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迪奥和他的时尚王国
8860500000031

第31章 最后的时装展

克里斯汀 ·迪奥认为,一个女装设计师的创造力丝毫不亚于任何一个艺术领域的专业人士。他在回忆录中坦言:

我后半生的每一天都在准备系列作品的推出。当我完成一件令我满意的作品的时候,我会开心得无以复加;但当我没有灵感的时候便会非常沮丧,甚至绝望。我会不停地在屋子中转圈或者用一支笔将一张纸划得七零八落,这种情况一直会持续到完成这个作品为止。虽然有假期,但是对我来说却显得漫长而令人厌烦。当展厅空了的时候,我的思想就会随着那些衣服迷失。有谁知道明天商店里会摆放哪几件衣服?在这期间,它们被放在衣橱里,被人遗忘了。这时,我会在它们的面前坐下,看着它们,从内心深处深深地感激它们。

每次筹备时装展时都是克里斯汀 ·迪奥最为劳累的时期,他终日埋首于设计之中,甚至连胡子都会忘记刮,饭菜都是由仆人送到他的设计室中。对于克里斯汀 ·迪奥来说,时装展已经成为一个衡量他能否超越自己的标准,每一次的巨大成功都会让他非常满足。但同时,每一次的成功又都是压力。就像他的朋友对他说过的那样,他已经陷入了一个 “不断超越自己 ”的怪圈之中。如果他想保持荣耀,就必须再一次超越自己。但事实告诉我们,没有一个人拥有无限的创造力,江郎才尽是不可避免的结局。

克里斯汀 ·迪奥也担心有朝一日无法设计出让人满意的作品,每一次时装展的成功都让他欢欣鼓舞,但是,在此之前的劳累和对无法预知的未来的恐惧同样让他如临深狱。他这样写道:

我不知道这次结果如何,就像我不知道何时会死一样。命运之神一直在冥冥之中看着我,他已经画完了我的人生轨迹。

正如他所说的那样,他不知道自己何时会死,但是命运之神也许不想看到一个伟大的才华横溢的设计师因江郎才尽而被世人遗忘,于是在他最后一次时装展后带走了他。

1957年春季,蒙田大道30号的迪奥公司总部又到了忙碌的季节。迪奥春夏款时装发布会将在几天后举行,世界各地的媒体和名媛都盯紧了巴黎的迪奥时装屋。

一次时装发布会就是一场盛大的演出,每一个细节都会经过多次的排练和预演。这些浩繁的准备工作通常要占据迪奥团队整整6个月的时间。一件华美礼服的完成,要经过很多个步骤,从早期的构思,到与技术人员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到灵感闪现,然后是设计完成,经过缝纫师的缝制,最终悬挂起来。在这个连续的工作过程中,克里斯汀 ·迪奥都会详尽地描绘出所有的细节,并作出下一步的指导。在这个半年,克里斯汀 ·迪奥会将他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图纸设计中。

在经过一段时间废寝忘食的工作之后,他会让雷蒙德 ·泽纳克夫人收拾好他的屋子,并将所有完成的设计图纸进行分类。而此时的克里斯汀 ·迪奥则会冲到楼下,他急于知道其他人的设计进展到什么程度。

这样的创作方式让克里斯汀 ·迪奥显得有些癫狂。他曾这样描绘他的工作感受:“突然间,我觉得脑海中像是打开了一扇天窗,一道明亮的光束直接投射到我的意识中。我手中正画着的一张草图突然给了我灵感的火花。在那些繁乱的线条之中,我似乎看到了一件件优美的、独具特色的时装。就是这样,没错,就是它了。这是一个全新的创意,诞生了一个全新的女性形象。于是,一个灵感引发出另一个灵感,直到引出一系列的创意来。”

当设计图纸确定下来,接下来就是将这些设计图纸变成一件件成衣。当然,这些成衣只是粗具雏形,还需要大量的完善工作。这个时期的工作是最为繁琐和关键的。因为,设计师在绘制设计图纸的时候,只是在头脑中有一个大致的轮廓,并不能完美地设计好每一个细节。当这些衣服按照图纸被制成之后,由模特穿上在设计师的面前展示。只有这样,设计师才能全方位地看到设计变成实物之后的效果,并进一步地提出修改意见。

初期的试衣阶段结束之后,每一件衣服都被画满了各种线条,别满了别针,并被拿到工作室中重新修改。在这些由轻帆布制成的样衣展示之后,时装发布会的系列名称就会确定下来,当然这个权力是由克里斯汀 ·迪奥一手掌控的。然后,泽纳克夫人要负责安排200名左右的模特,参加最后的服装秀。

当所有服装的修改工作都完成之后,就开始预演。这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因为通过预演能发现很多的纰漏,从而在发布会正式开始之前进行完善。预演是不对外公开的,甚至连排演室的大门都用白色帷幕紧紧地遮挡,防止外人的窥视。这个时候,克里斯汀 ·迪奥通常会在展厅中摆放几排椅子,由自己和一些被允许观看的设计师来充当观众。他手里一直拿着一个金色的手杖,椅子上挂着一个帆布口袋,里面装着纸、笔和各种会在预演时用到的小东西。克里斯汀 ·迪奥会时常叫住从身边走过的模特,然后用那柄金色的手杖指点衣服的一些小瑕疵。

