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管理信息系统原理
8863000000068

第68章 系统实施(3)

也称为功能测试。将软件看成黑盒子,在完全不考虑软件的内部结构和特性的情况下,测试软件的外部特性。根据系统分析说明书设计测试用例,通过输入和输出的特性检测是否满足指定的功能。测试只作用于程序的接口处。进行黑盒测试主要是为了发现以下几类错误。

①是否有错误的功能或遗漏的功能?

②界面是否有误?输入是否能够正确接收?输出是否正确?

③是否有数据结构或外部数据库访问错误?

④性能是否能够接受?

⑤是否有初始化或终止性错误?

(2)白盒测试

也称为结构测试。将软件看成透明的白盒,根据程序的内部结构和逻辑来设计测试用例,对程序的路径和过程进行测试,检查是否满足设计的需要。其原则是:程序模块中的所有独立路径至少执行一次;在所有的逻辑判断中,取“真”和取“假”的两种情况至少都能执行一次;每个循环都应在边界条件和一般条件下各执行一次;测试程序内部数据结构的有效性,等等。

对系统的测试还经常使用以下几种测试方法:

①数据测试。用大量实际数据进行测试,数据类型要齐备,尤其是各种“临界值”应。

②穷举测试。也称完全测试,即程序运行的各个可能分支都应该调试到。

③操作测试。即从操作到各种显示、输出应全面检查是否与设计要求相一致。

④模型测试。即核算所有计算结果。

为了确保程序的正确性,可以将一种或多种测试方法综合起来使用,反复进行测试。另外,具体进行测试的人员最好不是程序的编制人员或计算机的专业人员,可以让业务人员甚至不怎么懂业务的人来完成测试工作,目的是让程序经得起推敲,将用户可能的误操作及时拦截下来并给出提示信息。

2.系统测试的过程

测试是开发过程中一个独立的、非常重要的阶段,也是保证开发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测试过程基本上与开发过程平行进行。在测试过程中,需要对整个测试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保证测试质量和测试效率。要使测试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需要编写测试文档。测试文档主要有测试计划和测试分析报告。

一个规范化的测试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基本的测试活动。

(1)制定测试计划

在制定测试计划时,要充分考虑整个项目的开发时间和开发进度,以及一些人为因素、客观条件等,使得测试计划是可行的。测试计划的内容主要有:测试的内容、进度安排、测试所需的环境和条件(包括设备、被测项目、人员等)、测试培训安排等。

(2)编制测试大纲

测试大纲是测试的依据,它明确、详尽地规定了在测试中针对系统的每一项功能或特性所必须完成的基本测试项目和测试完成的标准。无论是自动测试还是手动测试,都必须满足测试大纲的要求。

(3)设计和生成测试用例

根据测试大纲,设计和生成测试用例。在设计测试用例时,产生测试设计说明文档,其内容主要有:被测项目、输入数据、测试过程、预期输出结果等。

(4)实施测试

测试的实施阶段是由一系列的测试周期组成的。在每个测试周期中,测试人员和开发人员将依据预先编制好的测试大纲和准备好的测试用例,对被测系统或设备进行完整的测试。

(5)生成测试报告

测试完成后,要形成相应的测试报告。主要对测试进行概要说明,列出测试的结论,指出缺陷和错误,另外也给出一些建议,如可采用的修改方法、各项修改预计的工作量、修改的负责人等。

通常,测试与纠错是反复交替进行的。如果使用专业测试人员,测试与纠错可以平行进行,从而节约总的开发时间。另外,由于专业测试人员有丰富的测试经验、采用系统化的测试方法、能全时的投入,而且独立于开发人员的思维,使得他们能够更有效地发现许多开发人员很难发现的错误和问题。

14.3.4测试步骤与问题

,。:

块调试(单调),即按上述要求对模块进行全面的调试,主要是调试其内部功能;子系统调试(分调),是指在模块测试的基础上,解决模块间相互调用的问题,主要是调试各模块的外部功能及模块之间的接口和调用关系;系统调试(总调),又称联调,在所有子系统均经调试准确无误后,就可进行系统总调,它主要解决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通讯和数据共享的问题。系统联调通过后,即可投入程序的转换和试运行。

