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立德树人:一位大学党委书记的思与行
88609900000010

第10章 关于蚌埠产学研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1]

学校之所以作出在蚌埠建设产学研人才培养基地的重大决策,是基于对客观形势和学校承受能力的准确把握,经过慎重研究和反复论证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启动蚌埠产学研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既是学校扭转区位劣势、拓展办学空间的迫切需要,也是提升学校内涵建设,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求。

我校长期坚持在凤阳办学是一种自觉选择和不自觉选择相结合的结果,实际上我校到蚌埠市拓展办学空间的愿望由来已久。

上世纪末我校就明确向省厅提出与安财院合并筹建大学的建议,未获支持。2001年学校党政班子通过多方努力、排除种种阻力,力争省委省政府领导支持,才得以把师生户口整体迁入蚌埠市。2004年蚌埠市开始了大学城建设,为我校预留了规划用地,希望我们能到蚌埠大学城建新校区。当时学校党政班子也乘机及时向主管部门提出了到蚌埠大学城发展的请求,省主管部门鉴于跨市区发展、可能导致凤阳校区萎缩等原因,明确表示不同意我校到蚌埠大学城发展的动议。加之当时学校经费十分紧张,一度学校日常运转资金都难以为继,在银行贷不到款的情况下,不得已到兄弟院校借款度日。在主客观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学校不得不将到蚌埠发展的事搁置下来。但随着学校办学经费情况的好转和进一步拓展办学空间必要性的日益增大,学校党政班子及时把到蚌埠拓展办学空间列入议事日程。

2012年3月党委召开扩大会议,集中两天时间就学校发展战略、发展途径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达成了力争向蚌埠市拓展办学空间的共识。此后,一方面正式向省主管部门提出到蚌埠建产学研人才培养基地的要求;另一方面积极与蚌埠市联系、沟通。在蚌埠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认真地研究论证和积极向上级汇报,终于获得省主管部门同意,在做了大量协商沟通工作的基础上,于2013年4月25日我校与蚌埠市政府正式签署了《安徽科技学院在蚌埠市建设产学研人才培养基地协议》,使几代安科人的梦想得以实现。这是学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

一、蚌埠市委市政府对我校建设产学研人才培养基地给予了巨大支持

我校能成功在蚌埠市开辟产学研人才培养基地,得益于蚌埠市委市政府的多方大力支持。其中最大的支持体现在用地指标和征地拆迁费上。当前建设用地指标十分紧张,获得省级政府批准难度很大,从2013年开始,今后省级建设用地指标报批的硬条件之一是项目投资额度达到500万元/亩以上或亩均预期税收达到30万元以上。蚌埠市能一次性给我校585亩用地指标非常不容易。而且在征地拆迁费的计算上蚌埠市也给予了极大支持。确定给我校的地块,环境条件好,如果用于商业开发,其拍卖价在230万~300万元/亩,现在以总承包价一亿元划拨给我校,连办土地证、拆迁费,蚌埠市大约要补贴一亿元。这次我校能顺利到蚌埠拓展办学空间,确实得到了蚌埠市委市政府的巨大支持。

二、目前我校启动蚌埠产学研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正逢其时

蚌埠产学研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工作启动后,有部分教职工担心投入过大,影响内涵建设和教职工福利待遇的改善。对此,我们认为应当打消这方面的顾虑。学校之所以作出在蚌埠建设产学研人才培养基地的重大决策,是基于对客观形势和学校承受能力的准确把握,经过慎重研究和反复论证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应该说,我们开展蚌埠产学研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面临着极为有利的机遇条件,可谓正逢其时。一是近几年,学校紧紧抓住国家对高校提标化债的良好机遇,积极化解学校债务。自2010年以来,省财政按17000名在校生的规模给我校化债资金2.4亿元,加上学校通过牧场70亩土地使用权的出让,获得的近8000万元资金,到2012年上半年,学校不仅化清了所有债务(包括教职工集资款),账户尚有6000万元的结余,这为我们启动蚌埠产学研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甩掉了债务包袱。实际上等于用牧场70亩土地转让经费置换了一个蚌埠产学研人才培养基地。二是学校迎来了安徽省支持本科高校发展能力提升计划的大好机遇,为我们启动蚌埠产学研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奠定了坚实的资金保障。2013年提升计划项目拨付我校的1.09亿元建设资金目前已全部到账,学校已将其中8500万元用于产学研人才培养基地的土地购置,2014年学校提升计划项目中也已排出8900万元用于蚌埠产学研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因此,学校每年挤出1个亿左右的专项资金用于蚌埠产学研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是切实可行的,可以基本保证蚌埠产学研人才培养基地一期工程3.4亿元的资金投入。三是我们在开展蚌埠产学研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同时,还将利用每年提升计划的剩余资金,连同振兴计划项目资金、中央财政支持本科高校发展专项资金以及其他专项补贴,每年可以拿出4000万~5000万元用于校本部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和内涵的提升以及教职工福利待遇的改善,能够较好地处理蚌埠产学研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与凤阳校区发展的关系,能够处理好内涵建设、规模发展与改善待遇的关系。

三、蚌埠产学研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对促进我校事业发展意义重大

启动蚌埠产学研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既是学校扭转区位劣势、拓展办学空间的迫切需要,也是提升学校内涵建设,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求。一是启动蚌埠产学研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有利于扭转因区位劣势导致学校发展受限的不利局面,尤其是有利于缓解学校人才引进与稳定、生源竞争压力大等长期困扰学校发展的难题;二是启动蚌埠产学研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可以缓解目前办学空间不足的压力。目前凤阳校区已有16000名学生,办学空间太拥挤,急需减少学生人数,改善办学条件,现在蚌埠产学研人才培养基地学生规模定在8000~10000人,建成后,凤阳校区保持在12000人左右,蚌埠产学研人才培养基地容纳8000~10000人,这就为今后实现2万人的办学规模,创建安徽科技大学奠定了基础;三是启动蚌埠产学研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有利于学校基础保障能力的改善,尤其是供水供电、教职工子女就学、学生实习实训、青年教师婚姻和周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方面都将得到有效改善;四是启动蚌埠产学研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蚌埠市提供的优惠政策,使我校深度融入蚌埠经济社会发展,为深化产学研合作,积极对接地方新兴产业发展,推进协同创新提供良好的条件。

四、下一步学校将加快蚌埠产学研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进程

现在拆迁任务已快完成,学校将全面加快蚌埠产学研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进程。一是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党委已研究决定成立了基建处,配备了精干力量,并将尽快成立产学研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二是科学编制产学研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整体规划设计方案,学校已专程赴东南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一流设计单位商谈设计邀标事宜,力争尽快拿出一个高质量、高品位的整体规划设计方案;三是确定有资质的单位编制环境评估报告书,尽快完成环评手续;四是在拆迁完毕后,将尽快启动蚌埠产学研人才培养基地围墙建设工作。在前期工作落实到位后,力争主体工程于2015年秋季开工建设。

注释

[1]本文节录于2013年9月在学校蚌埠产学研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有关问题通报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