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印象西部——西藏
8864000000007

第7章 风物

献切玛 藏历新年藏族人家家户户都要品尝的食品,“切玛”装在特制的“钵”中。“钵”是用木板特制的一种长方形的空盒子,中间用要板隔开。在“钵”板上刻有月亮和星星。“钵”的一头装有拌好的酥油糌粑,另一头装满小麦,都垒成金字塔型,两头项上插有几根故意子以及青穗,中间插上一朵花或酥油制的“字珠”(美丽的花)。

藏历新年,当你走进藏族群众家时,老阿妈首先向你献“切玛”你就从堆放在“钵”中的“切玛”里拿出一点来,并说“扎西德勒”(意思是吉祥如意)。尔后再往自己的嘴里放进一点,预祝新春如意,身体康健。

玛尼堆 玛尼堆是一堆不动的经文。藏族人将经文的一段或六字真言,或佛像刻在石头上,放在路旁,日积月累而成堆,其中以刻有六字真言的石头最多,故称为玛尼堆。信徒们每经过一个玛尼堆必丢一颗石子,丢一颗石子就等于念诵一遍经文。玛尼堆随处可见,喇嘛庙附近有,神山下有,圣湖畔有,一座座玛尼堆连起来,成这一堵堵长达上百米、大半人高的玛尼堆。

玛尼堆是构成西藏高原宗教氛围的重要环节,玛尼堆也称“十万经石”堆,是人为的神圣所在。人们周而复始地围绕它旋转,成为民间简易的礼佛朝拜场所。玛尼石上雕刻着或佛像,这些是应死者亲属要求为超度死者亡灵而刻的,每当有阵风吹过,就等于替死者念了一遍度亡经。

风马旗 风马源于一种原始祭祀文化,主要由对动物魂灵的崇拜而来。最初的风马是直接将羊毛系挂于树枝草丛,如今在大大小小的玛尼堆上仍可看到牛羊头颅等物。藏族认为,风马在深层意义上指人的气数和运道,或者特指五行。在灵气聚集之处(神山圣湖等),挂置印有敬畏神灵和祈求护佑等愿望的风马,让风吹送,有利于愿望的传达和实现。到后来这种理念延伸到各个层面,喜庆时张挂风马是希求天、地、人、畜吉祥谐和;起帐建屋时张挂风马是驱灾避祸求平安;山河路口张挂风马是希望舟车无碍;天葬台附近张挂风马则是超渡亡灵寄托哀思,等等。总之,风马是沟通世俗与灵界的通用媒介。

常见的风马旗多由布制成,也有用麻纱、丝绸及土纸的。风马有方形、角形、条形等,通常为10-60厘米不等的长开或正方形。风马小可到一条一缕,大可到整匹整幅的棉布,或串挂于绳,或随意抛洒。劲风吹拂之时,成片成串的风马在蓝空、雪山及明湖的背景中漫天飞舞,精神及愿望一意向上。风马旗的颜色分白、黄、红、绿、蓝五种。藏族非常看重风马旗,旅游者经过这些地方时可往玛尼堆上添加一些石头,但切记不可乱动和不敬。

放生 藏民族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民间习俗,属于民俗宗教活动范畴,各地表现形式大致相同――生灵放归大自然,任其自生自灭。放生风俗来源于藏传佛教不杀生的教义,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藏族民间文化。放生不仅表现手法多样,心理、目的也各异。

很多地方将本村四周的山和水列为禁山禁水,并且有专人守护,不准任何人上山打猎、下河捕鱼,不准伐木打草甚至放牧等,如果违犯,打猎的枪、捕鱼的网等劳动工具,则会被没收,还要按村规民约予以经济上的处罚。

逛林卡“林卡”,藏语是林园的意思。逛林卡,就是逛公园。每年藏历四月到八月,拉萨风和日丽,百花争艳。这时,拉萨的林卡节一个连着一个,七月初雪顿节是这些节日的高峰,几乎所有的拉萨人都出门去逛林卡。他们穿着艳丽的服装,三五成群地坐在树荫下、溪水边,有的在绿茵茵的草地上,搭起各式各样的帐篷,或用色彩鲜艳的帐布围上,一边喝着青稞酒、酥油茶,吃着藏族糕点“卡赛”一边促膝谈心;有的兴致勃勃地弹起六弦琴,跳起踢踏舞,一派歌舞升平的欢乐气氛。也有一些汉族旅客像藏族同胞一样,舒舒服服地在毡垫般的草地上,舒展四肢,看蓝天白云,听流水潺潺,用心感受藏胞逛林卡的快乐和无拘无束的豁达。但也有人喜欢洗涤衣衫,或欣赏着碧波荡漾的溪水。直到夕阳西下,人们才欢欣愉快地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