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嘉诚敢想敢干的超人胆识
8818800000039

第39章 敢立:学会为人是最大的无形资产(1)

商人的为人之道,特别应该值得重视,因为不善为人者,总是会失去好人缘。李嘉诚以诚待人,与人为善,把做人看得比经商还重要,因为他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回报法则。

丢掉诚实,一切皆无

李嘉诚做大生意的能力

人最可宝贵的品格就是诚实。没有诚实的品格,热情就会变成逢迎。谦虚就会变成虚伪。而一旦从商就会欺诈而不讲信誉。反之。以诚待人则有义。以诚经商则信立。于是朋友如云。机遇迭至。成功自然不在话下。李嘉诚认为;诚实是做人之本。也是经商之本,这说明做人与经商有相通之处。如果说李嘉诚在商业上的成功来自于他经商技巧的精妙。那么诚实更是他成功不可或缺的根本所在。

李嘉诚人如其名,其诚可嘉。在塑胶厂濒临倒闭那些日子里,李嘉诚回到家里,强作欢颜,担心母亲为他的事寝食不安。知儿者,莫过其母。母亲从嘉诚憔悴的脸色、布满血丝的双眼,洞察出长江厂遇到麻烦。母亲不懂经营,但懂得为人处事的常理。母亲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嘉诚走向社会,母亲总是牵肠挂肚,早晚到佛堂敬香祭拜,祈祷儿子平安。她还经常用佛家掌故,来喻示儿子。

母亲平静地说道:很早很早之前,潮州府城外有一座古寺。云寂和尚已是垂垂之年,他知道自己在世的日子不多了,就把他的两个弟子——一寂、二寂召到方丈室,交两袋谷种给他们,要他们去播种插秧,到谷熟的季节再来见他,看谁收的谷子多,多者就可继承衣钵,做庙里住持。云寂和尚整日关在方丈室念经,到谷熟时,一寂挑了一担沉沉的谷子来见师父,而二寂却两手空空。云寂问二寂,二寂惭愧道,他没有管好田,种谷没发芽。云寂便把袈裟和瓦钵交给二寂,指定他为未来的住持。一寂不服。师父道,我给你俩人的谷种都是煮过的。

李嘉诚悟出母亲话中的玄机——诚实是做人处世之本,是战胜一切的不二法门。李嘉诚为自己所做的事,流下悔恨的眼泪。

翌日,李嘉诚回到厂里,工厂仍笼罩在愁云惨雾之中。李嘉诚召集员工开会,他坦诚地承认自己经营错误,不仅拖垮了工厂,损害了工厂的信誉,还连累了员工。他向这些天被他无端训叱的员工赔礼道歉,并表示,经营一有转机,辞退的员工都可回来上班,如果找到更好的去处,也不勉强。从今后,保证与员工同舟共济,绝不损及员工的利益,而保全自己。

李嘉诚说了一番渡过难关、谋求发展的话,员工的不安情绪基本稳定,士气不再那么低落。

紧接着,李嘉诚一一拜访银行、原料商、客户,向他们认错道歉,祈求原谅,并保证在放宽的限期内一定偿还欠款,对该赔偿的罚款,一定如数付帐。李嘉诚丝毫不隐瞒工厂面临的空前危机——随时都有倒闭的可能,恳切地向对方请教拯救危机的对策。

李嘉诚的诚恳态度,使他得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的谅解,他们都是业务伙伴,长江塑胶厂倒闭,对他们同样不利。银行放宽偿还贷款的期限,但在未偿还贷款前,不再发放新贷款。原料商同样放宽付货款的期限,对方提出,长江厂需要再进原料,必须先付70%的货款。

客户涉及到好些家,态度不一,但大部分还是作了不同程度的让步。有一家客户,曾把长江厂的次品批发给零售商,使其信誉受损,经理怒气冲冲来长江厂交涉,恶语咒骂李嘉诚。李嘉诚亲自上门道歉,该经理很不好意思,承认他的过失莽撞。该经理说李嘉诚是可交往的生意朋友,希望能继续合作。

