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新教育教师,开始自觉地把自己的生命与学生的生命编织在一起,把自己的生命汇入正在形成的新教育传统中。这是新教育人的承诺与梦想。带着这种承诺与梦想,新教育人将联合起来,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书写中国教育的传奇。
教师的四重境界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强调教师要有奉献精神,教师是红烛,要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教师是春蚕,要吐丝结茧,到死方尽。我们一直认为教师的价值要通过学生的成绩体现出来,而不能直接从教育生活中、从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获取幸福感。我觉得这是不对的。
我一直主张,教师要能够从日常的、琐碎的、平凡的教育生活中得到满足,能够从自己的成长中得到满足,能够从与孩子的交流中得到满足;教育应该让教师非常愉悦地过好每一天,让教师每天兴奋地、满足地走出教室;教师应该每天都能够通过和学生之间心声的交流、通过专业的成长得到幸福。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的幸福只是来源于学生的一张试卷、一个好的分数,来源于遥远的未来,来源于学生成为人才以后,那教师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享受教育幸福的人,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人。
其实,教师大致有四重境界:第一,是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第二,是让自己心安的老师;第三,是让学校骄傲的老师;第四,是让历史铭记的老师。其中最基础的境界,就是做一个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
是的,一个老师如果连学生都瞧不起他,那他就没资格做老师,也无法在学校安身立命。这样的老师不可能从教育生活中得到幸福,就算勉强留在学校,日子也会过得非常痛苦。
如何做一个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简单来说,就是陶行知先生说的那八个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学高为师,就是要把课上得好一点。上好一堂课并不那么容易。要让学生佩服你,就要看你对课程、课堂的理解。你的课堂效率高吗?你的讲解评点是否深入浅出?很多老师不是从这些方面提高自身素养,而是大搞题海战术,把学生搞得苦不堪言,对这门学科的兴趣丧失殆尽。这自然谈不上学高为师。
当然,学高为师并不是说老师任何方面都要比学生强,而是说作为一个老师,用心去写每一个教案,用心去教每一门课,用心去布置每一道题目,是最基本的素养;一旦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能够和学生平等地共同求索;不必要求自己成为全知全能者,但自身要始终有求知的热情与能力。
身正为范,就是要对自己要求高一点。老师的言行是活生生的教科书。为人师表才能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前行。教师应该是一个主动帮助别人的人,有一颗善良的心,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对弱者有着天然的同情。你不能对学生之中发生的各种事情视而不见,你应该关爱学生,尤其要关注班级里那些看上去最不可爱的学生。
无论是家境贫寒的、父母离异的孩子,还是学习上面临困难的孩子,他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会出现种种障碍,甚至会引发班级里的种种问题和矛盾。但他们也正是最需要教师关注的学生。把爱更多地献给这样的学生,不仅会感染他们,会受到他们的喜爱,也会令其他学生敬佩。孩子们会想,不管结果怎么样,我们的老师用心了,尽力了。这个要求其实并不高,只要用心去做,我们都能做到。
当然,仅仅让学生瞧得起还是不够的。还要努力做一个让自己心安的教师,一个对得起自己良心的教师。老师这个职业,是个吃良心饭的职业。只有老师才真正了解自己——我是不是真正用心、真正尽力了?我是不是对得起面前的孩子们?他们的父母把他们托付给我,学校把他们托付给我,社会把他们托付给我,我是不是对得起这样的信任?我心安吗?
