迷失自我,否则这种人一辈子最悲哀的事便是:失败、失败、失败!

如果一个人真正认识到自己能力不足,那么为了生存,也只有通过“勤”才能补救。如果每天痴心妄想,不仅不能脱颖而出,恐怕连保住饭碗都很难!对能力真正不足的人来说,“勤”便是花比别人多好几倍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不怕苦不怕困难,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向成功迈进。

其实“勤”并不只是为了补“拙”,即使是聪者智者也不能离开一个“勤”字。

如果你看看那些“高手”的故事,就会发现,一个人的成功除了机遇与天资外,真正离不开的还有一个得心应手,与身体合而为一的好“兵器”。而他们之所以能达到这种境界,关键就在于在一开始就扎实马步,练好内功,并且将它贯穿整个修炼过程。

4.抓紧最厉害的兵器

在一部著名的影片中有这样一个场景,独裁者问雇佣军中的少校:“请说出你最喜欢的武器。”

少校回答:“才智!”

的确,“才智”可以称得上是所有武器中最厉害的武器,但“才智”是买不到的,要获得“才智”,惟有通过学习。

这个世界上没有天才,别人比你更有能力、更成功,只是因为别人比你更爱学习,更会学习。

但现实中由于应试教育,大家对学习有了反感。许多人大学一毕业,就把那些书都扔了。这就等于在离开学校后,学习就画上了一个句号,表明学习结束了,我再也不学习了。其实离开学校,是一个人学习的开始。因为学校的学习只是掌握一些基础的知识和学会学习的方法,到了社会才能开始真正的学习。

一个人停止了学习,也就意味着停止了成长,停止了进步。意味着自动地丢弃了那种最厉害的兵器。我们只听说过成功者喜欢学习的,没听说过不喜欢学习的人能成功。

世界华人首富李嘉诚就是一个喜欢学习的典范。他少年时因战乱没有完成学业,这成了他最大的遗憾。因此他决定做生意赚够100万后,就重新回学校念书。但当他赚到100万后,由于已经拥有了一个企业,要对员工负责,所以没办法回学校念书了,他就只好利用业余时间自修,这养成了他每天晚上都要看书的习惯。他说为了避免晚上看书入迷忘了时间,影响第二天的工作,每次看书时,他都要设定闹钟。

正是这种热爱学习的态度,使李嘉诚成为别人眼中的超人。他在经营塑料工厂时,订阅了很多世界著名的塑料工业杂志,从中了解世界市场和新产品技术。一次他在杂志中发现美国研制出一种新的制造塑料产品的机器,但价钱要2万美金,他买不起,他就决定自行研制。

他勤奋地学习有关知识,36个小时不眠不休,最后成功地制作出了同样性能的机器,但成本却只有美国机器的十分之一。这部机器制造出来的塑料产品为工厂赚了不少钱,从此李嘉诚工厂的资产以每年至少10倍的速度增加。这就是热爱学习为李嘉诚带来的好处。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也是一个热爱学习的榜样。大学期间别人热衷于谈恋爱,他却热衷于电脑软件和看关于财经的书籍。他认为看书比谈恋爱更好玩。

比尔·盖茨喜欢学习,学习使他拥有了丰富的知识,使他不仅在软件方面有独特的贡献,而且在企业管理上也创出了一套适合现代企业的方法,这就是期权制,让主要员工获得公司股票的期权。不是说微软创造了上百个亿万富翁吗?现代很多大型企业都采用了微软的管理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比尔·盖茨在管理方式上的贡献比他在软件方面的贡献更重要。

任何一个成功者,都是通过学习才开始走向成功的。终生学习,就意味着终生矛不离手,终生进步。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学习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没有原地踏步的。人的知识不进步,就会后退,知识就像机器也会折旧,特别是像电脑方面的知识,数年不进步,就会面临淘汰。一个人要成长得更快,就一定要喜欢学习,善于学习。

毛泽东就更是一个读书迷了。他在临去世前的几个小时,由于眼睛已经看不见了,还要秘书为他念他所喜欢的书。

犹太人说:没有知识就不能成为真正的商人。毛泽东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

你能得到多少,往往取决于你的知识才智在何种层次上。知识的武器能改变命运,这是永恒的真理。

5.磨快刀才能砍更多的柴

如果把我们身外的世界看成是一座山林,而我们以樵夫的身份去进山“砍柴”,肯定要带一把尽可能锋利的柴刀,否则,带着一把钝刀上山,即使拼命干到天黑,可能也不会从山上背下几根好柴。如果我们手中是一把钝刀,或者在连续的使用下已不太锋利,那么就应该尽快地把它磨砺一番。

