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公文包-人才造就
8836800000011

第11章 教育与成才(5)

长期以来,由于我们的教育一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忽略了对学生的创造力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无形中误导学生只要把书本知识学好,并能够考出好成绩,就达到了理想的境界。整个教育被一个“升学率”所左右,卷入“升学漩涡”中难以自拔。虽然近20年来,我们的教育事业发展很快,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这种传统教育在相当程度上脱离经济、脱离生产,只重书本知识,轻视实际操作技能。求学者追求文凭,学校追求升学率成了教育的最高目标,至于学生是否真正学到了实际的知识和技能,创造力如何,反而是次要的。

这就扭曲了教育的真正功能,导致了理论严重脱离实际。

为了适应跨世纪的需要,培养跨世纪的人才,教育必须改革,应把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作为教育的方向。

职业教育也必须从根本上扭转“轻技能,重文凭”的倾向,把培养创造性人才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职业教育本身培养的就是应用型人才,要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就要在“应用型”上更好地下功夫。大兴三职汽车修理专业采用了“双元制”教学,使教学和生产劳动紧密结合。1991年以来毕业了4个班200余人,所培养的学生基本适应岗位需要。学生在校期间都有一年的时间在汽车修理厂实习,通过一年的技能训练,对一般中档车修理可以独立作业。办学几年来,虽然对传统教育有了一些改进,但这还仅仅是开始。

职业教育要把办出职教特色放在教学的突出位置。教育质量如同产品质量,是生命力所在。要加强课程开发,拓宽专业渠道,加快教材建设,加强职业教育研究,逐步使职业教育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21世纪发展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目前的职业教育,往往侧重培养某一方面技能,忽略综合能力,要改变现状,就要逐步提高职业教育的层次,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这样才能为培养高层次人才打下基础。

职业教育要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建设符合职业教育需要和特点的实习基地。要主动与高校建立联系,要充分调动行业、地方、企事业办学的积极性,聘请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及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生产和经营管理人才。

培养创造性人才是整个教育的方向,也是职业教育的方向。实现这一目标,不但要引起全社会的重视,职教工作者更要脚踏实地地工作,为使更多的创造性人才脱颖而出而努力奋斗。

浅谈早期教育的“巧”

最近,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戴维·埃尔全德教授对目前美国存在一些不恰当的早期教育方式提出了严厉批评。他说:

“目前儿童早期教育的不妥之处不是对儿童进行本身,而是一种教育的盲目性:不顾儿童年龄的特点和兴趣爰好,一味地按家长意愿去施教。或追随社会潮流,人学我亦学。这样做的结果不但可能伤害了孩子们的自尊心,而且还可能诱发孩子们的逆反心理,对学习产生厌倦或抵触情绪。”由此,我想,对儿童的早期教育,既要早,更要巧。也就是说,对儿童的早期教育要明确教育的内容,注意教育的方法,在巧字上狠下功夫。

一、把握好儿童各年龄段可接受学习的最佳期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早在三十年代就提出了教学最佳期的问题。学习在最佳期内进行,能把现有的潜在水平转化为新的现有水平。如果脱离这最有利的时期,就不利于儿童的学习和智力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掌握好各时期儿童年龄的学习内容的最佳期。根据试验和有关资料的报道,两至三岁是掌握口语的最佳期,四至五岁是掌握书面语文的最佳期,五至五岁半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期,六岁左右是掌握大小、方位知觉的最佳期。只有按照各年龄最佳期的学习内容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掌握好启发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我国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60年前就曾说:“小孩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要知多运动,多强健,多快乐,多常识,多思想。”可是有许多年轻家长在进行早期教育中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如有的家长不是从儿童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而是超越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超前进行儿童不能胜任的智力发展,迫不及待地要求儿童识字、背古诗、学外语、学书法、学绘画等,恨不得一下子把儿童的智力全都开发出来。在教育方法上,有的家长也不是循循善诱,激发兴趣,启发自觉,而是采取强迫、命令,甚至威胁的手段,硬逼孩子学习。如此教育的结果只能导致扼制智力发展、损害身体、发生心理疾病等后果。由此可见,明智的家长应该把握让儿童往游戏中学习的方法,把启发性与趣味性紧密结合起来,寓教于乐,让儿童在自由欢快的游戏和生活中,自然地成长。