或许,评价一个老师好不好,并不需要复杂的评估机制和程序,只要看一看教师节的时候,已经毕业了的学生有多少人记得给他送束鲜花、打个电话甚至来看望一下他。这样的学生越多,这个老师就越好。如果学生离开你就再也想不起你,那你就应该及时反省。做一个能让学生一辈子记住、怀念的老师,这样的老师才算是做到家了。
让自己心安,并没有那么容易。对公众的指责,你可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为它是外界强加给你的,甚至还可能是错误的。但良心的谴责,你必须认真面对。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才能够做到任何时候都心安理得。
教师的第三重境界,是做一个让学校骄傲的老师。学校每年都要评先进,被评为先进的老师往往使学校因为他们而感到荣耀。我们每个人都是个体的人,同时也是集体的人。过去我们对学生讲,“今日我以母校为荣,明日母校以我为荣”。实际上,对每位老师也应该寄予这样的期待。如果一个老师能做到在学校里很难被取代,那么,他自然会成为一个学校需要、校长赞赏、同事想念的人。
一个人,在一个地方能够被人们记在心里是很了不起的。这种不可替代并不是指工作岗位很特殊。其实,我们每个人所在的岗位都可能成为不可替代的岗位。哪怕是一个门卫,都可以做到这一点。一个好的门卫,就是学校的一扇窗,门卫的言行举止会给人留下印象,不仅代表他本人,也代表这个单位。任何一个领域中,别人都做不过我,我就是No.1,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学校同样应该以我为荣。就像香港大学把“荣誉院士”的称号授予82岁的清洁工袁苏妹,表彰她几十年如一日地为学生做饭、扫地,悄悄地为生病的学生煎凉茶、为熬夜的学生煲鸡汤,“对高等教育界作出独特的贡献,以自己的生命影响大学堂仔的生命”。
总之,在每个岗位上都可以做得精彩,在每个舞台上都可以创造辉煌。每个岗位,每个科目,只要用心去做,都能做好,都可以成为让学校引以为荣的人。很多人做不到这一点,只是因为经常“这山看着那山高”。学会从自己的职业、从自己的岗位中去提升自己,把工作做到极致,就能够实现第三重境界,让学校记住你,以你为傲。
教师的第四重境界,也是最难达到的境界,就是做一个让历史铭记的老师。从一所学校来看,学校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了自己的故事和传奇。而学校的故事和传奇,是依靠老师的故事和传奇来实现的。
正如当年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在就职演讲中提出的:“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学校靠一个个的人承载着历史。昔日的西南联大,尽管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但由于它出了几十个院士,出了一批让历史铭记的大师,所以这所学校被历史铭记。浙江的春晖中学也是如此,当时它聚集了一大批中国文化史上的巨匠,一大批文化名人都在这所学校学习过、讲演过、工作过,这些人的故事最终成就了春晖中学。
被历史铭记,就意味着你的人生传奇、你的精神生命将会长久地陪伴和鼓舞着更多人前行。
事实上这四重境界是连贯的。起初你做一个让学生瞧得起的人,然后就努力做一个让自己心安的人,接着你要求自己成为让学校感到荣耀的人,那么你就很有可能成为一个让历史铭记的人。
教师的四重境界,需要一个阶梯式的螺旋上升的过程来逐步达到。首先要从做一个让学生瞧得起的教师开始。我也是这么要求自己的,从做老师的第一天开始,我就希望自己和学生们在一起,学生生病的时候我和他在医院里,学生打球时我和他们一起在操场上。现在,我在大学第一年教书时的一些学生仍然与我保持着联系。我到现在仍然是一个老师,仍然和所有老师一样,教学相长地一步步往前走着。
当我们能够不混日子,努力成为一个让学生从心里瞧得起的老师;当我们从每件小事开始,一件件坚持不懈地做着,用心书写着每一天的历史,从教学中得到成长、收获幸福,其实就是在不知不觉中沿着阶梯向上攀登。
(朱永新)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
岁月里最深挚的,是老师的目光,它望穿千古,洞悉宇宙;
大地上最宽广的,是老师的目光,它上彻天文,下察地理;
人世间最无私的,是老师的目光,它惊看鱼跃,喜随鸟飞。
老师的目光是轻轻的风,轻轻的风是它对幼苗的问候;
老师的目光是长长的丝,长长的丝是它对学子的牵挂;
老师的目光是深深的海,深深的海是它对世界的热爱。
这些文字节选自一篇题为《老师的目光》的散文,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教师的歌颂。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教师是好教师?什么样的教师堪称理想的教师呢?
