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城市的星空,当最后一缕月光 转身离去,留给我们的仅仅只有诗意的缅怀吗?
小时候,对城市有着无限的向往和遐想。唯一一次的小城经历,更加深了我从乡村走出的渴望。走在小城去影院的路上,夕阳把它的余晖抒情的撒在街道两旁宽大的梧桐树叶上。电线杆的大喇叭里播放的是柔曼的流行歌曲。黄昏的风里弥漫的气息是那样的醺醺欲醉。夕阳,晚风和歌声使我敏感多情的心第一次苏醒过来,像胶片最强烈的感光。
如今已在城市漂泊多年,观察,学习,思考。触及到了城市冰冷的内核,从而认同了英国诗人库珀的名言:神造的乡村 ,人造的城市。在一个城市浸润的意识中的,是钢筋丛林的灰白色的冷漠。人们无休止地谈论的是物价和住房,期货和股票…… 。爱和美的过程被无限制的缩短,已经很少有人关注与情感有关的事物。大量繁衍和复制的是在高大楼群压迫下产生的渺小感和随波逐流的茫然感。
自然才是十分美好的,然而城市已不允许我们轻易就见到十分美好的自然,见到远树斜阳,烟渚月流,寒林暮鸦,篱角黄昏,松窗竹户,芳徑平芜,疏柳淡烟。城市阻隔和禁锢着我们的陶然向往。它只允许人们在百忙之中抽出几天时间,到有山有水的地方来个隔靴搔痒式的几日游。然后让人们带着眷恋,依依不舍地回来。殊不知这一切本来就属于我们的。现在一切都变得陌生起来,是城市割断了我们与 自然的脐带。
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我们厌倦的还是城市的矫饰和虚伪。城里生活的人们需要胸藏丘壑,亲切的柴门 与炊烟,灶火与锄头……往往热爱起于怀念而止于怀念。对于物质的依赖,已使人无法走出物欲光环所笼罩的城市。唯一所能坚守的,只好是纸上还乡。而另一方面,城市的生活准则有太容易诱发人们对自己固有的道德和传统的背叛。损人利己即使在毫发之间,也已被时尚的当做精明和智慧而大肆兜售。高尚的人格和品行日渐式微,文明和落后的含义,已超越了城市与乡村的地域限制。大多人的印象中,每一条通往城市的路,是康庄大道;而回乡的路仍然预备着游子漂泊后的失意。
现在乡村本体有点失落,声音微弱,相闻的唯有鸡犬。大片的土地被抛荒,农民已不愿在田野收获希望。青壮年劳动力已大批去了城市。曾经滋养城市的乡村,失去了生命力的博大与强健。唯有田间小路两边的庄稼,坚韧着低着头,沉默不语却没有半点后退的姿势,成为乡村和土地最后的坚守。
生活的路上不全是美景,当然我们的青春也不例外。青春不可能完全顺从自己既定的路线,心底的意愿也不可能都开出玫瑰。消长中体味起落,张扬里体会暗淡,外部的掌声很微弱时,自我欣赏自我肯定就尤为有力,前欢旧爱电光火石的一霎那,就足够今生回眸。亲情永远在你的背后温暖的守侯;友情永远是你摆渡的力量,让你内心的花园更馨香;而爱情是人生里最珍贵的宝藏,永远是你精神潜行的牵引。
我一直习惯于把女人比作玫瑰,男人比作蜜蜂。每一朵玫瑰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有一位过尽千帆的她。轻抚韶华的容颜,细数岁月的憧憬 ,或温情,或浪漫,或沧桑,或悲凉。女人是玫瑰,男人是蜜蜂。当故事走远之后,心里的情感却可以天长地久。在生活的激流中,不管多苦多难,只要坚守心中的信念,不沦为物欲的俘虏,人生就会变得情趣盎然,永远充满芳香。
过去的,我们都称其为历史。而历史是一面镜子,照亮我们未来的路。经历了,咀嚼了,品尝了 ,收藏了,这就是青春,这就是人生。
不管你愿与不愿,该来的总会来,该走的总会走,一切均是过往。我们无法决定青春和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努力拓延它的宽度,潜掘它的深度,让它变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让自己幸福,让你爱的人快乐,是爱情的义务和彼此幸福的源泉。爱情,友情和亲情,让我们携手走好生命的这一过往。
人生的至高财富,生命的所有意义,就是追求幸福,追求友情,爱情,亲情的完美和谐。幸福之路蜿蜒曲折,但不妨以一生的耐力和才华,且思且走,最后成就一个高度。幸福的精髓,就是在你了解了幸福真相之后,构建自己的幸福体系。理想的人生,恰似朴素的草编,柔软轻快,令人舒适,永远带着不动声色的暖。
我生在一个美丽的三县交界的小乡村。故乡滨临大沽河,为了防止洪水泛滥,村里修建了微型的【万里长城】。土垒的河堤环绕小村,我们的方言叫作【大堰】。村中刘姓居多,村名就叫【刘家湾】,又起了个半土不洋的名字【河里套】。
每年春天,旷野刮起西北风,肆无忌惮地扯开她蜿蜒的衣襟,把大沽河里的沙尘往人们眼里灌。村里人一个个满面风尘,狂风肆虐,仿佛随时要把一个小村庄刮去,把一段历史刮去,把一切悲欢刮去。
儿时的学习很轻松,一多半的时间用来劳动,在家里,学校,生产队。摘玉米,打猪草,挑水,拾粪,是儿时干得最多的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平淡,普通。几百年里没有大事,也没出过叱咤风云的人物。岁月轻微,时光寂静。村庄安详地像一篇空荡的白纸。在这里,人和事简单,普通,像不起眼的小土坡,散发着各自微弱的光。微弱但不渺茫,没有高低之分,也无贵贱之别,彼此相依。人们自己照亮自己,也照亮了这片土地。
自从进入初中,便与文字结缘。尤其是读过唐诗,宋词,元曲以及借阅了四大名著和借阅了各类书刊之后,便为之痴狂,着迷。精神上是一种极大的享受,文字的营养滋养着我日益成长。
我们那个时代,男女同学之间除了在学习的时候收发作业书本的的时候有点交集之外,几乎连话都不敢说。如果谁与谁之间稍微有一点亲近,就会成为饭余课后的谈资和取笑的对象。所以那时的同学之间多是同性的基友的友情,至于爱情,那是奇葩人地专利,大多人都是偷偷地暗恋,从而滋养那幼小贫瘠的心灵。记得初三的时候,一位勇敢的女同学向我们年轻的英语老师抛出了爱情的玫瑰枝,而最后的结果却是女神成了牺牲品被勒令退学,而那老师只是被象征性的背了一个不疼不痒的处分。还好,最后的结局是有情人终成眷属,成为了到目前还在我们同学中流传的美谈。
故乡,那一片贫瘠的土壤,养育了一代代平凡的人们。而现在,每当忆起的当初的那人,那事,总有一种温馨和说不清的异样情绪涌上心头,眼里不自觉地泛起泪花。青春,我们生命的摇篮后的起点,生命中的最美好记忆,永葆一颗赤子之心的源头。所以,虽然我们每个人的青春千差万别,但是青春给予我们的都是难以再续的年轻记忆。无论是苦涩还是美好,都是我们心中沉甸甸的财富和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