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她们知道我来过:中国首部高危老人深度关怀笔记
8826700000007

第7章 三位如此特殊的奶奶

不能接近的老人

这是一位失明的奶奶。

夏天的时候,每天上午,她都会被护工扶起来,安置在轮椅上,推到二楼小平台靠门口的地方,这样她就能晒晒太阳,还不会被风吹到。

老人说自己快一百岁了,实际上只有九十二岁,但她长得很有100岁的迷惑性,脸有点抽巴,下巴往上兜着。她的大脑很清醒,我问什么她都有来有往地答着,说话的时候表情很拘谨,像是小学生在回答老师的问题。

那天我去看她,她正躺在床上休息,为了让她听见,我就把头越过她的头,靠向她听力较好的右耳,和她聊着天。

一开始她的表情还是有点拘谨小心,说着说着脸上就有了笑意,我就问她:“奶奶,在这里什么都不要想,天天就像现在这样高高兴兴的。”

只这一句话,她突然带着哭腔喊了一句:“我看不见了……”

“没事的,奶奶,人老了都会看不见的。”

“我看不见我的孩子了……”

只这一句,她的眼泪就流出来了,我一惊,有点不知所措,而她的眼泪越流越多,她用手一下一下擦着……我赶快把劝另一位奶奶的话说给她听,关于这个楼里所有九十以上的老人都看不见的谎言(以后详述),她慢慢平静下来,最终不哭了,然后说了一句:“你在这儿再坐一会吧……”

这样的话,她以前从没和我说过,不过,这时我恰好有事,我就和她说:“奶奶,我有事,得先走,我以后肯定会常来看你的。”

不过,以后,我却不太敢去看她了,我担心,她一听见是我,就会想起今天的谈话,就会再为“看不见孩子”而伤心,而那种伤心是根本劝不了的,唯一的办法就是不让她总惦记这件事,那我,就……远远地看着她吧……

(提醒:哪些事、哪些人是老人的情感伤心点,作为子女和志愿者,一定要非常清楚,那些“点”会激起高龄她们知道我来过中国首部高危老人深度关怀笔记老人巨大的心理反应,而且他们根本无法自控,一定要规避那些“点”啊……)

若有所思的老人

这个奶奶看起来非常普通,但是……

她走在走廊里和周围的人点头打招呼,非常客气;然后坐在走廊的长椅上,面带微笑地看着其他老人做游戏,但她……很少说话。

我观察她好几天了,她一直都没有说话,有时志愿者从她身边走过,跟她打招呼,她会明显地一愣,甚至像受了惊吓似的,但随即又是非常有礼貌地微笑、点头。

我觉得她什么地方有点不对,但又一直说不好,直到那天,一个医生告诉我:“她很可怜的,以前是个老师,现在记忆力全丧失了。”

记忆力全部丧失,那岂不是比脑萎缩还严重,那,那是怎样一种状态?

那天,我主动坐在她旁边,说了一句:“你好!”

她又是一惊的样子,随即立刻笑着回答:“你好!”然后就转了一下身,正对着我,但不说话,似乎是等着我的进一步发问。

“听说您以前是老师?”

“我……是个……老师……”她说得很慢,而且有明显的停顿,好像说两个字就要停下来想一下。

“那很好啊,我的母亲也是老师,那您是教中学还是小学?”

“我……我是教……对不起……他们说我的记忆都没有了……我想不起来了……对不起。”

“没关系,没关系,有些事情是可以想起来的,另外,只要每天心情高兴就能想起来,所以您一定得心情好。”

“是……吗?”

“对呀,你心情越好,想起来的事情就越多。”

“好的……谢谢……你。”

我拍了拍她的手,她对我笑了笑,我就起身告辞了。

我知道,以后与她“语言交流”的可能性不大了,虽然仅这一次谈话,但我明显感到她在努力寻找她的记忆,在回答我的问题时她明显在“想”,并不是立刻说“想不起来”,而是费力地想了一下,才无奈地告诉我。而我如果执意与她交流,她的这一痛苦无奈的过程就会反复出现……

以后的日子里,每次在走廊里和她见面,我都会热情地和她打招呼,她开始还会一愣,后来则直接是热情的回应……“热情问候”与“热情回应”,我们之间的交流就是这样,很热情,也很浅,而我,似乎只能做到这些了。

有一天,我终于明白她的“不一样”是什么了,就是“若有所思”,她总在想着什么,甚至是沉浸在她自己的某些念头里,别人一问她,她需要从那里出离,于是当然会一愣。那么,她又在想什么呢?

我可能永远都不知道了。

“奶奶,今天数数了吗?”

这个奶奶喜欢数数,我就叫她“数字奶奶”。

“数字奶奶”的面色非常好,是那种很显年轻的面色,她已经八十多了,但看着也就七十出头。第一次和她聊天时,她正坐在院子里晒太阳,那个时候是下午一点,许多老人都在睡午觉,她不睡,早早地坐在那里。

我问她为什么不睡,她说:“中午睡了,晚上就睡不着了。”

她曾经是一位中学老师,很爱笑,说着说着就笑了,不论这个事情有没有可笑的地方,甚至有的时候她看别人在干什么,也在微笑,因此,她给人的感觉总是非常亲切。

我问她:“奶奶,每天你都怎么过啊?”

“起来后,我先数一下数。”她笑着说。

“数数,数什么数?”我很奇怪。

“就是数有多少人从我门前经过呀,”她脸上是兴奋的表情,身子还向前探一探,“我告诉你啊,一般是八十多个,最多时候有一百多个呢!”

我有点替她难过,她实在太寂寞了,而她打发时间消除寂寞的办法竟然是“数数”,她坐在那里,像完成某个功课一样,盯着门口,过一个人,就在心中数一个,不论走过的人是护工、医生,是病人还是病人家属,人过得快了,就多数快数,尽量不让人数混淆,因为在她心中有一个比较,想看看,今天的人是否比昨天多。

这种“比较”在别人看来无所谓,但在她的心里就像一个游戏,一个有趣的游戏,如此想来,游戏的快乐也是她心中难得的快乐吧……想到这里我突然不替她难过了,我应该尊敬她才是!

是的,尊敬!她在为生活中多一点快乐而做着努力,这种努力对她来说已经成为生活正常的一部分,而不仅是打发无聊时光的一部分,就像一个人打电子游戏,那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仅是在打发时间。她也不需要同情,她只需要我每次都充满好奇地问:

“奶奶,今天门口经过多少人啊?比昨天多还是少啊?”这样,她会继续连续地数下去吧……

而快乐,也会因此延续吧……

(提醒:对高危老人有兴趣做的事情,无论是什么,我们都要赞赏她,鼓励她,那是她自知的为生活多一些快乐而做的努力,那是她不自知的生命力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