美国学者泽斯纳和乔伊斯曾就教师问题进行过专门的研究,认为历史上各种关于教师的理论大致可分为五种:
第一种理论是把教师看作“出色的雇员”。该理论强调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规范地教学。这一理论强调的是教师的教学技术与经验。
第二种理论是把教师看作“初级的教授”。该理论强调优秀的教师必须拥有丰富的学术知识和良好的知识背景,即拥有精深的学术背景。
第三种理论是把教师看作“充分发展的个人”。该理论认为只有能够促进个人发展的教师才是最优秀的教师;只有能够促进个人发展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这种理论充分肯定了教师个人的价值,强调教师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培养。
第四种理论是把教师看作“革新者”。该理论认为教师是教育改革、社会改革的源泉所在,因而教师应该是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并应当通过教育学生和改革学校教育来改造社会。
第五种理论是把教师看作“善于思考的专家”。该理论认为教师实际上是思想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更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认为,单独拿出以上五种理论中的任何一种所定义的教师,都不应该是我们支持或欣赏的,因为优秀的教师应该是这五种理论定义的综合体。
一、胸怀理想,富有激情和诗意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
任何教师要想有高的成就、高的水准,首先必须有高的理想。国外有人专门研究过人的抱负层次和所获成就的关系,结论是人的抱负层次越高,成就也就越大。对于教师来说,走上教育岗位以后,必须为自己设定一个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只有设定这样一个目标,教师才能把自己的行动锁定在这个目标上,不断地增强自我意识和使命感,不断地进行自我挑战,少走弯路,防止浪费时间和精力。
教育和其他工作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教育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是其他工作所不具有的,它要求教师有更高的灵性和悟性。
有人说教育是一首诗,可以是田园诗,可以是古体诗,也可以是抒情诗,有各种各样的情调与内涵。教育家读懂这首诗的前提是什么呢?是自己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我要读懂它。如果没有解读这首诗的愿望和冲动,你永远不会读懂,也不会写出精彩的诗篇。马卡连柯曾经把他的著作称为“教育的诗篇”,我觉得很有道理。
一个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会做梦的教师。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相同。只有具有强烈的冲动、愿望、使命感、责任感的教师,才能够不断提出问题,也才能够拥有诗意的教育生活。写诗需要灵感、悟性和冲动。真正的教育家也应该具备这样的品质,永远憧憬明天。冲动停止,教育就会终结。
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有远大的理想,并不断地给自己设立追求的目标,同时又要富有激情。成长中的教师需要平静的思考,但更需要澎湃的激情。美国学者威伍在《激情,成就一个教师》一文中曾说过一段非常精彩的话:“想要教好学生的教师可能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志存高远和激情奔放的。伟大至少有一部分出自天赋,这是无法传播的。然而,伟大的教师一定是富有激情的教师。”
人要会做梦,要有理想。优秀的教师会永远记得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想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也就没有了意义。
二、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
一个理想的教师,应该善于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生活中的一些人为什么没有激情?因为他发现不了自己的可爱之处和伟大之处。认识自己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很高深的命题。在“认识自我”这个问题上,长期以来我们都陷入了一个误区。我们的舆论环境要求我们正确看待自己,于是,我们在评论、总结和交流的时候,总会自贬三分。当然,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自贬一些未尝不可,但在内心深处绝对不能自贬。
一个人对自我的评价,往往会影响这个人的事业。自信使人自强,适当的“骄傲”使人成功。只有自信,才能使一个人的潜能、才华发挥到极致,也只有自信才能使人得到“高峰体验”。培养人就是培养他的自信,摧毁人就是摧毁他的自信。
日本学者坂本保之介写过一本关于自己的书,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他的学习成绩曾经很差,年级一共有500人,他排在470多名。但是他的父亲并没有失望,总是不断地去挖掘他身上的“火花”。他的父亲会陪他下棋,以此锻炼他的思维能力;会陪他上山狩猎,以训练他的观察能力等。随着各种能力慢慢地提高,坂本保之介树立起了自信,学习上的困难也迎刃而解了。
由此可见,校长应该保护教师的自信心,甚至保护教师略带骄傲的自信心。作为教师,也应该珍视这种自信,不因一时的挫折而丧失自信。只要一个人的自信心不被摧毁,他就一定能够成功。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应该有他的价值、他的舞台,就应该有他扮演的角色、达到的境界。只是我们常常没有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没有确立人生的信念。
有一本书叫作《五体不满足》,讲的是一个名叫乙武洋匡的日本年轻人,一生下来就无手无脚,但正是这样的一个人,凭借自己不懈的努力,考入了日本早稻田大学,成为日本畅销书作家。因此,我认为一个人要取得成功有两个重要的前提:一个是追求成功的信念,另一个是相信自己能够成功的意念。
我始终认为,任何一个教师都可以取得巨大的成功,区别只在于有没有找到成功的道路。
一个理想的教师,应该不断地追求成功,但更应该不断地撞击成功。因为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并不知道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去撞击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暗点,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教师有这样或那样的冲动,有这样或那样的撞击,是难能可贵的。当一个教师停止了撞击,就意味着他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对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