系统测试的具体步骤是:分别按硬件系统、网络系统和软件系统进行测试,最后对整个系统进行总的综合测试。测试的步骤如图145所示。

图145信息系统的测试

1.硬件测试

通常根据项目情况选购硬件设备,应在各个相关厂商的配合下进行初始验收测试,初验通过后将与软件、网络等一起进行系统测试。初验测试所作的主要工作如下。

(1)配置检测

检测是否按合同提供了相应的配置,如系统软件、硬盘、内存、CPU(中央处理器)等的配置情况。

(2)硬件设备的外观检查

所有设备及配件开箱后外观有无明显划痕和损伤,这些包括计算机主机、工作站、磁带库、磁盘机柜和存储设备等。

(3)硬件测试

首先进行加电检测,观看运行状态是否正常,有无报警、屏幕有无乱码提示和死机现象,是否能进入正常提示状态;然后进行操作检测,用一些常用的命令来检测机器是否能执行命令,结果是否正常,如文件拷贝、显示文件内容、建立目录等;最后检查是否提供了相关的工具,如帮助系统、系统管理工具等。

通过以上测试,要求形成相应的硬件测试报告,在测试报告中包含测试步骤、测试过程。

2.网络测试

如果信息系统不是单机,则需要在局域网或广域网运行。按合同选购网络设备,应在各个相关厂商的配合下进行初始验收测试,初验通过后将与软件、硬件等一起进行系统测试。

初验测试所作的主要工作如下。

①网络设备的外观检查。所有设备及配件开箱后外观有无明显划痕和损伤,这些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等。

②硬件测试。进行加电检测交换机、路由器等,其工作状态是否正常,有无错误和报警。

③网络连通测试。检测网络是否连通,可以用PING、TELNET、FTP等命令来检查。

通过以上测试,要求形成相应的网络测试报告,在测试报告中包含测试步骤、测试过程和测试的结论等。

3.软件测试

软件测试实际上分为4步:单元测试、组装测试、确认测试和系统测试,它们按顺序进行。首先是单元测试(UnitTesting),对源程序中的每一个程序单元进行测试,验证每个模块是否满足系统设计说明书的要求。组装测试(IntegrationTesting)是将已测试过的模块组合成子系统,重点测试各模块之间的接口和联系。确认测试(ValidationTesting)是对整个软件进行验收,根据系统分析说明书来考察软件是否满足要求。系统测试(SystemTesting)是将软件、硬件、网络等系统的各个部分连接起来,对整个系统进行总的功能、性能等方面的测试。

实践证明,这种分步骤、由内而外的调试方法是非常有效的,这也正体现了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

14.4系统试运行与转换

在MIS系统测试工作完成后,就可以进行新系统的试运行和新老系统的转换,这也是系统实施的最后一个阶段。当新系统最终取代旧系统正常单轨运行时,就可以说系统实施阶段的工作基本上全部完成。

14.4.1系统试运行

在系统没有正式转换之前,选择一些系统子项目来进行的试验性运行称为系统的试运行。它是系统正式转换的前期准备,不影响原系统的正常运行。系统试运行阶段中的主要工作大致包括:对系统进行初始化,录入初始数据;记录系统运行的状况;核对新老系统的输出;对新系统的各项性能进行实际测试等。系统试运行的目的是完成涉及新系统的数据整理输入和新系统的初始化。

1)数据整理

数据加工处理为符合新系统要求的格式。具体工作包括:历史数据的整理、数据资料的格式化、分类和编码、个别数据及项目的调整等。对于原来采用人工方式处理的信息系统,这部分的工作量十分巨大,应当提前进行准备,否则会影响系统转换的正常实施。数据整理一般分为以下3个步骤。

(1)数据的整理准备

数据的整理准备,是指把旧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整理的工作。如果旧系统是手工处理的管理系统,常常会出现原始数据不全、冗余或者与实际不相符的情况,这就需要整理数据的人进行补充和修改,所以说这项工作是非常烦琐和费时的,所幸的是这项工作可以提前在系统分析阶段的后期逐步开始。

