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爱国主义教育
88598500000003

第3章 导言

翻开世界历史,放眼古今中外,哪一个国家的人民不主张爱国?哪一个国家的人民不把爱国主义当作最伟大而崇高的思想感情?

中华民族是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曾经孕育了屈原、戚继光、林则徐、邓世昌、钱学森等闻名中外的爱国志士……,那么,什么是“爱国主义”呢?爱国主义为什么具有如此巨大的力量?今天我们如何理解“爱国主义”的真正含义呢?

爱国主义,是人们千百年以来形成的对自己的祖国和民族的深厚感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人们深层的政治和道德品质。爱国不仅是爱祖国的河山、历史文化,更体现在忠诚于祖国和人民。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他虽然饱受统治者的迫害和权贵的倾轧,但在逆境中仍然坚持创作了《离骚》、《天问》、《九歌》和《九章》等不朽诗篇,他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诗句一直传诵至今,表达了自己始终对祖国无限忠诚,充分体现了坚持真理的坚强意志和高尚情操。真正的爱国主义者,就应该爱自己的祖国,爱全体人民,爱整个民族,就像波兰爱国诗人密茨凯维支所写的那样:

“我爱的是整个民族!——我张开双臂,

拥抱着整个民族的过去和未来,

象朋友,象情人,象丈夫,象父亲,

把它紧紧地拥抱在怀里,

我希望它复兴,希望它幸福,

希望它受到全世界的赞美。”

爱国主义,是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崇高的浩然正气和民族气节。爱国主义的感情集中地表现为民族自信心、民族自尊心,表现为为争取祖国独立富强而奋斗的爱国献身精神。林则徐,清朝后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被史学界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是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裕谦,一位与林则徐同时代的蒙古封疆大吏,在镇海率领不多的军队同英国侵略者作殊死拼搏,最后以身殉国。刘步蟾,这位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指挥若定、冲锋陷阵的“定远号”战舰管带,在战败后炸沉了已搁浅的舰只,愤然自尽,悲壮的实现了自己“苟丧舰、将自裁”的诺言。唐代政治家李世民有一首很有哲理的诗:“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失义?智者必怀仁。”在中华民族浩瀚久远的历史长河中,在祖国遭受欺侮凌辱、民族危亡的历史“疾风”中,一代又一代民族优秀分子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用自己的无私奉献高扬起了忠贞不渝的爱国旗帜。

爱国主义,是一种把国家和民族与个人融合在一起的高尚情操。是心系天下、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宋代范仲淹、明代顾炎武分别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伟大格言,揭示了“天下为公”的思想,成为中华儿女以天下为己任,自觉报效祖国,献身于国家、民族的道德依据,并成为一种强大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虽历经磨难,却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力量源泉。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共产主义战士周恩来的青少年时期,正是中国社会积贫积弱、任由西方列强宰割的黑暗年代。辛亥革命的失败使有些爱国主义者悲观失望,甚至有的一蹶不振。然而,周恩来却以“中国腾飞于世界”的远大抱负开始了他那波澜壮阔的爱国生涯。为了祖国,他无私奉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文革”时期,由于“左”倾路线的错误,使周恩来为之付出了半个世纪心血的祖国陷入了巨大浩劫和灾难之中。这时,他不违初衷,为祖国的安危日夜操劳。他对祖国的感情,可谓忠贞之至,至死不渝。

爱国主义,是一种能够胸怀世界、超越狭隘民族主义的朴素情感和思想观念。回顾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各民族无论人数多少,也无论怎样变迁,都是早就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的中华民族中的一员。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疆域,都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过自己的力量。各个民族之间在历史上虽也有过纠纷,甚至战争,但这不是主流。主流仍是各族人民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依存,友好交往,民族团结。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之间具有越来越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统一是历史的必然,团结是时代的趋势。中华民族的团结是有坚实的基础的,任何分裂国家的行为,都是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中华各族人民,都是龙的传人,无论走到天涯海角、世界各地,心中总是燃烧着爱国爱乡的赤子情,总是缭绕着中华魂。