澳大利亚有一位著名的银行家名叫马歇尔·布朗,他在进入澳大利亚著名的新南威尔斯银行工作时,只有高中学历,因此,也只好当一名小职员。两年之后,他一再要求人事部,把他调到这家银行在英国的分行去。在伦敦新南威尔斯银行的办事处工作三年后,马歇尔·布朗又回到澳大利亚。

在对个人的前途作了长时间的慎重的考虑之后,他决定再次上学。他认为,如果他要在银行业的梯子上登上更高位置,他必须要有更高的学历和更高的领导水平。

但是,白天繁忙地工作,晚上艰苦地学习,这并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可他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他一定要达到目的。于是,马歇尔·布朗咬紧牙关,不怕辛苦,一个星期三有次利用晚上到北悉尼理工学院攻读会计学。经过五年的努力,他终于毕业,取得了会计师的资格。但是,他并不以此为满足。他继续读了两年夜校,攻读秘书和商业行政课程,并终于取得了毕业文凭,领取了毕业证书。有了这些学历之后,马歇尔·布朗的领导水平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他具备了在事业上拾级而上的条件。没有多久,他担任了新南威尔斯银行悉尼分行经理这一重要职务。

1974年,马歇尔·布朗被选中调到香港,在香港设立澳亚国民银行的办事处,经营香港、中国大陆和韩国的金融业务。

1978年,香港的商业银行业务有了比过去几年更大的发展机会,澳亚国民银行和日本的三菱信托银行公司在香港设立了一个联合企业,马歇尔·布朗以其卓越的领导才能成了这家联合企业的主持人。经过不断地学习,马歇尔·布朗逐步完善自身领导素质,后来,他又荣幸地成为新南威尔斯银行香港分行的经理董事。

美国著名管理大师杜拉克曾指出:“现代人必须不断学习。这不仅应是每个有上进心的人主观的求知愿望,而且也是客观的实际的要求。”

学习会不会耽误正在进行的工作?恰恰相反,“磨刀不误砍柴工”,学习只会提高工作的质量与效能。当你把手中的钝刀变成利刃之后,也许对这一点会有更深切的体会。

然而人类的通病,是得到一些成绩的时候,或者事业稍有成就了,就容易耽于安逸,安于现状,固步自封,不想再去费力磨刀,甚至干脆一撒手躺在一堆并不怎么多的柴禾上休息去了,长此以往,不进反退,终将有山穷水尽的时候。

因此,时常由内心生出警惕,激发求新的欲念,唤起求知进取的精神,磨快刀,砍多柴,这才是面对时代潮流应有的态度。

当年,杨澜从一个学生成为《正大综艺》节目的主持人,把一个有着良好家教和较高文化素养的青春少女的形象和富有女性细腻情感的职业妇女的形象统一在一起,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既高雅又本色,既轻松又令人回味的主持风格。

但在完成了《正大综艺》20期制作之后,杨澜跨越太平洋去了美国,攻读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传媒硕士学位。

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因为杨澜已经取得了成功,已经成为著名节目主持人,她完全可以在她的地位上享受她已经获得的荣誉。但是,越是有功底的人越能体会到功底和学识的重要,越能产生在功底和学识上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渴望,所以杨澜离开了众人羡慕的主持人位置,去美国读书,又成了一名学生。

当杨澜再一次出现在媒体上时,她的形象发生了很大变化。她的境界提升了,她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又上了一个台阶。

成功没有止境,个人的自我磨砺和提高也应当是没有止境的。因为这个社会的发展永不停息。

有些人浅尝辄止,满足于一时的成功。他们虽然值得庆贺,但不值得人敬佩。只有那些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己的人才值得我们敬仰。

古代哲人荀子曾说过:“学不可以已。”

6.要有自己的独特秘器

在许多武侠小说或电影所营造的“江湖”中,往往会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在综合的武功层次上,根本入不了高手之流,但在实际的对决中,他们却往往能克敌制胜,甚至置一些顶尖高手于死地。其原因就在于,这些人拥有自己的独门秘器,且风格怪异,令人防不胜防,制之无方。