他还为长江厂摆脱困境出谋划策。

李嘉诚的“负荆拜访”,达到初步目的。他却不敢松一口气,银行、原料商和客户,只给了他十分有限的回旋余地,事态仍很严峻。

积压产品,库满为患。这之中,一部分是质量不合格;另一部分是延误交货期的退货,产品质量并无问题。李嘉诚抽调员工,对积压产品普查一次,将其归为两类,一类是有机会作正品推销出去的;一类是款式过时,或质量粗劣的。

李嘉诚如初做行街仔那样,马不停蹄到市区推销;正品卖出一部分。他不想为积压产品拖累太久,全部以极低廉的价格,卖给专营旧货次品的批发商,在制品的质检卡片上,一律盖上“次品”的标记。

李嘉诚陆续收到货款,分头偿还了一部分债务。

在危机之中,原来的一些亲戚朋友,有的对李嘉诚敬而远之,生怕他开口借钱或带来麻烦;有的来电话,或主动上门,为李嘉诚分担忧愁,安慰激励,献计献策,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李嘉诚又一次体验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每个人都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弱点,李嘉诚求发达,丝毫不含报复的成分,他后来发大达,成巨富,不计前隙,仍与这些在危难中曾疏远他的亲友保持来往。

危难见人心,路遥知马力。李嘉诚正是靠那些真诚亲友,获得新订单,筹到购买原料、添置新机器的资金。

被裁减员工,又回来上班,李嘉诚还补发了他们离厂阶段的工薪。

李嘉诚又一次拜访银行、原料商和客户,寻求进一步谅解,商议共渡难关的对策。

长江塑胶厂出现转机,产销渐入佳境。

1955年的一天,李嘉诚召集员工聚会。他首先向员工鞠了三躬,感谢大家的精诚合作。然后,用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宣布:

“我们厂已基本还清各家的债款,昨天得到银行的通知,同意为我们提供贷款。这表明,长江塑胶厂已走出危机,将进入柳暗花明的佳境!”

话音刚落,员工顿时沸腾起来。散会前,每个员工都得到一个红包,由李嘉诚亲自分发。

夜深沉,海风裹挟着丝丝凉意。忙碌了一整天的李嘉诚。爬上附近的一座小山岗,眺望着中区的万家灯火和海域中行走的巨轮,陷入沉思之中。

李嘉诚回首这段岁月时说:

“信誉,诚实,也是生命,有时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与人为善,必定有好的人缘关系

李嘉诚做大生意的能力

“一个能够从细微处体谅和善待他人的人。一定是一个与人为善的人,必定有很好的人缘关系。这种人缘关系就是他成功的基石。”李嘉诚严以律己。却与人为善,宽以待人。善待他人,是李嘉诚一贯的处世态度,即使对竞争对手亦是如此。尤其是,他身为世界级商业帝国的大老板,却能在细微处体谅别人,这一点常常令与他接触和相处的人感动不已。

李嘉诚说过:“最简单地讲,人要去求生意就比较难,生意跑来找你,你就容易做。一个人最要紧的是,要有中国人的勤劳、节俭的美德。最要紧的是节省你自己,对人却要慷慨,这是我的想法。顾信用,够朋友,这么多年来,差不多到今天为止,任何一个国家的人,任何一个省份的中国人,跟我做伙伴的,合作之后都能成为好朋友,从来没有一件事闹过不开心,这一点我是引以为荣的。”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老竞争对手怡和。李嘉诚鼎助包玉刚购得九龙仓,又从置地购得港灯,还率领华商众豪“围攻”置地。李嘉诚并没为此而与纽壁坚、凯瑟克结为冤家而不共戴天。第一次战役后,他们都握手言和,并联手发展地产项目。

“要照顾对方的利益,这样人家才愿与你合作,并希望下一次合作。”追随李嘉诚20多年的洪小莲,谈到李嘉诚的合作风格时说,“凡与李先生合作过的人,哪个不是赚得盘满钵满?”

