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初期是没有声音的,人们称为“默片时代”。人们看电影只能看到人物的表演,而听不到声音。卓别林拍摄的许多电影都是无声电影。开始,人们为了配音,在电影院放映时,采用留声机还音的方式,但很难与画面同步。19世纪末发明的电话技术,给有声电影奠定了理论基础。话筒、扩音器的出现,使得观众在电影院看到有声电影成为现实。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有声电影的出现,结束了“死一般的沉寂”的无声片时代,人们欢欣雀跃,奔走相告:“伟大的哑巴”说话了。电影从无声到有声称为电影技术的一次大变革。
电影技术的又一次重大改革是1932年,由美国特艺色公司研制的彩色电影获得成功。这个工艺的名称叫特艺色。特艺色这个名称至今仍被认为是彩色电影的同义词。它的基本技术,先是在一台特制的摄影机中装上三条黑白片,拍摄时在这三条黑白片的前面,分别加上红、绿、蓝三个滤色片,以便将景物分别摄制成感红、感绿、感蓝三条分离底片,用这三条分离的底片分别制成三条浮雕影片。然后用事先已将声带印制好的空白片和染有与三原色成补色的青、品红、黄染料的浮雕片,分三次叠印在一起,就成为彩色影片了。电影行业中,称这种方法为“染印法”。过去,我国许多彩色拷贝都是用染印法拷贝,今天,染印法拷贝已不常见,拍摄影片都是用彩色底片,通过洗印就能放映了。
电影技术的第三次重大变革是由于电视与之竞争引起的。1928年出现了电视广播。最初电视是向电影学习,但是随着电视技术的飞快进步,电视和电影的竞争日趋激烈。由于电影观众逐渐减少,迫使电影进行改革。于是,在50年代初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宽银幕电影。宽银幕电影冲出了小方框的限制,把观众带到了电影现场中来。全景电影是首先成功的宽银幕电影的一种,它于1952年在纽约首映。它是用三台放映机同时放映一个画面的电影,每台放映机只放画面的1/3,然后在银幕上组接起来。1953年9月,变形法宽银幕电影获得成功。这种电影在拍摄和放映时,在主镜头前加一变形镜头,变形镜头的作用是在拍摄时使画面横向压缩,在放映时使画面横向展宽。变形宽银幕是我国较多采用的宽银幕系统。1954年,横移式宽银幕研究成功。这种电影影片在片门中不是上下运动,而是横向移动,每次移动8个齿孔,是普通电影画幅的二倍。另外还有遮幅式宽银幕电影,它是把普通电影画面上下各遮去一块,在放映时用短焦镜头放大放映的电影,我们称为“假宽银幕”。
电影的一次次变革,使电影一次次得到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影必将会有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