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88612800000010

第10章 凉州词[1]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2],一片孤城万仞山[3],

羌笛何须怨杨柳[4],春风不度玉门关[5]。

【简介】

王之涣(公元688年—公元742年),字季凌,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以边塞诗著称。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一起唱和,传说他们三人有“旗亭画壁”的故事。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注释】

[1]凉州:唐朝时属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凉州词》:又名《出塞》,是唐朝期间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2]远上:远远望去。

[3]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万仞:这里是虚指,形容很高的样子。

[4]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何须:何必。

杨柳:《折杨柳》曲。在古代,人们常常在送别时,折杨柳枝送给将要远行的友人。

[5]度:吹过。

玉门关:汉武帝所置,因从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中原通往西域的要道。

【翻译】

远远望去,黄河的源头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一座孤零零的城池坐落在万山之中,更显得凄凉、孤独。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那里,又何必用羌笛去吹那首哀怨的《折杨柳》来埋怨春光迟迟呢?

【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写出了边塞凉州既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开头两句诗歌想象奇特,气象开阔,同时也和大西北的地理状况、自然环境、历史事件等有着紧密的关联,写出了征人所处的荒凉的环境。作者紧接着写征人的生活:“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不来,杨柳不青。“怨杨柳”语义双关,既指《折杨柳》曲调哀怨,也指杨柳叶尚未变青。因为杨柳有送别的意思,所以杨柳不青,征人便无法回乡与家人团聚,因而羌笛之声才显得更为哀怨。但全诗的格调深沉,以悲壮之笔写哀怨之情,便不至于陷入哀怨之中,使得格局更为深沉、阔大。从这首诗中便可以看出唐人的胸襟,以及盛唐诗中所蕴含的“盛唐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