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向着你的方向生长
88641600000001

第1章 编者序:给学弟学妹的一封信

学弟学妹,你们好:

我是你们曾经且目前还在经历着漫长并充满险阻的学习阶段的学长,很高兴能通过文字的方式,找到你。

每个人来到这世间,都带着自己的使命,扮演着属于自己的角色:小孩子要快快长大,大人们要努力生活,学生要好好读书,教师要授业解惑……不同的使命面对的挑战自然是不一样的,而具体分配到每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身上时,成长背景和人生经历更是大不相同。

但相似的是,带着使命一路长大的我们,明明很想扮演好人生中的每一个角色,却又常常不得不直面自己的短板、弱点,不得不克服自己的懒惰、贪玩,也不得不接受残酷的结果和诸多的无奈,这是我们所有人都要面对的,没有谁能随随便便过轻松的生活。

想到这儿,是不是突然觉得好像生活稍稍公平了一点?

我在你们这个年纪时,每天满脑子都是高考。我无数次幻想过坐在考场上有如神助或者紧张得精神恍惚的场景,还没考试但早就把自己每一科可能考取的分数都估了个遍;我幻想着有一天迈进北大的校门时,该怎么庆祝终于挨过那些一天24小时都要全身绷紧、铆足了劲拼命学习的日子,又该何等潇洒地开始新生活;我幻想着读大学的这几年要挨个打卡想去的地方,还幻想着要去南方城市定居,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

但也只是想想罢了。

无论是开一分钟的小差,还是坐在操场上看着人来人往的教学楼发呆良久,不管自己愿意与否,我都得从神往中慢慢抽离回到此刻的现实。因为时间不等人,只停留在遐想里,是没有意义的,不管多不舍想象中的那个明媚的未来,哪怕是充满疲倦和失落,也还是要继续对着课本苦读。

我一直认为,容易成功的人,会选择给自己一些美好设想的激励,但同时也会清醒地从当下做起;而那些一味沉浸在自己的理想模式中、不愿意回到现实付诸行动的人,则更容易选择懈怠和放弃。所以这本书我首先想要分享的心里话,是希望你学会审视自己——是否能在有把握的事情上,足够脚踏实地。

这本书的主人公,都是实干的典型,我希望通过他们的故事,让所有读到的人对自我有一个清醒的认知。

读大学之后,我变得很忙很忙,上课,参加学生活动,接一些社会上的商业工作。我特别骄傲地跟身边的人说,忙起来反而变得充实很多。现在的我还算不上够好,但我正在快乐地试错,我很笃定会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对此我深信不疑。

一所好的大学真的可以带给你很多,它不仅是“安排”你学习、毕业,也是让你融入到生活当中去——改变看世界的角度、做喜欢的工作、交往对的恋人、理解父母和陌生人……总之,与之匹配的一切会一一发生。你去到的学校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这是我希望你能明白的第二个层次。

以前读高中的时候,再苦再累我都跟自己说,过了这关就好了,但上了大学才发现还要写论文、准备各种考试。压力最大的时候,我又跟自己说,等正式工作了就好了,再也不用担心考试成绩,结果呢?工作中很多事情都非一锤定音。到后来我才慢慢意识到,写作需要广泛地阅读,健身需要重复地训练,当导演要拉片,做偶像要学声乐跳舞,人生需要不停地学习……

充电,放松,调整状态,疲倦,接近崩溃,重新站起,继续学习……我们都处于一个永恒的循环向上的过程。这本书里的八个主人公,无一例外都是“持续学习”型人格,这一点我认为对于个人的发展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只有拥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我们才能不断摆脱每个阶段的桎梏和负作用力,这是我最后希望与你共勉的。

我与其他七位北大、清华的同学,以高考为叙述背景,以自身经历为线索,尝试着回顾了自己成长过程中最难忘的一部分记忆,并且归纳整理了某一学科或某一方面的学习技巧,等待与你分享。

这本书绝非教科书,依作者本人意见,部分作者姓名和内容采取了匿名化和指代性的处理。能把大家聚在一起不容易,真诚地希望所有读完这些故事的你,能有所感悟,鹏程万里。

苑子文

2019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