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南昌人
88602000000001

第1章 自序:中间地带

在诗歌和小说之间,散文写作于我而言,是中间地带。这是个比较舒服的地带,我固认为那些一生以写散文为己任的人,难成大器,但我承认,我喜欢这种文体。读和写全喜欢。也许由于它是没有写作难度的文体,什么人都可以写,但对于一个有文体意识的作家而言,没有难度,恰是难度,他必须创造难度。让它成为一种最有难度的写作。我相信,只有这种写作,才是好的写作,也唯有这种写作,才是有价值的写作。我可以大言不惭地说,《南昌人》的写作,是属于这种写作。我积累、构思数十年,就是想写一本这样的散文。写完了,可以接着一心一意去写我的小说。

八大山人和黄宾虹,当年没几个人懂,后来怎么样?好的东西终有人知道好,比如这本《南昌人》,我是有担心的。可想想,都可以放下,也可以信赖,明白自己写作是付出了巨大诚意的,这就够了。我必须说这纯粹是一本个人化的写作作品,也是我一个人视角里的南昌和南昌人。不求得大多数人的看法一致,我只是如实写出了一个作家的认知和思考,这是我的血,这是我的骨,太多的别的什么,都无必要。好在出版社的司增斌先生当时找到我,就希望我根据自己的意思来写。这是让我暂时放下手中打算写的长篇,而接受《南昌人》写作的一个诱因。虽然我心里,这本书早晚要写,或原先已在写着,只是它不一定就叫《南昌人》,而可能是《南昌鬼子》,内容却是这些,这是我注定要写和会这么写的。

去年我注意到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南京人》(叶兆言)、《武汉人》(方方),书写得有趣,做得也漂亮,都买了。近期得知苏童、陈丹燕、毕飞宇等一批作家皆加入了这个“城市人”系列的写作,这像在做个品牌的样子,从中看出,南大社是可以让作家信赖并为之拼力付出的。基于此,我乐意接下《南昌人》的写作之约,并且把我的一些好东西都放到里面。

《南昌人》,写作过程中就让南昌人倍加关注,我知道他们心里都有对南昌人的认知,但他们不说。南昌人“鬼”呀!说好了,人骂。南昌人没那么好!说坏了,挨砸,南昌人有那么坏么?但我要说,这本书,无关好坏,却又尽是好坏。因为我明白,无论写南昌人好坏,都逃不了遭骂,没有中庸之路可走。索性按自己的想法写。这本书绝对独一无二,因为南昌人不同于任何地方人,人说“南昌鬼子”——鬼!我的写作似乎也就在诸多如此诡谲的目光注视下。好在,他们是我的乡亲,我是他们的同类,他们期待想看的,也就是我要写的。这是自己给自己照镜子,你的容貌美丑都躲不掉,既然要照镜子,自然没必要去怕镜子。

镜子里当然有美好,那些不一定被人所提及或为人所知的南昌的历史、人物故事,市井生活,风土人情,如同随世流转的南昌乡音,那些熟悉的街巷气息,光影,面孔,将一一呈现。而龌龊与阴郁,潮湿与不爽,自然也在镜像上无法逃脱。可能我们不是从一个人的优点中认出他是一个南昌人,或恰是自我们身上固有的缺点中,一下就认清了我们的同类。《南昌人》或许有这么点意思。坦白地说,我也会藏拙,我也会遮丑。因为我有虚荣,因为我是书里写着的南昌人。

这本书写得舒服也挣扎,感觉其中有一些该不该去直面,该不该这样写,但可能只有真正的南昌人才懂南昌人,那种可爱与厌恶,庄敬与鄙夷,始终是此消彼长。我对朋友说,这本书写完了,下半年只画画,彻底放松一下,以缓这口气。

此书杀青,在微博贴出目录,我的朋友姚雪雪(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社长)首先就表示有意要出这本书,我的兄长陈政(江西美术出版社社长)干脆提出,拿我这里出算了!这既让我喜悦,也在意料中。他们不知道我跟南大社签的约定,只有请朋友原谅,相信能理解。当年初得知我在写《南昌人》,《观典》杂志执行主编吴剑文就约我一定要拿几篇给他们发表,《南昌晚报》也是紧追不舍,网友纷纷表示提前预订,这都表明大家对这本书的看重与期待。但我信守着与司增斌先生签下的承诺,并正如我们预先达成的共识,希望这是一次愉快而成功的合作!

感谢张国功兄、万国英女士,感谢陈松。还要谢一下我的儿子程玥,他也是做出版的,一直在鼓励老爸这本书的写作。对于读者,尤其南昌读者,我准备接受他们的骂声,但作为世代在这块土地上生存的南昌人,我以为我的写作对得住良心,也对得起这座城市。

2013.6.24 南昌 墨艳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