如果我们把这个现实社会也看成一个“江湖”,那么,要想从中获得成功,显然也要有一种特殊的“兵器”在手才行。

人们常说“一招鲜,吃遍天”。这话想必永远不会过时。无论你是上九流之人还是下九流之辈,只要你对自己从事的行业有所专长,那么你肯定就能在此行业有所建树。

《庄子》一书中,有两个技艺超群的人。

一个是厨房伙计,一个是匠人,厨房伙计即那位著名的庖丁,匠人即那位楚国郢人的朋友,叫匠石。二人的共同之处,就是独精一门技艺,简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先看庖丁,他为梁惠王宰牛。他那把刀似有神助刷刷刷几下,一个庞然大物,便肉是肉、骨是骨、皮是皮地解剖得清清爽爽。他解牛时,手触、肩依、脚踏、进刀,就像是和着音乐的节拍在表演。更奇的是,庖丁的刀已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已经几千头,而那刀仍像刚在磨石上磨过一样锋利。

再看匠石,他的技艺也十分了得。郢人把白灰抹在鼻尖上,让匠石削掉。那白灰薄如蝉翼,匠石挥斧生风,削灰而不伤郢人的鼻子。

古人讲,凡是掌握了一门技艺,无论是做什么的,都可以成名。只要有一技之长,就可以自立。过去老人总对年轻人说:“纵有家产万贯,不如一技在身。”这是最平凡最实在的人生道理。

在这方面,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在很早以前,有个国王游兴大发,带着女儿乘船出海游玩。突然天色骤变,狂风怒吼,海浪冲天,一下子把他们的船刮到了老远的地方——一个陌生的国家。他和女儿上岸后,就向见到的人述说他们的身份及不幸的遭遇,可没有人相信他们的话,加上他们又没带一文钱,最后,竟落得没人理的地步。为了生存,国王只好去找活干,别人问他有什么技艺,他说什么都不会。没办法,最后他只好给人家放羊,成了牧羊老人。

过了几年,当地国王的王子出外打猎,碰巧遇上了牧羊老人的美丽俊秀的女儿,他被眼前这个姑娘迷住了,发誓要娶她为妻。他回家后,便和国王、王后说了这事。国王、王后都不同意,认为一个王子娶一个牧羊女做妻子,简直是辱没自己的门第。可王子执意如此,国王、王后只好委派一个大臣去找牧羊老人提亲。

没想到,牧羊老人一点儿也不感到吃惊,反倒问:“王子有什么一技之长吗?”

大臣感到非常意外地说:“牧羊老人,你的女儿是嫁给王子,王子会什么一技之长啊!再说他要一技之长干什么用?普通人学点技艺,是为了养家糊口,他是国王的继承人,有的是疆土和财宝,他要一技之长干什么?”

牧羊老人却说:“他没有一技之长,我不会把女儿嫁给他的。”

大臣只好回去如实禀报。国王又派了一个大臣来游说,牧羊老人照旧这样回答。

为了娶到牧羊老人的女儿,王子决定去学一门技艺。他喜欢制作陶器,于是就开始学习制陶术,最后,王子掌握了这门技术,制作出最精美的陶器。他带自己制作的陶罐去见牧羊老人。

牧羊老人问:“这个陶罐你能卖多少钱?”

王子说:“两个小银币吧!”

牧羊老人说:“今天两个,明天就是四个。很不错。我如果有一技之长,就不会放牧了。”他答应了王子的求亲,并向王子述说了自己因没有一技之长而遭遇的种种不幸。

这个故事中的牧羊国王,当海上一阵狂风把他和女儿从自己国家的地盘刮到闻所未闻的陌生国家的领土之后,他拼命地向别人解释自己是某某国国王时候,他被别人耻笑,以为他是一个有狂想症的疯子;当他发现自己的兜里没有一文钱的时候,他为了生存寻找活路,他突然发现,没有人对他的过去感兴趣,没有人对他的国王地位感兴趣,所有能够帮助他的人,其实,都只对一个问题感兴趣,那就是“你有什么本事,你有一技之长吗?”

明陈继儒《小窗幽记》中说:“是技皆可成名天下,惟无技之人最苦;片技即足自立天下,惟多会之人最劳。”这段话和前面的故事所体现的思想是一致的。人,只要有一技之长,就可以立足于社会,就可以实现自我价值。

春秋战国时的公孙龙就很看中人的一技之长。他曾对他的弟子说:“没有特长的人,我一概不收他们做弟子。”一天,一个身穿粗布衣服、腰系麻绳的人来见公孙龙,想拜公孙龙为师。公孙龙问:“你有什么本事?”来人说:“我的嗓门很高。”公孙龙问他的弟子们:“你们当中有谁比他的嗓门高吗?”弟子们回答:“没有。”于是公孙龙收他做了弟子。几天后,公孙龙一行要去游说燕国,来到黄河边上,而渡船却在对岸,这时,公孙龙要那个嗓门大的新弟子呼唤船家,那弟子只喊了一声,渡船就划了过来。倘若公孙龙没有这么一个嗓门大的弟子,还不知要等什么时候才能把渡船等来呢!

