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神秘岛
88604100000002

第2章

史密斯掉下来后就被海浪卷走了。他忠实的狗也主动跳出去营救主人。

“快到处找找看。”史佩莱喊道。他们四个人全忘记了疲倦,到处寻找着史密斯的下落。可怜的纳布最伤心,他一边痛哭流涕,一边急切地喊着:“我们快点找,快点找。”

史佩莱说:“我们会找到他的。”

“他会游泳吗?”潘克洛夫问道。

“他游泳很棒,”纳布答道,“而且,还有托普跟他在一起呢。”

潘克洛夫望着巨浪滔天的大海,不禁摇了摇头。

“他一定活着的。”纳布坚定地说道。

史密斯是在海滨的北部失踪的,他离最近的海岸足有半英里。

快要六点了,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他们在海边搜寻着,还不时停下来大声呼叫,倾听着有没有人回应。可是除了海水声和海鸥声,什么也听不到。他们走着走着,突然发现脚下白浪翻腾,已经无路可走了。

“这是一个海角,”潘克洛夫说,“我们只能按原路回去了。”

“也许他就在那里呢,我们再喊喊吧!”纳布指着黑暗中白浪滔天的大海说道。

他们又齐声大喊起来,但还是没有任何回应。他们只好沿着海角的另一边走着,这里不但遍地沙石,而且道路崎岖。但是,潘克洛夫通过浓雾,隐隐约约地望到了山峦的雄姿。这一带,海岸上鸟类较少,海水的喧嚣声也不大,几乎听不到拍岸的波涛声。海角的这一面显然形成了一个半圆形的海港。这个方向是通往南边的,正和史密斯可能登陆的海岸遥遥相对。走了一段路程后,他们发现自己已经找不着拐回北边去的弯路了。虽然已经筋疲力尽,但他们还是鼓起勇气前进,随时盼望突然遇到一个转角,使他们可以回到原地去。走了差不多两英里以后,他们到了一个高耸的地岬上,这里到处都是又湿又滑的岩石和大片的海水,他们又被挡住了。

潘克洛夫说:“我们是在一个小岛上,我们已经从它的一端走到另一端了。”

潘克洛夫说得很对。他们落下来的地方就是一个小岛,它全长还不到两英里。这个小岛满地乱石,草木不生,它是和其他群岛相连的吗?潘克洛夫凭借多年的航海经验,肯定西方朦胧的巨影就是隆起的海岸。不过,在黑暗中,他不能断定那是一个孤岛,还是和其他岛屿相连。他们也不能离开这个岛,因为周围都是大海,他们只好把寻找史密斯的事拖到第二天。糟糕的是,他们连一声呼救都没有听到,不知道史密斯是死是活。

3月25日清晨将近五点时,海面上浓雾弥漫,他们站在那里连二十英尺以外的东西都看不清楚。六点半钟左右,浓雾在太阳的照射下变得淡薄起来。不久整个小岛就像从云端降下来一样,整个儿现了出来。它在东面向远处伸展出去,可是西面却被突然插入的险滩挡住了。是的,小岛是连着陆地的。只不过小岛和对岸之间有一条大约800米宽的海峡,海峡里水流湍急。

这时,纳布一言不发地跳下水去了。他急于到对岸,并向北边爬去。潘克洛夫喊他,他也不听。史佩莱打算跟着去,可是潘克洛夫把他拦住了。“等一会儿,纳布一个人足够帮助他的主人了。如果我们冒险去游海峡,就有可能被冲进大海。你瞧,沙滩上的潮水正在退呢。”

纳布在海峡里和水流激烈地搏斗着,最后他成功地游过了海峡。他在一片高大的花岗石壁下上了岸,然后拔脚就跑,一会儿工夫就消失在一个岩石的海角后面了。这个海角几乎和小岛北端的高度相等。

