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七分做人三分做事的好习惯
8819900000006

第6章 思路决定出路(2)

这次考试更省事儿,绝大部分考生和朋友一样,根本用不着看考题,“刷刷刷”就直接把前两次的答案给搬上去了。不到半个钟头,整个考场都空了。只有那位叫小米的考生仍托腮拍脑,绞尽脑汁冥思苦想。时而修改,时而补充,直到收卷铃响才把答卷交了上去。

第三次考分出来,朋友长长舒了一口气。她仍以99分的成绩排在第一。不过这次没有独占鳌头。但朋友一点也不担心被她

第四天录用榜一公布当时就找到总经理办公室,理直气壮地质问他:

“我三次都考了99分,为什么不录用我而录用了前两次考分都低于我的考生呢?你们这种考核公平吗?” 朋友显得异常激动。 总经理笑呵呵地凝视着我的朋友,直到她心平气和才开口说话了。 “小姐,我们的确很欣赏你的考分。但我们公司并没有向外许诺,谁考了最高分就录用谁。考分的高低对我们来说只是录用职员的一个依据,并非最终结果。不错,你次次都考了最高分,可惜你每次的答案都一模一样,一成未变。如果我们公司也像你答题一样,总用同一种思维模式去经营,能摆脱被淘汰的命运吗?我们需要的职员不单单要有才华,她更应该懂得反思,善于反思善于发现错漏的人才能有进步,职员有进步公司才能有发展,我们公司之所以三次用同一张试卷对你们进行考核,不仅仅是考你们的知识,也在考你们的反思能力。这次你未能被选用,我实在抱歉。”

朋友哑口无言,羞愧难当地退出了总经理的办公室。

面对一成不变的试卷,一而再,再而三,不是积极地去应对,而是消极地去应付。而小米则是考一次一个样,考一次一个变化,于是录用榜上有了她的名字。

破旧迎新开创新事业

老习惯轻车熟路,方便省事,但陈旧落后;新习惯新鲜活泼,生动有力,利于开创新事业。

比如,温州境内有条104国道,国道通过平阳,在一座大山边绕了一个大弯。为了把路拉直,计划打一条隧道,直接穿过大山,预算投资达4900万元。温州经济一天天发展起来,温州街道也一天天拥挤起来。为了改造旧温州,市里决定,拓宽人民路,建一条20世纪90年代水平的现代街道,投资概算15亿元。另外,温州拟共建一个大体育场,也是一笔很大数额的投资。

修公路、建街道、办体育,都是公益事业。依传统习惯,得国家兴建,政府投资。可政府哪来那么多钱呢?

温州人勇于改革,勇于克服“习惯”——一是将消费性公益事业改为生产性经济事业,二是将政府投资的旧习惯改为社会投资的新思路。观念更新,思路改变,主意就来了:

隧道让企业家来打。他们公开招标,谁中标谁打洞,谁投资谁收益——政府只出一条政策:承包者按国家规定,对过隧道车辆收费,运营15年后,隧道无偿交还国家。就这样,这项工程国家不花一分钱,15年后拥有全部产权;承办人前期投资,5年左右即可收回,不但不赔本,还能净赚数千万元。

人民路让人民来建。政府按一定价格买下原人民路两侧的旧平房并拆迁。由于街小房小地价低,所花的钱不多。接着,政府公布人民路建设规划,定位为全市最繁华地段。对两侧土地公开招标,中间道路的建设费用由两侧中标者承担。中标者根据规划建高楼大厦,底层为商铺,上层为办公或住宅。由于规划档次高,地价数倍于前,政府前期付出全部收回,中标者也颇多得利。

体育场则让商家来建。这个体育场建在商场上,上面轰轰烈烈搞比赛,下面热热闹闹做买卖。体育场的部分座位动工前就预先出售。愿出5万元者,便可获得某个座位的免费使用权,不管何时何种演出或比赛的第一场,那个座位都是免费给你的。仅此两项筹得资金3000多万元。

温州市政府变由自己充当投资主体为只负责协调关系,将投资担子交给市场,交给社会,结果政府、社会、企业都得益,堪称好办法。

温州市政府的如上改革都源于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源于他们对习惯性思维定式的有力克服。如果依老传统、老习惯,一切均由政府投资,政府充当投资主体,则建设步伐将大大放慢。习惯一破除,思维一改变,投资主体由政府变为社会,消费性设施变为生产性设施,一切都得心应手了。据报道,温州市政府决定5年内建设百项重点工程,总投资约360亿元,即每5天投入1亿元。偌大投资,除政府投资、吸引外资外,克服习惯,利用市场经济手段筹资也是重要途径。这种对传统习惯行为的破旧创新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培养新习惯突破传统思维