看来,即使一个人在现有条件下衣食无忧,也要试着想一想,自己是否拥有一件特殊的技能,是否有让自己在任何时候都能有用的独特秘器。这个问题,也许在平时显得很突兀,但有一天当你不再是“国王”时,就必须用另一种方式去寻求你的人生价值了。

7.手里有“硬货”才能让自己举足轻重

在金庸的《倚天屠龙记》中,倚天剑、屠龙刀是两件无人敢与之争锋的武器,即使是武功平庸之辈,一旦能将其中任何一件拿在手中,都会让人不敢轻觑;即使有人垂涎不已,也必须耐心等待机会。

看来,手里有“硬货”,才会有立足的资本,这在任何时候都是人们必须承认的。在今天的现实中,几乎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都想在工作中得到重视。但是,要想得到肯定和重视并不是无条件的,关键是看你有没有能拿得出手的“硬货”,也就是说,你得有让别人重视你的资本和理由。

曾经有一个人很不满意自己的工作,他愤愤地对朋友说:“我的老板一点也不把我放在眼里,在他那里我得不到重视。改天我要对他拍桌子,然后辞职。”

“你对于那家贸易公司完全清楚了吗?对于他们做国际贸易的窍门完全搞通了吗?”他的朋友反问。

“没有!”

“我建议你好好地把他们的一切贸易技巧、商业文书和公司组织完全搞通,甚至连怎么排除影印机的小故障都学会,然后辞职不干。”他的朋友建议,“你把他们的公司当成免费学习的地方,什么东西都通了之后,再一走了之,不是既出了气,又有许多收获吗?”

那人听从了朋友的建议,从此便默记偷学,甚至下班之后,还留在办公室研究写商业文书的方法。

一年之后,那位朋友偶然遇到他,说:“你现在大概多半都学会了,可以准备拍桌子不干了!”

“可是我发现近半年来,老板对我刮目相看,最近更是委以重任,又升官,又加薪,我已经成为公司的红人了!”

“这是我早就料到的!”他的朋友笑着说,“当初你的老板不重视你,是因为你的能力不足,却又不努力学习;尔后你痛下苦功,担当重任,当然会令他对你刮目相看。只知抱怨老板,却不反省自己的能力,这是人们常犯的毛病啊!”

让别人重视你的最好做法,就是用实力来撑起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让自己举足轻重。

在不久前曾被广泛报道赞誉的劳动模范许振超,曾是青岛港一名普通的桥吊司机,他凭借苦学、苦练、苦钻,成就了一身绝活儿,成为数万人的港口里响当当的技术“大拿”,进而成为闻名全国的英雄人物。

许振超的“无声响操作”,偌大的集装箱放入铁做的船上或车中,居然做到了铁碰铁,不出响声,这是许振超的一门“绝活”。其实他之所以创造这种操作方法,是因为它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集装箱、船舶的磨损,尤其是降低桥吊吊具的故障率,提高工作效率。实践证明,它是最科学也是最合理的。

有一年,青岛港老港区承运了一批经青岛港卸船,由新疆阿拉山口出境的化工剧毒危险品,这个货种特别怕碰撞,稍有碰撞就可能引发恶性事故。当时,铁道部有关领导和船东、货主都赶到了码头。为确保安全,码头、铁路专线都派了武警和消防员。泰然自若的许振超和他的队友们,在关键时候把“绝活”亮出来了,只用了一个半小时,40个集装箱被悄然无声地从船上卸下,又一声不响地装上火车。面对这轻松如“行云流水”般的作业,紧张许久的船主、货主们迸发出了欢呼。

许振超是位创新的探索者,他的认识很朴素:我当不了科学家,但可以有一手“硬货”。这些“硬货”可以使我成为一名能工巧匠,这是时代和港口所需要的。就是凭借着这样的一种信念,许振超手里的“硬货”愈来愈多了,这也使得他能不断地成功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企业改制过程中,不少人下岗,其中不乏中专、大专学历者,而许振超以一个初中生的学历,硬是靠关键时刻能打硬仗的绝活儿成为一个大型企业的员工楷模。

所以,要想真正在人生战场上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并不断地猎取成功,就必须想方设法让自己的手里有让你说话掷地有声的“硬货”,只有拥有了这种实力,才能获得别人的充分重视和肯定。