预演的时候通常都很安静,每个人都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盯着不停走过的模特,把自己的一些意见快速地记录下来,并在预演结束时进行汇总,然后再由克里斯汀 ·迪奥决定是否采纳。

特别的日子终于要来到了,所有的事情都要让位于服装展,此时的克里斯汀 ·迪奥是蒙田大道30号的帝王,他的任何要求和指令都必须无条件地执行,所有的准备工作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发布会的地点还是蒙田大道30号的迪奥公司总部,原先的房间在经过若干次的拓展之后已经成了如同宫殿一样奢华的大厅。屋顶上高悬着巨大的水晶吊灯,墙壁上镶嵌着带金边的巨幅墙壁镜。屋子里摆满了折叠椅子,甚至排到了门边。事实上,只有获得迪奥公司邀请的人才能光临此地,但是想要获得这种荣耀的人太多了,而且每一个人又都背景深厚,于是,工作人员只能尽可能地增加嘉宾的数量。

一场时装发布会在别人看来似乎很简单,无非是穿着各种时装的漂亮女模特行走在 T型台上,接受观众的品评。这些模特通常都表情冷漠,而不是像戏剧演员一样表情丰富。因为她们知道,对于观众来说,自己只是表现这些时装的一个载体,而不是主体。他们注意的只是自己身上所穿着的服饰,他们的掌声、赞扬、欢呼及冷漠、不屑都只为了身上那件华美或者平庸的衣服。

对于发布者来说,这场视觉的盛宴要比任何一场其他的演出都要艰难,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时间中,没有情节、没有故事、没有任何音乐和影像,有的只是不停走过的模特。发布者们深知若是不能拿出令观众们感兴趣的东西,没有人愿意忍受这段枯燥的时间。

但是对于时装领域的人来说,这场规模宏大的展示实实在在是一台让他们激动的盛大表演。华美的长裙在台上不停闪现,裙摆的高低和褶皱的方式都让他们惊叹。有的时候,一件独具匠心的时装一出来,观众们甚至会出现短暂的失神,他们喃喃自语地嘀咕着,却不知道用什么形容词来描绘眼前的画面。每一个模特的出场都能引发一场如潮的掌声,掌声似乎都未曾停息过。

克里斯汀 ·迪奥站在帷幕的后面,手里握着那颗金光闪闪的幸运星。除了10年之前的那场 “新风貌 ”风潮,之后的时装发布会上,掌声的热烈程度从没超过今天的这场。长久以来一直都对剧场很熟悉的他,对于观众的 “鼓掌尺度 ”有着自己独特的评价标准,这能够很好地帮助他判断每次展示的服装系列到底能受到多大程度的欢迎。

“第十四号,苏格兰风情。”主持人高声宣布,模特随之出现在观众面前。

克里斯汀 ·迪奥掀开帷幕的一角观察台下观众的表情,他发现当十四号一出现,观众们立刻瞪大了眼睛,深深地吸气,然后就是如潮的掌声。

“看来他们喜欢这件,先生。”泽纳克夫人站在克里斯汀 ·迪奥的背后向他低语。

“是的,但不止是这件,进展得很不错。”克里斯汀 ·迪奥微笑着说。

“和上次一样好吗?”

“我要说,比上次要好,甚至比以往的很多次都要好。”克里斯汀 ·迪奥坚定地说。

这次的时装发布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评论界和媒体将克里斯汀 ·迪奥捧上了天。他们称他是 “时装魔法师”、 “世界时装领域当之无愧的王者”、 “最具创新思想的时装设计师”、 “缔造服装艺术的杰出天才 ”等等。

时装绝对是一种艺术,而且是最普遍、最具效用的艺术。它是时尚领域的领军者。但是,无论是时装还是其他的东西,都源于创造者本身对于美好事物的感知力。克里斯汀 ·迪奥曾经说过:

时尚望向艺术,它看到了自己。

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他从小就对画家、音乐家、雕塑家的作品着迷。他曾经梦想着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但是来自于家庭的力量让他不得不放弃这条道路。于是,他把那些关于艺术的体悟和创造力通过服装这种形式释放出来,并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他就像一位魔法师,手中持有打磨得非常光亮的铜镜,他高举着铜镜照向世间的一切,映照过往的社会万象。

发布会结束的当天晚上,克里斯汀 ·迪奥和公司的员工以及他的朋友们庆祝到很晚,他喝了不少酒,在仆人的服侍下很快便睡着了。这是半年以来,他睡得最轻松最安稳的一次。第二天醒来,已经是上午8点多,他穿着睡衣走到客厅,桌子上放着一叠最新的报纸。他知道这些报纸上面肯定刊登着很多关于迪奥时装发布会的评论,便随手从中抽出了一张,一个硕大的标题映入眼帘:“迪奥,遮蔽了所有星辰的巨星”。他很快便读完了里面的内容,然后对着那个标题发呆。最耀眼的巨星?他喃喃自语,突然想到一篇关于星球的科普文章,里面说,当一颗星星发出最耀眼的光芒的时候,那就意味着这个星球即将毁灭。他突然一激灵地打了个寒战,转头看向窗外,浓重的乌云正遮蔽着整个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