培养新习惯要背离常规、背离传统的思维,因此,首先要做好思想上的准备——敢于超越常现,超越传统,不被任何条条框框所束缚、不被任何经验习惯所制约。只有这样,才有创新的气魄与胆略,才能产生宽广的思绪与触觉。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是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年轻时与庞统、徐庶等10人一起师事水镜先生。水镜先生要求极为严格,每3年举行一次考试,不合格者即令退学。

3年很快过去了,水镜先生给弟子们的考题是:“从早晨起至午时三刻止,谁能得到我的允许走出水镜山庄,考试就算合格。”这考题离奇怪异,叫人无从作答。出题之后,先生稳坐高台,不管弟子提出何种理由,他总是说“不”。弟子们个个抓耳挠腮,苦思冥想。几个急性子计无所出,只能或大叫“庄外失火”,或惊呼“洪水进庄”,但均未能诓过水镜先生。徐庶暗中写了封假信,哭着对水镜先生说:“刚刚接到家信,始知母亲病重,弟子心急如焚,想即刻飞回母亲身旁,这考试以后再补上吧!”水镜先生闻后一笑,同意给假,但得待午时三刻后才动身。徐庶凄苦一笑,双手一摊,没辙了。庞统比较滑头,嬉笑着说:“让先生允许我离庄,实在拿不出办法,但如果弟子在庄外,则一定有办法让先生允许我进庄。”水镜先生一听,板起脸:“这点小聪明也想诓我。一旁站着去吧!”

众人都忙着考试,唯诸葛亮伏在桌上睡大觉,待师兄弟们将他推醒,午时三刻就要到了。师兄弟们带着几分幸灾乐祸的神情望着他,那眼神似乎在说:看来,你也没啥能耐。只见诸葛亮揉揉双眼,一脸怒气,突然一个箭步冲上前去,一把抓住水镜先生的衣襟,高声呵斥道:“哪见你这样的先生,净用无理的歪题整弟子,我不学了,还我三年学费!”

众人见诸葛亮耍蛮发横,慌了手脚;水镜先生遭受羞辱,也气得发抖。先生急命徐庶、庞统“把这小畜生给我逐出去!”诸葛亮拗着不走,非要退回三年学费不可,徐、庞二人费尽气力,才把诸葛亮拖出庄去。

一出水镜山庄。诸葛亮哈哈大笑起来,随即折身飞回水镜先生跟前跪下,谢罪道:“适才为了考试,无奈中冒犯先生,万望恕罪!”水镜先生听罢,转怒为喜。就这样,诸葛亮通过考试了。

与此同时,徐庶、庞统借光出了庄门,考试也算合格了。诸葛亮获得成功,其他师兄弟一无所成,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如何对待教育制度,如何对待师生关系——思想解放了没有,反传统、反常规的习惯能力具备了没有。

细考诸弟子的答案,都有一个明显缺陷——冲着考题内容而来,目标指向都很明确——我要出庄(传统考试习惯束缚了他们)。这一切自然都在水镜先生意料之中,当然也就无法得逞。显然,诸葛亮比师兄弟们聪明得多。他突破传统习惯,避开考试主题,误导水镜先生,最终在他人不知不觉中达到了目的。

他先以假睡(破坏考场制度)表示对这场考试的无奈与不屑,借以麻醉先生与师兄弟,使人误以为他因缺乏自信心而全然不以考试为意,放松了必要的警惕;接着以极为反常的不敬举动表示对先生的强烈不满和决裂态度(离开考试内容,转移目标),给先生与师兄弟们以极大的震动,将他们的习惯线路引开,自己则巧妙地转移了方向;最后用绝情的语言从否定先生的考试方式人手,全盘否定先生的教学方法,进而断然否定师生关系继续存在的可能——至此,水镜先生的脑海里不再存留丝毫“考试”的痕迹(完全冲破了考试范围),而误认为是弟子翻了脸(冲破师道尊严传统)。诸葛亮将这场“考试”表演为弟子抗议先生的闹剧,远离了考试主题,大大超出了一般人的意识习惯,从根本上误导了师友的思维。更绝的是,诸葛亮以追索三年学费相要挟,使这场假戏愈演愈真,不容置疑。

出奇制胜才能独占鳌头

创业,这个词本身就意味着打破常规,开创一条新路,所以,循规蹈矩无益于创业。我国古代的杰出军事家、战略家孙子说:大凡作战,一般都以正兵当敌,以奇兵取胜,所以善出奇兵制胜的将军,其战法像天地那样变化无穷,像江河那样奔腾不竭。做生意犹如打仗,按常规办事,只能穷于应付,要想胜人一筹、棋高一着,必须打破常规,想常人之未想,行常人之未行,便可如奇兵突发,独占鳌头。这里,创业就须打破思维定式,采取发散思维,善用经营智慧,往往会手到擒来,稳操胜券。

