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美德故事丛书·职业道德故事
8858200000024

第24章 青春无怨

从兰州出发,走青海,进西藏,就来到了青藏铁路的建设路线上。所有来过这里的人,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太高!太冷!”。就在傲然独立的唐古拉山口石碑那边,却有一群年轻人,正为世界最高的铁路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杜侃就是他们中间的一位,他是两年前来到勘测队的。

两年前,他是西南交大的高材生,一毕业就来到了高原。尽管他是个身体强壮的小伙子,一般的困难奈何不了他,可是,唐古拉山还是给了他一个下马威。这里,氧气量不足内地的三分之一,冬天,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是寻常事,晚上睡在帐篷里,戴在头上御寒的皮帽子“薄”得像张纸,挂在绳子上的毛巾到早上冻成了冰条。极度的寒冷让人的毛细血管也扩张起来,一碰就出血,一出血就冻住了。缺氧让队伍减员,一连半个月,杜侃胸闷、气短、头昏、恶心,他咬咬牙,挺了下来,没被汽车送回大本营去,留在了这“生命的禁区”。

这里是冻土区,对冻土层的勘测必须在冬季进行。他们必须付出在内地数倍的努力,才能完成任务。每天早上6点,天刚蒙蒙亮,他们就扛着几十斤重的仪器步行几十公里来到勘测区。晚上9点,顶着满天星辰,他们才能回到宿营地,来不及歇口气,又要赶着统计一天收集到的数据,把它们输入到计算机里。这一个冬天,杜侃他们仅仅用了二十多天,就收集到600组勘测数据,这么多的数据,在内地要花上3个月,他们是用自己的青春,谱写高原上最壮丽的乐章。

一个月过去了,预定的任务已经提前完成。杜侃他们把计算机里的数据绘成图纸,要派人送回大本营。杜侃骑上马,飞奔在回大本营的路上。

天很快黑了,杜侃觉得自己好像迷了路。在这样的地方,是绝对不能单独过夜的,他凭着天上的星星,找准了方向,飞快地朝目的地奔去。但愿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找到公路,沿着公路,至少可以找到一个兵站,或者可以歇脚的地方。

突然,几点奇怪的光亮在前边闪动,忽左忽右。杜侃心里升起一个可怕的字眼:狼!无人区常常有野生动物出现,他听说过,附近一个钻井,两个钻探工被一群狼赶到井顶,敲了一夜的钻杆,才驱走了狼群。

野兽是惧怕火光的,杜侃想到了唯一的办法,就是点起火来,它们就不敢接近。他下了马,取出一只打火机,点起来。可是,火苗太小了,根本无法驱赶那些狼。他把工作服撕下一片,点燃起来,再骑上马,像举着火把的战士,继续前进。

工作服一片片撕下来,裤子也被撕成一片一片,火苗是不小,那些狼却依然跟在身后,不肯散去。突然,他听到了前边的汽车轰鸣声,车灯明晃晃地穿透了高原的夜空,赶走了狼群,他终于得救了。

经历了惊心动魄的那一刻,杜侃更加热爱这一行了。他想,在大学毕业后,自己也可以到城市去工作的,但他选了高原。且不说在这里干上十年八年,将来可以给自己的子孙吹一吹,这世界上最高的铁路,也有我出的一份力。而且这里遇上的任何一项技术问题,自己随便拣一两条,那些专家们准会惊叹不已。路筑好了,自己准也成为一个专家呢。在这里度过青春年华,实在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