一、什么是爱国主义

(一)爱国主义的概念

爱国主义是历史形成和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忠诚和热爱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曾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鲜明地表现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表现为争取祖国独立富强、维护祖国统一而奋斗的精神。爱国主义是衡量人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重要尺度,也是调整个人与国家、民族之间关系的重要规范。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内容有所不同,但其内在精神意蕴则是始终一致的。这就是热爱祖国,珍惜祖国悠久的历史,继承祖国灿烂的文化;建设祖国,以辛勤的劳动和艰苦的创造,使祖国变得富饶美丽;保卫祖国,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反对民族分裂和国家分裂。

因此,爱国主义是一种把关心和维护祖国的荣誉、利益,以及把推进祖国的文明进步、献身祖国人民的幸福,作为自己的政治选择和道德取向的无比高尚的思想理念。它是历史文明的沉淀,是经由数千年传统逐渐巩固起来的一种对祖国无比忠诚与热爱的思想情感的集中表达,是在处理个人与祖国关系方面所显现出来的高尚道德情操和进步的政治追求的思想光辉。它是一种推动全国人民团结奋斗、抵御外敌、战胜灾祸、克服困难、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与祖国相联系的爱国主义,应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在社会实践活动领域内使用的爱国主义,即通常所说的爱国,这是一种爱国情感和基于爱国情感而产生的爱国行为所构成的系统;二是作为思想观念的爱国主义,这是一种属于社会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范畴,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决定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理论体系;三是作为价值取向的爱国主义精神,它是包含在爱国主义中的共同的特性,即凝结为人的价值理性、道德情操、理想人格和精神境界,包含信念、理想、人格等道德内容。爱国主义作为一种道德力量,对于国家的统一繁荣、民族的团结进步具有不可估量的感召、激励和凝聚作用。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奋斗献身,是爱国主义最重要的内涵。

(二)爱国主义的内涵

爱国主义既有主体又有对象,主体就是爱国者,对象就是祖国。我们既要从主体的角度,又要从对象的角度,来共同揭示爱国主义的丰富内涵。

1.爱国主义是爱国情感、爱国思想和爱国行为的统一

从爱国者的角度来考察,爱国主义包含着情感、思想和行为三个基本方面。其中,爱国情感是基础,爱国思想是内核,爱国行为是体现。

首先,爱国情感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感性基础。爱国情感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虽然在开始都是自发的、朴素的,但却是树立爱国主义精神最初的心理发展阶段。爱国情感的表现极其丰富,如对养育自己的家园乡土的衷心赞美和深深依恋之情;对祖国辽阔富饶的国土、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灿烂的文明,以及各种闻名于世的辉煌成就的钦佩感和自豪感;对祖国各族人民和骨肉同胞的亲和感、归属感和尊崇感;对中华民族所表现出的强大生存、发展能力及其对整个人类历史发展所作的贡献和价值的确信而产生的民族自信心等等。

其次,爱国思想是爱国主义精神的理性基础。爱国思想是人们对祖国历史、现状、国际关系以及个人与祖国关系的一种理性认识,它常常以某种思想观念的形式表现出来。作为群体意识,爱国思想凝聚着人们对祖国的整体认识、对祖国前途命运的理性审视、对建设祖国的筹划,具体表现为民族自尊意识、民族自强意识和民族忧患意识等。作为个体意识,爱国思想潜藏于人们的内心深处,包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评价、对祖国利益的认同和服从等。无疑,爱国情感只有在爱国思想的引领下,才能不断得以巩固深化。

再次,爱国行为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实践。爱国行为是指人民身体力行,以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来实践自己的爱国情感和爱国思想。形成坚定正确、始终不渝的爱国行为,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落脚点和归宿。只是把爱国主义停留在口头上,空谈爱国情感和爱国思想而不付诸实践的人,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者。只有将爱国情感和爱国思想化作报国之行,做到表里一致、言行一致,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