三、善于合作,富有人格魅力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竞争基础上的合作,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是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一个不善于合作的教师,走不了太远,因为这个社会是需要合作的社会。社会如此,教师职业也是这样。
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处在非常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时时刻刻受到多方面、多层次的影响。教师的影响力施加得如何,取决于力的平衡。教师的影响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取得成功,取决于教师能够在多大层面上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对学生施加影响。一个会做工作的教师,会调动千军万马来实现自己的教育抱负。有不少教师个人素质很好,但是缺乏合作精神,与别的教师斤斤计较,这样的教师不会有多大出息。
合作是多方面的,包括教师和教师的合作、教师和学生的合作、教师和家长的合作、教师和校长的合作,以及教师和社会的合作。
面对合作与竞争,我们要确立“双赢”的观念。过去我们常常认为,在竞争中只有一个赢家,因此合作有一定的困难。但事实上,只有双赢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竞争。
真正高明的教师,应该是一个非常尊重他的同事、他的领导,非常善于调动各方面因素的教师。
怎样成为一个受欢迎的教师呢?我认为有三个要素:一是换位思考,二是尊重,三是互惠。
换位思考,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点讲起来很容易,做起来特别难。换位思考是一个向哲学命题发起挑战的心理学命题。哲学家告诉我们“这个存在”只能有“这个意识”;心理学家则说不能这样,“这个存在”要有“那个意识”。换位思考因此很难完成,稍不注意,就会导致本位主义和自我中心,变成一切从自我出发。我们都知道,过多的本位主义和自我中心,必然会导致冲突。这些冲突可以通过换位思考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说,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我们教师要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就不至于去抢自习课的时间,就会理解别人、同情别人。这样的教师也会成为他人眼中善解人意的教师。所谓“善解人意”,就是善于换位思考。换位思考并不意味着忽略自己的存在,而是知道别人需要什么,并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伸出友谊之手,而不是置别人的痛苦于不顾。
尊重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心理需要,是在人的生存、生理等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产生的一种很高层次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自尊心是人的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一旦挫伤一个人的自尊心,他会以十倍的疯狂、百倍的力量来和你抗衡。正所谓“士可杀,不可辱”。教师一定要尊重他人,尤其是尊重学生。
互惠是指我们教师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应该学会互相帮助。比如在共同参与的活动中,大家可以分享活动的成果,得到相应的回报。有一种社会交往理论认为:人和人之间的交往能否达成关系的平衡,主要取决于心理评价。每个人在社会交往过程中都会有所付出,这就是所谓的成本。同时,每个人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也都会得到一些东西,这就是所谓的利润。如果这种交往能够令自己有所收获,人就会继续这种交往;如果这种交往浪费自己很多时间和精力却一无所获,人就会终止这种交往。但是有些教师在看待教育过程中自己是吃亏了还是占便宜了的问题时,往往看不到自己的所得,这就导致了各种交往的失衡。
一个优秀的交往者,一个理想的教师,应该具有一点儿奉献精神。我们要相信,所有的付出都会有回报,所有的付出都会有收获。交往的过程实际是利益平衡的过程,斤斤计较于眼前的得失,表面看是暂时得到了一些东西,但实际上失去的是长远利益,得不偿失。
我觉得,如果一个教师能真正做到以上三点,他一定会赢得教师群体的尊重,赢得校长的尊重,赢得学生的尊重,赢得家长的尊重。
四、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
爱是教育的力量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正如夏丏尊先生所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我们有很多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教学,但是从没有在教学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心中也从没有涌起爱的热潮。这样的教师永远也不可能取得教育上的成功,永远也不可能把握教育的真谛。
我在大学教书的时候,有的学生会在离校前请我给他们留言,我写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挖掘你生活中、职业中的内在魅力。我们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自己的职业。你是厌倦它还是喜欢它,对你的心理发展,对你的幸福感、成就感的获得,都至关重要。你不爱这个职业,这个职业也不会爱你。你不爱教师这个职业,就不能从教师这个职业中获得乐趣。
我们过去经常说:“家有二斗粮,不做孩子王。”和孩子打交道确实是一件非常烦心的事,我们每天都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每天都会碰到这样那样的烦恼。但是我想说,有大烦恼才能有大乐趣,有大问题才能有大成就。你仔细去挖掘教师这个职业的魅力,就会发现它实在是美,可以说,世界上没有比教师职业更美的职业。
教师要善于发现教育的乐趣,因为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一些个性迥异的孩子,我们每天教育的都是一个个前程不可限量的个体。他们当中可能有未来的艺术家,可能有未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可能有未来各行各业的精英。只要你精心地照顾他们、哺育他们,只要你帮助他们找到自信,只要你帮助他们挖掘出自身的潜力,他们的能量便是不可限量的,是会远远超出你想象的。一分耕耘会带给你多少倍的回报!