8.单一、过时的兵器是不够用的

很多年轻人在初入社会之时,头颅高昂,意气风发,仿佛只要他愿意,一伸手就能轻而易举地把成功抓在手里一样。既然有这种心态,那么他们肯定是有“先进武器”随身携带。然而细一追问,原来他们所倚仗的兵器,也不过是一张大学毕业证和其他几种或有用或没用的证书而已。这些东西,当然也可以算得上是一些“装备”,但在现实应用中,其象征意义恐怕要大于实际意义。

现在的社会崇尚务实精神,光有镀金的文凭和这个证那个证是不完全能行的,你必须拿出实打实的本领来,人们所看重的,并且你也真正能发挥作用的,是你的实际能力而不是学历。

前几年,社会上流行“考证热潮”。想找个好工作?好办!你先拿出你的学位证、英语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以及各种资格证书,证书越多就代表你越有才干。报纸上登了这样一件事:某名牌大学的一名高材生,在学校里是个“十项全能”的风云人物,当然各种证书也拿了不少。但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此君毕业前夕,一把意外之火烧掉了他全部家当。他自信能力过人,也就没急着补办证书什么的,只是请老师开了个证明。没想到招聘会一开始就吃了大亏。各家企业对他才情并茂的自荐信不屑一顾,却一再追问他有什么证书,尽管他有学校的证明,但各家企业一律客气地请他走人。眼看同学都找到了不错的工作,只有自己毫无着落,此君心急如焚,这真是“企业大门朝南开,有才无证莫进来!”最后,此君还是拿到补办的各种证书后,才找到了一个工作。

但现在的企事业单位就理智多了,社会上开始越来越重视能力了,光有学历没有真才实学,饭碗照样端不长久。“拥有哈佛的学位可以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混得好”。不少现在或将来想去哈佛求学镀金的人都这样认为。那么哈佛的招牌到底有多神?哈佛学子真是个个成功?事实并非如此。仅有哈佛的一张文凭却没有能力的人,绝对担不起重任,难以混出个人样来。手里拿着哈佛的毕业证书,有时却连工作也难找到,这在哈佛毕业生中并不少见。

杰克学习成绩出类拔萃,财务、会计等课程门门优秀,投资银行很需要这样的人才,而他也希望参加几家投资银行的面试,但他却接连失败了。在学校,他确实是位屈指可数的优等生,但不知怎么偏偏在面试时怯场,哈佛的口才培养看来没有在他身上起到良好的作用。甚至就连那些成绩一般的学生都录用的二流企业,也没有录用他。最后在他准备的面试公司名单上,只剩下了一家地方城市的公司。由于连续的挫折,杰克的精神受到很大的打击。他想,自己的大学时代就是在这个城市的近郊度过的,回到这里不是也很好吗?

面试开始后,杰克感受这次面试有一种与以往不同的好气氛,考官是一位平易近人的年轻人,而且毕业于与母校有密切关系的大学,所以谈起来非常融洽:他想,这次可能差不多了吧!

哪知这时考官发问了:“你想来我们公司的动机是什么?”

说实话,他本来就没想到会到这最后一家候选公司面试,所以准备很不充分,对该公司的内部情况一无所知。慌乱之中他只能把自己有关投资银行的知识拿出来应付场面,这样他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一席话说完,考官默默地站起来,打开房门,做出一个请走人的手势:“对不起,我们公司可不是投资银行,以前不是,现在不是,将来也不打算成为投资银行。不过你的发言还真让我吃了一惊。迄今为止把我们与投资银行搞混的人你还是第一个。请记住,我们公司是美国屈指可数的几家资产管理公司之一,真不知你是怎么从哈佛毕业的。”走出面试房间已经很长时间了,那位考官的话还在杰克耳边回荡。

类似杰克等遭遇的哈佛毕业生不少,他们往往也能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但绝对不是如人们想像的是凭了哈佛的毕业证书,就能一出手即成功,并且在以后也“混”得很好。

所以,无论对于什么人,不管你是毕业于名牌大学,或者是各种镀金证书,这些都只是类似于古代文人佩剑的外在标志。面对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你必须要在收起招牌之后,能够表现出应对现实业务的非凡能力。手中多几件“兵器”,这在任何时候都会是好事!