2.爱国主义是爱故乡、爱人民和爱国家的统一

从爱国主义的对象的角度,我们可以从三个基本方面来把握爱国主义的内涵:

首先,热爱故乡山河是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总是有着割舍不断的亲情,无论走到哪里,往往魂牵梦绕。人们总是从热爱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逐渐形成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眷恋,并以不同方式表达这种热爱之情,从而形成了爱国主义的扎实基础。

其次,热爱各族人民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毛泽东说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正是因为拥有世世代代勤劳勇敢、善良智慧的各族人民,中国才会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一切真诚的爱国者都深爱着祖国的各族人民。邓小平情真意切地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再次,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的政治要求。国家安定团结、兴旺发达,生活于其中的民族、家庭和人民必然会安居乐业、幸福快乐;国家处于动荡、分裂、衰弱和危亡状态之中,其国民则不可避免地贫困流离、痛不欲生。这就清楚地表明,对于自己生长其中的、由先进阶级建立并实施管理的进步国家,每个人当然应该去维护她、巩固她、发展她。这是爱国主义的重要政治内容。

3.社会主义时期的爱国主义是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和拥护共产党领导的辩证统一

在社会主义社会,爱国主义有了更为丰富的内容。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当代中国讲爱国,就是爱社会主义中国。与以往的爱国主义相比,社会主义时期的爱国主义有着鲜明的新内涵。爱国是与爱社会主义结合在一起的。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在价值取向上是一致的。社会主义的目标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因而体现了为全体人民谋利益的理想,其价值取向是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一个真正的爱国者,不仅希望自己的祖国富强,而且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还应在必要时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由此可见,在社会主义社会坚持爱国主义,实质上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紧密相连,不可分离。爱国主义所追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要依靠社会主义才能实现;爱国主义所向往的国家统一和国强民富,也要依靠社会主义才能实现。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爱国主义是强大的精神力量;实现民族振兴,爱国主义是重要的精神支柱。爱祖国,就是要爱社会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爱国也是与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结合在一起。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一直是历史向中国人民提出的爱国主义的重大课题。中国共产党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和领导核心,所以全国各族人民自然把希望祖国繁荣昌盛的爱国之情与对中国共产党的衷心拥护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在近代中国社会历史进程中,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结束了国家四分五裂、任人宰割的状况,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变了一穷二白的面貌,走上了通过改革开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康庄大道;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潮流中,顶住压力,打开局面,使社会主义中国不断蓬勃发展。《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传唱多年、经久不衰的歌曲,以朴实无华的歌词,真切地表达了我国各族人民热爱祖国与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怀。

(三)爱国主义的特性

爱国主义具有多方面的特性。它既是调整个人与祖国行为的首要道德规范和基本法律要求,又是规范每个公民与国家关系的重要政治原则,还是正确认识个人与祖国价值关系的人生准则。

1.爱国主义是首要的道德规范

在人类历史上,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植根于民族意识、民族性格和民族气节中的崇高思想感情,同时也成为衡量一个阶级、政党、团体以及某一具体事件进步与反动的一般价值尺度,成为评判一个人善恶忠奸的基本社会道德标准。从古至今,凡是捍卫祖国利益而英勇献身的民族英雄和爱国志士,都会受到人们的颂扬和怀念。反之,凡是出卖民族、国家利益的叛徒和卖国贼,终究要被人们唾弃而成为千古罪人。由此可见,爱国主义作为调整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民族的首要道德规范,它强调个人利益、集体利益服从于国家利益,要求人们把爱国、报国、救国、兴国、强国看作爱国主义的崇高美德,而把辱国、祸国、乱国、卖国、叛国视为对祖国和民族最不道德的丑恶行径。爱国主义的道德规范主要是通过人们的内心信念来自觉遵行,同时依靠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的力量加以褒贬,对祖国发自内心的爱一旦升华为高尚的爱国主义道德观念,便会对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自觉而持久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正因此,《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其中,“爱国”被确定每个公民必须遵循的首要的道德规范。同时,《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又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在这里,“爱祖国”又是作为对每个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2.爱国主义是基本的人生职责

