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推开智慧之门
8857900000092

第92章 用得上,才靠得住道光

十八年(1838)十二月,林则徐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东节制水师并执行禁烟任务。禁烟是一项艰苦的任务,需要许多与之有关的人才,然而林则徐却没有从京师的官员中选助手,而是准备随时访查、选用得力的人才。十九年(1839)初,林则徐启用钦差大臣关防,辞别故人,出京南行。他刚一出京,就宣布此行“并无随带官员、供事书吏,惟顶马一弁、跟丁六名,厨子小夫共三名,俱系随身行走,并无前站后站之人,如有借名影射,立即拿究”。这除了表明自己清正廉洁,不肯沿途劳自扰民之外,还表达了他将在广东禁烟现场随机用人的意图。林则徐是个有心的人,他在取道直隶、山东、安徽、江西等地时,一路不忘调查广东鸦片泛滥的情况,并悉心收罗合适人才。凡“官绅来谒者,苟有一得,皆咨询而籍之”。路过安徽舒城县时,他访知引疾告退的前六安州知州田溥,田溥于道光十五年(1835)当过广东香山县知县,力主禁烟,曾于任上“缉获鸦片万数千斤”,便“特约其至此一谈”。田溥应召前来,林则徐当晚虚心向他请教。林则徐考虑到“初次到粤,人地生疏,一切洋务、教务不得不先遣一两人密行查访”,因而他想到了自己的旧属、湖南抚标游击马辰。此人是安徽怀宁县人,一年前因家丁私受银两而未察被革职回乡。当时,林则徐也因保过马辰而获罪,受到降四级留任的处分。但是,林则徐一直认为马辰是个人才,不但“精力甚强”,而且素谙武备,废置不用十分可惜,于是不顾以前的得咎与避讳,果断决定派马辰先行,“兼程先赴海口代访夷情”,并发给他盘缠及费用。林则徐还记得,他以前在湖北查禁鸦片时,曾派过汉阳县县丞彭凤池到广东调查缉拿烟犯,此时尚未回湖北出差。他认为彭凤池也是一位“廉明勤干”之才,“且籍隶广东,于士俗方言本皆谙晓”,于是立即修书至粤,令彭凤池暂缓回楚,继续留在广州,“就近代查鸦片根株”。

为了掌握鸦片毒品泛滥情形,在禁烟斗争中争取主动,林则徐从实际出发,用人不拘一格。为了了解外商活动内幕,他雇用了两名长期在商馆为外商做饭的厨师到自己的行辕内备办伙食,以随时询问有关事情。林则徐不懂外文,但与外商打交道非用外语人才不可,而当时懂外文者,只是参与对外贸易活动的买办、引水、通事,以及归国华侨或在外国教会学校中就读的学生,这些人职业卑微,地位很低,在官场是很被人瞧不起的。然而,杯则徐却把他们视为宝贝,大胆招聘,让他们在行辕中翻译书报资料,以提供各方面信息。并要求他们对《澳门新闻报》和英商主办的《广州周报》的文章进行全面翻译。这批人中,有一位叫袁德辉,是从马来西亚槟榔屿归来的华侨,还有一位叫梁进德,澳门“马礼逊教育社”学校学生。他们都受到林则徐的重用,因而十分尽力。林则徐虎门销烟,成为民族英雄,与他不拘一格用人才,把有用的人作为自己进行禁烟运动的依靠。

生活悟语

清政府的腐败,可说是用人制度的腐败,是自毁江山;而林则徐的成功禁烟,与他不拘一格的用人有关,从实际需要出发,依靠广大群众,不用热衷仕途的官僚,敢于用出身卑微的厨子,买办等,真可谓:用得上的,才靠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