三、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良好习惯和各种能力家长要利用空闲或节假日时间,多带孩子上书店、图书馆,熟悉求知环境。要让孩子知道,老师和父母所讲的动听故事,都是来自书架上各种各样的的儿童读物,从而激起孩子对书本的兴趣。还要多给孩子讲故事。因为故事是孩子最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也是培养孩子想象、探索和兴趣的一种最好的途径。孩子听了故事后,会激起对故事情景的幻想及对故事细节的探索,进而激起学习的愿望和兴趣。此外,要注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在培养这些能力的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引导。如在认识桑蚕和菜虫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它们的异同点,启发幼儿说出它们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功用及与人们的关系。通过比较,使之比较精确地认识事物。记忆力的培养可通过幼儿朗诵诗歌、复述故事等进行。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学习、卫生、生活等良好习惯。如果能在学龄前养成良好的习惯,将使孩子终身受益。

0~2岁: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

人的性格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性格一旦形成便有着相对的稳定性。性格的初步形成始于婴幼儿期,这比人们一般认为的年龄要早得多。3岁的幼儿在性格上已有了明显的个体差异,如果没有足够的外界影响,幼儿的性格会自然而然地沿着原有的方向发展下去。因此,性格形成的关键期是在0~2岁。

儿童性格形成的起源是婴儿期的生活习惯,而养成某种习惯则取决于抚养人的养育方式。婴儿正是在家庭环境中,由先入为主的生活习惯和固定的行为方式养成了最初的习性,并以此构成其性格组合中的最基本成分。

从性格形成的起源可以发现,成人所采取的早期养育方式对儿童性格的所成起着制约和导向的重要作用,这一点目前还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成人们多习惯于将孩子的性格尤其是不良性格归咎于先天,却没有意识到,恰恰是成人自己在无形之中,以错误的育儿方式促成了孩子的这些性格缺陷。

性格发展的连续性,决定了性格培养必须从孩子一出世就开始。譬如,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起步于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西方家庭有让婴儿独睡一室的习惯,在我们中国则不然,即使有足够的空间,婴儿也总是与父母同床或至少是同室,小则到四五岁,大则到十几岁。由于孩子习惯了与成人的依附性强,自我意识与独立意识均产生较晚。

养育方式不仅包括诸如睡觉安排、饮食安排、排泄训练、自理能力训练具体的生活方式,而且还包括家长对孩子各种行为的态度以及情感流露的方式,如与孩子身体接触的频度,同孩子说话的语调、语气,对待孩子哭的态度,解决孩子怯生问题的方法等等,抚养人所展示的情感交往方式则直接影响着儿童性格的强度与硬度。婴幼儿的性格正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在与成人地相互交往中,经成人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沿着一个固定的方向发展。

采取什么类型的养育方式主要取决于人们所持有的养育观念,中国人多认为儿童弱小、易夭折,故应给予全面的保护和照顾,同时认为儿童生活幸福的标志是一帆风顺、不受挫折,这种生怕孩子出危险和刻意保护孩子以免吃任何苦头的意识贯穿于儿童养育的全过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句俗语极适合于描述中国人对孩子的安全处处担忧的心态,而成人过度担心的忧虑将不可避免地通过面部表情及言行举止显露出来,从而对孩子的心理起到不良的渲染作用。由于年龄越小的孩子越易受暗示,所以成人的基本性格特征包括性格弱点,极易通过早期的生活途径以心理暗示的方式传导给幼儿。

人们习惯于将“教”与“养”分开,认为“教”是育“心”,“养”是育“身”。但实际上,养育实践不仅制约了儿童的身体发展,同时也制约了儿童的心理发展,而且“养”比“教”对儿童之“心”的影响更持久也更深远。早期养育方式对被养育者性格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其儿童时期,还将体现在其整个人的一生之中。

提高幼儿智力的四项建议

1.提供幼儿开放而温暖的学习环境——可以使幼儿勇于表达,而舒解其过多的焦虑与压力,在身心安全、尊重温暖的环境里,往往可使幼儿的头脑变得更灵。

2、建立父母恳切的期望——“角色期望”不仅有自我应验的作用,而且往往也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型态,恳切的期望,可以激励子女奋发努力,发挥他们的潜能。

3.让幼儿从游戏中学习——游戏往往就是起于快乐,而终于智慧的一种最佳学习方式。

4.培养幼儿的思考与创造力——图画书、玩具以及我们周围的环境,都是幼儿思考与创造力的好素材。父母不妨为幼儿提供或设计一个多样化的生活环境,来刺激幼儿们的心智。

受宠儿童的命运

青春期屡遭挫败,或一生总是失意的人,多是受宠儿童。

由于习惯了唯我独尊,习惯了被娇宠,习惯了被关注,在步入青春期,独自闯进新生活后,常常遭受挫败。因为感情脆弱,缺少合作精神和自立能力,自然陷入困惑的重围。一般来说,受宠儿童有这样三种心理。

