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总经理卓越工作手册
8860700000009

第9章 抓住创新的要诀、掌握创新的技巧

管理技巧

时代向领导者提出了创新的要求,也提供了创新的好条件。企业处在一个急剧变化的环境里,只有创新才可以打破常规,突破传统;只有勇于探索才能出奇制胜,领先于人。创新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需要思想和理论,更需要方法和技巧,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超越过去,创造未来。

1.在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

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领导者,如果注意把自己的创新方法施行于工作中的细微之处,就会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创新不只是“想”出来的,主要是“做”出来的。创新的重要含义就是超越旧的,没有较高甚至很高的素质和水平,是难以做到的。要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必须有强大的竞争力;要想具有强大竞争力,必须具有强大创新能力。

吉姆·哈顿是美国一家电子仪器厂的领导。一天,吉姆在下班时偶尔听到了两个女工的对话。一个说:“这个工作真是糟糕透了,搞得我疲乏不堪,其实并不是很累,只是它使我的腿相当疼。”另一个说:“我也一样,所不同的是我必须不停地弯腰,这使我的脖子像抽筋一样,我不得不干一会儿歇一会儿。”

这段对工作不满的对话使吉姆产生了很大的疑惑:为什么会这样呢?女工从事的都是些比较轻松的装配工作,本应不会有人感到过分劳累才是。

突然间吉姆想到:抱怨腿痛的那个女工个子矮小,而抱怨脖子抽筋的那位则是个瘦高个,是她们的身材不适合工作台的高度而产生了身体不适。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好主意,把整个部门的工作岗位重新分配一下。

第二天早上,女工们发现整个部门都重新安排过了。所有高个子的、中等身材的以及矮个子的女工们,分别被安排到她们自己的新位置上。吉姆和助手帮助她们适当调整了桌椅高度、所有的灯具、搬运箱的摆设、悬挂的气压螺丝推进器以及其他的各种工具。结果,再也没有人抱怨工作令身体不适,生产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也许你认为是合理的事情其实并不合理。多到下面走一走,想一想,看看员工是怎样说的,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因为每个人的状况千差万别。关心别人,也就是在提高工作效率。你可以设计一张质询现状的调查问卷,把你自己和下属的个人行为以及组织行为中,凡是“一直都这么做”的项目逐条单列出来。按照“绝对重要”、“比较重要”、“不太重要”等三种条件,对每一条进行反思:“是否需要创新和改进?”“对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有无益处?”等等。

如果答案是“绝对重要”,那就得保留下来;反之,就找出改变的办法。这种质询现状的过程,有助于培养你和下属共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随时发现和取消每一项愚蠢的规定以及每一项不必要的程序。

有一句老话:“东西没有坏就不要去修理。”没有什么比这样的态度更令创新窒息了。在你所领导的组织内部,在每个工作环节,总有些需要改进和处理的事情。坐在办公室里,你永远也不会发现和找出这些问题。走出去,到下面的各个部门转一转,和同事、下属多交流一下,以寻找和确定那些似乎不怎么对头的事情。

具有创新能力的领导者和普通领导者之间的区别是,前者总是能够抓住灵感,他们留心自己的创意,并且总能在创意溜走之前把它记下来。

从矿石中淘炼出黄金的比例大约是20万分之一,创新也是一样。具备耐心和毅力并不断地挖掘,无论是领导者自身还是你领导的组织和员工都会获益匪浅。

2.既要富有远见,又要看到眼前

企业创新活动中,作为领导者,需要有超凡的远见和超大的视野。企业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认识,也是一种冒险,创新过程中也会遇到未知的风险。领导者应当能够提前觉察到出现的任何事物,不仅能看到眼前发生的事,同时还能预见到组织内部和外部环境所要发生的一切。

当组织中的所有成员,都以同样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时,组织潜在的危险就会很大。因此,每个领导者都希望自己眼光独到,高瞻远瞩。然而,这一切最终取决于领导者的思维跨度有多大。

能够大跨度思维的领导者,才能成为大才。敏锐的思维能力,可以帮助领导者从容不迫地应付工作中的窘境,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经常进行反向思维和矛盾思维有助于拓展你思维的跨度。在“变是惟一不变”的全球竞争环境下,领导者是否可以跳出原有的思维定式,突破自己固有的思维局限,挑战以往的成功模式和战略手段,是考验领导者心理素质和魄力的重要环节。

一个思维跨度大、敏锐性强的领导者是不会躺在过去的成绩上睡大觉的。他一定会不断否定自己,突破自己,战胜自己,向自己挑战,向明天挑战,向未来挑战,只有这样的领导者才有机会成为未来的佼佼者。

