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美德故事丛书·职业道德故事
8858200000063

第63章 种子库保管员

1941年6月22日的凌晨,一场灾难突然降临在苏联人民面前,希特勒悍然发动了代号为“巴巴罗沙”的侵略战争,6000门大炮一齐开火,2000架轰炸机掠过长空,近300万德国侵略军,在边界线上,发动了疯狂的突然袭击。

准备不够充分的苏联红军陷入了极端被动的局面。第一天,他们就损失了1200架飞机,执行闪电战术的德国坦克到这天黄昏,已经深入苏联领土50多公里。尽管莫斯科大本营在当晚下达了全面狙击敌军的命令,但是,兵分三路的德军,在开始的几个月内依旧势不可挡,卫国战争进入了最困难的阶段。

在三条战线中,斗争最艰苦的要数波罗的海沿岸地区,从6月22日卫国战争开始,不到两个月,德军便兵临列宁格勒城下。由于列宁格勒军民奋勇抵抗,德军无法攻下这座北方的军事重镇。于是,德军统帅部决定采取灭绝人性的封锁政策,妄图把列宁格勒从地图上抹掉。从1941年11月开始,直至1943年1月,一年零两个月的围城与反围城的艰苦斗争开始了。

这是多么艰难的斗争岁月那。从当年的十一月中旬开始,列宁格勒便严重缺乏供应了,实行粮食配给之后,每人的口粮一天比一天少,到最后,除了保证伤病员的供应外,每人每天只有二两半面包,在整个围城期间,六十三万人离开了人世,其中六十万人是因为饥饿和营养不良死去的。粮食,成为被围的列宁格勒最宝贵的东西。

全城军民为着每一粒可以吃的粮食而奋斗。冬天,在列宁格勒的东北面,冰冻的拉多加湖上建立起一条炸不垮的冰上运输线。60辆卡车,在弹痕累累的冰上日夜运着城内需要的粮食,冰上之路成为整个城市的“生命线”。

城内,全体军民也为珍惜每一颗粮食而奋斗。有时候,运面包的军车被炸了,在场的人会把散落的面包一个个捡起来,擦干净,堆放好,然后送到它该送去的地方。捡拾面包的人虽然十分饥饿,但没有哪个把到手的面包私藏起一只来。

当围城的艰苦岁月进入最艰难的夏季的时候,城内一切可以当作食物的都被征集起来了。养马场喂马的燕麦,榨油厂作燃料的棉籽,甚至被打沉的船中已发了芽的谷子,都成为粮食的代用品,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佳肴。

但是,在整个被围时期,列宁格勒有一个单位,始终保存着一批粮食。从被围的第一天开始,到解围那天,它的仓库里的这批粮食,一颗也没有缺少。这个单位,便是举世闻名的马维诺夫研究院。

这所以俄罗斯植物学家马维诺夫命名的研究院,是列宁格勒的骄傲。这是一个地球植物种子的宝库。和平年代,研究院的植物学家们,通过种子交换和实地采集,贮存了世界上绝大多数植物的种子。这里有全世界各地的牧草的种子,北至英格兰和冰岛的草种,南到开普敦附近的草皮良种;这里也有北极寒冷地区的灌木种子,有热带丛林里奇异花木的种子,还有沙漠边缘最耐旱的植物种子。

在研究院仓库中,最有价值的是世界各地的粮食种子。自从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各民族便培育出种种供人食用的粮食,它们有小麦,有稻米,有玉米,还有种种只有少数民族食用的根茎和枝叶。这些都是人类文明的结果,研究院尽量搜集它们,存放在仓库中。科学家们还有一个梦想,今后能够在人类文明的基础上,通过科学育种,培育出新的粮食作物来。

当列宁格勒被围的时候,粮食作物专家伊凡诺夫便在马维诺夫研究院工作,负责保管所有的粮食种子。由于战争的关系,整个研究所只剩下九个工作人员,各自负责每一类种子的保管工作。

当饥饿来临,每一位公民只有很少的一点口粮的时候,伊凡诺夫他们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在伊凡诺夫负责的粮食种子库里,尽管每一种粮食种子数量并不多,但所有品种的种子聚集在一起,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它们立刻可以变成香喷喷的面包、米饭、糕点,填饱辘辘饥肠。伊凡诺夫下定决心保护这些种子,他说:“当全世界都陷入战争的时候,我一定要为所有未来的人守卫好这些种子。”

伊凡诺夫和他的同事们日复一日守卫在研究院的仓库里,这里就是他们的战场。饥饿同样袭击着这些种子的保卫者,日日夜夜的辛劳损害了他们的健康,他们忍着饥饿,拖着病体,继续坚持在第一线。假如伊凡诺夫在自己看守的种子中间取出一点点,他完全可以度过饥饿的难关,维持自己的生命。而那些种子少了一点点,也完全不会影响整个种子库的功能,但是伊凡诺夫宁愿忍受着饥饿的折磨,也不去动一粒种子。伊凡诺夫和他另外三位同事,就因为饥饿和营养不良,光荣地牺牲在自己守卫的种子旁边,成为列宁格勒六十三万牺牲者中的一员。

为了自己的事业,为了守卫每一颗种子,伊凡诺夫宁愿牺牲生命,也不去动一粒可以维持生命的粮食,一位真正的科学家的这种优秀品质,将永远记载在马维诺夫研究院光辉的史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