教师是一个能够把人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全部能量、智慧发挥到极限的职业。这还不值得我们去爱吗?未来的教育家应该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爱教育。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也会爱你,你才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你爱学生,学生也会爱你,并让你在和他们的交往中忘却外面的世界,忘却生活的烦恼。
教师职业还有很多的美,比如一年有几个月的假期,在这样一段时间里你可以做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恩格斯曾经讲过,一个人发展的最高境界,就是有足够多的闲暇时间从事自己想做的事情。在这方面,没有什么职业能够超过教师。
只要你能够发现并挖掘出教师职业中弥漫着的那种美,你就会每天都产生激情,就会将每个学生都看作含苞待放的美丽花朵。是的,教师职业可能永远达不到职业排行榜的最前列,但我相信,一个优秀的、理想的教师,一定会在自己的内心把它排在最前列!所以我觉得,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教师职业的内在美,坚信自己所从事的是一个影响人的一生、值得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这样,你才会爱它,才会全身心地投入。
教师是否真的爱学生,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他是否相信每个孩子。其实,每个孩子都具有巨大的潜能,而且每个孩子的潜能是不一样的。教师只有独具慧眼,才能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从而鼓励孩子不断地去自主探索,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才华。
教师是否真的爱学生,还表现在教育的民主性中。我们教育中的民主精神还不够,大多数情况下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命令学生服从,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太少。我们经常抱怨社会还缺少一些民主,可是社会民主的基础是学校的民主,没有学校的民主,就谈不上社会的民主。民主精神的培养要从小开始。民主体现在许多方面,包括教师与学生讲话、交流的方式。这些似乎都是小事,却体现着一种民主。
不少教师缺乏爱心,他们不是在担任教书育人的角色,而是在担任“教育警察”的角色;他们不是在肯定孩子的成绩,而是在发现孩子的缺点。当孩子们非常优秀的时候,这些教师不去肯定他们、激励他们,而是将他们的不足“放大化”。因此,我觉得这些教师所扮演的就是“刽子手”的角色。这些教师不知道断送了多少有望获得诺贝尔奖的孩子,也不知道埋没了多少有望超越鲁迅、郭沫若的孩子,更不知道毁掉了多少未来各行各业的精英。我始终认为,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爱心。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投入自己的全部力量,才会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无怨无悔地献给孩子们,献给教育事业。
《用爱造句》一文的作者谢胜瑜曾深情地将教师职业描述为:
我从古老的童谣中走来,韵味悠长的童谣里浸润着爱的音符;
我从青春的脚步中走来,且行且吟的脚印里洒满了爱的阳光;
我从生命的花圃中走来,姹紫嫣红的花朵上挂满了爱的露珠……
此生,我将注定为爱忙碌,犹如屋檐下面筑巢的春燕。
让我们为爱忙碌,用爱造句!