(2)数据的转换

数据的转换,是指将前面整理好的原始数据按照数据库的要求转化为新系统所要求的数据格式。这项工作必须由了解数据库具体设计的专业人员来协作完成。

(3)数据的录入

数据的录入,是指将前面已经按照一定格式转换好的数据录入到计算机中。这项工作同样必须由熟悉计算机操作的人员完成,以确保数据录入的正确性。

2)系统初始化

系统初始化是新系统投入运行之前必须完成的另一个工作。所谓系统初始化,是指对系统的运行环境和资源进行设置,对系统运行和控制参数进行设定、数据加载,以及系统与业务工作的同步调整等内容,其中数据加载是工作量最大且时间最紧迫的重要环节。由于需要在运行之前必须将大量的原始数据一次性输入到系统中,另外正常的业务活动中也会不断产生新的数据信息,它们也必须在新系统正式运行之前存入系统,因此系统初始化过程中的数据加载是新系统启动的先决条件,应突击完成并确保输入数据的正确性。对于原系统的不同基础,若为手工方式,则全部过程均只能人工进行;若为计算机系统,则可通过计算机进行数据格式转换,相对而言工作量要少些。

14.4.2系统转换

系统转换是指系统试运行一段时间后,采用某种方式在某一时刻用新系统代替旧系统的工作。此时新系统开始正式运行,同时旧系统停止运行。系统转换的过程实际上是新旧系统的交替过程,这种交替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

(1)直接方式

如图146所示,直接方式是指在某一特定时刻,旧系统停止使用,同时新系统立刻投入运行。这种方式简单,节约了人员、设备的费用,但风险较大,一般适用于一些处理过程不太复杂、数据不太重要的场合。例如,电话号码的升位就采用了这种方式。对于比较复杂或者重要的系统,则不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因为在旧系统已经停止运行的情况下,一旦新系统又不能正常运转,将直接影响到整个企业或者组织的日常工作,严重的可能导致企业或组织瘫痪。

(2)平行方式

147,,,

图146直接方式图147平行方式

相互对比审核。这样做需要双倍的人员和设备,其费用比较大,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得到了大大提高,风险较少。在新旧系统并存阶段,可以继续对用户进行培训,检查并且改进新系统的功能,在确保新系统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力求提高新系统的性能和效率。这种方式适用于处理较复杂的大型系统,它提供了一个与旧系统的运行结果进行比较的机会,避免了直接转换方式带来的风险。

(3)逐步方式

如图148所示,逐步方式是指分阶段、按部分地完成新旧系统的交替过程,开发完一部分则在某一时间段内就平行运行该部分。这样做既可以避免直接方式的风险,又可以避免平行方式的双倍费用,实际上是以上两种切换方式的结合。这种方式既保证了可靠性,又不至于费用太大。这种方式的不足之处是接口多,并且对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有一定的要求。

图148逐步方式

总之,系统转换就是要让新旧系统平稳过渡,完全停止旧系统的运行,启用新系统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开发人员、系统操作员、用户单位领导和业务部门的密切协作,才能顺利交接,完成新旧交替。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系统实施2.软件测试3.黑盒测试4.白盒测试5.NS图6.项目文件二、简答题

1.简述系统实施的内容和原则。

2.简述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

3.简述程序文档和系统实施报告包含的内容。

4.简述软件测试的基本方法。

5.简述系统转换的一般过程。

6.简述数据整理的含义和步骤。

三、单选题

1.测试的目的就是在系统投入生产性运行之前,尽可能多地发现系统中的()。

A.过程B.优点C.错误D.程序

2.系统测试(systemtesting)是将软件、硬件、网络等系统的各个部分()起来,对整个系统进行总的功能、性能等方面的测试。

A.拆分B.连接C.对立D.等同

3.系统测试的具体步骤是分别按硬件系统、网络系统和软件系统进行测试,最后对整个系统进行总的()。

A.程序设计B.数据测试C.通信测试D.综合测试

4.新系统代替老系统,风险最大的方式是()。

A.直接式B.并列式C.阶段式D.混合式

5.对程序设计的一项基本的质量要求是程序编码的()。

A.可读性B.正确性C.可移植性D.可维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