潘克洛夫他们则一边吃着有些难以下咽的贝壳动物,一边观察着对面的陆地。对岸看上去是一个宽阔的港湾,南端是一个险峻的海角,寸草不生,荒凉无比。这个海角由一些奇形怪状的花岗石组成,高耸在那里。向北的港湾就很宽阔,不过海岸弯弯曲曲的,从西南弯向东北,终点形成一个狭长的地角。构成港湾弓形地带的两端之间的距离在12千米以上,海岸上面是一大片望不到边的树林。而在西北至少11千米远的地方,他们看见一个白色的山巅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一座顶端有积雪的高山。

这片土地究竟是一个孤岛,还是和大陆相连呢?潘克洛夫说道:“等着瞧吧,三个小时之后,我们就可以到对岸去了。我认为是可以找到史密斯的。”果然,不出潘克洛夫所料,三个小时以后,海峡中的大部分露出了沙滩,小岛和对岸之间只剩下一条很窄的水道。水道里的水不足两米深,他们轻而易举地过了海峡,坐下来商量下一步该怎么办。

史佩莱也等不及了。他突然跳了起来,顺着几小时以前纳布所去的方向攀上了悬崖。他很着急,爬得很快,马上就绕过峭壁的拐角不见了。赫伯特也想跟他一起去。

“不要去,孩子,”潘克洛夫说,“我们得找个过夜的地方,生一堆火,再想法子弄点儿吃的。他们回来后也需要补充体力。”

“那我们赶快行动吧。我去找一个能容得下我们的山洞。”赫伯特说。

“好,”潘克洛夫说道,“我们又累又冷又饿,有吃有住对我们来说真是莫大的奢侈了。”

他们的面前是百米高的庞大石壁,石壁从上到下没有一个空洞。无数海鸥在石壁顶上盘旋着,叽叽喳喳地叫个不休,对他们的到来一点也不害怕。他们没有往北走,而是向南。潘克洛夫注意到南边有一个狭窄的山口,他认为那里应该是一条河的出口。河流一方面可以提供淡水,另一方面也可能把史密斯冲到这里的岸边来。走着走着,赫伯特忽然碰到一堆覆盖着海藻的乱石。因为刚退潮,这些岩石和又湿又滑的海藻之间,有很多蛤蜊类。赫伯特叫住了潘克洛夫。

“怎么,都是贻贝吗?”潘克洛夫喊道,“这可以代替鸟蛋了。”

“不是贻贝,”赫伯特说,“这些软体动物是茨蟹。味道非常鲜美。”

“那我们就吃些茨蟹吧。”潘克洛夫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解决饥饿问题。

潘克洛夫很信任赫伯特,这位聪明好学的少年对博物学很精通。他过去已经不止一次地证明了博物学的用处,这一次他也没有弄错。这些茨蟹有椭圆形的贝壳,属于穿孔类软体动物,它们一动不动地成群地粘在岩石上。茨蟹的外壳两端浑圆,这是一般贻贝所没有的特征。两人停下来饱餐了一顿。茨蟹的味道有点辣,不加任何调料也非常可口。最后,他们还捡了许多茨蟹带着,准备留给其他人吃。

他们继续向南走,来到了可能有河水流出来的那个山口。这里的石壁底下确实有一股溪水,溪流的尽头形成一个相当尖锐的弯角。那段水流宽达30米,两岸不到6米高。河水在花岗石的夹壁间非常湍急。石壁俯临河口,然后,河身突然拐了个弯,消失在800米以外的矮树林中了。

“这里有淡水,有我们需要的木柴。”潘克洛夫说,“现在只缺住的地方了。”

可是这里到处都是平滑陡峭的石壁,想找个石洞看来是没什么希望了。但是在河口较高的地方,有一大堆叠起来的花岗岩,相信在石堆中找一个“石窟”是没什么困难的。岩石堆中有很多地方是空的,形成了天然的石窟。如果把石窟中那些透风的石缝堵住,这里是适合人住的。

“我们有活干啦。”潘克洛夫说,“要是我们能找到史密斯的话,他一定会很好地利用这座迷宫的。”