五、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教育家和教书匠的最大区别,就是教育家拥有追求卓越的勇气和大胆创新的精神。我们很多家长在为孩子挑教师、挑班级的时候,都喜欢挑年纪大一点儿的“富有经验”的教师。我对他们说,你们不要这样,教育家不分年龄。
近些年全国十大杰出教师候选人中,有很多都是非常优秀同时又非常年轻的教师。一个教师是否优秀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有些人,他们教了一年书,然后用同样的教学模板重复了五年、十年,甚至一辈子;有些人,他们因材施教,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兢兢业业教了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辈子却都在重复第一年的人,他们所能取得的教育成就是不一样的。
一个优秀的教育家,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人,也应该是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个有心人。有心就能成功,无心就不能成功。尽管我们有时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但是大部分情况下还是有心栽花花自开,无心插柳柳无荫。这个基本规律我们不能忘记,我们不能把成功建立在不可捉摸的侥幸和偶然上。
如果你不相信我说的话,那就从今天开始写教育日记,做一个有心人,认真总结教育的得与失。比如记录一件事情,今天成功了,你是怎么做到的?你有什么体会?再比如今天产生了一个矛盾,你是怎么解决的?又比如今天遇到了一个挫折,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如果你能把这些事情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五年以后将其中最精彩的部分选编出来,那就是一本精彩的书。那些闪烁着“火花”的东西,会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很多人激动了一下,兴奋了一下,却没有付诸笔端,于是这些“火花”不久就烟消云散了。做一个有心人,你会发现什么都能做学问。在有心的前提下,你才能把各种碎片拼接成最美丽的服装。那些碎片单独看好像没有什么价值,实际并非如此,你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它们的价值还没有被发现,没有被利用。如果你把它们加以合理组合,它们就会发出夺目的光彩。
所以,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教育的有心人。中小学教师搞教育科研,就应该从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把这一颗颗“珍珠”穿起来,连缀成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这样的教育科研应该受到鼓励。当然,我并不反对我们的教师和专家们进行一些理论上的探讨,但毕竟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和大学老师的研究是不一样的,应有所区别,有所侧重。我非常赞同教师将自己的体会记在本子上,汇集成教育日记。或许这种本子以后可以成为“中国教师日记丛书”中的精品。
我们的教师还应该创造与众不同的“品牌”,打出自己的旗帜。实事求是地讲,现在很多教师,包括被评选出来的许多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往往没有自己的教育特色。因为在评选优秀教师、特级教师时,教育部门往往是看教师发表的论著有多少,很少探究教师独特的一面。我认为,一个教师只有真正建立起自己的风格、自己的体系,才能成为一个教育家。
六、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
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个优秀教师的基础。一个理想的教师,一个要成为教育家的教师,必须从基础做起,扎扎实实多读一些书。
在苏州,我们搞了一个名师、名校长培训班。培训内容除了进行“与大师对话”活动外,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一起研读名著。一个教师不读《论语》、不读陶行知、不读杜威、不读苏霍姆林斯基,恐怕很难成为教育家。为此,我们选编了一套“新世纪教育文库”,收罗了海外最经典的教育科研教材,国内外著名的教育小说、教育散文、教育格言、教育漫话、教育故事,以及大量拓宽教师视野的人文、自然、社科类读物。我们希望这套图书能够成为中国第一套成系列的教师必读书,成为优秀教师成长的精神食粮。
我们不要把教育家看得多么神秘,每个教师都可能在中国成为非常有影响力的教育家,甚至可以走出国门、享誉海外。但能否做到,关键在于自己是否有心、是否执着、是否坚持,是否能最终拥有成为教育家所必需的知识结构、教育理念、文化素养、道德素养等。
我认为,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任何一个教育家都不可能无视前代人积累的教育财富。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是在用我们所处的时代的语言,用我们的生活阅历,同过去的大师们进行心灵沟通,阐释我们对教育的理解。
事实上,很多教育家只不过是把别人的教育财富应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从而产生了很多理论上的共鸣。因此,教师要自己去寻找理论上的支撑。现在不少教师找不到感觉,是因为还没有掌握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孩子年龄越小,对教师的期望值就越高,会把教师当作什么都知道的百科全书。在他们眼里,教师是无所不知的,如果教师一问三不知,他们就会感到非常失望。所以,教师应该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教师还应该努力去了解孩子的世界。成人的世界和孩子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孩子的世界有独特的色彩、旋律和内涵。教师要和他们一起感受喜怒哀乐,要和他们共同成长,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教师需要有一颗非常年轻的心,才能与他们沟通,才能理解他们,才能得到他们的爱。
教师还应该有“三历”:学历、经历和阅历。这“三历”之间有着有机的联系。教师不一定走遍名山大川,因为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其价值是一样的。
我们要鼓励教师成为探索自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教师只有达到这样一种境界,才能教育好孩子们。
七、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