9.别把“银样蜡枪头”当成有用武器

一些人在进入社会的最初阶段里,往往会先耍花架子,他们常常忍不住把书本上的“理论”通过嘴巴讲出来,给人形成这样一个错觉:只要自己一张嘴,一切问题将迎刃而解。然而事实恰恰相反,面对实际问题,“理论”往往是中看不中用的“银样蜡枪头”,真的把它当成武器使用时,十有八九难以发挥实效。

当然,在这里我们并不是要完全否定“理论”。但你要首先认识到这一点:“理论”是虚的,“办法”才是实的。“理论”要有价值,还必须有切实可行的“办法”,并且必须以行动来支持。只长叶不结果的树通常是无心无髓,人要分清哪种树结果实,哪种树只能用来遮荫。

年轻人都急于表现自己,一有心得就想发表出来。以为同事都是毫无主张的庸才,只有自己抱有真知灼见。但是你的理论是否妥善,这里包含有两种意思,一是理论本身是否的妥当,二是是否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的妥善。

当你开始思考“这件事应该如何处理”时,显然就会有形成“理论”的可能性,但在提出你的理论之前,首先应收集许多正确的情报,然后整理、分析,这样才能获得认可。有时候自己精心想出来的应对方案可能会被一口回绝,此时就应当想到该如何把虚的理论转化为实的办法。

另外,有了自己的方案以后,不能就自以为是地把结论丢给上司,而不提供一些正确的情报,也不能任性地觉得只有自己的方法才能解决问题,对于别人的话一概不听。

当自己提出的方案和上司的决定有出入时,你要慢慢去体会上司的思考方式,久而久之自然能了解上司的想法,下次再遇到同样的问题时,就会考虑得更周到了。这是年轻人磨炼实力的最好办法。

在现实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些人,他们在工作中,往往会目中无人(包括上司和同事)地夸夸其谈,甚至已脱离了他所针对的问题。但整个说辞空洞无物,不但徒然浪费口舌,而且也让会感到一无可取之处。这样的人难免会被人冠以“理论家”的“美名”,但遗憾的是,他们的工作是要求必须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人就是显然犯了把“银样蜡枪头”当成真刀真枪使用的错误,而这在“实战”之中往往是很危险的,现实告诉我们:漂亮的银样蜡枪头,远远不如一根货真价实的棍子更有用。

10.千万别把自己练成“瘸腿大侠”

我们或许都曾听说过某某“神童”的故事,他们在聪明才智上,往往显得比别人都高出一大截。而他们也往往不负众望,寒窗苦读,十年磨剑,修炼出颇为了得的结果。但毕业后,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却出现了:他们所拿出的,是一把残剑,并且连他们自身,也成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瘸腿大侠”!

曾有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天才神童”彭某,是一名众人眼中的优秀学生。他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每次期末考试各科考试之后,他总是问老师“这次谁考第二名?”因为他知道,自己准是考第一。

从进小学到中学毕业的12年,由于他学习成绩好,深得学校老师们的称赞和父母的厚爱。父母为了使他集中精力读书,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家中什么活儿都不让他干,做饭、洗碗、洗衣服等事,从不让他学着干,甚至连他的床铺也是父母替他收拾的。每次吃饭都是母亲把饭端到他跟前。真可谓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到他十七八岁时,和他同岁的孩子,什么活都能干,也都会干,而他却连叠被子、洗碗的基本劳作都不知道。

彭某参加高考,以全县第一名、全省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全国重点大学——北京大学。这一振奋人心的喜讯,给彭家带来前所未有的欢乐,亲戚朋友都投以羡慕的目光,称赞他聪明。同年8月,彭某以无比兴奋的心情,来到了首都,跨进了令人向往的北京大学。然而,当他开始大学生活没多久,由于没有起码的生活能力,自己不会买饭,不会洗衣服,不能独立生活,感到十分苦恼,尽管同学们也给了他应有的帮助,但还是解决不了他的实际生活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他只好向校方申请休学。学校根据他入学后的实际情况,批准了他的申请。

第二年开学时,学校给他寄去了复学通知书。但谁也没有料到,接到复学通知书的彭某,居然因惧怕离开父母后自己不能独立生活而悲观厌世,在这种思想驱使下,他纵身从五楼跳了下去,过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彭某的悲剧在于,他只顾专心埋头“磨剑”,却忽略了所有与之相关的其他本领;甚至因怕妨碍磨剑的“正事”,而对那些对于实际生活来讲绝不可少的本领不闻不问,以致让自己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瘸腿大侠”,不但对这个社会起不到任何作用,而且连自身稳当立足都成问题,变成一个多余的摆设。个中教训,委实令人深思。

真正能成大事者的身上,往往会具有许多种优良品质和能力。

有一位学术界知名的学者曾告诫青年学生们说:

“如果你过分‘偏食’,固执一端,那你便会上当,因为那样你永远不能学会平衡走路,即使有真本事,也无法正常发挥。”

实际上,能够在现实中搏击一番,猎取到属于自己的成功的人,即使他无法在各方面做到十全十美,但绝对不会在某方面偏废。一个两腿不齐的人,让他在小范围内散步活动还可以,但要参加马拉松长跑,还是另换他人为宜。

11.有利器在手才能让自己无可替代

每个人都在人生的大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些人不断地被淘汰,有些人却无人可以替代。其秘诀何在?

