⑦动态性。系统内部与外界都在随时间而变化,这是因为物质的特性、功能及规律等性质都是通过运动表现出来的,系统的动态性使其具有生命周期。一般来讲,系统的发展是一个有方向性的动态过程。
⑧结构的层次性。系统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的总体,可以分解为一系列的子系统,并存在一定的层次结构,这是系统空间结构的特定形式。在系统层次结构中表述了在不同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从属关系或相互作用关系。在不同的层次结构中存在着动态的信息流和物质流,构成了系统的运动特性,为深入研究系统之间的控制与调节功能提供了条件。层次是认识系统结构的重要工具,层次分析是结构分析的重要方面。
⑨有序性。由于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层次的动态演变有某种方向性,因而使系统具有有序性的特点。有序能使系统趋于稳定,使系统走向期望的稳定系统结构。
2.1.2信息
随着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正从工业时代阔步迈向信息时代,人们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及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信息在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信息无处不在,无处没有,并以其不断扩展的内涵和外延,渗透到人类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众多领域,信息的增长速度和利用程度,已成为现代社会文明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时“信息化”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1.信息
在许久以前,人们对信息的认识一直处于原始和经验阶段,在理论上并没有更深刻的认识。但人类对信息的利用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尽管这种利用常常是自发的,是通过人类的信息器官的天赋功能来进行的,但人类还是创造了不少方法利用信息,如创造文字来记录信息;发明纸张、印刷术储存信息;发明算盘进行信息处理等。
我国《辞海》中对“信息”一词的注释是:“信息是指对消息接受者来说预先不知道的报道”;美国的《韦伯字典》把信息解释为“用来通信的事实,在观察中得到的数据、新闻和知识”;英国的《牛津字典》认为“信息就是谈论的事情、新闻和知识”;日本的《广辞苑》说:“信息是所观察事物的知识”。的确,消息、报道、事实、数据、新闻、知识,所有。
信息论与控制论的创始人之一,美国著名数学家诺伯特·维纳(N.Wiener)曾经说过:
“信息就是我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和控制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但是,人类在与外部世界发生联系的过程中,交换的内容极其复杂多样。比如,人类可以把自然界的物质(如粮食)转化为自身的物质(肌肉,体质),把自然物的能量(如食物中某种形式的能)转化为自身的能量(力量、体力)。但是维纳又说:“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于是人们注意到人类从外部世界所摄取的另一类内容,而且是十分重要的内容,这就是外部世界各种事物的运动变化着的状态及其规律或者叫“知识”。这种关于事物的运动状态及规律的知识,既不是物质和能量本身,又和物质、能量密切联系。
显然,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的状态和规律,或者说,是关于事物运动的“知识”。
信息在不同的环境中有着不同的解释,我们给出一个定义:信息(Information)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传播的知识。
首先,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特征的反映。客观世界中任何事物都在不停的运动和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包括事物的有关属性状态,如时间、地点、程度和方式等。信息的范围极广,如气温变化属于自然信息、遗传密码属于生物信息、企业报表属于管理信息等。
