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人际交往的艺术
领导者的人际交往,是一项贯穿领导工作始终的经常性的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沟通信息、增加了解、达成共识、交流情感。交往活动的效果如何,要看领导者是否具有正确的认识,是否具有运用自如、非常有效的交往技巧,即是否掌握公关的艺术。
一、领导者人际交往的必要性与作用
社会生活中的人,无一不与他人发生交往。人们为了传达思想、交换意见、表达感情,就需要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往,这种沟通和交往的行为,就叫做人际交往。领导者的人际交往,即领导者为了实现领导目标而与他人包括上级、同事、下属、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往来。
1.领导者人际交往的必要性
领导者在进行决策、选拔与使用人才、做群众工作等各个环节和各个不同的场合中,都需要与他人进行沟通和往来,这些沟通和往来,就是领导者的人际交往。从公共关系学的角度来分析,领导者的人际交往是十分必要的。
(1)人际交往源于人的需要
公共关系理论认为:人际交往从根本上讲,是建立在满足需要的基础上的。具有不同需要的人,人际交往的形式也不相同。心理学家舒兹把人际交往的需要分为三类:
①包容的需要。
具有这种需要的人希望与别人交往,与别人建立和维持和谐的关系。出于这种需要的人际交往,其表现形式为出席、参与、随同、沟通。
②控制的需要。
具有这种需要的人,希望通过权力或权威与他人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出于这种需要的人际交往,其表现形式为使用权力、权威或威信,以便影响、支配、控制、领导他人。
③情感的需要。
具有这种需要的人,希望在感情方面与他人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由此而形成的人际交往,表现为同情、热爱、热情、亲密等。
(2)领导者的人际交往的必要
领导者的人际交往,主要是上述的第二种需要,即控制的需要。当然,领导者作为个人,他也有包容的需要和感情的需要。但作为社会组织中的领导者,他的人际交往主要是建立在控制的需要的基础上的。具体地说,领导者的人际交往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需要:
①决策的需要。
领导者为了进行决策,就必须要了解各种情况,作各种调查研究。同时,在决策中,需要向上级请示、汇报,需要与同事进行讨论,需要参谋或智囊人员出谋划策,这样就产生了与上级、同事、参谋和群众等各层次的人员之间的交往。
②日常管理的需要。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领导者一方面要指挥下属、群众进行工作;另一方面,要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激发、鼓励他们的工作热忱,因而领导者就需要在工作第一线与下属、群众进行交往。
③对外联系的需要。
现代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它无时无刻不处在与外界社会的广泛联系之中。因此,一个组织的领导者,必须经常地对外交往,包括接待其他组织来的客人和主动走向外界社会。这样,对外交往就成为领导者的外交职能。
总之,领导者的人际交往,是领导工作的需要;是一项贯穿于领导工作全过程的活动。
2.领导者人际交往的内容与分类
领导者人际交往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从领导者交往的对象来看,可以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①与上级领导者的人际交往;
②与本组织内部、本部门的其他领导者即同事之间的人际交往;
③与下级领导者,管理人员、下属办事员之间的人际交往;
④同基层群众之间的人际交往;
⑤同相邻组织或相关组织的有关人员之间的交往;
⑥同国外的有关组织或人员之间的人际交往。
领导者的上述人际交往,总的来说可分为两大类型:前四个方面为第一种类型,可称之为领导者工作环境中的人际交往,因为这些交往都是在工作中进行的,亦可称为对内交往,因为所交往的对象都是本组织、本部门内部的成员;后两个方面的人际交往是第二种类型,它所交往的对象是本组织外部的成员包括国外的成员,因此,可称为领导者的社会交往或对外交往。
3.领导者人际交往的作用
领导者的人际交往,在领导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障领导工作的顺利开展