虽然,几乎每一个已加入现实逐鹿群体的人,都拿着各式各样的武器,但有些人的却发挥不了作用,而另一些人的则时时处处都派得上用场,这就使他们自然而然地显得异常重要。

巴黎一家著名酒店的餐饮部有一个平凡的小厨师,他名叫贝尔蒙多,长得不漂亮,憨厚的样子,谁都可以说他两句。他没有什么特别的长处,做不出什么上得了大席面的大菜,所以他在厨房里只当下手。但是,他会做一道非常特别的甜点:把两只苹果的果肉放进一只苹果中,那只苹果就显得特别丰满,可是外表上看,一点也看不出是两只苹果拼起来的,果核也都被巧妙地去掉了,吃起来特别香甜。

一次,这道甜点被一位长期包住酒店的贵夫人发现,她品尝后十分欣赏,并特意见了做这道甜点的贝尔蒙多。这个一直不被人重视的憨小伙儿激动地表示他将再接再厉,以不辜负贵夫人的赏识。

贵夫人虽然长期包租这套最昂贵的套房,可是一年中加起来也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在这儿度过。但是,她每次来这里,都会指名点那道贝尔蒙多做的甜点。酒店里年年都要裁去一定比例的员工,经济低迷的时候,裁员的规模会更大。不起眼的贝尔蒙多却年年风平浪静,像有特别的后台和背景。后来,酒店的总裁告诉他,那位贵夫人是他们最重要的客人,而他,可爱的贝尔蒙多,就成为酒店里不可缺少的人。

其实,“利器”本身有时并不显得锋芒毕露、威势逼人,但在关键的时候,它却能以其重要性而让人无可替代,这才是其真正的价值所在。

有这样一个寓言:

一个农夫养了一只会说话的鹦鹉和一只会干活的牛,除这两件东西外,他家里再没有值钱的东西了。一次,牛从田地干活归来,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刚一进院,便躺在地上,站不起来了,它已疲惫不堪。鹦鹉见状,十分感慨地说:“老牛呀,你那样吃苦受累,可主人说你什么呢,说你干活慢,有牛脾气,你呀,可真是受累不讨好呀,真可悲。你瞧我,不用干活,还让主人伺候着,主人还经常表扬我,说我真会说话,会学舌,太可爱了,你说我是不是比你聪明多了?你知道自己是个大傻瓜吗?”

老牛说:“我知道自己傻,但我相信主人不傻,所以靠漂亮话只能得宠一时,不能永远得宠。”

鹦鹉听了老牛的话感到十分不悦。于是双方便都沉默了。

夜里,农夫家里来了一伙强盗,抓住了农夫,他们逼迫农夫交出一件值钱的东西,否则就要杀死农夫。鹦鹉看在眼里,心想,农夫最不喜欢老牛了,他肯定会把老牛交给强盗的。

可结果恰恰相反,农夫将鹦鹉交给了强盗。

鹦鹉不服气,它问农夫,为什么不把牛交给强盗?农夫说:“其实这道理很简单,没有牛就不能耕田,我就得挨饿,甚至被饿死,而没有你,只不过少听一些漂亮话而已,无关紧要。”

这个道理确实很简单。对于农夫而言,牛是他的安身立命之本。只要还能另有选择,他是绝对不会放弃这头宝贝疙瘩的。

牛因其自身先天性的条件而“牛”,它似乎无可凭恃,这种认识其实不对。可再看一看贝尔蒙多,这个看似平凡的人,之所以能让自己无可替代,关键就在于他把足以让自身分量大增的利器紧紧抓在了手里。

12.“软兵器”有时也会威力无比

有这样一句俗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是一种打动人的方式。人都是感情的动物,只要你的言语真挚情深,那一般人都会为之动心的。这就是运用“动之以情”的出发点。动情法常借助于智力、环境等因素的配合,展开攻心战,往往能出其不意地达到说服目的。因此,倘若能运用好这件“软兵器”,也能使它发挥很大的威力。