其次,信息是可以传播的。信息是构成事物联系的基础。由于人们通过感官直接获得周围的信息极为有限,因此大量的信息需要通过传输工具获得。
最后,信息形成知识。所谓知识,就是反映各种事物的信息进入人们大脑,对神经细胞产生作用后留下的痕迹。人们正是通过获得信息来认识事物、区别事物和改造世界的。
2.信息与数据
信息(Information)与数据(Data)是信息系统中最基本的术语,两者的含义并不相同。数据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形态、结构和特性的符号,它通过有意义的组合来表达现实世界中实体的属性。数据代表真实的客观事物,是原始的事实,其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
例如学生的各科考试成绩,只是表示客观事实的数字,它只是数字。但当教务人员通过对这些数字的判断以决定是否让学生继续升学时,这些数字便具有了特定的意义,数据从而演变为信息。信息是一种已经加工为特定形式的数据,这种数据形式对接收者来说是有确定意义的,对人们当前和未来活动产生影响,并对接收者的决策具有实际价值。
数据与信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如图24所示。信息是加工后的数据,是数据所表达的内容,而数据则是信息的表达形式。
图24数据与信息的关系
信息借助于载体传输,载体以某种特殊形式的变化和运动反映信息的内容,并使接收者感知,信息载体的这种特殊形式的变化或运动称为信号。并称这些在载体上反映信息内容、接收者(人或机器)可以识别的符号为数据。数据不仅局限于数字,文字、声音、图像、光信号、电流的变化、磁场的强弱等都是数据的各种不同表现形式。我们说,数据是信息的具,;,
体的性质。在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检索、传输等环节中,都要面对各种类型的数据。
信息和数据“形影不离”。
3.信息的分类与性质
信息可以从不同角度分类。按照管理的层次可以分为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作业信息;按照应用领域可以分为管理信息、社会信息、科技信息等;按照加工顺序可分为一次信息、二次信息和三次信息等;按照反映形式可分为数字信息、图像信息和声音信息等。
信息具有以下性质。
(1)事实性
事实性是信息的中心价值,不符合事实的信息不仅没有价值,其价值还可能为负值,不真实的信息有害而无利。信息反映了客观事物的运动状态和方式,但是信息不是客观事物本身,信息可以脱离其源物质而相对独立地存在。所以,事实性是信息的第一和基本性质。信息系统中,应当充分重视信息的事实性,破坏信息的事实性必将会给管理和决策带来危害,事实性是收集信息时应当首先注意的问题。
(2)时效性
信息的时效性是指从信息源发送信息,经过接收、加工、传递、利用的时间间隔及其效率。时间间隔越短,使用信息越及时,使用程度越高,时效性越强。
(3)不完全性
关于客观事实的信息是不可能全部得到的,这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程度有关系。因此数据收集或信息转换要有主观思路,要运用已有的知识,要进行分析和判断,只有正确地舍弃无用和次要的信息,才能正确地使用信息。
由于受计算机处理速度、通信容量、存储容量等的限制,我们不可能收集、处理和存储一个事物的全部信息,这样就要对信息作一定的分析,并根据管理的目标提取和目标相关的信息,舍弃其他信息。这就是信息的不完全性。
(4)可压缩性
对信息可以压缩,使其进行集中、综合和概括,而不会丢失信息的本质,如人们可以把实验得到的大量实验数据压缩成一个经验公式。牛顿第二定律可用一个简单的公式f=ma表示,即为压缩的一个例子。信息压缩过程中要丢掉一些信息,但丢失的应该是无用的和不重要的信息。
无用的信息包括干扰信息和冗余信息。干扰信息如电话中的杂音,本来就应该滤掉;冗余信息要视情况而定,有些信息本身是多余的,但在使用过程中它却能起到补充作用。纠错码在通信中是必要的,但存入到信息系统中通常不需要保留。
(5)等级性
管理系统是分等级的(如公司级、工厂级、车间级等),处在不同级别的管理者有不同的职责,处理的决策类型不同,需要的信息也不同。因而信息也是分级的,这就要求信息应防止未授权的用户访问。通常把管理信息分为以下三级。
①战略级信息。是关系到企业长远发展和全局的信息,是上层管理部门对本部门要达到的目标,关系到为达到这一目标所必需的资源水平和种类,以及确定获得资源、使用资源和处理资源的指导方针等方面进行决策的信息。例如企业发展方向与规划,新产品研制,产、,,。