林燕妮对此更有深切体会。她曾主持广告公司,而与长实有业务往来。广告市场是买方市场,只有广告商有求于客户,而客户丝毫不用担心有广告无人做。这样,自然会滋长客户尤其是像长实这样的大客户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林燕妮回忆道:“头一遭去华人行的长江总部商谈,李嘉诚十分客气,预先派了穿长江制服的男服务员在地下电梯门口等我们,招呼我们上去。

“电梯上不了顶楼,踏进了长江大办公厅,更换了个穿着制服的服务员陪着我们拾级步上顶楼,李先生在那儿等我们。

“那天下雨,我的一身雨水湿淋淋的,李先生见了,便帮我脱下外衣,他亲手接过,亲手替我挂上,不劳服务员之手。”

双方做了第一单广告业务后,彼此信任,李嘉诚便减少参与广告事宜,由洪小莲出面商谈下一步的售楼广告。

“有时开会,李先生偶尔会探头进来,客气地说:‘不要烦人太多呀!’

“我们当然说:‘愈烦得多愈好啦,不烦我们的话,不是没生意做?……’”

加拿大名记者John Demont对李嘉诚的为人赞叹不已:

“李嘉诚这个人不简单。如果有摄影师想为他造型摄像,他是乐于听任摆布的。他会把手放在大地球模型上,侧身向前摆个姿势……

“他不摆架子,容易相处而又无拘无束,可以从启德机场载一个陌生人到市区,没有顾虑到个人的安全问题。他甚至亲自为客人打开车尾箱,让司机安坐在驾驶座上。后来大家上了车,他对汽车的冷气、客人的住宿,都一一关心到,他坚持要打电话到希尔顿酒店问清楚房间预订好了没有,当然,这间世界一流酒店也是他名下的产业。”

也许,下面两个例子,更能说明问题。

1991年秋,李嘉诚收到一位英国丁姓华侨的来信,他在信中叙述自己山穷水尽、万念俱灰的处境。李嘉诚日理万机,平时连一些重大的应酬都无法对付,他却亲笔复信,以诚挚的态度为他“指点迷津”:

丁先生:

人生起伏无常,尤其从事商业。穷人易做,穷生意难做。所以你们现在面临的困难,只是数千年来亿万无数生意人曾经面对的苦痛的一部分。但如果明白大富在天,小富在人,如果肯勤俭有效力面对现实,尽心经营,则俗话所说:‘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说不定不久你们又有一个好和新的局面。即使一切都不如意,退一步想,则海阔天空。以今日英国的工资水平,最大不了,最多找一份职业,生活只应绝对无问题。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送上英镑500,请你俩一顿晚餐。想想明天会更好!想想世界上有多少更苦的人!

陈衍俊先生谈到,1987年,李嘉诚来汕头大学出席会议,“和他握过手的几个新闻界同行,都敏感地发现,李嘉诚的手心有些发烫,说话的鼻音也浑重了。李嘉诚显然是感冒了,发烧还没退。”

连续两天的会议,李嘉诚“太劳累了,感冒又加上胃痛。但他仍然不动声色地打起精神坚持着。只是到了会议中间,他才走近我的身旁悄然地告诉我:‘我要吃胃药,需要几块饼干送药,能找到几块饼干吗?’学校的人马上去买来肇庆产的菜汁饼干,李嘉诚吃过药,又回会议室开会。事后,他又悄然告诉我:‘饼干,我的秘书从香港有带来的,可是一忙,放在宾馆里就忘记带来了。’他又非要交还买饼干的钱,我向他说明,几块饼干,区区小事,不足挂齿,他才作罢。”

这件事传开,汕大师生甚为感动。要知道,李嘉诚是汕大的独资赞助人,是汕大的恩公!