一、欲望满足心理。受宠儿童的欲望满足心理,使其无法与人和谐相处,而感情的脆弱,又加深了对失败的恐惧,能力与智慧自然丧失在自我纠缠之中。在社会生活中,受宠儿童不管其天赋才华如何,几乎无一不与失意的命运相伴随。这不能不说是父母使然。

二、行动依赖心理。由于父母过多地替儿童劳作,承担任务,使儿童丧失了训练,提高自己能力的机会,这种丧失,生长出一种难愈的病症——依赖。在失去依赖,寻找依赖的过程中,感情和精神必然遭受打击,丧失自信心,成为充满忧郁,自卑不快活的人。

三、自我失落心理。失落感,是受宏儿童独自闯世界时,无法抗拒的一种情绪。对于受宠儿童来说,受宠就有价值,全部的自我价值意义都在他人的宠爱中,一旦失去了宠爱,就如同遭到雷击一般不可忽视。

幼儿何时阅读好

作为学龄前孩子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早点学会阅读。但你是否想过:你的孩子适合阅读吗?

幼儿教育专家认为,这个因素的确值得考虑。衡量的标准则以成熟度与学习环境为主。成熟度亦即身体方面的发展程度,例如走路、说话、理解、视觉、听觉等能力。一般说5~7岁的小孩,这些能力才会慢慢成熟。

学习环境则是家庭所能提供的刺激,如果家中具有随手拈来的图书,孩子比较喜欢阅读。

因此,判断孩子是否适合阅读的具体方法是:孩子是否懂得辨别左右方向?是否认识一些简单的部首?对街边的广告是否有兴趣?说话是否流利?如果一切都没问题,那么你就可以引导他阅读了。

幼儿做作业时父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尽量保持安静和稳定的作业环境。幼儿的心理过程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不能经常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注意力容易转移,做作业时易受外界变动的环境和新事物的吸引。因而,在幼儿做作业时应保持安静和相对稳定的作业环境。

如:不要有大的音响刺激;不要在孩子面前与客人谈话、说笑;不要在孩子附近放孩子喜爰的玩具等。

二、注意听幼儿的自言自语,及时纠正作业错误。由于幼儿内部语言的不发达,常常借助于外部语言来进行思维。这样,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自言自语来了解孩子的作业情况,进行必要的辅导。孩子通常在作业顺利时,语句平缓、轻松、自如,遇到困难时,就会出现问题性语言,这时父母给予必要的帮助。

三、要及时给孩子一些作业辅助工具。幼儿虽然已能对事物进行简单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而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但无论如何这种逻辑思想都具有很大的直观形象性特色。因此在幼儿做作业时,父母要及时给孩子一些辅助“工具”,如图片、纸张甚至筷子等。

四、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作业习惯。孩子良好的作业习惯要从幼儿起就着意培养。具体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纠正孩子的坐姿,不良习惯会影响视力和身体的正常发育。2.要培养孩子的有意注意能力。一旦他做作业分心,就要想法把他的注意力引到作业上来,督促他尽快完成。3.不要让孩子随意乱画乱擦,要让他养成从小作业认真,自己整理学习用品等良好的作业习惯。

培养幼儿智力的方法

幼儿的智力培养分下述几个方面:

1、锻炼五官。一般来说,要给一二个月婴儿多创造听、看、摸的机会;给三个月以上的婴儿每天听2-3分钟柔和的音乐,并逐渐延长听音乐的时间;还要有计划地让婴儿看不同颜色,抓玩能发出不同声响的玩具等。

2、训练动作。从婴儿一个多月起,让孩子握成人的拇指,并帮助婴儿做四肢平举和前举动作;五六个月时,要让婴儿抓成人手站立,或跳跃;会走后,要让孩子做各种动作,让他们爬、走、追、跑,达到动作协调。

3、尽早教说话。三个月时,婴儿开始咿呀发声,一直到两岁前,儿童的学话积极性特别高。成人要有意识地引导、纠正儿童发音,在发展语言的过程中,使儿童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也得到发展。

4、培养好奇心。当孩子对周围事物感到新奇时,父母要耐心回答,启发他们动脑筋,想问题。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值得注意

按学龄前幼儿的生理特点,对他们的教育应该以游戏为主,寓教育于游戏中。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目前幼儿教育普遍存在着小学化的倾向(包括在幼儿园和在家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和误以为认字多少是衡量孩子智力的标志。许多家长送孩子进幼儿园的目的就是“为了学字、算算术”。家长们以孩子入园后认字的多少作为衡量幼儿园优劣的标准。同时,相当数量的小学对学龄儿童入学进行汉字、算术等文化课考试,这在客观上也助长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