诸葛亮率军南征之初,马谡奉后主之命,携酒帛前来酬劳大军。公务之后,诸葛亮把他留在帐中,请他对这次征南行动“赐教”。马谡回答:“南蛮自恃地远山险,不愿臣服;丞相大军前往,不日定能平定叛乱;但是当班师之后,丞相必定带兵继续北伐曹丕;蛮兵若知我朝内虚,必然又会反叛。用兵之道在于:‘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但愿丞相能够完全镇服叛众的心。”马谡的一席话,说到了诸葛亮的心坎上。在这以后的征战中,诸葛亮坚定不移地执行这一谋略,特别是对孟获,七擒七纵,创造了攻心为上的千古绝作,终于使孟获感激涕零,发誓以后“子子孙孙永不再反”,为诸葛亮挥师北上,兵伐中原,奠定了巩固的后方。

马谡“攻心为上”的见解是针对西南的特殊作战背景提出的,与刘备、诸葛亮一贯的政治权谋是一致的。刘备十分注意收买人心,他在许多场合都把自己装扮成“爱民惜物”的善人——一位仁德圣明之主。他文不及诸葛亮,武不及关、张,而能被曹操称为与自己并驾齐驱的“天下英雄”,被周瑜、鲁肃视为难以对付的“枭雄”,在竞争激烈的乱世中平步崛起,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马谡的见解、刘备的所为,体现了一种高超的制胜谋略。古人云:“得人心者王”。赢得人心,治国则可长治久安,治军则可令兵效命,制胜则可实现“兵不钝而利可全”、“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想目标。“上兵伐谋”,这里的“谋”是多方面的,其中谋得人心,则是伐谋中的精髓。

纽约市国际飞艇公司的创始人和总经理洛乌·伯尔曼曾经面临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就是他的42名雇员中有8人为了操作公司租借的两架软式小飞艇,每年要在外面住上8个月。他们对此项苦差事都感到越来越难以忍受。伯尔曼给他们提了薪,又增加了奖金,但是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原来问题不是出在报酬上,而是出在家庭方面。于是,伯尔曼提出,在此后的两年里增加雇员,公司愿意为此支付由此增加的工资和奖金,这样,野外工作的持续时间就可以减少一半。其他的雇员们则同意冻结工资20个月。伯尔曼估计,由此节省的费用可以补偿聘用新的管理人员的开支。

伯尔曼说:“知道可以回去过正常的家庭生活,大家都干劲倍增。”

热爱自己的职工是经营者之本。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只有让职工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具备了充足的自信之后,才有可能做到与职工们产生内心的共鸣,事业才能迅猛发展。

土光敏夫使东芝企业获得成功的秘诀是“重视人的开发与活用”。在他70多岁高龄的时候,曾走遍东芝在全国的各公司、企业,有时甚至乘夜间火车亲临企业现场视察。有时,即使是星期天,他也要到工厂去转转,与保卫人员和值班人员亲切交谈,从而与职工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说:“我非常喜欢和我的职工交往,无论哪种人我都喜欢与他交谈,因为从中我可以听到许多创造性的语言,使我获得极大的收益。”

有一次,土光敏夫在前往东芝姬路工厂途中,正巧遇上倾盆大雨,他赶到工厂,下了车,不用雨伞,对站在雨中的职工们讲话,激励大家,并且反复地讲述“人是最宝贵”的道理。职工们很是感动,他们把土光敏夫围住,认真倾听着他的每一句话。炽热的语言把大家的心连在一起,使他们忘记了自己是站在瓢泼大雨之中。激动的泪水从土光敏夫和员工们的眼里流出来,其情其景,感人肺腑。

讲完话后,土光敏夫的身上早已湿透了。当他要乘车离去时,激动的女工们一下子把他的车围住了,她们一边敲着汽车的玻璃门,一边高声喊道:“社长,当心别感冒!保重好身体。你放心吧,我们一定会努力地工作!”面对这一切,土光敏夫也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

事实上,在某些时候,以情理动人这种“软兵器”,会比“硬兵器”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只不过在现实中,大多数人对此种“兵器”的打造和使用,显得不够重视,因此也导致了许多棘手问题难以解决。不久之前的巴黎骚乱,先是法国的内政部长用硬手段去弹压,结果反而如火上浇油,局面更加混乱。直到内阁总理出面,用情理这种软兵器去救急,才使问题逐渐消弭。“软兵器”的奇特功效,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