“我们准会找到他的,”赫伯特大声说,“等他回来的时候,这里就是一所像样的住宅了。”

“我们动手吧,首先要弄些木柴。我觉得可以用树枝来堵塞这些石缝,要不然风吹进来时好像鬼叫似的。”

两人离开了石窟,转过拐角,爬上河的左岸。现在已经涨潮了。潘克洛夫考虑到可以利用潮水的涨落来运送柴火。走了一刻钟以后,他们来到了河流向左弯曲的拐角处。这里是一片美丽的森林。虽然已经是秋天了,但这些松柏科树木还保持着苍翠的颜色。赫伯特认识那种散发出清香的喜马拉雅杉。当他们行走的时候,枯枝在脚下发出鞭炮一样的响声。

“孩子,”潘克洛夫笑着说,“虽然我不知道这些树的名字,至少我们可以把它们叫做‘柴树’。”

“那我们多弄点回去吧。”赫伯特说干就干。

为了收集更多的木柴,他们还特意做了一个木筏。他们想利用退潮时水流的力量把柴火运回石窟。两人各尽自己的力量,把成捆的木柴搬到木筏上去。大约用了一个小时,木筏上已经有了堆积如山的柴火。真的,他们收集的木柴二十个人也搬不完。现在,他们只等退潮了。

离退潮还有一段时间,潘克洛夫和赫伯特决定爬上高地去,看一看周围更远的景物。上山以后,他们首先看见的是曾经渡过的海洋。他们激动地望着海岸的北部,希望能看到气球的一点残骸,史密斯就是在那里失踪的。可是除了茫茫的大海,什么也没有。

赫伯特大声说:“像史密斯那样能干的人是不会被淹死的。他一定是在什么地方上岸了。”

潘克洛夫什么也没说,只是摇了摇头。他似乎觉得再也不能见到史密斯了,但他不愿意使赫伯特灰心,因此说:“当然,史密斯能想到办法脱险的。”

他们仔细地观察了海滨。海滨下面是一片沙滩,它向大海伸展出去,露出来的礁石像水陆两栖怪物躺在水里,礁石以外的大海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南面的水平线被一个突出的海角挡住了,看不见陆地是顺着那个方向伸展出去的,还是延向东南和西南,从而使海岸成为一个很长的半岛。在港湾北部的尽头,海岸的轮廓延伸到很远的地方,形成一个很大的弧形。那里地势平坦,只有大片的沙滩。西面是一座顶端有积雪的高山。从离海岸两英里以内一直到山坡开始下斜的地方,生长着大片的树木,还有许多常绿树点缀在里面,因此看上去是一大片苍翠的绿荫。从森林的边缘直到海边是一片平原,上面生长着树丛。左边的林间空地上闪耀着小河的流水,沿着这条弯弯曲曲的小河可以溯流到山岭的支脉间去,河水似乎是从那里发源的。

“我们好像是在一个岛上呢。”水手喃喃地说。

“这个岛似乎还挺大的。”少年答道。

但是这个问题必须要更全面地察看一下才能解决。不论是岛,还是大陆,这里的土地看起来物产丰盛。后来,他们就沿着花岗石台地的南边山脊往回走了,台地的边缘是一道奇形怪状、参差不齐的石块。石穴里栖息着成千成百的飞鸟,他们经过时,惊起了一大群。

“它们是野鸽子,或者是山鸽子,翅膀上有两道黑纹,尾巴是白的,羽毛是青灰色的。野鸽子肉本来就很好吃,它们的蛋估计味道更鲜美!”

“我们不给它们时间去孵蛋了,除非它们能够孵出荷包蛋来!”潘克洛夫兴致勃勃地说。

果然,潘克洛夫和赫伯特在花岗石的空隙里发现了许多鸟巢。他们捡了好几打鸽子蛋后赶紧往回走,到河边时正好赶上退潮。潘克洛夫用爬藤拧成一条绳子,并把这条绳子的一端系在木筏的后部。他们就这样控制着木筏,下午两点不到,他们就回到了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