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学生必背古诗词
88613000000010

第10章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1]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2],风烟望五津[3]。

与君[4]离别意,同是宦游[5]人。

海内[6]存知己,天涯若比邻[7]。

无为在歧路[8],儿女共沾巾[9]。

【简介】

王勃(约650—约676),字子安,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注释】

[1]少府:官名。 之:到,往,去。

[2]城阙:即城楼,代指唐朝京师长安城。 辅:护卫。 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

[3]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

[4]君:对人的尊称,您。

[5]宦(huàn)游:出外做官。

[6]海内:四海之内,全国各地。

[7]天涯:天边,比喻极远的地方。 比邻:相邻,近邻。

[8]无为:无须,不必。 歧(qí)路:岔路口,这里指送别之地。

[9]沾巾:泪水沾湿衣服,挥泪告别。

【翻译】

长安城被三秦大地所环绕、拱卫着。我们站在这里,透过茫茫的风尘烟霭,遥望蜀地的五个渡口。与你离别时,我怀着无限的情意。因为我们都是在外做官的游子,所以我们有很多相同的感受。只要在世界上有你这个知己在,哪怕是到天涯海角去,我也不会觉得那里有多么遥远。在分别的路口,我们不要像小儿女那样,因为离别而哭哭啼啼的。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是作者写给杜少府的送别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作者用对仗工整的句式,描绘了一幅壮阔的场面。“风烟望五津”,“风烟”二字,写出了友人将去之地的遥远,正因为如此,遥望“五津”的视线才会被茫茫的风尘烟霭所阻隔。紧接着,作者由写景转入抒情:“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因为我们都是宦游在外的人,所以彼此之间有很多共同的感受,情谊也更加深沉。也正因为我们本身就是身处他乡的游子,所以,此次的分别也就无须特别悲伤。作者再次鼓励友人,写下了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要找到了知己,哪怕是走到天涯海角,我也不会感觉到孤单,这小小的分别又算得了什么?我们的友谊是不会受到时间、空间的阻隔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也说到了离别,但凄婉的离别方式是作者所反对的。

这虽是一首送别诗,但作者并未流露出一种伤感的情绪,而是从头到尾都在鼓励、安慰友人,境界开阔,格调积极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