领导者的人际交往是领导者工作的需要,是一项贯穿于领导工作全过程的活动。如果没有人际交往,领导者就无法开展工作。所以,领导者的人际交往能够保证领导工作的开展和顺利进行。
(2)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领导者的人际交往,实现了领导者与组织中各层次人员的信息传递、思想沟通和感情交流,从而使组织的凝聚力大大加强;组织中的人员,虽然通过组织机构已经结合在一起,规章制度也约束着他们的行为,但是,这些机构,制度都毫无感情色彩,而人是有思想和感情的,只有领导者的人际交往才能促进领导者与下属人员的思想、感情的交流,从而进一步地形成和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3)激发组织的活力
通过领导者与各层人员的思想沟通,领导者的影响力能够进一步地加强,从而能够使领导者的意图很快地得到下属人员的响应。同时,领导者通过人际交往,加强了他对下属人员和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从而能够进一步地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4)塑造组织的形象
领导者的对外交往,有利于塑造组织的外在形象。在外交场合,领导者的一言一行都在起着塑造组织形象的作用:一席谈话、一次宴请、一场新闻发布会、一次外交谈判,无一不对塑造组织的外在形象有着重要意义。
总之,领导者的人际交往具有重要作用。正因为如此,每个领导者都应该讲究人际交往艺术。
二、领导者工作中的人际交往艺术
1.同上下级领导者交往的艺术
如何与上级领导者相处,从公共关系的角度看,最重要的是能获得上级领导者的赏识和信任。而要获得这一点,作为下级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对上级领导者有职务上的礼貌
具体地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尊重上级领导者的命令,对其所下达的命令和指示应付诸实施;同时不要只依照吩咐将工作完成,更应该做得尽善尽美。如果做事情拖拖拉拉,就会招致上级领导者的不满。
②切实听取上级领导者的告诫,这是对上级领导者表示礼貌的有效方式。
③切记不可在上级领导者面前唯唯诺诺、而在背后又大肆攻击。
④经常为上级领导者的处境设想,这样就能体谅上级领导者的困难,从而在工作中采取理解、合作的态度。
⑤在与上级领导者交谈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态度。
(2)要有工作之余的礼貌
即使在工作之余,作为下级,也应对上级领导者表现出应有的礼貌,具体地说,要注意以下三点:
①即使你与上级领导者的私交甚好,但仍须保持上下级的分寸;
②不可对上级领导者有过于亲密以致不敬的态度,使上级领导者感到不悦;
③和上级领导者相处要注意小节。小节虽小,但往往能给人一些不好的印象。如在上级领导者的办公室内,不要随意翻阅公文、信件;平时在路上遇见上级者领导,要主动打招呼致意;和上级领导者开玩笑或提意见要注意分寸、方式和场合。
(3)与下级领导者相处也需要讲求艺术
因为,领导者的工作需要下属人员的真诚合作,只有讲求与他们的交往艺术,才能与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讲求与下属人员的交往艺术,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①尊重下属的人格。
尊重下属是领导者的基本道德准则之一。下属也有自己的人格,只有尊重下属的人格,领导者才能同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不要过于大意,伤害了下属的自尊心;
第二,要经常为下属的立场设想;
第三,不要过于责备或压抑下属,而应该予以诱导,充分发挥其潜在能力和工作主动性。
②工作上应注意的事项。
领导者对下属所下达的命令、指示,要力求简明易懂,要切记,下属的工作如果没有做好,上级领导者也有责任。
对于下属所提出的工作报告,要以认真的态度来听取。报告完毕,要予以勉励。
③在工作以外时间应注意的事项。
在工作时间之外,领导者要避免公私相混,对于下属的隐私,切勿过于深入探询。
要尽量与下属多交谈,与下属谈话格格不入,是领导者能力不足的表现。
2.与同事交往的艺术
这里所说的同事,是指与领导者在同一组织中同时担任大致相等级别职务的其他领导者。同事之间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社会的日益发展,人们迫切需要改善同事间的人际关系。
(1)影响同事间的人际关系的因素