人们常常把成败归于命运,实际上却不是这样。

有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两个农民进城打工,口渴了在饮料摊前买水喝,摊主告诉他们水两块钱一瓶。这时,一个农民想:“我们乡下,水是不要钱的。这儿连水都要钱,看来在这儿不好生活,我得回去。”另一个农民却想:“我们乡下,水是不值钱的。这儿连水都能卖钱,看来在这儿好生活,我要留下。”结果,走的还是农民,留下的则成了企业家。

运动员比赛时如果要取得好成绩,身上似乎存在两种非常矛盾的特质:既要全神贯注,有强烈的获胜欲望;又要随时保持放松的心态,不能紧张。领导者在拓展思维的跨度时,要学会运用思维的矛盾性。

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的集合体。他和蔼可亲,但有时也会雷霆大发;一向谦逊待人,但有时也表现得非常自负。在他身上,“始终如一”这个词失去了意义。他是一个讲究实际而又具有丰富想像力的人。他能用心灵的眼睛看出技术发展的方向,并知道如何去实现。

创业之初,盖茨就看准了科技发展的方向,找准了能在科技浪潮中始终立于巅峰的产品。尽管微软市场庞大、规模可观,但他还是能灵活迅速地做出一些变动。比如,最近他意识到了自己曾经忽视了因特网的作用而马上做出调整。

尽管他雇佣了他所能找到的最优秀的科技人员,但是公司里大部分人都得承认,他对像每一个螺丝螺帽这样的细节都和他们一样清楚。

这两种倾向是很难同时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拘泥于现实中的琐事会使一个人丧失想像力;想像力丰富又容易让人好高骛远,不能脚踏实地。而盖茨却成功地将这两者融于一身。在大多数人身上互不相容的东西,在他身上却完全相辅相成。

因此,总结那些在创新中取得巨大成果的经验,其中一个最有效的前提条件就是,领导者必须要有非常好的远见和环视360°的视野。这是创新的智慧,也是成功的技巧。

3.摆脱单一思维方式的困境

很多时候,并不是领导者的天才能力成就了创新,相反,而是创新本身极具挑战性,迫使领导者不得不变换多个角度去思考同一问题,以寻找妥善的解决之道;同时,在选择衡量最佳方法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应对各种挑战的有效方式。可以这样说,创新的思维方式,成就了那些卓越的领导者;卓越的领导者成就了组织的创新。

有一个故事很值得我们玩味:

从前,所罗门国王在臣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人民对他的英明睿智和明断是非十分尊敬。一天,下属带着两名妇女和一个婴儿来打官司,两名妇女都声称自己是这名婴儿的母亲,请求所罗门国王进行公正裁决。这个官司还真把所罗门国王难住了,从这两名妇女的表情和陈述中都没有发现什么破绽,他一时无法判定到底谁是孩子的母亲。而他一旦出错,不仅有损自己的威望,更会永远破坏一个家庭。

这个难题揭示了身为领导者在解决复杂问题时所面临的困境:

第一,世界如此复杂,即使是国王也不知道世界的全部。

第二,人是复杂的,所以知道事实的真相远不简单,仅凭权威作出决定,一旦失误,无疑会损害领导者的声誉和威望。

所罗门国王最终通过创新的思维,使事情有了圆满的结果,他放弃了通常采用的法律程序,选择了一个超常规的做法:他命令手下卫士把孩子劈成两半,一人分一半,公平解决。结果真伪立现:其中的一名妇女听到这个恐怖的命令之后吓得放声大哭,提出自己宁愿放弃这个孩子。而她,就是这个婴儿的真正母亲。至此,另类思维使一个棘手的难题水落石出,迎刃而解。

在这个故事里,所罗门国王并没有把这案件本身看做一个直截了当的、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深入思考这个问题,穿过法律和事实的范畴,挖掘到情感和心理的深处。他运用了自己的聪明才智重构了整个事件,为自己寻找到了转换的空间,从而把自己、婴儿以及他真正的母亲都从困境中解脱了出来。整个过程不动声色,毫发无伤,却显示出所罗门国王敏锐的思维和高超的领导能力。

在现实世界里,作为领导者,可能经常会面临类似的两难抉择。在这个日益变化的世界里,下属的动机各式各样,每个组织成员价值和利益取向都复杂无比,而却要求领导者带领各种不同的组织成员去追求共同的组织目标。这就决定了所有需要领导者解决的问题不是简单的对与错、是与非的两维世界,而是要作出艰难的决定。

领导者的创新使命,则在于超越困境。也正是困境把那些杰出的领导者与普通人区别开来:一般人即使身处高位可能也会选择非此即彼、直截了当,其结果往往会顾此失彼;而领导者哪怕地位卑微也会小心从事,凭耐心、智慧和坚持超越困境。而正是不断思考,不断超越困境,最终会造就真正的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