爱国主义作为正确认识个人与祖国价值关系的人生价值准则,提倡集体主义的人生价值观,强调社会整体利益或祖国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倡导一种报效祖国、为社会为国家奉献的精神,并认为只有祖国的繁荣富强才能为个人正当利益的实现、个人尊严的维护、个性的全面发展创造最好的社会环境。同时,人们也只有在为祖国、为社会、为集体的全心全意的无私奉献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为国家贡献越大的人其个人价值就越大;彻底的爱国主义者也正是在这种人生观基础上,从个人奋斗走向为祖国和人民服务。这就是说,每个人只有把爱国主义作为基本的人生职责,自觉自愿地为祖国、为人民尽职尽责,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才能追求远大的人生理想和实现崇高的人生价值。

3.爱国主义是重大的政治原则

在历史上,真正的爱国者在对待阶级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关系时,总是把爱国主义作为最高的政治原则,自觉地使个人利益、阶级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维护和发展国家民族大业。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人们只有具有爱国主义精神,才能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建设祖国等问题上不遗余力地作出贡献;才能在国家需要时以爱国主义的道德责任感为动力,克服一切困难,将爱国行动坚持到底;才能同一切损害国家形象和利益的行为作坚决斗争。因此,爱国主义是重要的政治原则和政治要求。爱国主义作为规范每个公民与国家关系的重要政治原则,强调每个公民对祖国的政治责任和政治义务。可以说,如果一个人为了祖国的独立、尊严和富强,英勇奋斗,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出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这样的人,不仅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也是一个政治立场坚定、政治觉悟崇高的人。

4.爱国主义是重要的法律义务

既然爱国主义是首要的道德规范和重大的政治原则,就必然要求国家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把它固定下来,成为每个公民对国家应尽的义务和应有的责任、使命,以增强其神圣性和权威性,并要求每个公民按照法律的规定,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民族团结,保卫祖国,抵御侵略等法律义务。换言之,爱不爱祖国,不仅是衡量人们道德品格高低的标准之一,也是确定一个人是否具有国家公民资格的一项基准性原则。由此,许多国家都把热爱自己的祖国作为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法律义务载入宪法。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二、罪犯为什么要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爱国主义从来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不仅具有把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祖国大家庭的巨大凝聚力和向心力,而且还是中华民族历代优秀人物壮丽人生的巨大原动力。在罪犯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不但有助于罪犯提升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强化罪犯的公民意识,使罪犯牢固树立作为一名公民所应具有的对于国家、社会、家庭的责任感。

1.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罪犯提升综合素质的需要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塑造人们心灵、振奋民族精神的手段,是一项最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重要思想武器。爱国主义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它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提高人们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水平,启发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觉悟,提高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个人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激发人们积极向上、艰苦奋斗的热情,为祖国和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献身精神,把全民族的力量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重要保证。对罪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促使罪犯领悟到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了解我们国家悠久历史、灿烂文化、锦绣河山、辉煌成就、优越制度、国情国策等诸多知识,进一步发挥爱国主义对罪犯个人素质潜移默化的提升作用。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促使罪犯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而把罪犯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实现振兴中华的共同理想团结奋斗。

2.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罪犯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需要

爱国主义与每个人都具有利益的直接性。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国度里,国家的兴衰、荣辱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休戚相关,这是一般公民都能直接感受到的现实。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国富则民强”,“国破则家亡”等著名格言。为国家尽力,为民族捐躯,成为一种为社会所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和义务。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都体现了爱国主义所蕴含的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本位价值取向。这种社会本位价值取向,是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提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反对损公肥私、损人利己,把个人的理想与奋斗融入广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奋斗之中的巨大力量。个人只有树立了这种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履行了这种义务,才会感到问心无愧,心安理得。

