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推开智慧之门
8857900000153

第153章 身后意识

多一份“身后意识”,就像多了一双睿智的眼睛,时时给我们添一点远见、一点清醒、一点对现实更为透彻的察看与认知。因为我们需要斗志,所以更要珍视这种意识。

在漫长的有生之年,我们会选择真诚与磊落——对反正总是要到来的生命终点,时刻保持一份坦然。这样的危机感,这样的“身后意识”,对于生命来说,沉重还是轻松?

早出晚归,响应“联合指挥部”的号召,兴致勃勃地“转战”在一个个批斗会场。

那天早晨,有个一字不识的老人叫住了急匆匆又要出门的青年,忧心忡忡地对他说:“男娃是该什么事风光就干什么。可除了风光,还得想想自己干的事亏心不亏心。出门前你问3回:干下这事了,10年之后怕不怕见人,百年之后怕不怕见鬼?问3回心里不犯嘀咕,就大胆干去。”

这青年就是杜朋的父亲,这老人就是杜朋的奶奶。

杜朋的哲人一般的奶奶!正如她所料,恰恰是10年,所看被颠倒了的是非,又被颠倒过来。在拨乱反正的年代时问心无愧的他无数次对杜朋提起这件事,无数次念叨这句话;杜朋便在心里无数次感激着一字不识的奶奶——她用极朴素的良知,感悟到了“身后”的事情。

藉这份认知,可以少干很多日后追悔莫及的事情。把“身后”二字放在嘴里嚼一嚼,并不比捶胸顿足、大哭一场多费力气。

一部影片有这样一幕:一位老人弥留之际,紧握着女儿的手:“我如果知道死亡会这样突如其来,我一定善待所有的人。”

假如人们能常怀一种对生命的危机感,也许我们会少一些遗憾。你看踢加时赛的足球队员,哪一个不是竭尽全力的拼命冲杀?因为他们非常清楚:一旦闪失,就会“突然死亡”。所以常揣着一份危机感。

67岁的爱迪生能够从灾难中找出“价值”,从头再来,这种乐观的态度,豁达的胸怀,不屈的斗志真让人敬佩,愿我们能从他身上学到些什么。

1914年12月,大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的实验室在一场大火中化为灰烬。损失超过20万美金,但事前却只投了23.8万的保险,因为实验室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按理说应是防火的。那个晚上,爱迪生一生的心血成果在蔚为壮观的大火中付之一炬了。

大火最凶的当儿,爱迪生24岁的儿子查里斯在浓烟和废墟中发疯似地寻找他父亲。他最终找到了:爱迪生平静地看着火势,他的脸在火光摇曳中闪亮,他的白发在寒风中飘动着。

“我真为他难过,”查里斯后来写道,“他都67岁——不再年轻了——可眼下这一切都付诸东流了。他看到我就嚷道:查里斯,你母亲去哪儿了?去,快去把她找来,她这辈子恐怕再也见不着这样的场面了。”第二天早上,爱迪生看着一片废墟说道:“灾难自有它的价值,瞧,这不,我们以前所有的谬误过失都给大火烧了个一干二净,感谢上帝,这下我们又可以从头再来了。”

火灾刚过去三个星期,爱迪生就开始着手推出他的第一部留声机。

生活悟语

正像歌词中唱到的那样:“有多少爱可以重来……”人生本来就是在重复着一个个失败,成功……只有从不屈的斗志中你才能感觉到那不是重复,那是在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