影响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在群众中搬弄是非,引起同事的猜疑和不必要的风波;
②一心想他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而对反对意见置之不理;
③忽视集体行为的规章,一味我行我素;
④将麻烦的工作推给别人;
⑤禁止集体中的成员发表意见,忽视对方的存在;
⑥排挤自己所不喜欢的人;
⑦不遵守集体活动的集合时间;
⑧在集体活动时故意捣乱;
⑨只会批评别人,自己却什么都不做;
⑩个人所做的事与集体的目标毫不配合。
一位领导者,要想成为一个受到同事欢迎和尊敬的人,就必须在与同事交往中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人际关系维持在一个和睦的环境中。
(2)与同事友好相处的若干技巧
领导者要想进一步地获得同事们的高尚的友谊,除了注意上述各个方面之外,还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①在背地里称赞同事。背后称赞比当面称赞更具有效果;
②当上级称赞你做得比先来的同事还好时,不要洋洋自得;
③受到上级夸奖时,不妨说这是某某的指导有方;
④不要对某一位较有成就的同事特别亲切,否则被你冷落的其他同事将会因此对你产生反感;
⑤让同事们知道你乐于接受他们的指教;
⑥不要过分干涉别人的私生活;
⑦不要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
⑧不要欺骗同事;
⑨工作中的竞争应保持公平与心平气和;
⑩在和同事谈话时,不要随便打断对方的谈话,要让对方将所说的话讲完。此外,还要多让对方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对方问话时不要显得漫不经心或随便回答;
对于自己无法办到的事,不要轻易许诺。
这些条款看起来很繁琐,然而它确能使你与同事处于良好的人际关系之中,使你心情愉快,工作顺利。
3.同人民群众交往的艺术
同人民群众的交往,首先需要交心。孟子说:“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一个领导者,在与人民群众交往中,如果总是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不让群众知道你在想什么,只是说表面上的话,虚情假意地说一些不疼不痒的话,那么,这样的交往,即使是天天在一起,也达不到相知、知心的目的。
其次,要真心诚意地关心人民群众。领导者的关心,往往能够使人民群众心里热乎乎的。尤其是当群众在思想上有疙瘩、生活上有困难、工作上遇到挫折时,更需要领导给予关怀和体贴。领导者在与群众交往时,只要真心诚意地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就会得到他们的真诚的信赖。
再次,要尽可能地在工作之外参加人民群众的业余活动。以普通一员的身份参加群众的业余活动,是做好同群众交往的重要技巧。如与青年同志打打球、跳跳舞,与中老年同志下下棋、聊聊天等。在这些场合,群众觉得领导者同他们不分彼此,亲密无间,这样的交往往往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领导者也可以借此机会熟悉群众,了解情况,做思想工作。
以上所谈的都是领导者同群众交往的一般性技巧,下面再分析一下与不同类型的群众交往的特殊技巧。
(1)同女性员工交往的技巧
女性不同于男性。我国的领导者绝大部分都是男性,男性领导者在同女性群众交往时,必须懂得女性的特点。女性大多喜欢别人注意她,这是企盼自己的存在价值被肯定的心理所造成的;此外,她们很容易感情用事。因此,领导者在与女性群众交往时,要用适度的言行来肯定她们的存在价值,这样就能够使她们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但在肯定女性的存在价值时,又要注意分寸,别说过头的赞赏话和明显的奉承话,因为那样做会适得其反,她们往往会将此看成故意的嘲弄或恶意的讥讽。女性在察言观色方面的第六感观比男性敏锐得多,有看一眼就能识破男性谎言的本领。在与女性相处时,还应引起注意的是,女性常常显露出言行和心里所想的是相互矛盾的情况。领导者要带动女群众,就得洞察她们特有的心理,否则,就无法如愿。
一般来说,女性性格比较脆弱,会经常使用“眼泪战术”。工作上出了差错,挨了领导的批评,或者受了一点委曲,都会泪水汪汪。有的男性领导者一看到女性群众泪水盈眶,态度就软了下来,不敢进一步严厉批评,似乎生怕发生意外。这种一见眼泪就退却的领导作风,是对女性心理的另一方面缺乏了解所致,既有损于工作,也不利于对女性群众素质的提高。