制定战略要大量地获取来自外部的信息。管理部门往往把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结合起来进行预测。
②战术级信息。是关系到企业运营管理控制的信息,是使管理人员能掌握资源利用情况,并将实际结果与计划相比较,从而了解是否达到预定目的,并指导其采取必要措施更有效地利用资源的信息。例如,月计划与完成情况的比较、库存控制、生产成本等。管理控制信息一般来自所属各部门,并跨越于各部门之间。战术级也称为管理级。
③作业级信息。是关系到企业业务运作的信息,用来解决经常性的问题,它与组织日常活动有关,并用于保证切实地完成具体任务。例如,职工出勤率、设备维修信息、每天统计的产量、质量数据、打印工资单等。
(6)变换性
信息是可变换的,它可以由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载体来载荷。这一特性在多媒体时代尤为重要。
(7)价值性
管理信息是经过加工并对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数据,是劳动创造的,是一种资源,因而是有价值的。索取一份经济情报,或者利用大型数据库查阅文献所付费用是信息价值的部分体现。信息的使用价值必须经过转换才能得到。信息寿命衰老很快,所以转换必须及时。例如某车间可能窝工的信息知道得早,及时备料或安插其他工作,信息资源就转换为物质财富。反之,事已临头,知道了也没有用,转换已不可能,信息也就没有什么价值了。
“管理的艺术在于驾驭信息”,就是说,管理者要善于转换信息,去实现信息的价值。
(8)共享性
信息的共享性是信息的重要性质,它可以被共同接收、共同占有、共同享用。而物质是不能共享的,一方得到,另一方必然失去,信息的共享没有直接损失,但有时会造成间接的损失。例如我方得到一个商机,竞争对手也得到,就造成双方的竞争,这也是信息共享的复杂性。
信息的共享性有利于信息成为组织的一种资源,而且只有实现信息共享,信息才能真正成为资源。
(9)传输性
信息是可以传输的,其传输成本大大低于物质和能量的传输。信息可以通过多种传输渠道,采用多种传输方式进行传递。传输渠道可以是报纸、书籍、电台、电话,还可以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卫星进行传输,实现信息传播的物质载体称为信息媒介。传输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有数字、文字、图形和图像、声音等。信息传递过程中伴随着物质、能量的传递,而且比物质、能量的传递更加优越。信息的可传递性和易于传递性加快了信息资源的传输,加快了社会的发展。
4.信息的度量
不同的数据资料中包含的信息量可能差别很大:有的数据资料包含的信息量多一些,有的则少一些,甚至空洞、不包含信息量。数据资料中含信息量的多少是由消除对事物认识的“不确定程度”来决定的。在获得数据资料之前,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识不清,存在着不确定性,获得数据资料之后,就有可能消除这种不确定性。数据资料能消除人们认识上的不确定性。数“”,。
那么,信息量的大小如何衡量呢?
信息量的大小取决于信息内容消除人们认识的不确定程度,消除的不确定程度大,则发出的信息量就大;消除的不确定程度小,则发出的信息量就小。如果事先就确切地知道消息的内容,那么消息中所包含的信息量就等于零。
可以利用概率来度量信息。例如,现在某甲到1000人的学校去找某乙,这时在某甲的头脑中,某乙所处的可能性空间是该学校的1000人。当传达室告诉他:“这个人是管理系的”,而管理系有100人,那么他获得的信息为100/1000=1/10,也就是可能性空间缩小到原来的1/10。通常,不直接用1/10来表示信息量,而用1/10的负对数来表示,即-log1/10=log10。如果管理系的人告诉他,某乙在管理信息系统教研室,那么他获得了第二个信息。假定管理信息系统教研室共有10位老师,则第二个信息的确定性又缩小到原来的100/1000×10/100=10/1000。显然:〔-log(100/1000)〕+〔-log(10/100)〕=-log(10/1000)。
只要可能性范围缩小了,那么获得的信息量总是正的;如果可能性范围没有变化,-log1=0,那么获得的信息量就是零;如果可能性范围扩大了,那么信息量变为负值,人们对这事件的认识就变得更模糊了。
信息量的单位叫比特(bit,是二进位制数字Binarydigit的缩写)。1比特的信息量是指含有两个独立均等概率状态的事件所具有的不确定性能被全部消除所需要的信息。在这种单位制度下,信息量的定义公式可写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