有人说李嘉诚的作为带有功利性。诚然,在香港这个商业社会,人想绝对没有功利意识是不现实的。不过,李嘉诚的体谅和善待他人,更多的是他所受的传统文化的熏陶,以及父母对他的谆谆教诲。这种思想,已深深融入他的心灵。

你对别人怎样,别人就对你怎样

李嘉诚做大生意的能力

人与人之间存在微妙的回报法则。中国有句古话,“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中国人一直把这句话奉为做人的一个准则。西方人也有一句被奉为做人准则的话:“带着感激之心生活。”这两句话境界虽然不同,但在感恩这一点上是一致的。李嘉诚从小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又受到较深的西方文化的影响。这两句话都牢牢地扎根在他的心灵深处。因为他懂得你对别人怎样,别人就对你怎样的做人道理。

李嘉诚常常提起小时候在茶馆当堂倌的一件事。那时的李嘉诚把茶馆当作他了解社会、体察人情世故的好地方。有一次,李嘉诚因为用心过于专注而走神,结果造成了他终生难忘的“饭碗危机”。

那一天,一位茶客坐在桌旁,侃侃而谈,大谈生意经,那些生意场上的斗智斗力,尔虞我诈,令李嘉诚大开眼界。他觉得做生意很神奇也很刺激。李嘉诚一时听得入了迷,竟忘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及时给客人冲水。

这时,有一位伙计,看着李嘉诚如痴如醉的样子,而客人的杯子早空了,便大声叫他,李嘉诚这才回过神来,慌里慌张地拿起茶壶为客人冲开水。由于动作匆忙,他一不小心把开水淋到茶客的裤腿上了。

李嘉诚吓坏了,呆呆地站在那里,一脸煞白,不知该如何向这位茶客赔礼谢罪。

茶客是茶楼的衣食父母,是堂倌侍候的大爷。若遇上蛮横的茶客,必会甩堂倍的耳光,而且会找老板闹个不休。在自己进来之前,曾有一个堂倌也犯了这样的过失,那个茶客是“三合会白纸扇”(黑社会师爷)。老板自然不敢得罪这位“大煞”,硬是逼着堂倌给这位大爷下跪请罪,然后当即责令他滚蛋。

李嘉诚已做好了受罚的准备。这时,老板跑了过来,正要对李嘉诚责骂,想不到的是只听见这位茶客说:“是我不小心碰了他,不能怪这位小师傅。”

茶客一味为李嘉诚开脱,老板当然乐得顺水推舟,也就不再说什么了,只是恭恭敬敬地向茶客连声道歉。

回到家,李嘉诚把这事情说给母亲听,母亲感叹不已,觉得儿子确实很幸运。她说:“菩萨保佑,客人和老板都是好人。”她又告诫儿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积善必有善报,作恶必有恶报。”

其实,李嘉诚逃过这一劫,并非侥幸,也是他勤勉机灵,又善于学习的结果。由于他平时真诚待人,吃苦耐劳,顾客和老板自然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自然不愿为难他。如果是一个懒惰不负责任的伙计,客人早就看他不顺眼,老板早就对他心怀不满,那么,即使没事,饭碗也很危险,若是闹出点事来,还能有好果子吃吗?

但是,李嘉诚后来依然对那位好心的茶客念念不忘。他多年以后,曾对友人说:“这虽然是件小事,在我看来却是大事。如果我还能找到那位客人,一定要让他安度晚年,以报他的大恩大德。”

这一次“饭碗危机”,让他真正体会到了这些传统美德的重要作用,也使他此后始终信奉“以和为贵”、宽以待人的做人准则,并以此为他事业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李嘉诚跳出五金厂后,仍十分感激五金厂老板的知遇之恩。尽管他也为该老板立了不少功,但他依然是心怀愧疚之情。

李嘉诚知恩图报,就像当年他离开舅父的中南钟表公司时一样,也向五金厂的老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