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美德故事丛书·职业道德故事
8858200000003

第3章 先学做人

唐朝开元年间,有位名相,名叫宋璟。

宋璟(663—737),河北南和人,一向以刚正闻名天下。

唐睿宗时,他曾担任宰相兼吏部尚书。他革除前弊,选用人才,着实做了许多好事。

所谓吏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组织部长,专门负责选拔人才,为国家所用。唐朝时虽已有考试制度,不过推荐还是当时选用人才的重要途径。许多官员还是通过别人的推荐才能当官。

这种被推荐的人,首先得由吏部审查,如果审查通不过,也当不了官。

一天,一位吏部主事,将一篇文章上呈给了宋璟。

那主事道:“下官受人之托,将这文章奉上大人,但下官并不认识此人。据那人讲,这位姓范的人在地方上很有文名,见解也颇独到,是个难得的人才,大人法眼请看,看了说好,下官再去调查这人人品。”

宋璟接过文章一看,扉页上写着“良宰论”三个大字。显而易见,这篇文章是专门谈论历代贤相的。宰相是国家大事的主要执行者,议论一下,原是好题目。

下端另外小字写着:山人范知璇。也就是说,作者是范知璇,“山人”是他对自己的谦称,意思是自己住在不发达地区,是草野之人。

这字一笔一划,力透纸背,字迹甚是雄劲。

宋璟还没有读文章,就不由赞了一句:“好字!”

那主事其实与姓范的颇为熟识,因为身在其位,不好开口,他是知道宋大人脾气的。如果知道是他直接送的,就要疑心是不是与他有些瓜葛,开了后门,所以不敢直说。现在听他说这人字好,不觉喜形于色,心想有了这句称赞,希望又多了一分。

接着,宋大人就翻开文章读了起来。

这文章将历代兴亡,天时人事,经传子史,凡是触及良宰的,他都如数家珍,一一道来。文句朴实凝重,步步深入,鞭辟入里。

宋璟越看兴致越高,边看边用手指叩着桌面,道:“难得,难得,不错不错,有看法,有见解,果然是个人才。”

那主事听宋大人赞不绝口,不由笑得连嘴也合不拢。

骤然间,宋璟的眉头锁了起来,原来读到文章的后半篇,范知璇口气一转,说起宋璟宋大人的好话来。他说宋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广有计谋,绝对称得上是一位知人善任、“清如水、明如镜”的好宰相,上至晏婴、张良,下至魏征、房玄龄,没有一个及得上他。

这些话要多肉麻有多肉麻。

那主事不明就里,还傻乎乎问:“大人,这人如何?”

宋璟问道:“这篇文章先生可曾看过?”

主事道:“是奉给大人的,下官不敢先看。”

宋璟道:“这文章开头倒写得不坏,只是后面越写越不像话。”

主事大惊道:“有这等事?这……这……”

宋璟道:“老实说,就这篇文章的文字与说理部分而论,不讲后半篇,这人确是一个人才。”

主事道:“大人说是人才就是人才,咱们吏部要的不就是有见解、文字好的人才吗?”

宋璟道:“先生的话说对了一半。咱们吏部要的虽是人才,但一定要会治国利民的人才,千万不要不顾百姓、只顾自己升官发财、专门阿谀奉承的人才。这人如果想的是国计民生,为此切切实实提些建议,这就对了。但他为了投我所好,一味吹捧,这就是人品上有问题了。”

主事其实早看过这文章,心里暗暗叫苦不迭,心想这下马屁拍到了马腿上了,真是倒霉啊!

他连忙说:“那么,是不是派人劝他一劝,让他将来改正了,过后咱们再慢慢地审查他,怎么样?”

宋璟摇头道:“万万不可。这文章写不好,或许还能学,人品不好却不是一时三刻学得好的。如果让这类人当了官,他们第一件事,不是关心百姓疾苦,而是首先注意上级的喜好,一味的向上爬,这就一定成不了一个好的官员。至于这篇文章如何,并不重要。”

说着,就将这篇文章交回到主事手里,站起来,叹气道:“唉,文章写的好的固然不容易找,品行好的人更难找啊。”

主事手里拿着文章,呆呆站在那里,再不敢说什么。

第二天,范知璇来见主事,问这事如何了。

主事盯着他,看了半天,说道:“昨天宋大人将先生的大作掷还给了我,开始时,我只当是你应了古人的那句话,画蛇添了足,咎由自取。你如果不多写了那后半篇文章,说不定宋大人当场就看中了你,你没见他边读你这文章边赞叹的情景呢;后来想想,也不尽然,其实是你压根儿没有学会做人。宋大人说了,文章写不好,或许还能学,人品不好却不是一时三刻学得好的。我看,先生还是去先学学做人吧。”

范知璇被主事说得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只好收起文章,怏怏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