旁敲侧击,乘虚而入。“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虽然不明下战书,却已调兵遣将,攻城拔寨,令对手防不胜防。20世纪30年代,美国街头5美分一个、装潢精美独特、内盛6.5盎司的可口可乐“魔瓶”风靡美国软饮料市场。1939年,百事可乐抓住可口可乐瓶子含量太小,只够中老年人一次饮用的弱点,及时推出了只花5美分就能得到12盎司的百事可乐饮料,同时配以“一样代价,双重享受”的广告,深受占消费者总数1/3的青年人的青睐,销售量节节攀升,而可口可乐的销量则明显下跌。

过去,美国为了限制进口,保护本国的工业利益,规定凡向美国进口的商品,“美国制造的零件所含的价值,必须占这一商品总价值的50%以上”。对此,日本马上规定:生产一种具有20种零件的商品,他们在本国生产19件,缺少的那一件在美国市场上购买最贵的,然后运回本国组装,再运到美国销售。这样一方面最大限度地用了本国的零件和劳动力,而又不违背美国的限制,乘虚而入,无懈可击。

南辕北辙是一则令人发笑的寓言,想往北去却向南策马,这哪能达到目的呢?然而在现实中,这类从相反方向上来达到自己目的的事例却不少,这便是逆向思维。如果你能巧妙地运用逆向思维,那么你会感到成功离你更近一些。

有一所学校,每年都要举行一次智力竞赛。这一年,智力竞赛又拉开了序幕。报名参加比赛的有几百名学生,竞争非常激烈。终于,百里挑一,全校选出了6名最聪明的学生,大家都等着看哪一位能获得第一名。

校长把参加决赛的6名选手带进了教学楼第一层,指着6间教室,又指指大门,说:“我现在把你们分别关在6问教室里,门外有人把守。我看你们谁有办法,只说一句话,就能让门外的警卫把你放出来。不过有两个条件:

1.不准硬闯出门:

2.即便放出来。也不能让警卫跟着你。

校长说完,微微一笑:“好了,孩子们,请吧!”

6位学生各自走进了一间教室,思考着如何用一句话,就能让警卫叔叔放自己走出大门。然而,3个小时过去了,却没有一个人发出声响。正在这时,有个学生很惭愧地低声对警卫说:“警卫叔叔,这场比赛太难了,我不想参加这场竞赛了,请您让我出去吧。”警卫听了,打开了房门,让他走了出来。看着这个临阵退缩的小家伙垂头丧气地走出了大门,警卫惋惜地摇摇头。

然而走出大门的小家伙随即又回来了,他走到大厅里,对校长说:“校长,您看,按您的要求,我办到了!”校长伸出手一把抱起了这个孩子,高兴地说:“孩子,你是这次竞赛的胜出者!你是最最聪明的!”

此例中的主人公运用了逆向思维,以退为进,很轻松地赢得了“最最聪明的孩子”的称号。

北京的一条街道上,同时住着3家裁缝,手艺都不错。可是,因为住得太近了,生意上的竞争非常激烈。为了抢生意,他们都想挂出一块有吸引力的招牌来招徕客户。

一天,一个裁缝在他的门前挂出一块招牌,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话:北京城里最好的裁缝!

另一个裁缝看到了这块招牌,连忙也写了一块招牌,第二天也挂了出来,招牌上写的是:全国最好的裁缝!

第三个裁缝眼看着两位同行相继挂出了这么大口气的广告招牌,抢了大部分的生意,心里很是着急。这位裁缝为了招牌的事开始茶饭不思,“一个说北京最好的裁缝,另一个说全国最好的裁缝,他们都大到这份上了,我能说世界最好的裁缝?这是不是有点儿太虚假了?”这时放学的儿子回来了,问明父亲发愁的原因后,告诉父亲不妨写上这样几个字。

第三天,第三个裁缝挂出了他的招牌,果然,这个裁缝从此生意兴隆。

招牌上写的是什么呢?原来第三块招牌上写的口气与前两者相比很小很小:本街最好的裁缝!

“本街”最好,那就是这三家中最好的。你看,聪明的第三家裁缝没有再向大处夸自己的小店,而是运用了逆向思维,在选用广告词时选了在地域上比“全国”、“北京”要小得多的“本街”一词。这个小小的“本街”却盖过了大大的“北京”乃至大大的“全国”。

出人意料地把木梳卖给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