女性对强有力的领导者有一种依靠心理。因此,优柔、软弱的人无法带动她们。女性集中的组织里,常见三三两两组成的小圈圈,似乎不跻身于某个圈圈,就会心有不安和孤独感。认清女性的这种依靠心理,领导者在同她们的交往中应务必让她们感到“能够依靠”和“值得信赖”。
因此,领导者在与女群众的交往中,既要态度坚定,又要关怀照顾。如果顾此失彼就会使事情多有困阻。一味讲照顾,缺乏严格的要求,就显得柔弱无能,女性群众反而觉得这个领导不值得信赖;如果总是板着面孔训人,不懂得关怀和照顾,女性群众便会怨恨丛生,耿耿于怀。
此外,女性群众的竞争心较强,也很容易感情用事,因此,领导者在与女性群众交往和处理女性群众之间的问题时,当以公平为宗旨,不可因人而异,否则,便会引起意外的麻烦。对女性群众的批评,一定要讲究方式,这是由于女性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敏感,容易感情用事。如果对她们进行批评时不讲究方式、方法,就往往会产生相反效果。
在女性集中的组织里,纠纷和争吵是司空见惯的事。有的甚至三五成群各自组成小集团,反目对立,对此,领导者要加强与她们的交往,妥善处理各种纠纷。
(2)与“非正式组织领袖”交往的技巧
在一个组织里,有许多人由于彼此的志趣、爱好及脾气秉性相同而自然形成一个松散的团体,人们称之为“非正式组织”。在这个非正式组织中,往往有一二个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在群众中又是颇有影响的人。这样的人,可称之为“非正式组织领袖”。因此,领导者需要注意与“非正式组织领袖”的交往,否则,会对领导工作大大不利。
领导者在与“非正式组织领袖”交往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尊重“非正式组织领袖”,对于他们反映的任何情况都要表示重视和信任,如果领导者对一个“非正式组织领袖”流露了不信任,就很有可能会引起相当一批员工的反感。
②在人事安排上应尽可能让这些“非正式组织领袖”担任一些比较重要的职务,使其成为组织内的“正式领袖”。这样可以将正式信息交流同非正式信息交流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双重控制的目的。
③在平时要多和“非正式组织领袖”联络,要把组织中的各种情况及时转告他们,以争取他们的合作和支持。心理学的理论说明,由尊重所导致的积极投入的作用远远大于被动的牵引。因此,调动他们的参与意识是相当重要的。
④遇到有新规定、新决策需要向下传达时,应先把“非正式组织领袖”请来,向他们作些解释,注意吸收他们对此的各种意见的反馈。
⑤注意千万不要使用任何行政压力使任何一个“非正式组织领袖”变成领导者单方面的“传声筒”,如果这样,他们的威望和作用都可能荡然无存,甚至有别的人取代他成为新的“领袖”。这对领导者的工作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3)与个别后进群众交往的技巧
领导者对于那些散漫成性、不遵守纪律、不认真工作的后进群众总是感到十分头痛,然而又不能回避他们。加强与之交往,采取“对症下药”的措施,才是领导者的上策。与这样的群众交往,领导者必须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心理。
那种损害了集体利益还趾高气扬的人,大都带有急于引起别人注意的心理。他们无法用正当的方式使自己获得大家的承认,因此只好退而求之,从坏名声上求得大家的注目——这是他们变态心理的反映。
还有个别群众,为了引人注目而扮演“枪眼”的角色,平时专门窥探领导者的失误。如果发现某个领导者出了什么差错,他便幸灾乐祸,并借题发挥,在同事中煽动事端。这种人由此而受到大家的注目,无形中成为后进分子的头头,以此满足自己的欲望。为了避免这种麻烦,领导者要处处谨慎行事,不给这些人以口实。同时,也要注意他们的表现,掌握其弱点,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
社会心理学中有一种“贴标签”理论,其原理是,给被标定者贴上一定程度的标签,用以制造一种对其行为进行控制的情境,从而限定被标定者。同时制造一种环境,让被标定者进入,并让其在一种新的环境适应中收敛原有的角色行为,然后通过环境的作用,逐步改变被标定者的行为。这两种方式一种可称为“硬的控制”,一种可称为“软的监督”,效果都较明显。不过要注意贴标签的“度”,不然,会造成极端事件的发生。在使用上,人们也常常使用后者,一者因为它稳妥,不露声色;二者还在于它给被标定者一种心理平衡的过程。当然,在执行了贴标签的软监督之后,还要注意另外一个问题,即:被标定者一旦有所改变即应该立即停止此标定。具体实施方法是将其再调入另一个新环境,从而让人们“忘”掉他曾被标定过,给他一个再造角色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