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针对刘慧宇事件进行了深刻讨论。并在会中公布了对这一事件当事人的处理结果:
当事人刘慧宇因业务水平欠缺,临床经验不足,导致对孩子伤情的错误判断,面对危重的患者,没有采取恰当的措施,导致事态复杂化,并缺乏作为医务人员最基本的责任心和同理心,导致患儿未得到及时处理,并让医院陷入极大的舆论风波。刘慧宇对这起医疗事故负主要责任,暂停刘慧宇执业资格,待岗一年,扣发本季度绩效。当事护士以及救护车司机予以诫勉谈话,受行政记过处分,并扣发当月绩效。
会议最后,医院对此次事件进行反思与警醒,院长再三强调各临床科室需要狠抓医德医风教育,每月开展三基三严培训,努力提高医务人员基本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
会议结束后,与会人员陆续离开。偌大的会议厅此刻只剩刘慧宇一个人坐在原位上。主席台的灯光已经熄灭,只有走廊过道里的应急灯发出幽幽的绿光。她呆呆地望着主席台,她实在想不通,一年前她还被作为优秀医生在年度总结大会上接受表彰。站在领奖台上,院长让所有员工向这些优秀医生学习,可是一年之后,同样的自己,却被当着数千同事的面,被当作反面教材,理由是“业务水准差,道德水平败坏”。
三天后,急诊科杨振主任再次被钟院长约谈,在院长责备杨振对科室人员管理不善、培训不到位时,杨振有些不满,“说来说去,不就是没有足够的院前120医生嘛。”
钟院长喝了口茶,用食指敲着办公桌,“去年才给你们科分了一批小年轻,一个比一个有干劲,专门负责120院前工作。结果不到一年,大部分都辞职不干了,你做主任的在管理上没点问题吗。”
杨主任叹了口气,“我们120院前固定的那几个医生护士,每六天的时间里,就有四天一直呆在医院,随时待命,除了接到出诊的任务,否则96个小时内,不得离开医院半步,这四天里,运气不好,可能是四个夜班里,晚上都睡不了觉,白天还要强打着精神接受高强度的工作。他们的工作强度可以说是全院最大的,基本上所有的时间都献给医院了。而我们120院前医务人员面对的环境是什么。”
说到这里,杨主任提高了音量,“先不说上班累不累的问题,就连他们的人生安全经常也得不到保障。他们出诊的现场可能是高速路上的连环惨烈车祸;一起恶性刑事案件的案发现场,可能去现场的时候连凶手都还在现场;接诊的人可能是一群打架斗殴的酒鬼流氓,社会上什么三教九流的人他们都会遇到,而他们大多数又都是一群刚出校门的小年轻,又没有太多的社会经验。前两年内蒙古一个出诊120的医生不也是无故被人泄愤杀害吗。”
看着钟院长的神色稍微缓和了一些,杨振也没有先前这样激动,“工作又辛苦,安全还得不到保障,就说待遇吧,我看了下他们每个月的工资条绩效单,那点钱真的比医院做清洁的、做护工的高不了多少。敢情别人这样累死累活,没点保障的,提高一点待遇那么难?”
还没等钟院长发话,杨振继续说下去,“能去当医生的,多数人也还是有点情怀的,有点理想的,急诊科本来就没什么学术成果,同等条件下,晋升也困难,还要老是受到其他科室的排挤和不待见,技术上进步的空间也小。简直就是一无是处,鬼才愿意来。”说到最后,杨主任情绪又有些激动了,唾沫星子都差点喷在院长的脸上了。
看到钟院长欲言又止的表情,杨振继续说到,“先不扯远了,就说说前些天刘慧宇那个事情”,说到刘慧宇,杨振又叹了口气,“事情闹大了,上面来检查,责令督改,你们就在大会上,以刘慧宇业务水平差,没有责任心,把她一竿子打死了,医院为了这个事情自罚三杯,好歹算是向外界交代了。医院这么久的制度弊病,就让一个小医生背锅了。你要真说她水平差,人家在住院部的时候,病人满意率多高啊,还发过多篇高影响因子的SCI论文,好好的一个科研临床一把抓的苗子,因为120院前医生不够,就被临时抽过来,一个长期只看糖尿病、甲亢、甲减的医生,在没受过太多120院前岗前培训就直接出诊,最后捅了娄子。招来的受过专业训练的院前120急救人员又都辞职不干了,医院赶鸭子上架,从眼科、口腔科、甚至康复科抽调专科医生来应付120院前急诊,之前的隐患多了去了,我们能兜底的能善后的都睁只眼闭只眼的让这些事情过了。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刘慧宇事件不是第一次,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
这次谈话,钟院长在杨振义愤填膺的言辞中败下阵来。杨振说的这些事情,他一直都知道。只是这么大个医院要管理,像个庞大的机器在运行,有些零配件一直有些故障,但是只要这个大机器运行的走,平日里对那些个老是容易出问题的部件勉强维护一下,让这些个零配件勉强能用,能配合大机器正常运转就好。可是这样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也无异于是饮鸩止渴,时间长了,终究出现问题。
这次的谈话不欢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