很多罪犯违法犯罪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正确的社会本位价值取向,将自身的利益凌驾于社会、集体和他人之上,利欲熏心、损人利己,从而陷入了犯罪的泥潭。因此,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爱国主义价值观是罪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爱国主义是一种自觉的价值选择,树立爱国主义价值观体现在价值目标上,表现为对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的进步追求和向往上。这种追求和向往,一旦化为心灵的“内省”,上升为有目的有意识的价值观念,蕴藏在肌体内的炽热的爱国热情就会产生强烈的爱国意识,从而就会关注祖国的前途命运,关注祖国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希望祖国早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罪犯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就会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共同实现现代化美好理想的共识上,形成坚定的爱国主义信仰,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而认真学习,踏实改造。

3.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罪犯树立荣辱观、增强责任感的需要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公民道德规范,是由一系列社会责任意识升华而成的一种行为必然和自觉性。弘扬爱国主义,不仅需要民族精神、理想信念的支撑,还要通过正确的荣辱观和责任感来激励。荣辱观和责任感是激发一个人、一个集体、一个民族自立自强的重要精神动力。只有具备鲜明地荣辱观和责任感,才会自觉争取荣誉,强化责任意识,避免和洗刷耻辱,才会自尊、自爱和自强,才能有自立于世界的能力。在中国历史上,正是因为有强烈的民族荣誉感,才有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前仆后继,以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丰功伟绩;正是因为有强烈的耻辱感,才有近代史上轰轰烈烈的民族救亡运动;正是因为有强烈的责任感,才有当下广大人民群众以热爱祖国、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全部力量为光荣。正因为如此,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孔繁森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时代精神的号角才得以响彻我们的社会,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在“忠于祖国、热爱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知难而进、勇往直前”,“艰苦奋斗、求真务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等时代精神的凝聚和升华中取得一次次胜利。

对罪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促使罪犯明辱知耻,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使所有罪犯深刻认识到国家的荣辱和个人的荣辱是相互依存、紧密相连的关系,自觉地把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作为自己的基本政治责任和义务,真正树立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对罪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增强罪犯的责任意识,强化其对国家和民族以及个人、家庭、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使所有罪犯深刻认识到自身的犯罪对国家、社会、家庭和他人所造成的危害,强化罪犯对犯罪的耻辱感、对刑罚的罪责感和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罪犯虽然犯了罪,但仍然是国家的公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增强罪犯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意识,将来刑释后能自觉地将人生价值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连在一起,努力达到实现自身价值与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统一;增强罪犯对家庭和受害人的责任意识,促进罪犯主动认罪悔罪,与犯罪行为彻底决裂,自觉踏实改造;增强罪犯对自我的责任意识,对自己的思想、言论和行为负责,对自己的过去和现在负责,更对自己的将来负责,努力改造自我,做守法合格公民。

三、罪犯如何接受爱国主义

(一)抓住契机,主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也是公民道德品质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素。作为国家的一名公民,每一名罪犯都要充分认识到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把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重要契机,主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要通过教育和学习,切实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品质,使自己真正具有爱国的思想、爱国的情感、爱国的精神、爱国的行动,切实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国家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凝聚智慧和力量,统一思想和行动,积极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要积极联系自己的犯罪思想和犯罪行为进行认真反思,深刻认识自己犯罪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从而做到认罪服法,知罪悔罪,彻底与犯罪决裂,立志重新做人。

(二)踊跃参与,积极投身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监狱将会定期对罪犯开展系统化的爱国主义知识教育,除了组织罪犯开展教材学习、观看爱国主义题材影片、学唱爱国主义教育歌曲、阅读爱国主义图书以及课外辅导等活动外,还将组织爱国主义读书会、报告会、演讲会、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进一步浓厚活动的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罪犯参与的积极性。罪犯要切实提高对爱国主义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认真地参加各项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要注重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重点开展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中华民族精神、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特别是新的安全观等方面的学习。要善于利用各种不同的途径和渠道接受教育,不仅要接受监狱组织的课堂化教育,还应该广泛阅读爱国主义教育书籍,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如网络、电视等多媒体技术开展学习,着力丰富知识、拓宽视野、增强个人的综合素质。