教育不光是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积极生活的态度。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我们经常埋怨社会这儿不好、那儿不好,但是我们很少想到,我们埋怨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是我们自己制造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不好的教育是病态社会的根源,所以教师要有社会责任感,努力把我们的教育越办越好。
作为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非常关注社会,非常关注人类命运,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只有拥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讨论环境、人口等问题,能唤起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关注。
如果教师们整天关心的是名次和分数,那孩子们的心胸怎么能开阔?学校里的世界和外面的世界应该是息息相关的,而现在却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学校里的生活很无奈。因此,要使学生更好地生活,要使未来的社会更加理想、更加完美,我们首先要净化校园,使我们的学生具有人文关怀精神。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走他对未来社会的理想追求。
我认为,理想的教师应该这样去做。也就是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未来做准备。我们的教育是为了未来的教育,是着眼于孩子一生的教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所以说,校长的社会责任感,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影响着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校园的民主方式、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生活方式。我希望我们的教师能积极关注窗外的世界。
八、坚忍、顽强,不怕挫折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坚忍、顽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教师生存在不同的环境中,有的在重点学校,有的在非重点学校;有的在城市,有的在农村。学生也有不同的成长背景和基础。有的人经常埋怨自己工作的学校太差,总是希望能换一个更好的环境。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我想说,所有的环境都能产生教育家;所有的磨难都可能造就教育家。也许把这个蹩脚的学校领导好,让这里的孩子得到最好的发展,就是你的使命。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事实上,环境的好坏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在一所名气很大的重点学校,它的规范有很多,教师的自由发挥会很少;而在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教师的创造性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我经常对我们的优秀校长说,你得意可以,但不要忘形,因为不是你的教学水平特别高,而是你的高素质学生造就了你和你的学校、你的老师。说句老实话,把这些重点学校的学生放在哪里,他们都会很好地发挥,因为在多年的教育中,他们已经养成了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习惯。真正见功夫的是一个教师能把差的学生教育好,一个校长能把差的学校管理好。
所以,我要求我们的优秀学校必须帮助或合并一所基础薄弱的学校,否则看不出那些优秀学校的校长、教师有什么真功夫。有人说:“像我这样的教师,只能到优秀的学校教优秀的学生。”我不能说他的话一点儿道理都没有,但我觉得,只会教好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只会教好学生的学校也不一定是非常优秀的学校。
当然,这不是社会的普遍价值观,而是我作为一个教育学者和教育管理者的价值观。我倡导的是教育平等,我寻求的是给每个孩子创造平等的教育机会,所以我才会花很大的精力去改造、扶持相对落后的学校。江苏为什么搞那么多重点学校?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强化重点达到消灭重点的目的。我认为,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将基础薄弱的学校放在重要位置上考虑。孩子们天生都是平等的,应该拥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教育应该给家长选择的权利,也应该给孩子选择的权利。政府要做的事情不应该是禁止选择,而应该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每个孩子创造相对公平的环境。
我觉得,对一个教师的成长来说,坚韧不拔的意志力非常重要。行百里者半九十,为什么?因为绝大多数人走到最后的十里路时就泄气了,停下来了,而真正成功的人会坚持走完最后的十里路。这要靠毅力,靠恒心。有很多教师就是因为在成功的边缘退却,导致功亏一篑的。
当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成为理想的教师,因为人是有差异的,人的价值观也是有差异的。有些人希望轰轰烈烈,希望有声有色,希望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非常有成就的教育家;也有些人就希望平平淡淡、安安静静。我们不能强求每个教师都有我所讲的理想和追求,但是我想,如果一个社会、一个校园没有这样一些怀抱理想的教师,那既是社会的悲哀,也是教育的悲哀。
教育需要理想,因为只有燃烧起教育理想的火焰,我们整个民族才能变得强盛,变得有凝聚力,我们才能在与世界各国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应该鼓励我们的教师、我们的学校,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理想,因为我们已经接近成功的边缘。教育是永恒的事业。一代教师的追求、两代教师的追求、全体教师的追求,会在校园里燃烧起教育理想的火花,从而使我们全民族燃烧起教育理想的火花。
我希望中国的教育充满理想!也希望我们的教师、校长永远充满理想、激情和诗意!
(朱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