(三)结合实际,以实际行动体现爱国主义教育成效

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要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爱国主义教育课程的学习是通过课堂教育等多种途径,让罪犯明晓“什么是爱国主义”、“爱国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等道理,达到指导其爱国行动的目的。知而不行,不但不可能得到真知,而且也失去了知的意义。爱国,重在行动,要不断提高爱国主义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明理力行,知行统一,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边学习边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和理论的理解,用知识和理论更好地指导自身实践。要时时、事事、处处用爱国主义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规范自己。只有这样,才是真正领会了爱国主义的真谛,真正了解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罪犯要紧密联系国内外的形势,紧密联系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等具体情况,紧密联系自己的改造实际,正确处理自己在改造、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要把爱国热情与走踏实改造之路结合起来,继续加强对行为规范和监规纪律的学习,并以此规范和约束自己的所作所为,从而端正改造态度,增强改造意识,服从民警的管理教育。要使罪犯真诚改造、积极改造,争取早日回归社会,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之中,用实际行动努力践行爱国主义。

四、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罪犯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丰富。为了使罪犯获得更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我们结合罪犯的特点及改造实际,编写了《爱国主义教育》一书。本书共设七章,包括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锦绣的河山、辉煌的成就、优越的制度、正确的国策、美好的未来等七个方面。具体内容是:

第一章 悠久的历史。主要阐述古代中国的历史变迁和近代中国的曲折发展,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中国革命最终胜利的历史进程。引导罪犯在了解祖国悠久历史的同时,坚定信念,发奋进取,踏实改造,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第二章 灿烂的文化。主要讲述我国深邃的哲学思想、辉煌的艺术成就、悠久的传统美德等源远流长的文化艺术和我国古代蜚声海外的科技成就。重点介绍在捍卫祖国主权、反对外来侵略,坚持民族大义、维护民族团结中涌现出的民族英雄,引导罪犯珍惜文化成果,弘扬民族精神,认真学习文化技术,努力掌握一技之长,为将来更好地回归社会奠定基础。

第三章 锦绣的河山。概括地讲述我国秀丽的风光、丰富的物产资源和优美的名胜古迹,分类介绍祖国的山川、河流、湖泊、森林以及海岸线等风光;我国的土地、森林、水、矿产、海洋等资源和珍稀动植物;我国的主要名胜古迹;让罪犯在领略祖国锦绣河山的同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四章 辉煌的成就。主要阐述我国国民经济取得的辉煌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使罪犯结合实际反思自己的犯罪行为,珍惜机遇,积极改造,争当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才。

第五章 优越的制度。主要介绍我国国体的内涵及组成,政体的内涵及组成,政党的内涵以及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我国国体和政体选择的必然性,以及与欧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区别;分析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以及按劳分配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重点介绍我国国体政体、公有制经济及按劳分配等理论与实践,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在政治、经济改革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使罪犯进一步强化爱国和爱党的一致性,增强爱党爱国意识,切实认罪服法,走本质改造之路,争做守法公民。

第六章 正确的国策。概括地讲述我国的基本国情,介绍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内涵,使罪犯了解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掌握我国四大基本国策。引导罪犯认清国情国策、国家发展的国内环境以及国家发展面临的矛盾等,进一步强化罪犯的社会责任感。

第七章 美好的未来。主要介绍我国取得的各项成就,对未来我国的发展做出展望,勾勒出祖国发展的美好愿景和人民未来的美好生活。引导罪犯立足改造实际,加速改造步伐,争取早日回归社会、融入社会,成为“对家庭负责、对社会有用”的守法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